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停下脚步的麻雀 » 像是另一个我的记忆

像是另一个我的记忆

    和朋友晓雨的聊天,一天能聊好几页,往往有时想找她说过的一句话,要翻半天,我们的话题有时从一个话题跳跃到另一个,包括视频分享和一些平常小事的吐槽,还有关于一些民生的讨论,比如哪里起了山火,哪个地方楼房坍塌死了人,说起的时候我们两个连着叹气,天灾人祸总是不好避免。

    有一日晓雨发来一只毛绒绒的小狗图片来,问我是什么犬。

    我知道她喜欢狗,有时课业压力大了,向我诉说想变成一只住在溪边,有一片果树和独栋狗窝的白色小狗,我笑她要果树有什么用,人都变成狗了,难道还爱吃水果?晓雨在那边马上回过来:“我是爱吃水果的,当了小狗也爱吃。”

    我发了个emoji表情包:“狗爱吃这个才对,”她一个狗头甩过来,又加了一个炸弹。

    我当时心里觉得她很有童趣,这个狗的图片,我心里认得它是比熊,从个头小小的,毛发蓬松的样子就是小比熊,但还是去搜索了一下子,以免说错了。

    晓雨谈起:“巴啦啦小魔仙里严莉莉的那条狗是不是比熊叫大头。”

    “忘了,过了太久了,似乎那是一只个头很大的狗,也有些潦草。”

    想到这,我突然在屏幕前笑起来:“作家余华老师,有一张贴图小狗图片,别人叫很像余华的潦草小狗。”

    过了一分钟,晓雨发过来一张图片,三只小狗。

    看气质分别是莫言老师、余华老师、史铁生老师在最中间,就像是团宠。

    心里想到史铁生老师已经去世了,想起余华老师接受采访叫铁生老师去守球门,想起近来看的《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老师写的幼时踢球的往事,一下子有些唏嘘。

    晓雨好像和我很默契,那边回了一句话:“可惜史铁生老师已经走了。”

    我们又聊了会书籍,她说因为专升本太忙,一直许多事都找不到时间去干,比如看书,只偶尔在营销号上,被一些作家的文笔惊艳到,却没时间细细的读。

    我说,初中的时候,我倒是有时间,数学课和物理课,一大堆听不懂的课里,我最爱看书,那年班级图书角有一个机构捐了许多书,班级带着我们一个个去搬,每人拿一摞搬回去,在老师还在和活动组织者合影的时候,我们私下里就考虑要看哪本了。

    郭敬明的漫画是最先被挑走的,还有许多文学小说,《三言两拍》、《飘》、《简爱》、《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以及四大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以及几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还有几本涉及历史的,比如《红星照耀中国》的整个系列……

    我们一般都先捡了有趣的去看,一节课,图书角就空荡荡了,独留几本外国名著和文言的《三言两拍》,连四大名著都被挑的不剩了,男生那边有当时流行的网文小说,比如十分厚的一本《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字很小,挤的密密麻麻的,书里的人物关系和武器装备,他们如数家珍,往往好几个人争辩起来,还要狂翻书引经据典一番。女生那边则是一些意林书刊和玛丽苏小说,有几本内容颇露骨的,男生女生传来传去的看,有心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却总借不到,书的主人隔着好几排向后面喊。

    “喂!我借你的书呢,张明建,”那人把书平摊在桌子上、抱着桌子腿蹬来蹬去摇凳子,晃得人头晕。

    “我给史立超了”

    于是听见一个瘦小的,说话瓮里瓮气的人道:“让前面的人借走了。”

    这样轮一圈,书往往就面目全非的回来了,有几本我买的,比如《蝴蝶蓝》、《清河公主洙宛传》、《龙鱼千国纪》,打开了总有一些头皮屑或者鼻屎往往还带着鼻毛,心里想着下次再也不借了,一元一张买了书皮,在老师讲物理的那节课,用尺寸撕了包书皮。

    这样不仅能伪装不被没收,也有延长好看封面的效果,省得还要用橡皮蹭脏了的地方,更有甚者,封皮早已经不见了。

    大家几乎都把书看遍了,到了初三,有几本《法医秦明》更是宝藏,往往连学霸也要借去看一看。

    那些图书角的书,则往往更有岁月的味道,纸叶翘边破破烂烂的,堆在里面鼓鼓囊囊的。

    有一次我拿起一本外国的《西方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些天神宙斯的花边爱情史,他的老婆十分善妒,但我看来却不然,受害少女凑够一本书的故事,她老婆还是宽宏大量了,发现里面的插图不知道都叫谁剪了,原本之前见过,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希腊女神,现在只剩空荡荡的文字了,这还看个什么,背面的文字都凑不齐了,我于是找出《三言两拍》,书籍是文言的,但初时看起来晦涩,实际上里面大有乾坤,有一则故事大概是讲了一个乞丐花钱去老鸨那里赎人做老婆的,一大篇翻云覆雨的描写,格外旧些,甚至还有人折了页码,后面还有个女子被痴心汉辜负,怒沉百宝箱的,总之我看完了一整本后,又继续把一些光看名字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外国名著翻阅了一遍。

    那时被孤立的事已经淡了,那些人到底还是害怕考不上高中,开始破天荒学习,能搞特长也去搞特长,我报了体育,每天练习八百米都如同一个哮喘患者在跳绳一样,许多路过我的人,都加快脚步,听不得我那上不来气的声音。

    体力似乎先天就不怎么样,但后来还是上了个高中,我的分数比特长生的一大段人都要高一些,属于一科语文独立鳌头可以和学霸一较高下,但除了文科那些需要背的,理科一片惨不忍睹。

    考试那天迎面撞上帅气的物理老师,甚至不敢抬头看他。

    人与人没有介怀的时候,总归是我特别开心的一段时间,连许多当时对我抱有偏见的女孩子,最后也走得近了些,那些记忆就好像和许多哭泣的日子割裂开来,如同掉进满是灰尘角落老鼠洞旁的一颗钻石,当光有机会照进去,透过蒙灰的蛛网,看见它亮闪闪的躺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