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啸明 » 第三十一章 军户的命运

第三十一章 军户的命运

    虽然已经入了秋,但是临近中午的时候,天气还是十分的闷热。日头火辣辣的蒸烤着地面,似乎要把地里边儿最后一点水气都给榨干,当然,也不放过现在那里的人们。

    汗珠子顺着慕容正脸慢慢淌下来,穿着厚厚的铠甲屁股后面早就黏糊糊的了,就像坐在一块鲜活的肉块上面。胯下的坐骑也开始不安的刨着蹄子,老想伸长脖子去啃两口边上的青草,却被他狠心的主人拽着缰绳。抿了抿已经发干的嘴唇,慕容正扭头看了看南际云,依旧骑在马上笔直着身子。

    “不知道咱们得等到什么时候?”

    南际云一动不动说道:“远处有几个干农活的,偶尔会看我们一眼。”

    慕容正顺着南际云的目光望过去,果然看到远处的田垄里边儿,有几个农夫正弯着腰在那里收个庄稼。

    上官云是耐不住热的,这个时候早就躲到一边的树下乘凉去了,身上的罩甲也脱到了一边。

    慕容正和南际云骑在马上,身后的那一队士兵依旧笔直的站着。这个和平时训练差不多,慕容正是以现代的视频方式来训练这些士兵,让他们站军姿算是最基本的了,每次一战都是一个时辰,无论刮风下雨都不会中断,久而久之这些士兵也习惯了这样的训练。

    不过比较起来,那些其他的视士兵就不一样了。不同军营里边士兵的训练方式是不同的,慕容正的这支部队可以长时间的站着、晒着,但其他军营里面的士兵早就受不了这样的酷热纷纷解开身上的衣甲,虽然还在那里站着,但是歪歪斜斜的像是风中的庄稼。

    费超和陆贤这个时候躲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乘凉,看着慕容正和南际云,说着风凉话。

    “嗯,这么大的太阳,看你们还能站多久?”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把咱们叫到这儿来,却没人来说个话。”

    “昨天接到命令还以为有什么好事儿呢。”

    “就是我三更天就起来准备了,尽情挑选了五十名士兵。”

    费超扇了扇风说道:“哎,我听说,高丽的使臣给你家送了礼?”

    “你这话说的好像没跟你家送似的!”陆贤说道:“高丽的时辰已经在京城待了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得到陛下召见,让我父亲给他进言。”

    “你爹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陛下没说话,谁敢做主?”

    费聚顿了顿,指了指慕容正:“我可是私下听说,高丽使臣不仅送了慕容正厚礼,而且好像还有一些生意上的来往。”

    “当真?”

    “十有八九。”

    “嘿!赶明儿到御史台参他一本,国朝可有定律,臣子不得私下结交外臣。”

    “你知道,我知道,那又如何?这小子现在圣眷正隆,我琢磨着陛下也应该知道,这都没处置他,真是邪门。”

    “你说这小子到底什么运气,陛下不仅把苏红袖嫁给了他,还给他赐了爵位,咱俩的爹,跟着陛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都没这待遇。”

    “指不定有什么秘密。”

    “就是。”

    “哎,有人过来了。”

    慕容正也看到了,那几个正在收割庄稼的农夫中,其中一个人正朝着这边走过来。

    “看来,不用等那么久了。”

    南际云点了点头:“那你猜猜为什么让我们来这里?”

    慕容正想了想:“陛下要召见高丽和日本使臣了。”

    南际云琢磨片刻:“那为什么……”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风范和气势。这个,不一定要说出来,也可以表现出来。”

    那个农夫渐渐的走近了,除了慕容正这支部队,其他的队伍依旧还处于一种散漫的状态中。终于,在外围警戒的士兵发现了农夫已经靠近,便围了过去。也不知道那个农夫和这些士兵说了什么,那些士兵竟然让开了路,让这个农夫堂而皇之的朝着他们走过来。

    那些原本躲在一旁纳凉的将军们也发现了事有蹊跷,正常的农夫哪敢对着军队横冲直撞,连卫兵都不敢阻拦的人,那肯定是有些背景的。于是,一个个套上已经卸下来的盔甲,赶紧走到队伍前面,招呼着身后的士兵赶快站好别动。

    费超和陆贤也比较识时务,赶紧回到自己队伍里边骑上马。

    农夫走了过来,将头上的斗笠摘了下来。那些刚刚站好的将军们立刻吓出一身冷汗来,然后。凡是骑在马上的将军立刻翻身下了马,恭恭敬敬行礼。

    “拜见信国公!”

