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沙河烟云 » 九十七 小六子报信

九十七 小六子报信

    九十七小六子报信

    张健一怔,“什么事?不要慌慌张张的。”他细看跟随小五子进来的人,认出了是小六子,不由得又一怔,心说:他不是在北平我五爷哪儿学徒嘛?他来干什么?莫不是我五爷哪儿发生了什么事?

    果不出张健所料,小五子道:“你五爷让鬼子抓起来了。”

    “啊!因为什么?”张健腾地一下站起来。同时,甄玉衡和苏秀娟也站了起来。

    小六子说出了因由,“夜已隔早上,竹下领着几个鬼子和警察闯进了厂子……”

    北平彰义门外义顺和铁工厂里。

    竹下领着几个鬼子和警察气势汹汹闯进了厂子,直扑账房。

    张常山隔窗望见,心说不好。常山忙出屋迎接,“太君到此,没有远迎,失礼,失礼。”

    竹下脸向下一沉,“我的问你,去年,你的堂孙来这里干什么?”

    “堂孙?”常山一怔,马上明白了是指张健,“噢,他,他来这里看病啊。”

    “你的撒谎,他的是八路军,现已查明,他的,在这里搞暗杀,他杀了人!”

    “太君,他来这里的确是看病,你们已验证了,他的确有病,他不会杀人。”常山急忙辩解。

    “你的不要强辩,跑了孙子、跑不了爷爷!”竹下一挥手,“带走!”警察上来几个人,嘁哧喀嚓!把常山捆上了。

    常山呼喊着,“冤枉啊,冤枉啊!他的确是来看病的呀,看病的呀!……”

    甄玉衡忙问:“那四爷呢?”

    “四爷赶巧去了城外海淀,去买钢材。警察去家里搜查,没有,问去哪儿了?都说回了老家定州,总算躲过去了。事后大家一商量,得派人到海淀去报信儿,后来四爷听说了,吓得不敢回家,躲在他舅舅家。”

    张健问:“谁让你回来的?”

    小六子擦了擦额角的汗,“后来大家一商量,得想办法救五爷呀,思来想去没有办法,五奶奶给了俺盘缠,让俺回来找你,俺就赶紧坐火车回来了,一下火车,就直奔这儿来了,哎呀!你得想个办法去救五爷呀!”

    张健心急火燎,一时没了主意,“这可咋办?”

    甄玉衡急得直搓手,“这可咋去救?北平离定州四、五百里,远水救不了近火,咋派部队去呀?”

    张健急得一跺脚,“不能救也得去救,我去!”

    秀娟忙上前,劝道:“这事不能卤莽行事,我从家回来时,我爹有句话让我带给你,他说让你遇事要谨慎小心,切不可疏忽大意!”

    张健点点头,“谢谢老先生,不过我不能不去。”

    “我爹说,鬼子不出十天就会灭亡,要不,等几天看看形势再说。”

    “不出十天?”张健惊讶一声,说道:“老先生简直成了活神仙,我真希望他老人家的话能成真。”

    小六子在一旁急了,“不能等,若要再等几天,竹下就把五爷交到城里警察局了,到那时,恐怕就更难救了。”

    张健问:“现在五爷招没招?”

    “没招,听长脖李说五爷可受了罪了,在警察所里,鬼子把他吊起来打,用鞭子抽,可五爷咬紧牙关就是不招,一口咬定你去北平是来看病,不会杀人。长脖李夸五爷真是条汉子……”

    “你来之前,见着长脖李了?”

    “见到了,五奶奶到他家,送给他钱,托他说情放人,让俺跟着去的,俺看他也没什么法子。”

    张健道:“这事,我不能不去,当初五爷救过我的命,我得报答,再说了,五爷被抓是因为咱们刺杀王啸虎而受到牵连,即便他不是我五爷,是别人,咱们也得去救,若不去,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咋去救?……”甄玉衡还想要说什么,见张健决意要去,只得把话咽回去。

    “我主意已定,明日去北平。”他转身命令小五子:“今天这事,大家都要保密,记住!不要和任何人讲。小五子,你先领着小六子去吃晚饭,今儿晚上,你负责安排他休息。今儿夜里,让我好好想想,想个好办法。”

    夜里,张健辗转不寐,翻来覆去地思索:我必须得去救五爷,当初他为了救我,舍财还舍去心爱的花瓶,我不能忘恩负义呀!这次我若不去救,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将来,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家乡父老?哎呀!可用什么办法去救他呢?这儿离北平得有四、五百里地,要穿过多个敌占区,根本无法派部队去。派别人替我去?更不行,别人不了解情况。这可咋办呢?

