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创业局 » 第二十九章:资本女王(一)

第二十九章:资本女王(一)

    从扶植创业体系到资本运作的改变,江淮瞬间感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这是从来没有的感觉,或许是对资本市场的陌生,或许是个人对资本知识结构的不全面,或许是过于乐观的投资态度,让江淮有些困顿,甚至怀疑自己的自信。但是他依然坚持以人为本的投资理论,但是为什么资本更青睐产业布局。

    吴双最近也常常陷入矛盾的思考,如果说为了增加资本的回报率而参与投资,那么资本发挥的作用跟母鸡下蛋又有什么区别。资本如果不能雪中送炭,最后变成巧取豪夺,不是真的就成了资本主义。资本本身就是双刃剑,融资方在拿到资本金的前后,往往会有很大的反差,吴双曾亲眼见证获得资本后第二天创始团队跑路的现象。

    江淮:我最近有点不自信,或许这次来北京是错误的,调整事业方向也是错误的

    吴双:我最近的情绪也总是矛盾,其实资本是无罪的,十几亿的资金,躺在那里,做慈善微不足道,做实业又不是我们的专长,我们对生活要求也不高,可别让金钱给我们奴役了。

    江淮:以前没有资金,总是充满规划和想象,现在有了资金,反而患得患失。很久没有吴未的消息了,现在很怀念你们原来一起讨论的状态。

    吴双:我也正想跟您商量,我们拨给吴未一笔款,他也许能在创业系统做点事。离开香山后,他也很少跟我联络,我不想让他对咱俩有误解。

    江淮:吴未很有才华,也很有事业心。但是缺少判断力,就怕有钱以后,过于自信了,这事先放放吧。

    资本的烦恼,让两个人最近一点情绪也没有,除了已经启动的四笔投资,再也没有接触别的项目。没有事情可忙,吴双每天就出去健身、游泳,江淮把自己关在家里,练书法,学烹饪。

    沈漪打给吴双的电话,让沉闷的日子又泛起了涟漪。五台山最近要举办一个大型的佛教盛会,规模空前,而且还是玄净大师80岁寿辰,沈漪建议吴双带着江淮去住几天,顺便还愿。吴双邀请沈漪一起去,沈漪表明现在是党政干部,不能参加宗教就会,不过李明远、邱赫都会去。

    佛法交流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上一届是在安徽黄山。江淮一直都认为自己和佛教很有缘分,自从上次玄净大师送给自己断舍离三个字以后,内心充满感激。吴双更不用说了,自己曾在五台山许过姻缘的愿,现在不仅如愿以偿,而且朝夕相守了,这几天一直盘算给玄净大师带什么礼物来祝寿。吴双遍访朋友圈,最后在雍和宫大师的鉴赏下,购买了一套价值不菲的唐朝端砚。

    玄净大师专门腾出半天时间在藏经阁接待了吴双一行五人:江淮、孙啸、李明远、邱赫。大师为每个人行摸顶里,亲自为大家煮茶。看到吴双闷闷不乐,便问:吴施主,姻缘已经圆满,为何还紧锁眉头?吴双道出了资本的烦恼。大师点拨:玉本无罪,怀玉其罪,玉若成山,广施其善也。最后,大师饶有兴致的跟李明远对弈了一场围棋,最后提醒江淮:十年内不可抛头露面,凡是由吴施主出面最佳。

    作为资本市场的领军人物,邱赫、李明远深深的悟出了玄净大师的深意,对江淮的提醒和对吴双的高度认可,让二位不禁大彻大悟,多年在资本市场的厮杀和掠夺,不仅疲惫,也常常寝食不安,如果说年轻的时候喜欢出风头,执着于出人头地,现在是不是也该如大师提醒江淮的,十年不可抛头露面。德才兼备,才是资本最好的方向。在邱赫的一致推崇下,李明远的明道资本和邱赫的赫然资本共同把可操作资金800亿并入到江淮的融资专业委员会,作为创投资本。

