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创业局 » 第十三章:整合收购

第十三章:整合收购

    对于初级创业者而言,普遍有这样一种心态,无论哪个行业,他们都急于上手,而且在筹备的过程,总是力求高大上,又力求完美,总认为没有不开张的油盐店,开张了就会有人来买单,仿佛自己的店是最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一个月到三个月,再从三个月到六个月,身心疲惫,经历着初创期不可避免的选择、尝试、改变,然后放弃。初创的成功率低于千分之五,是一个标准数据,在这样的数据中,初创者身在迷局,不知所措,病重乱投医,随便哪个客户给一个片面的建议,就会立刻调整方向,没有产品的沉淀,没有客户的沉淀,更缺少长远的规划。往往在以失败告终以后,才能总结出当时的失败经验,这就是最简单的迷局效应。

    在中国的创业大潮中,投资金额在二十万以下的占比超过75%,这是一群很强大的生力军,但是他们缺少专业规划,单打独斗,没有系统支持,方向模糊,最终不是把自己变成了自己的员工,就是把事业当成了工作。那些分散在各个行业的蠢蠢欲动的创业萌芽,只看到了创业神坛上别人创业成功的现象,却无法触摸到本质。在《小微商学院》,江淮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学会创造流量,存储流量,梳理变现能力,是初创者提前准备的必要因素。

    五台山之行折返之后,虽然完成了落地整合和资金的汇集,吴双内心还是充满疑虑。如果这是一种个人行为或者企业行为,无疑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完美的原始积累,但是这是一盘散沙,没有水泥,没有水,没有胶,如何能做成混凝土,如何能成为建筑材料。

    吴双:老大,我有点担心?

    江淮:担心什么?

    吴双:资金的风险。

    江淮:又不是你的钱,你担心什么?

    吴双:所以更担心,如果资金被滥用,后果不堪设想。每个行业最少六万人的群体,会出现严重的群体效应,会影响社会稳定,造成无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严重的会导致多米诺效应。如果出问题,您就是始作俑者。

    江淮:整体数据的态势你是最了解的,当他们在各省各行业蠢蠢欲动,跃跃欲试的时候,我们必须打造一个平台,让他们走进来,安安静静的做好,然后给他们一张门票,有了门票,他就觉得可以有机会成为大嘴兽那样的人。然后给他一个独立、平等、有光环的平台,这就是创业联盟。1000元的资金投入,表示他已经参与进来了,而且是以投资者的身份,这又让他的身份有了光环。

    吴双:我担心的就是下一步

    江淮:下一步就是让他们先有可预期的收入,然后再针对不同行业打造出不同的二级领域,让他们对号入座,自己去选择。你现在能看到的局面应该是这样的:他们没有流量,我们帮他们打造了一个流量池,而且是互为流量,那么在我们目前相对闭合的系统里,这个流量就存储在这里,如果我们以后稍微把行业,或者地域的流量打开,是不是有点像把水库的闸门打开一样,全部的鱼就都游到了海里。如果这些鱼我们已经学会了跳龙门的本事,他游到海里后,是不是就会吞噬更多的小鱼小虾。还有你别忘了,这些可以跳龙门的鱼,身上是有标记的,这个标记永远擦不掉的,因为是无限合伙企业。

    吴双:现在各个行业板块是凌乱的,分散的,无论资金,还是创投方向,都需要引领,甚至全盘整合,你不会把自己扔到这个漩涡里吧。那样就变成资金操控了,百亿资金的操控,风险太大了。

    江淮:你肯定已经有解决方案了,你不是只喜欢发问的人?

    吴双:首先是创业基金的监管,我认为这是对集体资金风险和您个人信誉风险管控的首要步骤,稳定是一,其他的都是零。然后让创业团队尽快有自己的实体产业。

    江淮:第一步你打算怎么操作?

    吴双:我们给创业团队提供强制解决方案,必须走法律监管程序。我想这块业务能不能推荐给孙啸大哥,这样后期更容易了解动态。

    江淮:那么第二步你有什么建议?

    吴双:快速建立创业团队的实体产业,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收购或并购。

    江淮:收购建议和方向谁来掌控?

