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燕兴衰史 » 第二十九章,追贼(四)

第二十九章,追贼(四)

    捕狼蝶的女骑士一阵风似的略过,几十名兵卒根本没来得及反应,发现问题后,还没来得及逃跑,就被铺天盖地的弩箭给钉在地上,捕狼蝶都没有停歇,只是队尾留下了十几名骑士检查有没有活口,顺便回收弩箭。

    到了第二批物资时,情况也差不多,护卫的兵卒还没见到人时,就已经身中数箭,包括拉车的骡马,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刘桦贤正骑在马上和陆方杰并马而行,他肩膀的伤口已经结痂,黄硕当时那一刀很重,险些劈断他的肩胛骨,能活下来,本就是个奇迹,刘桦贤对陆方杰说到“小公子,西蛮人什么时候到??我们已经过了前哨营这么远了。也该到了吧。”

    陆方杰目视前方回答说“应该没多远了,我昨天晚上就派人去寻他们了。也许再走一段路,就能和他们接头。”

    刘桦贤点点头接着说“不知怎么,我这心里很不踏实。”

    陆方杰笑了笑说到“别疑神疑鬼的,我们已经行出这么远,况且铁牢关的人并不知道我们把东西运了出来,等到他们发现,咱们早就跟西蛮人汇合了。要知道拓跋金刚为了这批军备,可是派了整整三万骑兵。”

    “小公子,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有这么重要吗??”刘桦贤不解的问。

    陆方杰摇摇头回答“我也不清楚,不过我看到了大批的精铁打造的巨型弩箭,长约七尺,连尾部的翎羽都是铁的,我猜测,应该是一种巨大的投射武器。”

    刘桦贤点点头,并没说什么。

    至于刘桦贤为什么称呼陆方杰为小公子,这就要从十七年前的老将陆川说起。

    当时陆川朝堂上的威望,甚至都要盖过了刚刚登基的武帝赵英,是真正的开国元勋,曾经两次救惠帝于危难,帮助惠帝建立大燕,立下的功劳不比周天佐的父亲周向槐少。一直在朝中担任兵马大元帅一职,节制全国各地的兵马。

    不过自从惠帝还有周向槐等老一辈的死的已经差不多时,陆川的内心开始发生了改变,他没想过造反,但是开始居功自傲了,认为整个大燕,自己就是最不可或缺的那根柱石。挂在嘴边的话经常就是“当初要不是老夫救了先帝,现在的大燕,还指不定姓什么呢。”

    这是为臣子的大忌,很多人明里暗里的提醒陆川,可陆川非但不改,还变本加厉。天武元年,武帝赵英欲征西蛮,不过最初挂帅的人选并不是陆川,赵英觉得陆川年纪太大了,已经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所以想找一位相对年轻的将领带兵。

    陆川却一直在家等候陛下的旨意,他的心里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人选。左等不来,右等不来。后来听说陛下有意让护国大将军“范德章”挂帅,火冒三丈,不顾家里人的阻拦,执意挎着宝剑上殿面君。

    本来朝会不需要陆川参加,惠帝在时,念其年岁已大,特许陆川不用上朝,朝会后会有专门的人去把朝堂上商议的事告诉陆川,这也是一种殊荣。

    一次朝会,一众文臣武将正在商讨西征事宜,陆川不顾御林军的阻拦,挎剑闯了进来。

    武帝赵英见此情形,问到“老将军,何故于此呀?”

    陆川并不答话,走到护国大将军范德章身旁,直接拔剑砍断范德章的盔缨,范德章吓得一哆嗦,一屁股坐在地上。陆川这才说话,不过却不是回答武帝赵英,而是对范德章说到“范德章,我且问你,你何德何能,也敢跟老夫挣这个职位,你也配?”

    范德章并不答话。

    赵英在龙椅上继续问“老将军,何故于此呀?”

    陆川把宝剑插回剑鞘,然后解下宝剑,快步走到龙书案上,把宝剑重重丢在上面,居高临下的说道“英儿,这征西蛮之事,你想用谁为帅?”

    赵英坐在龙椅上,抬头望着陆川回答“不敢欺瞒老将军,朕打算用范德章。”

    “何不用我?”陆川咄咄逼人。

    “老将军年事已高,故不敢劳烦。”赵英笑着说。

    陆川指着桌上的宝剑说到“这把宝剑是你父所赐,名曰‘镇国’,以表彰老夫之功。若是英儿你认为老夫已老,便用这镇国斩了老夫吧。”

    赵英笑了笑说到“老将军说的这是什么话,斩了老将军,那就是朕自断一臂,我大燕上下,斩老将军的刀,还没打造出来呢,既然老将军执意要去西征,那就劳烦老将军了。”

    说完,当朝拜陆川为帅,统领大军,择日进攻西蛮,收复河西郡。陆川满意而归,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却又不敢说话。

    陆川走后,武帝赵英走下殿,扶起范德章关切问到“范将军无碍否?”

