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新元乱事纪 » 第二十二章 基地

第二十二章 基地

    *本章为“盖亚”大陆的前架空历史

    崔磊-cherish珍爱

    【1】

    亮堂的穹顶壁画之下,排成环形的长桌前坐满了神情严肃的议员,这些人正在就国际能源开发的事情召开会议。

    从几乎占据了房间整个中心区域的圆桌往正对着房间门口的落地窗向外看,漆黑夜色下,十字街口正面临着返程车辆的拥堵期。交警举着喇叭大声催促着过往行人抓紧通过斑马线,而红黄绿交替的指示灯和比节假日缩短一半的通行时间也显示着交通的繁忙。

    今年是公元2200年,这里是太阳系的蓝色星球。

    人与外星人的军事战争,公元2180年于太阳系爆发,导火索起源于:某间航天站的坐标暴露。

    也就是在那时,其他星舰上的人类立刻收到了求救讯息。他们前往指定坐标,却发现了一片扭曲的耀眼能量场。

    能量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食’星舰的其余碎片;紧接着,星舰上的人类亲眼目睹了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幕:

    等整只舰体被吞噬,能量场的里外正负极出现变化。其余星舰里的设备产生瞬间故障;“震耳欲聋”的震动过去,它一转眼又变成一颗有水星横截面那么宽的黑洞,数量如蝗虫一般密集的漆黑舰体涌出。

    没留给星舰上的人类进一步反应时间,不明舰体发出的光线透过星舰朝他们身上照去。这些人立刻感到一阵难以言表的、放射状的刺痛,生命结束前的几分钟只够他们按下导弹发射键。

    这场战斗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悲剧性的一幕。据人类科学家研究,星舰上的已逝工作者们基因链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些杀害人类同胞的外星人被称作“流线(flowline)”。因为他们全身被一层流动状的冷灰色皮肤包裹着,三条朝下的钩索状腿部为基底,二至四条无关节的手末端可伸出数根‘勾链’用于抓取物品。当它们降落到星舰发射场时,伴随着一阵‘嗡嗡’声,工程师们听懂了从冷灰液态皮下传出的电磁波:

    交出发射场。

    人类与外星人在太空的军事战争宣告失败,由于外星人制定“条约”所迫,幸存的几亿人只得让出太空控制权。而在学校中念书的孩子们,那天听见天上传来连续不断像雷击的闷响,回到家才被告知这件新闻,思考这会不会成为明年的考题;工地上戴防护头盔的打工人边擦着汗边用透明手机屏浏览星舰爆炸的影像,比起人类未来的命运,他们更关心明天的薪资涨落。

    部分沿海地区,血红粘稠的浅滩里浸泡着蛆虫和挂着头发的衣服,一具具由爆炸产生的遗体被清洁工人扔进火葬场。

    人类被迫与外星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规则’部分有如下三点:

    1.禁止人类将技术应用于军事等对外方存在威胁的领域。

    2.人类有权乘坐太空电梯参观外方领地,但不得企图伤害外星人民和非法偷窃。

    3.外太空使用权归外方管辖,具体信息人类可申请获悉。

    眼下,这间4000来平方米的会议室里,这些人在就地球表面总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最终的总结工作。他们中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人,年纪在三十至六十之间不等。

    “各国总体能源开采情况良好,目前正在由五常率先普及风能和水能源的循环利用……”

    有着西方面孔,两鬓斑白的主持人用平稳推进的语气说着,洁净的墨色军服上挂着此人的胸章昵称:“Mr.Burns”

    而坐在一旁正交叉着手指,用仿佛具有穿透力的墨瞳“凝视”着主持人的,是正值青年时期的中国代表人,崔磊。

    会议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翻译屏,刷刷地记着主持人话语中的细枝末节。

    等主持人把一系列地表的发展目标总结完毕,接着开始宣读新兴前沿项目。

    这是一摞小小的、由纸面构成的“高楼”。里面有深井采矿、流沙治理和空气净化等等一系列大标题。

    突然,主持人的一句话令崔磊如鲠在喉,进而用欲言又止的目光“扫描”了一遍桌上的各纸笔记.确认没什么异常,听力又快速转回话题上。

    “新元世界‘Fantasytownship’正投入试验阶段,各国实验对象试后反映普遍热情高涨,安全系数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核定,现正考虑投入工程推广…”

    什么?就一个虚拟现实项目?

    就这也能…

    崔磊带着竭力抑止的愤懑神情,桌上的手握成拳又松开。

    在时针从六推向七的这段时间里,大会主席简洁向各国的议员宣读地表总体情况,这场会一个时辰以后宣布结束。

    有序走进磁悬浮电梯间的议员们静默,直到走出电梯间,才开始讨论刚才会上他们有些疑点的新概念,就比如那个新推出不久的元世界项目。

    这个“Fantasytownship”,究竟是什么?