    吴双:老大,你太坏了,你给我挖坑,你明明早就想好了,非让我说出来,显得我多聪明一样。

    江淮:那咱俩都写在手上,看看是否一样

    吴双在手心写了四个字,江淮也写了四个字,一起抬手,把手心给对方来看。吴双写的“八旗子弟”,江淮写的“八颗种子”,,二人有力的击掌,相互拥抱。

    三天后,吴双和大嘴兽在兵部尚书茶楼准时碰头。大嘴兽原名李斌,比吴双大几岁,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老婆是一个镇上的小学语文老师,自从大嘴兽创业成功后,老婆也辞职了,做大嘴兽的助理。

    大嘴兽:师姐,这个是餐饮行业的细分领域,产品分布比较分散,我按照价格、销量、质量、物流四个维度做的,不一定全面。

    吴双:这个也只是作为参考。你现在进步的好快呀,分析能力越来越强了

    大嘴兽:哪里呀,师姐,我现在就恨自己书读的太少,都快跟不上你的节奏了。以后有机会,也想去系统的学一下。

    吴双:师父的意思,你尽快找一个公司的壳,最好是跟餐饮管理相关的咨询公司或者投资公司,要请一个合格的法务和懂数据分析的助手,还要想办法在被收购的企业里持有不超过5%的股份,具体怎么操作你自己决定,最好是换购,而不是直接购买。

    大嘴兽:师姐,有个问题,我选定的企业不太有把握,我没有评估经验

    吴双:这个不用担心,你现在给自己的定位应该是背景调查公司,收购前会有专门的法律团队和财务团队为你提供评估报告。

    大嘴兽:那收购过来以后呐?我又不懂技术和生产

    吴双:这个不用担心,后期基本都是托管和质押的形式,不需要你介入。而且法人主体也不是你。我给你带了几本书,可能对你近期的业务有帮助,你抓紧看几遍。

    一周的时间,吴双分别同安静、天使不萌、安小咪、大嘴兽等八人在餐饮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美业、咨询行业、汽车行业分别做了详细的沟通和意见交换,并要求他们承诺保密。原本是想以旅游的形式把八个人聚到一起,集中布置和探讨上述问题,江淮用一句“人心、人性”的话提醒了一下,吴双觉得颇有道理,事后吴双也确认这个做法的明智性,在和废物点心的沟通中,吴双明显感觉到在金钱的诱惑面前,可能会有人忘了初心,甚至丧失底线。江淮曾经这样的评价创业者,有的人是你拉不上来的,有的人是你拉不回去的。有的人,爬到财富的井口,看了看,一打滑,又掉了下去。有的人在造富的路上一直走,已经偏离了轨道,你的提醒他已经听不到了,最后坠崖身亡,创业路上比比皆是。

    大嘴兽把餐饮行业做了一次解剖式的拆分,从种植源头到物流,到后厨,餐桌,甚至到后期的厨余垃圾处理,产品的梳理从餐饮家具到冷藏机械,到厨具餐具,甚至到清洁用品和日常消耗品,又按照生产地域和原材料优势做了详细的SWOT分析,最终给出了以产品为组合的收购建议。江淮对数据表示高度认同,但是对收购的方向有些皱眉头,他认为是个死循环,会越做越累,最好的结果是全员当老板,全员销售,导致的结果可能是没有老板,也没有销售,只是成为股东而已,无法突破创业的源动力。

    江淮建议吴双,能否先抛弃产品,以餐饮产业链作为基础,以创新为主线,再重新构建一个模型,然后再结合地域和资金优势,形成一个经纬交叉的版图。这一次江淮建议吴双亲自去做这个餐饮行业模型,也算是对具体行业有一个深入浅出的剖析,对其他行业也能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吴双也意识到收购导向的关键性,她知道,这次江淮不是在考核她,或许是希望自己通过海归的视角、女性的视角和模拟创业的视角,能够把问题挖掘的更深入、更宽广一些,也就是站在辩论的角度来论证一下多种可能性。

    无论从产业链,还是从关联行业,甚至从餐饮行业的上下游关系,以及餐饮所辐射的周边行业,吴双构建了多个餐饮模型,要么受地域限制,要么受人才制约,要么缺少管理因素,模型一次一次推到,又一次一次重建,仿佛千头万绪,但是又找不出一点头绪。江淮最陌生的行业就是餐饮行业,因为他对食物的要求极低,卫生、营养就足够了,这也是他能够长期适应国外牛奶、面包、咖啡这种单调生活的原因,所以对餐饮行业的判断,她必须依赖吴双,无论吴双给出什么样的方案,都会优于自己的判断。

    江淮:小双,我帮你定好了新加坡、东京和上海三地的机票,具体日期你自己调整,什么都不用做,就是多吃、多看、多问。不要带电脑,只带银行卡。下午就出发,还能赶上新加坡的自助龙虾晚餐。

    吴双:怎么不是咱俩一起?

