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清命案 » 第三十九章 盘龙山送葬

第三十九章 盘龙山送葬

    赵铭文听了何连喜的陈述,已经猜出大概。

    小梅的为人他非常清楚,虽说已经到了婚嫁之年,但对主人十分忠心,心里很纯洁,二少奶奶曾经几次想让她回家成亲,都被小梅拒绝了。至于说到奸情,府上小伙子也有几个,就小梅的禀性还都看不上,不可能与他们私通成奸。从今日的情况看,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崇武这小子使坏,平日里经常寻花问柳,自然也不会放过可怜的小梅了,要不然小梅是不会自缢的。赵铭文活了六十岁,真的没有想到赵府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是赵家的不幸。更何况,小梅被奸淫受辱致死一事,如果被别人知道,那么,赵崇武必然牢狱坐穿,赵家在寿阳必然名誉扫地。想到这,他无法发泄心中不快,便一把抓起茶碗,猛地摔在地上:“家风日败,家风日败啊。”

    “爹,事到如今总算还好,对我们赵家还没有影响,你就消消气吧。”赵大成连忙劝道。当看到小梅自缢,他也曾闪过念头,按小梅的情况,怎么可能随二弟媳走呢?绝对是不可能的呀。幸好这事情被何连喜隐瞒了,没有人知道。

    “这事非同小可,不准泄露半点风声,事情到此为止,否则这寿阳还有我们赵家的立足之地吗?”

    “那何连喜会不会泄露出去?”赵大成有些担心。

    “不用担心,那么多银子足可封他的嘴了。再说一旦入土之后,不用半年就已经腐烂,死无对证。倘若再有人提起此事,既无凭证,又无尸体,便是诬陷。”赵铭文又吩咐,“既然事已经如此,小梅的后事一定要慎重,就与二少奶奶一块安葬,成全她们的愿望吧。对她家里也要给予补偿,此事一定得办漂亮了,多花些银子吧,别人就不会说什么了。”

    赵大成对这突如其来的事情,也显得有慌乱,然而老太爷思虑周密,处置得当,让他也安心了不少,便连忙去安排丧事。

    寿阳郊外的盘龙山,山环翠围,清泉流淌,清静幽深。在一处地势平缓的山坡上,就有赵家的坟地。以前二少奶奶与小梅时常常来此山中游玩,也赞赏这块风水佳处。赵铭文嘱咐随她们的心愿,选择好一点的地方埋葬她们。

    灵堂法事结束之后,择日出殡。那天真是秋叶正黄的时节,盘龙山有些树叶已经开始凋敝,随风吹落一地。白色的送葬的队伍缓缓行进在山间。山间不断响起鸣炮声和悠扬的号声。前面是抛洒纸钱的人和旗手,中间是道士和两副棺材,后面跟着长长的亲朋好友队伍。

    赵铭文参加送葬,面无表情。按理说白发人不能送黑发人,可他坚持要送。大少奶奶和三少奶被人扶着哭喊着。兰馨哭得像个泪人。宝林稚嫩的小脸无忧无虑地张望着。

    二少奶奶与小梅的合葬墓上,洒满的许多的纸花。墓前的白色绸带随风飘动。下葬后,送葬的人已经离去下山。只留下赵铭文和崇武两人独立坟前。

    一副轿子和赵家其它人在远处等候。

    一阵秋风刮来,落叶和花被吹起。坟前还在冒烟的香,青烟变得淡起来。赵铭文慢慢走着,赵崇武感到迷惑,也跟着而去。他们来到数十步外一座老坟前停下。

    “爹,你还是回家吧。”赵崇武预感到了什么,小声问道。

    赵铭文没有回答,目视着眼前的坟:“你认识这盘龙山上的坟是谁家的祖坟?”

    “认识,是我们赵家的祖坟。”

    “跪下。”

    崇武吃了一惊,赶紧下跪。

    赵铭文转过身,看着儿子,不断地摇着头:“你还知道是赵家的子孙?我看你不配。赵家的门风就要葬送在你的手里了?好一个书香门第,忠烈之家,儒商人家啊。一个不谙事理的丫环竟然会随主而去,在别人眼里这是何等的壮烈啊,赵家的门风是何等之严,而在我的眼里这就是赵家的耻辱,耻辱,你知道吗?告诉你,赵崇武,你连起码的人性也没有,只有畜牲才会做出如此下贱之事。难道你还不承认?”

