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还不赶紧挣钱 » 第16章 三客友

第16章 三客友

    第二天一早,王大勇就过来了,陈先立照旧交给他一张写满了字的菜单。

    王大勇接过后扫了一眼,嗯,东西都差不多,只是份量多了不少。50斤羊肉,20斤牛肉。。。。。。

    看了一眼后,王大勇就有了疑问:“阿立,羊肉今天多了这么多,怎么牛肉才多了5斤啊?”

    “你傻啊,牛肉比羊肉贵,卖的价钱却一样,你说我们该多卖什么?”

    “哦!”

    王大勇不再说话,继续往下看,当看到末尾时,又指着纸上的内容诧异地问道:“这些也要买吗?这些能用来烧烤吗?”

    “当然可以,这可是我们今晚的杀手锏!”陈先立自信满满,想了想又说道,“算了,你就买牛肉和蔬菜吧,这些东西等我忙完了我再去买。”

    “你要去干吗?”

    “再去弄一套烧烤架啊,昨天那么火爆,天还没黑透东西就卖完了。今天我们要扩大经营,晚上你也要当出师当个大师傅了哈,记得麻利点。”

    “得嘞!”王大勇一口答应下来,昨天都要快收摊了自己才有机会试试手,还没过瘾呢,今天终于可以一展身手了。

    两人商量好后,就分头行动了。陈先立还是先去门口小卖部,买了条烟,又要了两瓶酒,顺带跟老板再次借用三轮车。

    一回生,二回熟,老板痛快地答应了。

    来到矿机厂车间,众人看到陈先立又来了,左手拿着紫树烟,右手拎着彭公大曲,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什么也没说就接了过来。

    陈先立嘱咐烤架加宽一些,除了铁签又做了一张铁网,然后就走了,不在这里盯着了。对于老师傅的手艺,他已经相当放心了,不过走的时候,又顺走了一包烟。

    等他汗流浃背赶到菜市场的时候,王大勇把牛肉、蔬菜都已经买好了,两人一起奔向了卖鱼的摊位。

    王大勇带路,来到了昨天买过的摊位上。地上摆了两个脸盆,都装着鲫鱼,一大一小。一盆里的鲫鱼大一些,都是5两多不到一斤重的;另一盆里的鲫鱼小很多,都是2两左右的。大鲫鱼还有很多,可是小鲫鱼已经没多少了。

    老板看到两人的到来,很高兴,昨天就是这小伙子在他这里一口气买了5、6斤,印象深刻。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自己的鲫鱼卖的比昨天更好,这小伙子一来,这一盆小鲫鱼肯定可以卖光了。

    王大勇看了看剩下的小鲫鱼,苦恼道:“都被买走了,就剩这么几条了,早知道我该先来这边买的,买完了再去买菜。”

    “没用,肯定是咱们的同行,一大早就把小鲫鱼给买走了。”陈先立安慰道,然后对着老板说道:“老板,这些小鲫鱼我都要了。”

    果然!老板料事如神,开心地帮他称了重量。

    陈先立又指着另外一盆鱼说道:“这些大鲫鱼也给我来30条,就要5、6两的,太大的不要。”

    哎呀,意外之喜啊,老板更开心了。今天来买的人都是买的小鲫鱼,没想到大鲫鱼也能卖个大半,看来可以早点收摊了。

    “阿立,大鲫鱼买它来干嘛?不好烤不说,也有点大有点重了,刺也大,拿在手里吃起来不方便啊。”经过昨天的劳动,王大勇也有了经验,一眼就指出了弊端。

    陈先立自信满满:“没事,站着不方便吃,咱们就坐着吃。今天,咱们要扩大经营。”

    两人付了钱,拿走东西又来到了最后的目的地——海鲜摊。

    没错,今晚陈先立计划的就是,来个彭城县史上首次海鲜烧烤。

    淮海市不靠海,距离海边的港城市有着将近300公里,所以淮海人海鲜吃得少。海鲜里最喜欢的是带鱼,然后是虾、黄鱼、海带等。像生蚝、鱿鱼之类的东西,不太会吃,买的人也少。

    这次陈先立准备推陈出新,主打菜准备以生蚝、扇贝为主,做一顿炭烤海鲜。

    卖海鲜的不多,只此一家。

    陈先立走上前去,看了看,带鱼码了好几箱,地上还有几个脸盆,放着小黄鱼、海虾等海货。

    “老板,这扇贝多少钱?”扇贝挺大的,一斤估计就6、7个。

    “4块一斤。”

    好家伙,一个快一块钱了。

    陈先立又指着海虾问道:“这虾子多少钱呢?”

    “8块一斤。”

    呵,更贵了,海鲜果然是一般人吃不起的,有这钱买两斤猪肉吃不香嘛。

    陈先立摇了摇头,心里估算了下成本和可能的售价,有点犹豫,害怕售价太高没人吃得起。

    没有下决定,陈先立眼光又转了一圈,没发现自己要买的东西,不由地问道:“老板,你这里没生蚝吗?”

    “3毛!”看他东问西问的又不买,老板语气不太好,已经不想搭理他了。

    哈哈,这个不算贵。

    “来100斤!”

    “什么?”本来以为对方只是随便看看的,没想到这小伙子一开口就要100斤,老板一脸的不可置信,连忙确认道,“你真的要100斤?”

    “那当然,你的生蚝在哪里啊?我怎么没看到呢。”

    老板一听,赶紧转身去身后扒拉了一阵,抱出了一个泡沫箱。

    陈先立一看,个挺大的啊,估计2、3个就一斤重了。

    “老板,你这不够100斤啊。”

    老板连忙说道:“我后面还有1箱,不过加起来估计也就50斤多一些。”

    怕他不信,又解释了一番:“你们这里不会吃生蚝,这东西我都不进的。这次车里放不满,我就顺带着进了点,准备下午拿去酒店试试看的。”

    原来啊,生蚝这东西在南方沿海城市喜欢吃,但是北方和内地还不流行。港城市虽然有生蚝养殖场,但是主要的客户都集中在南面和东面的几个城市。

    陈先立叮嘱道:“那行,你这里的我就都买了,明天你可要多进一些啊,至少要给我留100斤。而且,以后我每天都要。”说完,又要了几斤扇贝和海虾,今晚试试行情怎么样。

    老板一听开心了,这可是固定的大客户啊,除了抹了零之外,又送了些海带之类的东西让他尝尝鲜。

    陈先立看着老板往箱子里装东西,当看到海蜇头也免费送的时候,也开心得不得了。好啊,今晚又多了一样菜。

    东西都买好了,陈先立让王大勇先回去,自己跑到五金店弄个灯箱。搬回家,插上电一试。

    “三客友。”王大勇念了一遍,“什么意思啊?”

    “Thankyou的音译。”

    “哦,不过你弄这个东西干什么啊?”

    “你知道什么,这叫品牌。你想想看,回头人家在我们这里吃好了,要给朋友推荐,他怎么说啊。难道说,山前街那两个带着棒槌的烧烤摊吗?咱们取了个名字,以后人家就知道哪一家的烧烤最好吃,最正宗了。”

    “以后人家就知道了,要吃烧烤,就去三客友。”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