    来人,正是徐达。

    慕容正不用像那些将军一样行礼,因为有爵位在身,所以只需要对着徐达施礼就行。

    徐达没有说话,就在田垄上坐了下来,然后把手里的镰刀和一捆收好的庄稼放在一旁。

    行礼的那些将军见徐达没说话,也不高擅自起来。

    徐达从怀里掏出烟斗,点了一锅烟,慢慢的抽了起来。目光越过跪在地上的那些将军们,打量着将军们身后的士兵。一个个看上去歪七扭八的站,没个站相,不由得哼了一声。

    跪在地上的将军们立刻趴的更低了。

    终于,徐达的目光落在慕容正身后的队伍中,这只队伍与别的队伍有所不同,即便是天气炎热,那些站着的士兵汗流浃背,但依旧纹丝未动。更夸张的是,一只秋后的蚂蚱蹦到了一个士兵的脸上,那个士兵眼皮都不眨一下,任由那只爬虫在脸上爬来爬去。

    徐达吐出烟雾,在鞋底上磕着烟灰,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起来吧。”

    “谢信国公。”

    等到那些将军们站了起来,徐达开口说道:“怎么?没接到命令就可以放松警戒,懈怠军务吗?”

    一听这话刚刚才站稳的将军们腿一软,差点又没跪下来。

    徐达说道:“你们这帮杀才,有好些个都是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这才过了多久,就没个当兵的样。”

    那些将军们不敢反驳。

    徐达看向南际云:“南际云!”

    “末将在!”

    “我来问你,从你们来了到现在,你可曾下过马?”

    南际云立刻说道:“回信国公,末将未曾下马,士卒也未曾卸甲。”

    徐达指着南际云身后的队伍说道:“看见没,这才是个当兵的样,这才是个当将军的料,就你们这些,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头没一个像样的,下头像不回事。”

    徐达说话的语气越来越重,那些站着的将军们再也不敢站着,纷纷跪下来请罪。

    “我知道,你们当中肯定有人会想,南际云是不是提前得到了消息我在这里,我告诉你们,我也是刚来的!”徐达站了起来:“原本也是想看看手下的儿郎有多好,谁知道看见这个德行。”

    “信国公恕罪。”慕容正上前说道:“各位将军也是听令行事来到此地,并未接到新的军令。”

    徐达哼了一声:“滚!”

    那些跪在地上的将军们,如蒙大赦,赶紧站起来向徐达告退。很快,便带着手下的士兵乌泱泱的离开。

    徐达指了指南际云身后的士兵:“这些士兵,就是当初参与叛乱的部队?”

    “是,陛下宅心仁厚,这才有了他们现在的模样。”

    “你有操练士卒的方法,为什么不跟我说呢?”徐达笑了笑:“害得我今天丢这么大的人。”

    “这您可怨不得我。”慕容正说道:“原本带着这支部队打算到战场上捞些功劳,谁知道半路上就被派了回来,自陛下登基以后,这支部队就在栖霞山日夜操练,下官也曾不止一次上本,请陛下赐下番号,但一直石沉大海,想来陛下是另有重用。”

    “另有重用个屁!”徐达笑骂道:“这支部队参与过叛乱,谁敢把它划到正规部队里面去,除非陛下开这个金口。想要番号?你找陛下要去。”

    慕容正回过头,果然看见那几个田里的农夫正朝这边慢慢走,过来等到走近了这才发现,中间那个赫然就是朱元璋。

    “臣,参见陛下!”

    慕容正和南际云下拜施礼,身后的士兵却是把手中长枪一顿,整齐划一的吼道:“陛下万岁!”

    来的不只有朱元璋,还有汤和、常遇春等几个大将。此时俨然一副农夫打扮,手里边还一人抱着一捆刚刚收割好的庄稼。

    朱元璋坐到了徐达刚刚坐着的地方,没先说话,反而是从怀里又摸出来一个烟斗。

    恶习啊!