    他左思右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快到天亮时,他猛然想起一个人来,眼前一亮,有了主意。

    次日早晨,张健将小五子叫到大队部,“小五子,今天我派你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你无论如何也要完成。”

    “什么任务俺都能完成。”小五子很自信。

    “我派你回一趟东朱谷。”

    小五子一听让他回东朱谷,立刻乐了,他自从跟着张健来到沙河边抗日,已经有五年多没有回过村了,今天听说让他回去一趟,心里怎能不高兴?“哎呀!俺五年多没有回过村了,回去干什么?”

    张健附在小五子耳边,低声安排道:“你今天带着几个人回去,一路上要注意,千万不要和敌人发生纠缠,到了东朱谷村口,你让他们在村外接应你,你先到张富生家落脚,然后到村东去找一个人,谁呢?就是……找到他,先……,然后再……”

    小五子不住地点头,“找那个干什么用?”

    “回来告诉你,你要快去快回,一定要在太阳落山以前赶回来。”

    “是!一定完成任务!”小五子行了个军礼,出去了。

    张健又将小磨子叫来,“小磨子,你马上在附近的村里弄三张‘良民证’来。”

    小磨子问:“干什么用?”

    “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办,是借,用后就还。”

    “是!这事好办。”小磨子行了个军礼,出去了。

    小磨子出了门,甄玉衡从里屋出来,“我在里屋全听见了,你让小五子回东朱谷干什么?”

    张健笑道:“既然全听见了,还问我干什么?”

    “好,我立刻告诉支队部,说你要去北平……”

    “哎——,千万别说,我告诉你,我让小五子回东朱谷去找一个人。”

    “找谁?”

    “你还记得不?咱村有个和我姓名同音的人,名字也叫张建,他那个‘建’字是建设的建,我这个‘健’字呢,是健康的健。”

    “对,是有这么个人,我记得,他还因为这个,被鬼子抓了去,敌人把他当成了你,敌人给他上了刑,最后敌人弄明白了,才把他放回来,他白白挨了一顿打,哈哈……”甄玉衡止不住,笑了起来。

    “我让小五子找他,去借他的‘良民证’用用,他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又是同村。”

    甄玉衡停住了笑,“借他的‘良民证’干什么?喔?喔!我明白了。”他立刻明白了张健的用意。

    张健已看出甄玉衡明白了自己的用意,“我就是要冒他的名去救我五爷。”

    “哎呀!这可太危险了,万一出了差错,你可就回不来了。”

    张健面色凝重,“就是再危险,也得去!我思来想去,只有这么一条路了,万一出了差错,我回不来,就让杨志开接替我的职务。”

    甄玉衡没有说话,叹口气,摇摇头,进了里屋。

    吃过午饭,小磨子回来了,他搞来三张“良民证”,“良民证”是用洋白布印制的,他晃动着三块布条子,笑着对张健说:“人家都说,借了不用还,反正以后也没用了,多亏来借,要不,纳鞋底子使了。”

    张健也笑了,“看来,老百姓对抗日已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小磨子完成了任务,出去了,现在只等小五子回来了。张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焦急地等待小五子回来。

    甄玉衡坐在里屋办公,他不时地探出头,看看外屋来回走动的张健。

    只等到太阳偏了西,小五子才气喘吁吁的回来,一进门就嚷道:“俺回来的不迟吧?太阳还没落山呢。”

    “不迟,不迟,任务完成的咋样?”张健急切地问。

    “不迟就好,俺怕迟了,跑着回来的。哎呀!真渴,嗓子都冒烟了,先喝口水再说。”小五子这人是你越着急,他越不慌不忙,有时还跟你打岔说别的。

    “东西借来没有?”张健几乎要发火。

    小五子见张健要发火,这才说:“俺借来了。”

    “快拿出来!”

    “在这儿呢。”小五子说着话,慢腾腾地从兜里掏出一块白布条子。

    张健一把夺过去,细看,正是所求的。“你真沉得住气。”

    小五子道:“哎,队长,回来的路上,遇上了一件怪事?”

    “什么怪事?”

    小五子道:“俺们在回来的路上,在快到孟良河边时……”

    小五子带领几名身着便服的战士往回返,避开大道,避开北车寄炮楼,赶到孟良河边。

    河边杂草芦苇丛生,偶尔听到几声蛙鸣。小五子等几人脱下鞋正准备蹚水过河时,猛听身后有人‘啊!’的一声大叫,小五子觉得奇怪,大家返回去看,见有个身穿便衣,手握手枪,头戴礼帽的人躺在地上。蹲下来细看,见此人后脑勺中了一镖,死了。小五子立刻明白了:啊!原来是有人在后面跟踪!是谁暗中帮助俺们把他打死的?

    大家环顾四周,见无人。小五子拔下镖一看,跟上次在北平见到的那支一样……

    小五子从兜里掏出一支飞镖,递给了张健。

    张健接过飞镖,细看,见镖身上刻着一个小葫芦,与上次在北平见到的那只一模一样。

    张健手持飞镖,沉吟不语,这会是谁呢?一再地从暗中帮助我们,而又不露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