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啸明 » 第二十八章 度量衡

第二十八章 度量衡

    朱元璋之所以留下慕容正,不是因为他还在生慕容正的气,而是因为他有一些事情要问慕容正,在朱元璋的意识里,慕容正仿佛就像个百事通,只要有烦恼的事跟他说一说,他总能想出对应的点子来,对于这一点来说,比朝中那些大臣有效多了。

    “见过陛下。”

    “行了,别在那虚头巴脑的心里了,找个地方坐下。”

    慕容正看朱元璋还在抽烟:“陛下,这东西还是少抽一点吧。”

    “烦着呢!”朱元璋说道:“朕把你留下来,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陛下和徐相对臣的关怀,臣铭记五内。”

    “知道就好,朕也懒得跟你废话。相比起来,这些个年轻人里面,也就你们几个最省心。”

    几个?那肯定不包括上官云!

    朱元璋捡出一本奏折说道:“先前你进来的时候,朕还正因为这些事儿发脾气。前段时间,朝廷派出去征收秋粮的那些官员,仗着自己有几分残血,欺负那些目不识丁的村民,在征收秋粮的份额上大打折扣,从而中饱私囊,现在这些人还在大牢里关着。”

    估计不是吧,这会儿估计脑袋都被你给砍下来了。徐达肯定去做了。

    “陛下有何训示?”

    “老百姓没文化,这是没办法的事,但是天天让这些当官的欺负,难免心里边有点不开心,一天两天还好,长此以往下去必定生变。你有没有什么法子?”

    慕容正一阵头大,说道:“陛下,臣又不是神仙,哪有这些手段,让老百姓对当官的压迫俯首帖耳,只能让官员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罢了。”

    朱元璋叹了口气:“这两天读史书,看到那些历史上的皇帝太平时节一年下来也杀不了三十几个人,朕倒好,一天就砍了十几个人的脑袋,千年之后史书之下,朕这暴君名头算是坐实了。”

    慕容正想了一下:“陛下,臣这里倒是有个法子……”

    “快快说来!”朱元璋一拍桌子:“你这家伙,当真是不痛快,有屁快点放,害朕等着半天。”

    慕容正咧咧嘴:就是有屁,还能当着你的面的放?

    “陛下,官员欺负百姓大多是因为名字不高,老百姓除了目不识丁之外,对日常的计算也略有不足。”

    “就是这样!”朱元璋翻开奏折:“这个狗东西,收了人家四十八石六斗粮食,却只给了三十二石四斗的钱。”

    “只给了三分之二?”

    “六成六……”

    “额……一样。”

    “你别说老百姓算不过来,朕算起来都得些时间。”

    慕容正说道:“陛下,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但是如果解决起来,那肯定会伤筋动骨,使得整个天下震动,要是让人知道这个法子是臣告诉陛下的,那臣肯定会被唾沫星子淹死的。”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说说吧,朕每次都会对你提出的法子好好考虑的。”

    “陛下,这个法子,秦始皇曾经用过,直到现在他头上的暴君帽子还没摘掉呢。”

    朱元璋立刻明白过来:“你是说统一度量衡?难道现在天下所用的度量衡不一样吗?”

    “一样是一样,不过计算起来太过复杂。”慕容正说道:“我们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我们计算长度重量等多种方式都是按照十二进制,再加上老百姓不同文化,因此他们计算起来,往往不能算出正确的数值,所以才会被稍有文化之人愚弄。”

    朱元璋说道:“就这么简单?”

    “也不是如此。还有另一个原因便是出在百姓身上,百姓民智未开,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容易被愚弄。躲避一下能在在位之际,普及教育,使得老百姓人人识字,人人识礼,也绝对没有这种事情的发生。”

    朱元璋沉默了,若是真的普及教育,那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知识和文化一直是世界最宝贵的财产,掌握了知识和文化才能立于天下的顶端。自己倒是想让老百姓都认识字,但是那些朝堂上的大臣又怎么会允许呢?

