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啸明 » 第二十九章 能工巧匠

第二十九章 能工巧匠

    在上辈子自己也是当过好多年老师的人了,所以慕容正在给那些孩子讲课的时候,也偶尔教教他们数学,朱小四使用的计算方法便是数学中最常见的乘法竖式计算。

    可是即便是这样简单的计算方法,也是领先于这个世界多少年的数学内容。朱元璋自然不会,可是在儿子面前丢了面子,当老子的自然得恼羞成怒一下。

    于是,慕容正被留在了皇宫。除了皇帝之外,成了第二个正常的男人。既然是男人,自然得有人陪着睡觉了。朱小四非常荣幸的被他老子委以重任。慕容正觉得陪一个几岁的小屁孩睡觉,应该不是什么很尴尬的问题,要不是早上梦到自己在汪洋大海里游泳,他也不会意识到朱小四五岁了竟然还会尿床。

    出宫的轿子已经准备好了,但不是给慕容正准备的。朱小四掀开轿子的帘子朝着慕容,正朝着他那胖胖的小手:“姐夫你也进来嘛,这里边好宽敞啊。”

    “不了,臣喜欢骑马。”慕容正翻身上马,身后数十名锦衣卫,整齐划一的翻身上马,衣甲鲜明好不威风。

    朱元璋还是说话算话的,既然儿子能算得出来,那么就满足儿子的要求,让他到栖霞山住一段日子。不过慕容正就没那么简单了,朱元璋还交给他一个任务,但慕容正并不想接这个任务。

    朱元璋的口谕,让慕容正到工部检验皇城舆图。嗨,还是不死心啊,城墙才刚刚建起来一段,这就想着整个皇宫。

    工部虽然是六部之一,但是它并不在皇城范围之内,相反在应天的另一头。所以出行的卫队,难免要穿过街道才能到达目的地,不然绕上一圈天都黑了。

    不过,卫队的最高长官可不是慕容正,而是坐在轿辇中的皇四子朱棣。所以卫队经过雨花街的时候,理所当然的停了下来。

    皇子出行,沿途百姓纷纷回避。朱小四让轿辇停下,跟着慕容正进了雨花街,过了不到半个时辰,朱小四便提着一大堆吃的出来,手里边还啃着一个卷肉的大饼。

    “姐夫,你说这些商贩脑子是怎么长的?竟然会想出用这种油纸做的包装袋,还不会油了手。”

    慕容正自然不会告诉他这个主意其实是自己出的:“老百姓其实并不傻,他们也有自己的聪明,但这些聪明才智不是用在读书上,而是用在创造美好的生活上。”

    朱小四哪里懂得这些道理,只是觉得手中的酱肉卷饼非常好吃而已,所以不停的点头,慕容正也不指望他能全部听懂。很多时候慕容正也在思考这一个问题,现在这个世界的历史走向难道要像原先那样吗?眼睛这个兑一点好吃的,就非常满足的小胖墩,将来难道一定要成为那个雄心勃勃的永乐大帝吗?

    上了轿辇,朱小四就没有再观察的心思,心思全部用在了对付手中的那些美食上面。慕容正终于算是掌握了这支卫队的指挥权,所以只用了一个时辰左右便到了工部门口。

    自从上次慕容正大闹礼部大堂,打了礼部的堂官,非得没有受到陛下的做法,反而蒙陛下器重之后,其他的朝廷部门都对这个瘟神避之不及,所以当慕容正把铁子投放到工部的门口,里边的官员一个个如临大敌。

    “哎呀,这可如何是好?”

    “是啊,靖阳侯是出了名的不好对付,万一把他惹生气了,不知道会不会……”

    看着一帮人乱哄哄的,工部侍郎胡惟庸轻咳一声,打断了众人的猜想:“我说,各位,靖阳侯已经到了,于情于理,我等都该出去迎接才对,躲在这里聒噪什么?”

    “胡大人,你和靖阳侯有些交情,不知道靖阳侯此来是为何事?”

    “这个本官也不知道。”胡惟庸说道:“靖阳侯最近新婚燕尔,理应待在栖霞山享福才对,想想咱们也没什么得罪过他的地方,应该不是来找茬的。”

    “那我们……”

    “来中门,迎接!”

