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燕兴衰史 » 第十二章,接旨

第十二章,接旨

    龙俊和殷正骑马来到大营,发现殷天德已经带了亲兵去了刺史府。二人在大营换了衣服,又上马赶去了刺史府。

    殷正没有正经的官身,在他陪龙俊来西疆时,那掌旗官的官职就已经自动卸任了。所以没有特定的官服,只是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现在只算大马营的一名甲等骑卒,而这些年的战功,都被自己老爹殷天德分给那些战死的兵卒了,包括殷天德自己的。用殷天德的话说‘军功对于活着的人只是一种晋升资源,而对于死去的人,便是他一家老小活下去的保障。’殷正本也不在意那些身外之物,就都由着自己老爹做主。

    当初在天坠关外,殷正所在的一队骑兵,十二骑,刚刚执行完巡逻任务,就与一队郎元骑兵打了一场遭遇战,对方人人数多于殷正这边,当时殷正的队正想要殷正突围出去搬救兵,殷正却靠着自身的武勇,独自一人杀了七个,吓退了郎元人,不过自己这边一名平时跟殷正很要好的兄弟却战死了,殷正用四个人头,换了进大马营的机会,另外三个人头,就分给了这名战死的兄弟。那是殷正第一次上战场。

    龙俊换上的这套鎏金铠甲,不是他来西疆时穿的那套鎏金甲,而是朝廷配发下来的,属于大将军一职专属的地位象征。

    最开始的时候,大燕配发的鎏金甲是实打实的战甲,防护力很强,由整块的铁板雕刻出来,再镀上一层黄金,华丽无比,威武霸气,可就是有一点,太重了,整套铠甲大概有六七十斤重,很多人穿上这套铠甲都吃不消,并且到了这个职位,都会有一些平时战斗时穿的的铠甲,防护力不错,且更轻便。所以这套鎏金甲就成了比较鸡肋的东西,朝内的几个大将军都不喜欢穿。只在朝会,或者重大国家庆典活动时,才会穿上这套鎏金甲。后来皇帝发现了这个问题,便下令改了这套铠甲,把这鎏金甲完全转变成了一种象征身份地位的标志。镂空的雕琢,更加的华丽,并且加装了大量的装饰品,龙俊这次来西疆上任镇西大将军,虽然还没任命,皇帝还是让他把这套铠甲一并带来了。

    等到龙俊二人带着一众亲卫到了刺史府的时候,赵镇已经先一步回了,正在后堂沐浴更衣,殷天德则在前院,组织人手设摆香案,准备应用的物品。

    不多时,赵镇身着一身华丽的官服走了出来。几人相互打了招呼,便带着随从亲卫去了城外。

    从城门到刺史府的街道,早已打扫干净,大批的兵卒披挂整齐的站在街道两旁,不许闲杂人等胡乱走动,兵卒的身后则是探头探脑张望的百姓。

    龙俊四人到了城外,铁牢关的大小官员已经到齐了,众人按职位等级排序,赵镇和龙俊站在最前面,身后是充当护卫的殷天德和殷正,再后面就是一众本地的官员。等了没多久,便见远处尘埃四起,大队人正在行军,一骑由远及近,先一步赶到。到了切近,也不下马,高声喊道“圣旨已到,许州刺史赵镇,速来迎接!”

    赵镇象征性的整理一下衣服,躬身到“许州赵镇,恭候多时。”

    那名骑兵点点头,又打马而回。

    不多时,大批骑兵便到了近前,分列两旁,让出了主路。这些骑兵都是北疆的大马营的精锐,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燕国制式骑兵甲,战甲上能看到一些划痕,和修补过的痕迹,不过整套甲胄都擦拭的盔明甲亮,只不过来时路上沾染了一层浮土。骑兵们左手抓着缰绳,右手擒着一条长枪,腰间挂着战刀,一张长弓斜背在肩上。马鞍左侧挂着一面蒙着牛皮的木盾,用来冲锋时遮住要害。马鞍右侧挂着一壶羽箭,和一个小型的携行袋,装着一些零碎的小物件。箭壶里面的箭簇插的满满当当,尾部的箭羽都有一些或轻或重的磨损,控制在了并不影响准头的范围内。箭杆上捆着一条扎带连接着箭壶,防止策马狂奔太颠簸,遗失了羽箭。整支队伍杀气腾腾,给人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

    为首的赵镇看着这支雄兵赞叹不已,忽然想到了什么。转头对身旁殷正呼唤到“正儿呀。”

    殷正正在仔细分辨骑兵队里那些熟悉的面孔,朝他们挤眉弄眼。听到赵镇呼唤,殷正走到跟前疑惑道“义父有什么差遣?”