    江淮:为什么?你们是投资专家,我还是个在路上的学习者。

    邱赫:江山代有人才出,想跟你一样,落个心安理得,也想跟你一样,打坐、气功练书法。

    一夜之间,吴双成了名副其实的资本女王。顺其自然,江淮的工作室慢慢也变成了李明远和邱赫的交流会所。李明远的明道资本总部在上海,邱赫的资本总部在北京的金融街,一时间李明远长期赖在会所不走,还专程把上海的厨师也带到会所,还逼着邱赫贡献出一台劳斯莱斯汽车和司机。

    李明远和邱赫把全部资本交给吴双以后,索性也学着江淮看书、练书法、打太极,还时不时的拉着江淮遍游各大名山、佛教胜地。邱赫索性把办公总部出租,在郊区买了一片地,办起了自己最喜欢的射击俱乐部。

    强大的资本,并没有给吴双带来压力。几次试图跟李明远、邱赫沟通投资意向,甩给她的一句话就是:你的事,你做主。让吴双哭笑不得。自从在短线市场受益以后,吴双依旧是坚持短线投资、小额投资和雪中送炭的投资原则。原来邱赫留下来的几个业务经理,在吴双的整合下,让他们自发成立了一个联合投资咨询公司,取名善投咨询,作为基金的唯一代理机构,这样一箭三雕,既把邱赫的原班人才安置了,又解放了自己的时间,还不用把自己拖到繁琐的企业管理模式里。善投公司是全员股份制,吴双不参与管理,只负责接收投资建议书。

    虽然离开了香山市,虽然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转变,吴双依然对原来的创业体系非常关注。林浩是十八罗汉之一,担任泉景公司总经理,专门负责优势资源中无形资产、品牌、域名和商标的管理和授权,这几年在他的经营下,泉景公司有条不紊运行。自从十八罗汉拜师宴以后,很多直系弟子都开始主动跟吴双联系,有时候问候,有时候请教问题,有时候会提供一些发展建议。林浩是个有激情有想法的创业者,比吴双大个几岁,也总是师姐长师姐短的叫着。离开香山市以后,还专门给师父和吴双邮寄了很多滋补汤料包和广式点心,让吴双感觉心里很温暖,也会经常邮寄一些北京特产给林浩,慢慢的熟悉和信任以后,偶尔会视频聊天。最近知道吴双在做资本投资,就主动的打电话过来,希望吴双能在知识产权和品牌上做些投资,既能保障创业体系的持续发展,也能把资本快速增值,为了说服吴双,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论文。

    林浩的建议也深深启发了吴双,投资无形资产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反复拜读了几遍林浩的论文,吴双发现了一片蓝海。吴双有个师哥,叫安达,从本科毕业开始,一直在从事知识产权、专利和商标研究与产业运行,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深度的内容推荐。吴双决定专程学习拜访师哥安达。朋友圈的几次互动以后,吴双坦诚了自己要拜访的想法,安达不仅表示欢迎,还主动愿意推荐更权威的专家。吴双给林浩打电话,如果有时间不妨一起飞上海,林浩欣然同意。

    安达:师妹,你现在怎么可以美成这个样子,后悔了,上学的时候拼命追你就好了。

    吴双:看你老婆听见不拧你耳朵。

    安达:开玩笑的,我都两个女儿了。你怎么样啊,谁那么有福气把你娶了

    吴双:我还没结婚,估计年底差不多,到时候请你去北京。

    安达介绍,他现在所在的知识产权交易所,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交易所,每天交易量会有几万次,每年交易金额高达千亿。目前还增加了国际知识产权的交易部门,国际交易,在未来的上升空间会超过国内交易额。明确表达了知识产权的投资特点,完全是一分投资,千分回报。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短,对知识产权的认可和重视,只有最近十年才懂得价值。如果你从小有收集邮票的爱好,那么对知识产权的理解就会更透彻了。

    在吴双的引荐下,把林浩也介绍给安达认识。

    林浩:知识产权的交易平台是开放的吗?