    胡惟庸一句话定了音,其他官员也不好说些什么,最近这段时间,胡惟庸奉旨营造城墙,多次蒙陛下夸奖,官职虽然不高,但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

    工部中门打开,胡惟庸等人就看见了骑在马上的慕容正,以及身后衣甲鲜明的锦衣卫。于是立刻上前见礼——锦衣卫可是天子亲军!

    “见过靖阳侯。”

    慕容正见是胡惟庸,便笑了一声:“哟,胡大人,看来最近这段时间挺清闲的。”

    “侯爷说笑了。”

    慕容正指了指后面:“后面还有一位呢,胡大人快去行礼吧。”

    胡惟庸往后一瞧,果然看见后面听着一座轿辇,竟然是亲王轿辇,就是不知道是哪位王爷。

    慕容正看胡惟庸有些踟蹰,便策马来到轿辇跟前,轻轻拍了拍轿子。朱小四叼着一个羊肉烧饼就探出头来:“姐夫,咋了?”

    胡惟庸见是朱棣,连忙见礼:“臣,胡惟庸,见过殿下。”

    朱小四还小,还没有受封亲王,但是,毕竟皇子的身份在那儿摆着。

    “起来吧。”朱小四说完,就缩进了轿子里面。

    胡惟庸看了看慕容正。

    慕容正说道:“胡大人,殿下是奉了陛下的口谕,来工部视察,请吧。”

    胡惟庸立刻明白了,皇子年纪还小,哪能办得了这种事情,看来今天真正办事儿的还是靖阳侯慕容正啊。于是连忙招呼慕容正和朱小四进入工部大堂。

    朱小四大刺刺的坐了主位,手里面抱着一杯奶茶不停的吸溜,整个工部大堂静悄悄的,只有他喝奶茶的声音。

    胡惟庸以下所有官员,若是见了慕容正,自然不用太过严谨,但是皇子驾前,口衔天命,不由得让这些大臣规规矩矩的站好,等着命令。

    好一会儿,朱小四喝完了奶茶,打了个饱嗝:“额……那个谁?”

    胡惟庸立刻上前:“臣胡惟庸。”

    “听我姐夫的!”

    胡惟庸大跌眼镜:“啊?”

    朱小四板着脸:“我又不记得姐夫做什么官,反正你听他的。”

    胡惟庸赶忙看向慕容正:“靖阳侯,不知陛下有何示下?”

    慕容正清了清嗓子:“陛下让我来检验皇城舆图,胡大人,现在完成的怎么样了?拿出来吧。”

    胡惟庸松了一口气:“陛下圣明,臣却是已经收集了草图,来人,去拿舆图过来。”

    很快,工部的官吏就带来了一大口箱子,由专门人士分开,将一张张草图铺在地上,最后组成了一副完整的宫殿结构图。

    慕容正扫了一眼,这个皇宫的设计怎么说呢?low!太low了!说的好听点,这是皇宫的设计,说的不好听点,还以为是你家地主的大宅子呢。

    “就这?”

    胡惟庸看慕容正的脸色和听说话的语气,便知道慕容正不怎么满意,不由得一阵紧张。之前的城墙设计就是出自慕容正之手,可以说是朱元璋现在以慕容正的标准来看待皇城的问题,慕容正觉得皇宫设计的不好,那朱元璋肯定觉得设计的很差。

    “靖阳侯见谅,工部的官员已经连续设计了一个月了,现在的草图可以说是最好的了。”

    慕容正在一旁坐了下来:“胡大人,你们工部的设计这是第几次了。”

    “已经第五次了。”胡惟庸叹了口气,立刻说道:“靖阳侯知道,应天龙盘虎踞,水脉复杂,但还有一点设计出错的地方,就得重新更改。”

    慕容正知道胡惟庸这是在推卸责任,管他呢,反正自己的任务也算完成了,先在这看一看,一会儿回去交个差,早点回家,爷爷还等着抱重孙子呢!

    其实在历史上,朱元璋一开始想把皇城建在凤阳的,毕竟凤阳是老家,每个人都有衣锦还乡的心愿,但比较起来,南京乃是帝王之居,更适合作为皇都。

    工部的官员在那里还在热烈的讨论着一两处宫殿的设计而急头白脸,朱小四刚刚吃多了,四养八叉的躺在椅子上。慕容正百无聊赖,低下头看着那些设计出来的宫殿图纸。

    哼,垃圾!