    要说元世界的话,早在21世纪就出现了,现在又拿出来讲,用意不浅。

    【2】

    从地面上仰望,“湛蓝天空”无限高、无限远,但是崔磊知道有一个寄生的‘星环’沉重地压在头顶上,一想到这,那天空就不再是纯净的蓝,而是高深莫测的深渊。

    路过人民体育场,绑着头带的运动员在奔跑。

    路过森林公园,老两口拄着拐,在教儿童喂鸽子。

    有建筑工程新造,几位从电梯间上方顺着梯子下来、面上笼罩着簿簿一层尘土的工人,笑容怡然自得。

    无形威压下,有人因深知人类处境自寻短见,有人因触犯外星人法则一去不回,余下的人在崔磊眼里或双眼无神、安于现状,或日渐懒怠、自我舍弃。像科技创新方向,尤其是太空领域的进展,近年来不再多见。

    路过一间人工设施,在这里他的脚步先是顿了顿,然后转身走近眼前这个主要由合金材料构成的电梯间,通过电梯门上的视网膜识别程序,电梯门敞开,正中是几套简化版的太空服。

    前往‘星环’参观外星人基地的通道。

    据崔磊所知,这样的通道大约有百来个,分布于世界各地人口密集的地区。

    地面与相距约800公里的空间站之间,大约每隔一公里就有一个环形的电梯交接站,由人工智能进行安全监测。

    以往人造飞行器都是建造于500公里左右的高度上,地球磁场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将太阳风的吹拂和宇宙辐射阻挡在大气层之外。

    至于两纪年前与星舰产生冲突的外星人,其空间站,不如说是飞船的延展形态,出于范艾伦辐射带的关系,其高度也没超过1500公里。

    如今地球几乎成为一个囚笼,人类为了生存繁衍退而求其次,太空电梯成了他们‘出门’的唯一途径。

    条约中还有另一条:以帮助重构‘星环站’为交换,流线需要‘下到地面挖掘深井’的许可,获取地球内核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有人类科学家对是否会干扰内核磁场提出了担忧:一旦减弱,家园随时有可能变成下一个火星;

    崔磊站在容得下十来个人的电梯间里,四面光秃秃的电梯墙上用信息化荧幕播放着‘太空参观须知’。接下来的每次电梯交接,观感上最明显的是周围场景变化:从森林上方,到看得见整座城市,再到看得见地平线,再到穿过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

    经过将近一时辰的等待,‘星环站’到了。

    ‘星环站’就是昔日人类建造的空间站。

    电梯门打开的一瞬,空调冷气夹杂着某种机轮的喧嚣冲进来。底部清洁拖把的方块状机器人对着崔磊一通扫描,确认无违禁物品再让至一旁。

    他向着眼前这条十米宽的通道走去,太空服经过特殊设计,可以自动感应通道上的‘模拟重力’系统,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也能实现无障碍通行。上下左右的圆拱形通道是有抵挡高低温交变效果的‘玻璃’幕墙。

    而在通道外面,呈穹顶型的球壳型‘浮游卫星’悬浮于蓝色‘天际线’上,

    从‘星环站’朝宇宙的方向看,这‘壳状卫星’几乎静止不动。通过幕墙的实时影像装置,从一点多亿像素的画面上,才发现‘卫星’正在极缓慢地‘相对观测点后退’;轨道站、中转站,混动系统中差速机构和离合器机构、中间传动齿轮相互啮合,发动机动力源发出的蓝光有如宇宙漆黑背景下一道拖着尾巴的幽灵;以及,微型的粒子加速器。像一只只串联排布的巨目,无时无刻在瞪视着蓝色星球上的一切。

    通过这画面,可见卫星的环状空间中‘穿梭’的灰质外星人们,外观有点形似大型噬菌体,它们是以一条勾状腿抓取前一步,后两条腿再‘翻’过来往前两步实现移动的。

    这‘星环站’里,不止他一个来参观的。

    在他周围的若干参观者中,就有这样一户西方人面孔的三口人家。小孩正趴在玻璃墙前,用十分好奇的目光打量着画面中的外星生物。突然间,小孩伸出一只手指:

    “Whatisthat,Mom?”

    那是两只流线,它们的‘头部’相抵,冷灰色皮肤呈现出复杂的颜色变化。接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出现了:

    只是几秒的光景,它们各自从‘头部’掉落出一只小的‘孢子’,这孢子像一坨有自我意识的液态金属一般移动,用尚未形成勾状的‘黏须’在凹凸不齐的‘路面’上移动;两只流线的体型略有减小,它们继续发出‘嗡嗡’声,三只钩索状足部朝前走去。

    多次参观经验中,它们的‘分裂’过程,崔磊还是头一次见。

    作为一个来参观的游客,崔磊散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顺着通道走了两公里左右,将今天的见闻写入随身笔记,转身拐入另一间通往地面的电梯。

    经过近半日的星环站之行,再回地面时已是‘凌晨’,崔磊要立刻去石油公司过目新人的简历。

    转眼来到下午六点,太阳正朝地平线上滑去。

    这是一套三房二厅的私人别墅。

    “我回来了。”

    家里没人,儿子崔磊辰多半在学校里和小伙伴踢足球。做公务的妻子在上晚班。

    餐桌上,除了一张盛着菜肴的保温板,还有一张字条:

    ‘这是晚餐。’

    崔磊心头一暖。

    饭后,他思考片刻,脱下套在浅灰色长袖衬衫外的西装,凭着印象中的元世界基地地址,开车前往那附近的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