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还不赶紧挣钱 » 第48章 中策

第48章 中策

    贾标想到担心的问题有了解决办法,高兴之余在房间里来回走动起来。只要问题能够解决就好,花再多的钱都没问题。别说要赊一车货,就是送他一车也不算什么,只要真的可以帮助爱数走出泥潭。

    过了一会,贾标冷静了下来,又有些疑惑:这么好的办法,已经可以解决问题了,为什么才算下策呢?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于是,贾标重新坐下,好奇地问道:“那上、中两策又是什么?”

    陈先立并未直接回答,反而问道:“贾总,你对于整个行业的前景是怎么看的?”

    “怎么看?”贾标迷糊了,“这个刚才不是讨论过了嘛,你不是认为VCD已经饱和了吗?”

    “对啊,从历年的销售情况看,虽然每年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是增速确实在放缓。”谈到这,陈先立话题一转突然问道,”你们有没有分析过用户画像?”

    陈先立回来这段时间,有些前世的东西总是忘了过滤掉,说话的时候经常带出来,弄得其他人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用户画像?”贾标更加迷糊了,什么意思,要给用户画画?

    陈先立看他的样子,知道自己又犯毛病了,赶紧解释:“就是统计一下之前购买了你们产品的人都什么样的,比如说他们的居住地点、家庭收入、接受的产品价格区间,还有买VCD的主要目的是看片还是唱歌之类的。”

    “做这些干嘛啊,再说了我就卖我的东西,哪知道人家家里什么情况啊,更别说家庭收入这些私人信息了。”

    果然,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根本不重视产品的运营分析,更别说这种刚发家的民营老板。但陈先立也不会花功夫给他科普运营分析的重要性,吃力不讨好,还容易浪费口舌。

    不如,直接举例说明,让他亲身体会。

    “那我问你,现在买VCD的人是城里的多,还是县上、乡镇农村的多?”

    “当然是城里人买得多。”贾标脱口而出,“这太简单了,城里人有钱又愿意接受新鲜事物,那买VCD的人当然多了,而且多多了。”

    陈先立笑了笑,反问道:“那有没有具体的比例,比如说城里的人占比多少,每年、每个月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没,没做过这些,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呀?”贾标语气弱了不少,对这些有点疑惑不解。

    “你看啊,要是知道这些数据,我们就清楚市场的基本情况了。比如说要是知道每个月城市购买人数的占比数据,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分析出城市购买人群是在持续增长,还是有所下滑。”

    听他说得头头是道,贾标没有继续发问,也开始思考起来这些数据有什么作用。

    旁听的两人也在想,虽然参与不到谈话中,但多听多学总不会错。

    没让他想多久,陈先立直接解释:“通过对比城市、县、乡镇、农村的数据,我们就能知道哪块市场趋于饱和,哪块市场还有增长空间,需要着力开发。这样的话,就可以帮助我们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从而抢占市场空间。”

    “啊?竟然可以这样做,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过呢。”

    贾标眼前一亮,这才明白原来这些数据竟然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又学到一招,以后不用拍脑袋决定怎么搞了。

    想了想后,贾标突然开口:“不用去查具体数据我也知道,现在城市的增长率已经放缓了。”

    “对喽,所以说我的下一条建议是渠道下沉?”

    贾标又懵住了,渠道下沉?又是个新名词,什么意思啊?

    不是,怎么说我也是个市值十几亿的大老板,怎么这么多的专业术语和名词,自己听也没听过呢。

    唉,看来学历低还是自己的一大短板。听说现在大学里有种专门针对老板的培训,叫MBD还是什么的,有机会还得去大学深造一下。

    贾标也不装,不会就问:“渠道下沉是什么意思?”

    “其实很好理解,城市既然已经饱和了,我们现在就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县以及乡镇一级。这些地方的市场才刚刚开始,很多老百姓手里有钱了也想提升一下生活水平。”

    “这样的话,在发展经销商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去寻找那些能够覆盖这些区域的合作伙伴,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在他们身上,这就叫渠道下沉。”

    经过陈先立的解释,在座的各位都清楚了他的意思,也明白了什么叫做渠道下沉。

    看着所有人都在不自主地点着头,陈先立心里美滋滋的,这些内容20年后是个人就明白,现在却被自己拿过来显摆一番,效果还挺好。

    贾标想了一会后点了点头:“你说的这条路子不错,其实我们现在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还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计划。现在看来,我们有必要加快行动,立刻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说完,又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个是不是就是你说的中策啊?”

    “不是,这还是属于下策中的一条,也就是改变现在的经营策略,主打差异化竞争。”

    “还是下策啊,那中策是什么?”