    范德章老脸通红,作为一个武将,被人吓得当场坐在地上,实在是丢人,还是当着陛下的面。赶忙说到“谢陛下关心,末将无碍,无碍。”

    赵英笑了笑说到“那就好那就好,你别跟陆老将军置气,性情中人,情有可原。”

    范德章回答“末将不敢。”

    赵英点点头,微笑着走回龙椅,转身坐下,轻声问身旁的太监说道“御林军今日何人当值?”

    身边的太监回答“回陛下,今日乃是林勇,林将军当值。”

    林勇是从小就跟着赵英的,也深得赵英信任,并且有人说林勇就是下一任御林军的统领。

    赵英点点头说到“恩,推下去,斩了吧。”

    轻描淡写,人头落地。

    京城内外都知道了陆川的跋扈,可陆川就好似着了魔一样,陆家人知道,因为自家家主一意孤行,迟早会把陆家满门送上断头台,所以在陆川还没出征之前,陆川的三儿子“陆叔晨”,就把自己那十五岁的小儿子,也就是陆方杰,送到了许州的一个小县城,找了一户也姓陆的人家,留了好多金银。不过在京城只是宣称陆方杰是外出游玩,掉进河里冲走了,不止对外这么说,连对陆川都隐瞒了这件事,整件事情只有陆叔晨夫妇还有一个督办此事的管家知道。

    后来陆川在铁牢关西的“落隼滩”兵败身死,陆叔晨夫妇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自缢身亡,他们知道,皇帝不会放过陆家人的,也许他这个下任家主死了以后,皇帝会网开一面,放过他的大哥二哥。是的,精明的陆叔晨是下任家主,这是陆川早就定下的。事情果然按照陆叔晨想的那样发展了,武帝赵英在朝堂震怒,下令斩了陆川满门,众臣子苦劝,又听说陆叔晨自缢身亡。最后武帝还是网开一面,放过了陆家的其他人。

    这些事传遍了燕国上下,远在许州的陆方杰听闻此事,只能晚上偷偷流泪,并不敢放声痛哭,不过从这以后,陆方杰便恨上了燕国朝廷,自己的祖父虽然吃了败仗,可胜败乃兵家之常,况且自己的祖父也已经战死沙场了,应该身死债消了,实在不应该逼死自己的父母。从那以后,仇恨的种子就在这个十五岁的男孩心中发了芽。后来陆方杰参了军,一步一步的爬到如今的位置。

    而刘桦贤则是陆川亲卫营的一名校尉,陆川平时也很栽培他,“落隼滩之战”他就护在陆川的身边。当时两军在落隼滩相遇,陆川马上传令大军停止前进,扎住阵脚。准备和西蛮接战,因为大燕多是步卒,而西蛮多是骑兵,所以只有结成战阵才能不被西蛮人来回拉扯。一切都按照标准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谁知对面忽然冲出一支人马,为首一员大将,带领的皆是重甲骑兵。

    刘桦贤亲眼见到己方的弓手射出的弓箭,隔靴搔痒般的落在敌人的铠甲上,然后弹开。而自己前面那看似厚重的步卒战阵,唯一的作用就是减缓了一下对方的速度,大部分的敌人还是突破了步卒的战阵,中军前的拒马枪,在穿透了第一个敌人后,就被第二个敌人撞碎,连同那个人的尸体,踩烂在泥土里。

    刘桦贤慌了,所有人都慌了,可是作为亲卫营,还是奋勇的冲了上去,刘桦贤的正前方就是那名西蛮的将领,刘桦贤抡开了手中的长刀,向着那名将领砍去,只见对方手中的长柄战斧轻描淡写的一挥,就带飞了刘桦贤的长刀,二马错镫时,西蛮将领伸手就拽住了刘桦贤,想要把他扯过来,可刘桦贤的脚卡在了马镫里。那名将领没扯动,也不往心里去,胡乱朝着刘桦贤的面门捯了一拳,便撒了手,直奔刘桦贤身后的陆川而去,刘桦贤半张脸都肿了起来,鼻子一酸,眼泪鼻涕都留了下来,狼狈躲过后面西蛮骑兵砍过来的弯刀,堪堪稳住自己的战马,调转马头,拔出腰刀,还要在战时。见到了让自己头皮发麻的一幕。自己心中的战神陆川,被那名西蛮的将领砍成两截。

    刘桦贤当时就麻了,紧催战马,朝着铁牢关方向逃了。一路都是燕国的溃军,他们能跑回铁牢关,唯独刘桦贤不行,作为陆川的亲卫营,陆川死了,自己逃回去也是个死。所以刘桦贤挑了个时机,跟大部队分道扬镳,转而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