    二爷知道仵作查出了什么事情,不能回避了,连忙伏在地上:“爹,都是孩儿的错啊,是孩儿一时酒醉闯下的祸。”

    “你知错了?知道错在哪里呢?”

    崇武大声哭了起来:“爹,孩儿是错了,是孩儿一时醉酒害了小梅,并非孩儿有心害人,可我真的没有让她去死啊。”

    赵铭文听罢,痛苦地摇摇头来,用拐杖指指:“崇武啊,你对得起祖宗吗?对得起你的夫人吗?你对得起小梅吗?她可是你家的丫环啊。如果你媳妇过世,爹爹可以作主让你娶了小梅,你为何要强暴她?你还是人吗?畜牲。”

    “爹,孩儿知错了,你就原谅孩儿吧。”

    “罪过啊,罪过啊。从今天开始你就在家里闭门思过吧,不要外出了,如再惹事生非,我就赶你出我们赵家,当没有你这个儿子。”

    “爹,你就原谅孩儿吧,孩儿知错了。”二爷没有想到自己的祸会酿成那么大的恶果。

    “从今天起,这件事要忘记,谁也不准再提起。回家好好反省,不得外出。”

    赵铭文没有理会崇武,径直摇摇愰愰地走了。身上绸袍和身后的落叶一起被秋风吹动起来。

    赵铭文没有急着下山,而是去了盘龙山的全成道馆。古朴庄严的道馆,掩隐苍山松柏之中,看上去已是屋檐殘断,色墙脱壳,久经风霜了。赵铭文曾经想出资大修一番,无奈道长说时候未到,需要时再修缮。

    道馆内,赵铭文携三兄弟正向道教真人塑像点上一束香,继而开始行礼。赵铭文佛道都非常信奉,一直以来与全成道馆有密切往来,就连大成的名字里也用了“成”,希望儿子长大之后也是“成人之美”的士绅。今日出殡之后前来,他心中更是带着一份愧疚,不仅要在真神面前忏悔自己,也希望保祐来日的平安。

    伺立一边的白发苍苍的元通道长注视着他们。

    赵铭文向元通道长行礼:“道长,此番我们赵家的法事多亏了盘龙山全成道馆和师傅们日夜操劳,老夫在此多谢了。”

    “赵老爷不必言谢二字,此乃赵家多年修道之结果啊。依老道而言,人能宏道,非道宏人,修道先修善心,不修善心就不可能得道。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二女子以忠孝仁信为本,广积善事,以顺天道,必然会得到善报,这亦是盘龙山道家的幸事啊。”

    听了元通道长的话,赵铭文非常感慨:“修德修道修心绝一日之功啊,道长教诲得对,行善,道随之,行恶,害随之。”

    “信仰‘道’也不是信仰任何高高在上者,而是‘道法自然’,‘道’随顺万物,尊重世间万物的种种差异,并辅助各种差异的充分展开。所以修德修道修心没有统一的形态,也没有统一的方式,‘道’把权力与我,让人成为自己的主人。《汉书·艺文志》中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元通道长一席话,三兄弟虽然不甚明白,但‘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这一点是知道。

    “你们三兄弟都听到道长的话了吗?”赵铭文问道。

    “知道了,谢谢元通道长的教诲。”赵家三兄弟向道长行礼。

    下得山来,赵崇武回到自己的房间,紧闭房门,连饭还是送进去了。大成生怕赵崇武闹事,便去敲门要去劝说。可这赵崇武就是不开门,似乎在赌气。下人们四下猜测,有的说是二爷伤心,毕竟与二少奶奶夫妻一场;有的说是二爷自知亏欠二少奶奶了,平日里照顾太少,正在自责反省;更有人说是老太爷责罚他,日常吃喝玩乐性子太野。

    赵大成却心事重重,又不能对老婆孩子说清楚,觉得特别的压抑,这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了,不知这二弟还会生出什么祸事来。他突然想到,真的要分家,自己就省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