    朱元璋抽着烟,招了招手,把慕容正叫了过来。

    “这些士兵共有多少人?”

    “回陛下,满员七百二十人。”

    “朕记得的没这么多。”

    “庄子上有些青壮劳力也算上。”

    朱元璋大为惊奇:“那些轻壮劳力心甘情愿的给你当兵?”

    “那是给臣当兵,是给陛下当兵!”慕容正说道:“那些桩子上的年轻人,收成完了地里的庄稼,闲的也没事干,况且来当兵还可以拿兵饷。”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知道慕容正的做法不仅仅是这一个原因,这支部队曾经参与过叛乱,放在谁手里人都不会放心的,估计慕容正没少往里面掺沙子。

    “个个都是如此。”

    “是。他们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令行禁止,纪律严明。”

    朱元璋呵呵一笑:“样子货。”

    “陛下说的是。”

    朱元璋又抽了口烟:“我想你应该知道,今天朕来这儿的目的吧,要是你敢说,朕只是来割了几捆庄稼,看朕怎么收拾你。”

    慕容正躬身说道:“陛下,如果臣猜的不错,陛下准备召见高丽与日本使臣了。”

    朱元璋笑着对周围几人说道:“你们看,朕就说嘛,这小子猴精猴精的,准知道朕为什么来这。”

    慕容正谦虚的往后站了站。

    朱元璋继续说道:“没错,前两天的时候,朕偶然发现皇城中的卫队纪律有些松散,实在难以彰显大国威仪,朕要的,是那帮外国番臣建到朕的部队,从心里产生敬畏。”

    慕容正想了想:“陛下要阅兵?”

    “什么阅兵?”

    慕容正说道:“陛下,若是让这帮样子货,站在皇城里站个岗,的确可以体现我大国威仪,可是若要让内帮番臣敬畏我大明,臣提议不如进行一次部队检阅和武器示范,让那帮人可以真正的看到我们的军事实力。”

    朱元璋考虑了一会儿,伸手点了点慕容正:“这倒是个好主意,回去写个折子呈上来。”

    “臣遵旨。”

    朱元璋站了起来,看着南际云身后的士兵问道:“你刚刚说这些士兵里边有庄子上的青壮劳力对吧?”

    “正是。”慕容正说道:“陛下,根据兵部的法令,凡民间青壮劳力即可入为军户,闲时务农,战时当兵,况且我大明深得民心,庄子上的青壮更是踊跃参军,臣仔细挑选之后才选出二三百人。”

    “军户。”说道军户,朱元璋就有些自得,这套法令的创作也是朱元璋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晶,军队由“从征”﹑“归附”﹑“谪发”﹑“垛集”四部分构成。不仅可以保证国家有上百万常备士兵,同时也能保证国家正常农业生产。但是慕容正确知道这种军护制度,却存在着深深的弊端,前期的表现相当不错,但为后来明朝军队屡次败仗埋下伏笔。

    “陛下这法子真是不错。”慕容正说道:“国家有了常备的军事力量,便不会惧怕任何来犯之敌,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常备军队立刻装备起来,让他来多少敌人,都叫他有来无回。”

    “你也觉得这法子不错?”

    “臣只想说陛下圣明!”

    “你这马屁都拍出味道来了。”朱元璋笑骂起来:“那你说说这法子好在哪儿?”

    慕容正施了礼,说道:“陛下,臣按照陛下的法子,从乡间征募大量士兵,凡年龄在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皆可为国服兵役三年,三年之后,表现优良者可留部队任用,其余者退役还乡从事他业。而这三年时间又会有不少的青少年成长起来,源源不断的加入服兵役的行列当中,这样我们国家便可以源源不断的筛选雄兵强兵了,反而不会对国家农业造成影响。”

    这话一说完,朱元璋神情就不自在了。徐达等人也是见了鬼一样,一个个呆立原地话都不说。

    因为,朱元璋的军户制服才刚提了出来,对于士兵的服兵役年限和退伍之后的安排并没有交代。慕容正不知道后面的内容,徐达等人是清楚的,那就是,一入军户,世代为军户。

    但是,慕容正却做了不一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