    也许这是一个伪命题,当官的,哪有不希望老百姓能安定的生活下去呢,可是他们又希望老百姓被自己愚弄下去,绝对不能成为自己的敌人。

    “先说说度量衡的问题,长度重量的一些单位我们已经延用了上千年,能一直沿用至今无疑是最好的,你要怎么统一?”

    “不是臣,而是陛下!”慕容正说道:“陛下,臣是个粗人出身,认为十进制很好用。”

    “朕也知道,那度量衡的标准又是什么?如果沿用先前的单位,肯定会造出乱子的。”

    慕容正说道:“陛下可以自己创造!”

    “嗯?”朱元璋眼睛都瞪圆了:“让朕自己来?”

    “陛下乃是亘古未有之君,如何行不得亘古未有之事?若此举真能惠及百姓,那岂不是世间百姓都会念着陛下的好,大明天下永固,岂不是正理?”

    这一点正说到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自己为什么要制定许多利于百姓的措施,自然是想着百姓念及自己的好,若是制定的一些举措,可以让老百姓一直使用下去,那老百姓就会念着子子孙孙的好。到那个时候,若真有人起而谋反的心思,老百姓会怎么想?

    “这件事你回去整理一下,写个折子……写好了,让上官云直接带给我。”

    “陛下,臣只是给您出了个主意,剩下的自有陛下圣裁……”

    “少在那打马虎眼,主意是你出的,后面的你也给我好好说一说才行。”

    见慕容正鼓着的脸,朱元璋便又说道:“这几天宋学士已经跟朕告了好几回状了,太子之前老往气下山跑,现在学习起来也是心不在焉的,不仅如此,满脑子离经叛道的想法,让朕也是颇为头疼。”

    慕容正说道:“陛下,太子可没在臣那里学什么,充其量只不过听人家讲了几个故事……”

    “朕已经容忍那两个张士诚余孽活着了,若是你管不住他们,那就让朕来管。”

    “别别别。”慕容正连忙招手:“陛下,那只是两个可怜的读书人罢了,陛下胸怀四海,难道还容不下这么两个人吗?”

    “哼!”朱元璋白眼一翻:“再说了,在你这儿朕也觉得太子学不到什么东西,除了些哄小孩的本事之外,朕可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你一样四处留情。”

    慕容正心里都快吐槽了:好意思说我,我现在一共也就三个女人,还有一个是你塞给我的,还不够你的零头呢。

    “陛下,臣可是真正的教过那些孩子东西的。”

    “比如什么?”

    慕容正说道:“陛下,臣教了那些孩子一种计算的方法,难道您没听说衡国公的两个胖儿子,现在在印天都有神童的名号了吗。”

    “朕听说了,蓝玉前段时间拉着两个外甥到处瞎逛……老四学了吗?”

    “额……学了一点。”

    朱元璋抬起头,对曹锋说道:“去把老四叫过来。”

    曹锋立刻说道:“陛下,夜已经深了,四皇子殿下恐怕已经睡熟了。”

    “那也叫起来。”

    “是。”

    慕容正看着曹锋离开,心想:朱元璋对他儿子的教育可真是上心啊,但愿猪小四不要让人失望啊。

    不多时,睡眼惺忪的朱小四就来了,看到朱元璋便习惯性的开口:“儿臣参见父皇……咦?姐夫!”

    相比于见到父亲时的战战兢兢,见到慕容正时候,朱小四便显得异常活泼。因为之前发生过通文馆学子误伤太子的事情,所以,朱小四这段时间都待在皇宫,相对于皇宫里边儿,中规中矩的生活,他更向往栖霞山的自由,更何况他还听说了,雨花街现在变成了美食节,有好多新奇好吃的东西他都没见过也没吃过。

    朱小四立刻窜到慕容正身边,拉着慕容正的衣袖直嚷嚷:“哎呀,姐夫你怎么来了,是不是父皇把你叫过来的?是不是又有什么好玩的或者好吃的……”

    看样子问起来是没完了,朱元璋立刻咳嗽了一声。吓得朱小四立刻站到一边,站得板板正正。

    “老四,这么晚了叫你过来,是想考考你最近的学业怎么样了。”