    哼,更垃圾!

    咦?这张有点意思。慕容正从图纸堆里捡起一张,仔细瞧了瞧,才发现这一张图纸和其他的图纸大有不同。

    “这张,谁设计的。”

    工部的官员们立刻安静下来,一个官员走上前来仔细端详着慕容正手中的那份设计,图看了好一会儿才回答道:“回靖阳侯,这份德麟殿图纸,是工部木工蒯正良设计的。”

    “蒯正良?”慕容正思索了一会儿,对这个名字没印象,不过他的这份设计倒是十分出色。飞檐斗拱,气势十足。

    “回靖阳侯,此人只是一个工部微末小吏,难登大雅之堂。”

    你们这帮书呆子哪懂得什么叫高手在民间的道理?

    “把这个人叫过来。”

    工部官员有些为难,说道:“侯爷,此人不在工部,但听工部征召。”

    慕容正明白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临时工,不,还不如临时工,这些人虽然听工部的征兆,但是却并不领工部的俸禄。只是在工部挂个名头,自己坐着自己的营生。

    “走,看看去。”

    朱小四一个虎跳,从椅子上跳下来,慕容正去哪儿,他去哪儿。

    “侯爷,去哪儿?”

    “你别告诉本官,你不知道这个蒯正良住在什么地方?”

    “下官知道。”

    “知道就带路。”

    “难道侯爷要去登门拜访?”

    “不然呢?”

    就连胡惟庸也是错愕不已,虽然他也知道慕容正出身江湖,但也不至于低头折节到这个份上,一个小小的木工而已,哪能值得他这个国侯亲自登门拜访……而且还带着一个皇子。

    见众人一动不动,慕容正脸色便阴沉起来,转头看着朱小四:“殿下,你可知道,陛下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问鼎九五至尊,那是因为陛下不拘一格,能从微末之中选拔人才,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学的人,可以放下身份亲自去拜访。”

    朱小四立刻说道:“我知道,父皇做的就跟刘备一样,三顾茅庐才能请到诸葛亮。”

    “殿下聪慧。”

    嚯,这么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那些工部的官员一个个面如土色。

    慕容正接着说道:“我大明刚刚立国,正是海纳百川吸收人才之时,对于真正有才学的人,不能因为他出身微末,便处于轻视。毕竟那些出身微末的人,也是我大明子民。说到出身微末……”

    胡惟庸立刻吩咐工部官员:“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带路!”

    那名官员一愣一愣的,但还是赶紧走在前面带路。胡惟庸没说,但并不代表这些官员不懂。放眼整个大明朝廷,站在至高点上的那个人,出身什么样子谁不知道。

    蒯正良家并不远,走了没多久便进了一处小巷,慕容正四处打量了一下,这个地方算不得好,只能算是将就。眼前有处院子,外面关着门,却能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像是在用锤子敲打木头的。

    官员上去敲门,不多一会儿一个妇人打开了门。一看外面来了,好些人那个夫人明显有些意外,在看到那些人有好多穿着官服,赶忙行李:“各位大人,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胡惟庸上前说道:“本官胡惟庸,工部侍郎,蒯正良在家吗?”

    “在,各位大人请。”

    慕容正等人进了院子,就看到一个男人坐在一个小凳子上面,正在用锤子敲打着木头拼接的地方,由于太过认真,竟没有意识到院子里面进来好些人。

    那个妇人走到男人跟前:“当家的,有人来了。”

    男人头也没回:“谁呀”

    “工部侍郎。”

    男人停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转过头一看,微微有些发愣。

    胡惟庸正要说话,慕容正往前一步,将手中的设计图纸递了过去:“德麟殿的设计图是你设计的?”

    男人接过一看:“正是,不知这位大人如何称呼。”

    “慕容正。”

    男人一愣,连忙大礼参拜:“草民蒯正良参加靖阳侯。”

    “起来说话。”慕容正说着,目光在院子中逡巡一周,竟然发现了角落里有一个宫殿模型:“蒯先生好手艺啊。”

    “不敢当侯爷称赞。”

    慕容正摆了摆手,走到宫殿模型前面仔细观看,发现这竟然是德麟殿的模型,而且比例十分精准。

    人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