    江淮:没有我,你的判断更准确。

    一个双肩包,一部手机,吴双连运动鞋都没有换,在“拜拜”声中扬长而去。好像是去做一次美食专访,又像是去亚洲美食探店,更像是吃货自由行,除了感觉有点形单影薄外,更多的感受是惬意。

    吴双外出期间,江淮单独约见了一次孙啸,又专程飞了一趟北京。孙啸很感激江淮这次的顺水推舟,一夜之间,江淮的单一律所发展成为布局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东南、华南六个地区办事处的连锁律师行。江淮跟孙啸确认了两个原则,第一,把资金的控制风险降到最低,流程监管不能有漏洞。第二、收取的咨询费要低于行业水平。

    北京之行是和沈漪一起前往的,在沈漪父亲的陪同下,约见了民航的主要领导和军队的首长。平安镇的扣解开以后,组织上安排沈漪到市委宣传部挂职,担任宣传部副部长,其实是一个过渡,周期大概一年,然后进入省委储备干部系统。

    与此同时,各省创业联盟的联席会主席、副主席、正副秘书长的选举以及基金会章程的制定也在有序的进行着。多个省份和行业邀请江淮出资入会,甚至邀请江淮担任名誉主席的请求都被江淮一一拒绝,江淮在公众号和微博发送承诺书:不会在创业这件事上染指一分钱,也不接受任何利益回报。

    为了协助吴迪竞选台长助理,江淮答应为广东卫视做一期人物专访,访谈内容是平安镇开发的专题。这是江淮首次接受专访,中央台多个栏目请他,都一一婉拒。江淮不喜欢抛头露面,也不喜欢歌功颂德式的形式主义,更多的是为沈漪的仕途考虑,同时也算给吴双一个面子。

    吴双走了9天,房间感觉空落落的,已经习惯了有吴双的气氛和环境,忽然一个人,有些不适应,所以大部份时间,江淮都是去附近的一家漫咖啡,因为那里人多,年轻人多,而且聊创业话题的人多。吴双回到天心花园的时候,江淮恰好没在,这次考察,吴双除了享受美食之外,专门为江淮买了很多衣物服饰,小到刮胡刀,男士香水,袜子,大到西装、夹克、运动衫和领带,原本还选好了男士内衣,犹豫很久就没好意思买。

    江淮:家里进贼啦,我得赶紧报警。

    吴双:我回来了,快抱一下。

    江淮:你怎么胖成这样了?看看镜子,脸都圆了。

    吴双:老大,快试试我给你挑的运动服和运动鞋,看看喜欢不?

    江淮倒了一杯温水递到吴双的手里,然后坐在沙发上问:累不累,先去洗个澡,然后出去吃东西。

    吴双:还吃啊,不吃不吃了。老大,这次美食探店,脑洞大开、茅塞顿开,我先口头跟你说一下想法和思路,然后明天给你文案。

    江淮:不急不急

    吴双:不行,我急,不说出来会憋坏的。

    江淮:你说你说

    吴双:无论我,还是大嘴兽,最开始都陷入了一个死局,进入死局的原因是过于追求完美,完善,过于追求全面和完整,如果跳出这个误区,全部问题,迎刃而解。

    第一步,首先要打造或者厘清各省餐饮行业的优势资源,比如山西的面食、四川的火锅、再比如北京的全聚德品牌,天津的狗不理品牌,再比如内蒙的小肥羊、XJ的羊肉串等等,这个餐饮闭环包含的因素应该涵盖:餐饮培训、农牧或农副产品基地、餐饮品牌、店铺信息、中央厨房、营销军团。任何一个餐饮创业者,如果拥有了这些优势,起点就会很高。

    第二步,稀缺资源的补充。比如餐厅全屋资源的设计与定制,比如餐具的定制

    第三步、特色资源引领,比如把广州的早茶开在上海,把天津的狗不理引入广东。可以把品牌做成百城千店的模式,就像必胜客和肯德基

    第四步、创新资源提升,比如闺蜜主题餐厅、儿童主题餐厅、DIY面包餐厅……

    江淮:打断一下,人的问题怎么解决

    吴双:嘻嘻,老同志,这是个好问题,人的问题采取毛遂自荐和大众评选相结合的模式。

    江淮:地域优势和地域文化不一样,创业都是基于本土创业,如何突破这个堡垒。

    吴双:也是个好问题,系统内资源共享,比如餐饮培训,完全可以统筹为覆盖全国的空中培训,各省的培训可以统筹到具体的模块里,比如川菜、鲁菜、粤菜,还可以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同样,类似于农牧产品基地,也可以系统内开放共享。

    除了鼓掌,江淮还送了一个点赞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