    朱小四立刻苦着脸,两只手情不自禁的往背后缩了一下,之前朱元璋也考过他背诵一些典籍,不过背的都不好,手上没少挨揍。

    看到猪小子这个样子,朱元璋不由得一阵来气:“磨磨蹭蹭的干什么,过来。”

    朱小四慢吞吞的往前靠了几步:“父皇,有姐夫在,你一会儿打我的时候能不能下手轻一点……”

    慕容正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臣失仪……”

    朱元璋转头看着朱小四:“最近宋夫子他们跟我说,你在课上不怎么专心,还老是打瞌睡。”

    “儿臣是在闭目沉思。”

    “那为什么一直点头呢。”

    “那是……那是因为夫子讲的很有道理。”

    “嘿!”朱元璋来劲了:“那你为什么还一直流口水呢?嘴馋?”

    “额……夫子讲的很有味道。”

    朱元璋登时大怒,一玩瑶直接把靴子脱了下来:“我抽死你个混账小子!”

    朱小四一看情况不对,赶紧躲到慕容正身后去。

    朱元璋这才反应过来,当着臣子的面,皇帝要有皇帝的威仪。脱了鞋子抽儿子的屁股,跟个山野村夫似的,好像有些不太合适。于是又安安静静的把鞋穿上指了,指朱小四说道:“那朕就考考你,你要是回答的很好,朕就给你奖励,要是回答的不好,朕再收拾你。”

    朱小四抬头看了看慕容正,慕容正朝他轻轻点了点头。

    “请父皇示下。”

    朱元璋想了想,问道:“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是什么意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算了,重新问你一个吧。”

    朱小四刚刚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然后紧接着又提了起来。

    朱元璋目光落在奏折上,想了想说道:“一斗粮食售价七钱六分,五斗粮,多少钱?”

    猪小子一愣,紧接着眉毛往上一挑,脱口而出:“三两八钱!”

    朱元璋显然是被惊讶到了:“你这么快就算出来了?”

    “您就说对不对吧?”

    朱元璋脸上的神情十分复杂,不停的变换着表情,实际上呢,自己心里边也在默默的算着,算了好一会儿,得出来的数字竟然跟朱小四口中的数字一样。

    “再问一个。”朱元璋决定考的难一点:“一间仓库,现存量七十八石六斗,每斗粮按旧粮折价两成处理,期间损耗又三成,最后得利多少?”

    慕容正眼睛一瞪:不带这么玩儿的,考不住你儿子就加大难度吗?

    朱小四皱着眉头现在那里,嘴里边嘀嘀咕咕的念叨着。一会儿看着地面,一会儿又抬头看看房顶。

    朱元璋得意的说道:“怎么?算不出来?”

    慕容正说道:“陛下这个问题太难了,请给四皇子殿下一些时间。”

    朱小四抬起头:“父皇,能不能给儿臣一张纸。”

    朱元璋指了指桌子,朱小四便走到了桌子边上,拿了一张纸,然后直接拿起朱元璋的朱批御笔,在纸上开始写写画画。

    一般来说朱元璋现在是皇帝,就是太子也不能随意动他的御笔,但是今天这种情况下,朱元璋却并不见外,只是一个父亲靠教自己儿子的学识而已,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好一会儿,朱小四站直了腰杆,成长出了一口气:“父皇,二成算出来了,一共是五千二百五十八两四钱。”

    朱元璋有些不屑:“不是瞎说?”

    “儿臣算了三四遍了。”

    “真的?哪有这么快?”

    “就是快。比父皇躲在下面悄悄的掰手指头快多了。”

    朱元璋一阵老脸通红:“混账!”

    朱小四立刻跳开。

    朱元璋翻开手头那份奏折,刚刚考儿子的题,其实就是奏折中上奏的内容,扫了两眼,眼睛便死死的盯着一行字——“得钱五千二百五十八两四钱!”

    抬起头,胖儿子眨巴着那双黑眼睛,很无辜的看着自己。

    朱元璋惊住了:这个数值,是户曹官员算了半天才得到的结果!随即,锐利的目光直接定格在慕容正身上。

    “你教了他什么?”

    “回陛下,一些度量衡的简单计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