    安达:是开放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行交易,一种是委托交易。

    林浩:如果把商标在平台上租赁或者加盟,是否可以

    安达:目前不支持,但是可以委托代理机构。

    吴双:如果平台上没有我们要的商标,怎么办?

    安达:这个假设不存在。你要的知识产权都在我们这里,只不过是是否同意交易的问题。

    吴双:真是隔行如隔山,师兄,我们可能要在上海住几天,计划先收集一下商标和专利,如果交易的时候,可能还要请教你。

    安达:这些好办,交易的时候我可以把你们安排在VIP小厅,工作效率高一些。

    吴双在上海逗留了两天。第一天接触了几家知识产权的代理机构,希望他们能配合林浩完成筛选,当天签署了两家机构的委托协议。第二天跟上海创业联盟的理事会成员接触了一下,建议他们能抽调一些人手,帮助林浩做二次筛选。

    离开上海的时候,吴双告诉林浩三句话:第一,不用考虑投资资本的问题。第二、此次行为完全属于个人投资,跟创业联盟没有关联,不需要创业联盟出资金。第三、此次收购,完全保密。

    离开上海,吴双没有直接飞回北京,给江淮通了一个电话,告知去昆明沟通一个项目。

    来上海之前,善投公司给了她两个收购建议书,吴双对西南地区的农业生态园项目特别感兴趣,打算不请自来,私下有个考察。

    抵达昆明长水机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吴双看了看手表,还是决定先到项目基地,今晚先住下,明天再私下考察。计划书上的地址在20公里以外的昆明远郊区,吴双在机场租车处包了一辆女司机开的帕萨特,连夜赶往生态园基地,并在附近找了家安全的酒店,开了两间房,跟司机分头休息。

    吃完早饭,吴双打算自己先去转转,司机大姐说,看你一个女孩年轻漂亮的。一个人可不行,我是本地人,有什么事还有个照应,我陪你一起去吧。、

    司机大姐问了酒店大堂经理,安养农业生态园怎么走?

    车程很近,不到十分钟就进了生态园。昆明四季如春,走进生态园的时候,吴双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眼前的春色一眼望不到边,有成片的花海,黄的、粉的、红的,有一片片蔬菜园,一片片瓜果园,有一排排的建筑工房,还有几处已经盖好的玻璃框架的三层楼房。在司机大姐的陪同下,穿过花海,向蔬菜园走去,几个摘菜的大姐、大娘,一边干活,一边向这边打量,吴双和大姐走进她们的时候,她们都热情的打招呼

    “你们是记者吗”

    “你们从哪来的”

    “有黄瓜西红柿,你们尝尝”

    吴双:谢谢大姐,咱们这个生态园建立多久了

    一个大姐:没有多久,不到一年吧,这里原来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菜地和果园

    另一个大姐:后来有一个安养集团的刘总,跟俺们商量,能不能把地租给她,她要盖养老院,然后在屋顶种菜、种花,菜还是我们的,菜长好了就卖给他们,每月还给我们发工钱,65岁以上的老人,住进去不要钱……

    吴双:那个安养集团说话能信吗

    一个大姐:咋不信呐,现在每月都给我们发350元工钱,你说种自己的地,还有人给你工钱,哪有这样的好事。

    吴双:你们村委会在哪呀

    一个大姐:前面那个玻璃房子就是。这里盖的第一个房子是小学,第二个房子就是村委会。人家安养集团的人可好了。

    来到村委会门口,一个满头白发的大爷走了出来,打招呼:姑娘,你们是过来买菜的还是来给老人定养老房的。

    吴双:大爷,我是路过,听说这里以后是养老院,过来问问

    大爷:那您进来说罢,我是村支书,叫我白大爷就行

    吴双:白大爷,您今年高寿啊

    大爷:65了,不瞒你说,疗养院盖好了,我就第一个搬进去

    吴双:这地方盖疗养院,谁来上班啊,这么远。

    大爷:你可说错了,我们村里大姑娘、小媳份,加起来400多人,每个月850元工资,大家都抢着来,好像还得先培训考试,合格了就能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