    一旁的龙俊和殷天德也都竖着耳朵听赵镇要和殷正说什么。

    赵镇笑着对殷正说到“哪伙山匪抢了你们的路费呀,告诉义父,义父回去的途中帮你剿灭他们!”

    龙俊和殷天德听完都哈哈哈大笑,身后的一众官员却听的云里雾里。殷正知道赵镇是在调侃自己那晚在酒桌上胡说八道,尴尬的挠了挠头。

    等到尘埃落定,一辆硕大的车驾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内,车上金黄色为主色,搭配各种华丽的雕琢与装饰,无不在宣示着皇家的威严。驭六马,代表着车内主人尊贵的身份与皇帝的恩宠。

    车里的刘公公正在闭目养神,白净的面皮上,看不出喜怒哀乐。

    车驾停下后,车外侍奉的小太监撩起车帘,刘公公这才睁开眼。缓缓端起身旁的锦盒。走出车厢,车下早已有人备好梯凳。

    刘公公双手捧着锦盒,顺着梯登一步一步向下走去。赵镇带着一众官员守候在车架两边,低着头。

    忽然,刘公公脚下一歪,貌似没踩结实,整个人向下栽了下去,殷正眼疾手快,紧走一步,扶住刘公公,这才避免刘公公当众出糗。

    没想到刘公公忽然横眉倒竖,指着扶住自己的殷正破口大骂“好个不懂规矩的小子,谁给你的狗胆,竟然敢碰杂家怀里的圣旨!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原来殷正见到刘公公要栽倒在地,便三步并作两步的跑过去扶住刘公公,见刘公公怀里抱着一个木匣子,殷正就想好心的接过来,帮刘公公拿着。但是大燕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皇权天授,圣旨就代表的权利,而这权利,是不允许平民百姓去碰的。圣旨传下去以后,接旨的人供在家里,要早晚一炷香的供奉着,不过这只是给别人看的,关上门愿意咋样就咋样,只要没人举报,你就是把圣旨扔的茅坑里都行。可是殷正这个没穿官服的百姓,大庭广众之下就去触碰圣旨,在刘公公看来,就是对皇权的亵渎,对自己的轻视。正好拿这个不懂事的小子立立威。

    刘公公说完,还觉得不解气,竟然伸出脚来想要踢殷正,殷正虽然没明白怎么回事,但是以他身手怎么可能被刘公公踢中,侧身躲过这一脚。刘公公更气了,操起公鸭嗓嚷到“哎呀,你还敢躲。简直就是要造反!左右,还不把他给杂家速速拿下!”

    身后的御林军呼就冲了上来,不由分说的就要拿人。殷天德在一旁眉头紧锁,看向龙俊。龙俊也是眉头紧皱,这种事根本不该发生,殷正跟这道圣旨八竿子打不着,他就老老实实当个背景就好,没想到出了这档子事。

    一时间场面乱极了,御林军想要拿人,殷正一脸迷茫,不想坐以待毙,一直在挣扎,却又不敢真动手揍这群想要抓自己的御林军。龙俊和殷天德也头疼的紧,胡乱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两边的大马营骑兵看见自家的殷小将军要被抓,有几个性情火爆的,就想催马往前冲。却被自家的校尉死死压制住。

    刘公公见众人都要阻拦,便嚷嚷着“反啦反啦,你们都要造反嘛!!”

    赵镇慌忙走到刘公公近前拱手说到“公公大人有大量,别跟他一般见识,他只是一时鬼迷了心窍。还请公公法外开恩。”

    刘公公轻蔑一笑。刻薄的说道“赵镇!你这是想偏袒这个反贼么?还是说你赵镇也想跟着反了?”

    赵镇一时间哑口无言。

    一旁的龙俊快步走到刘公公跟前低声说道“公公有所不知,殷正不并不是一介布衣,他是我西疆铁牢关的长水校尉,昨日才任职,衣甲印授还在打造,所以今天才穿了布衣前来接旨,刘公公您高抬贵手,事后小弟必有重谢。”说完,拱手行礼,却离的很近,把自己的手伸进刘公公宽大的袍袖。刘公公先是一惊,以为龙俊要抓住自己。随后就感觉龙俊把一团冰凉坚硬的东西,塞进自己手里,很压手,偷眼一看,黄橙橙的。

    刘公公马上就变了一副嘴脸,喜笑颜开的说道“原来是这样,即便如此,那就情有可原了。哈哈哈哈,是杂家唐突了。”然后换了一副严肃的嘴脸说到“左右,退下吧。”一众御林军呼啦啦的退到两边。殷天德父子二人脸色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一旁的赵镇也满头是汗,一句话都说不出。

    刘公公也不觉尴尬,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场面话,便喜笑颜开的上了马车,众人引着向刺史府走去。

    殷正低低骂到“六根不全的东西,狐假虎威。”殷天德却怕被有心之人听到。小声的呵斥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