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好汉劫 » 第三十二章:少华山

第三十二章:少华山

    谁呀?金钱豹子汤隆。

    汤隆一看,真是杨志,便叫那徐亮道:“姑丈,这位好汉便是俺与你提到的杨志,都罢手吧”。

    原来那汤隆从延州城逃出来,一路向南,跑到少华山投奔他的山大王姑父徐亮。

    那徐亮乃东京人氏,耍的一手好枪,在开封府当差,遭人陷害诬告,流落之间,被老山大王收留,后来老大王被官军抓去处死,徐亮便做了新山大王,并将妻儿老小都接上山。

    如今徐亮也聚集起三五百喽啰,在这带小有名气。

    “哦,莫非就是在绥德城大战中,刀劈石州铁鹞子统领细母鬼奴的延州团练使杨志?”徐亮问道。

    “不错,正是我”,杨志有些得意,这消息还传的真远。

    徐亮好生钦佩,“自古英雄出少年。杨志小小年纪便驰骋沙场,真个胆略过人”,便下马请杨志上山。

    杨志有汤隆在此,更不害怕,便相随上山。

    进了山寨,徐亮便让手下摆下酒席,请杨志坐了。

    徐亮便让杨志说说绥德城之战。

    杨志便把此次战役添油加醋说了一遍。

    徐亮听得入迷,越发敬佩,“俺听汤隆说你替帮着下葬了汤成,又替他抱打不平,真个仗义”。

    汤隆便问杨志这是干嘛去。

    “因那番将绥州监军蒐名山投宋献城有功,朝廷嘉奖,授了大官。洒家护送此人进京,路过宝地,走散了,真个愁死人,这可怎么交差?”杨志装做愁眉苦脸道。

    徐亮一听,忙道:“昨日俺进华阴城中打探消息,见有几人行迹诡异,不似宋人,便耍小计,用药麻翻,带回寨中,半路还跑走一个。莫非兄弟所指便是那几人?”

    “应该就是,现在何处?”杨志忙问道。

    徐亮道:“昨日捉上山来,一问果然是西夏人,俺便想要将他几个点了天灯,亏得你及时赶到,若迟些,岂不铸成大错?”

    杨志暗自庆幸,便求徐寨主高抬贵手。

    徐亮道:“即然杨兄弟发话,敢不从命”,便叫手下人将那几个人带上来。

    蒐名山被带上来,脱去蒙眼黑纱和身上绳索,定了定神,看见杨志在彼,惊道:“这不是杨团练使吗?如何在此处?”

    “正是我”,杨志便道:“这几位兄弟以为你是西夏奸细,发生点误会,不必在意”。

    蒐名山半信半疑道:“俺即降大宋,便是宋人,岂能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天幸朝庭重用,自当肝脑涂地,报效官家”。

    徐亮道:“此人倒是直爽”。

    杨志道:“嵬名山乃绥州监军,自然是有些能耐的,徐寨主给人家下了药,若是凭真手段,只怕不是人家对手”。

    “杨志你如何说出这般没底气的话,俺铁枪徐亮在江湖上也是一杆旗,可不是吹出来的”,徐亮不服。

    杨志便有心看热闹,揶揄道:“那就比比看,蒐名大人,他要比武,你敢不敢应战?”

    蒐名山本不想应战,可一看这架势,不露一手,还真不好走,便道:“也罢,俺便比试一下。得罪之处,还请多多原谅”。

    于是便在当庭设下场子,徐亮摆开架式,飞拳袭来,嵬名山守住门户,借势反击,两人拳来脚往,扭到一处。

    正是对手,一口气走了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

    杨志一看,两个人耗上了,怕有闪失,与谁也不好,便道:“二位好汉,都是江湖朋友,点到为止”。

    二人方才虚晃一招,停下手来,把手言和。

    蒐名山道:“即是江湖朋友,可否放了俺们早日进京,觐进赵官家?”他想早点脱身。

    “正是”,杨志道:“江湖上讲个义字,即然大家都是朋友,徐寨主就不必为难他了”。

    徐亮道:“俺留他也无用处,即是杨志的朋友,便送个人情,全都放了。不过在下有个不情之请,不知杨兄弟可否应允”。

    “说吧,上刀山,下火海,为朋友两肋插刀,再所不惜”,杨志拍着胸脯,大声道。

    徐亮道:“俺只想留兄弟在山上坐把交椅,大秤称金,大口喝酒,吃不美哉”。

    “如今夏辽两国,虎视眈眈,边关烽火不绝,正是报国立业之机,我看徐寨主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何不下山投军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岂不快哉?强似这整日价防着官家王法,提心吊胆”,杨志可不想当山大王。

    徐亮道:“俺也曾是开封府捕快,只是被人冤枉,官司在身,不得已做了山大王。如官家肯招安,愿相随下山,永不做劫掠之事”。

    “如此最好。徐寨主即有意招安,待我下山转报于县知事,那人原是我的朋友,定然会帮忙打通官节”,杨志很开心。

    蒐名山道:“俺这便要到东京见赵官家,徐寨主若有冤屈,俺可奏请皇上为你做主”。

    真个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仇人少堵墙。

    徐亮见二人说得诚恳,便下定决心不再做山贼。便连声称谢,并送与二人些金银盘缠,一路送到少华山谷口,方才打住,挥手告别。

    杨志便带蒐名山几人来到华阴县衙。

    县知事郑高闻听杨志将蒐名山一伙救回,大喜,即在正衙后堂设席,为杨志庆功。

    杨志便说了此次少华山之行,已说服山大王铁枪徐亮愿受招安。郑高大喜,杨志不仅帮他救回朝庭命官,还说服山匪招安,真个不虚此行,便连声道谢。

    蒐名山也是称谢不已,自然皆大欢喜。

    酒至半酣,杨志便问蒐名山道:“听说种谔大人现在随州,不知怎么样了”。

    蒐名山道:“杨团练不知,种谔大人因不听陆知州命令受到弹劾,幸亏赵官家圣明,任命韩绛大人做了陕西宣抚使。韩绛又举荐种谔大人做了鄜延路经略副使兼鄜延钤辖,辅佐经略使沈括经营鄜延事务。其余将官依绥德城战功各有升迁,独陆诜大人被调住秦州”。

    杨志这才放下心来道:“洒家就知道赵官家离不开种谔大人”。

    “杨志兄弟还要回延州种谔大人帐下吗?”郑高问。

    杨志犹豫了,他真得很想纵横沙场,报效国家,为老杨家争口气。可是自从亲自下葬了知寨汤成,让他常常牵挂着杨文广老爷子,那个让他一言难尽的父亲。

    风烛残年的老爷子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杨志摇摇头道:“洒家尚有些私事未了,待过后再回延州吧”。

    蒐名山便告辞要去汴梁城,杨志却是要到定州府,郑高将两人送出城外,方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