    贾标兴趣大增,光下策就已经很好了,那中策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很期待。

    陈先立往椅子上一靠,慢条斯理地说道:“中策就是——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这又是什么意思啊?”贾标这次不再在心里嘀咕,直接开口问道。

    “就是开展多种经营策略,不再只是VCD一项产品。”

    “VCD的技术早就落后了,画质和容量差强人意,所以在国外一直没有流行起来。反而是DVD,我听说标准已经建立了,那用不了多久DVD就会替代VCD技术。”

    话刚说完,贾标就摇了摇头:“原来是DVD啊,这个我知道,但是我们没有技术储备。这几年心思一直在VCD上,就没有投入资源去研究。”

    “想当年我们搞VCD也是花了大价钱,用了大半年才搞定。DVD技术比VCD复杂很多,想要搞定DVD技术再生产出产品来,我看没个一两年肯定不行。”

    贾标说完,抬头看了看陈先立。这小子既然提出了中策,不应该只是一句空话,肯定会有办法。

    他这脑袋灵光得很,保准知道,于是准备问问办法,可是刚一开口,才发现竟然不知道对方姓谁名谁,一时哑然。

    没办法,只得不好意思地开口问道:“小伙子,我们聊了这么久还不知道你的高姓大名呢,不知道您贵姓?”

    “免贵姓陈。”

    “哥哥我年长你几岁,就称你为老弟了。陈老弟,中策这块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啊?”

    陈先立笑了笑,没说什么,自顾自地饮茶。

    贾标瞅了他一眼,明白自己要是不出点血,他肯定什么都不会说。不过也值得,光他之前说的东西,就远远超过了先前提出的条件了,是要再增加点筹码。

    那要增加什么筹码呢?给他钱,或者说再给他们一批货?

    现在他只是说到中策,后面还有上策呢。想让他尽心尽力给自己出谋划策,不出点血不行。

    想到这,贾标做了决定:“老弟,你知不知道我们爱数的经销商体系?”

    陈先立摇了摇头:“只知道你们要收经销商的保证金,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那行,我简单给你介绍一下。我们的经销商分了三级,每级对于保证金和每月订货量都有要求。当然,付出就有回报,经销商的进货成本也不一样,每级经销商的成本都比下一级要低10%。”

    听到这,陈先立知道他的想法了,但没说破,等他说出个道道来。

    话已经说得很透了,可陈先立却面不改色,并没有露出欣喜的神色。贾标有点失望,知道条件没有打动他,但一想到对方有这么多的想法,肯定是心思缜密之辈,那这种反应也理所当然。

    于是,贾标直接说出:“老弟,我做主了,不但给你一级经销商的资质,而且价格要比三级经销商低25%,这样满意了吗?”

    哇,好大一个惊喜!

    之前自己以为能给个一、二级经销商待遇就不错了,没想到价格竟然最低,真是下血本啊!看来,是对自己的计策上心了。

    王大勇和张彪听到后高兴地都要跳了起来,连连道谢。这低出来的成本就是自己到手的利润,都是真金白银啊。

    陈先立也双手抱拳,道了个谢:“谢谢老哥!”

    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DVD国外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了,标准也已经建立,要是我们从头研究那肯定要花不少时间。”

    “现在有条捷径,就是代理国外的品牌,做OEM产品。”

    “OEM?”贾标皱起了眉头。

    怎么这么多新术语新名词啊,三人这一晚上就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或者说知识面太窄了,怎么有这么多东西自己听都没有听过。

    “其实说白了,就是跟国外企业合作,产品和技术都要合作。他们出技术,我们贴牌生产,牌子双方共有,利润共享。一边生产,一边学习他们的技术,这样慢慢地,用不了多久就可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了。”

    贾标听明白了,但还有个疑问:“那怎么谈呢?外资企业愿意合作吗?”

    “爱数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知名度那就更高了,以这个条件跟外企谈合作那还不手到擒来。”

    “而且DVD厂商在国外有不少,都知道VCD在国内大卖,谁不想早点进入中国市场分一块蛋糕呢。要是能跟爱数这种国内数一数二的公司合作,那肯定事半功倍。”

    贾标眼前一亮,猛地捶了下手掌。

    经他这么一说,合资这个事情看来很有搞头嘛,而且回头谈判时自己也能多争取一下分成比例。

    这样看来,有了差异化竞争和多元化经营,爱数不但短期经营有了保障,连中长期的战略规划也有了,未来一定能够脱离泥潭扬帆起航,成为电子行业中的巨头。

    联想到那些还在为资金发愁,为恶性竞争担忧的对手们,贾标心中一股得意,自己已经站稳脚跟先人一步。

    要不是屋里还有外人,他真恨不得仰天长笑一声才能直叙胸臆。

    再回头看了看那个翘着二郎腿的年轻人,想到这一切都来自于他,得意的心情莫名其妙地烟消云散。

    这家伙,其智若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