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三十四章 轻重之别

第三十四章 轻重之别

    “报!”

    “镶黄旗同时向我武骧左卫和民众展开进攻,战况胶着难分胜负。”

    一个背插红旗的夜不收,滚鞍下马单膝跪拜高声诵报。

    右安门距卢沟桥二十多里,崇祯在千里镜中,也看不到什么情况,所以派出几波夜不收抵近查探。

    “再探再报!”

    王承恩挥动拂尘,扯着尖细嗓子,打发夜不收继续探查。

    偷眼看向崇祯,见他面色阴晴不定,王承恩估计这位皇爷是要下什么决定了。

    果不其然,沉静片刻之后,崇祯用力拍击墙垛,口中传出低沉的嘶吼。

    “武骧左卫,出广安门救援卢九德,不成功则成仁。”

    看到此情此景,曹化淳缓缓闭上眼睛,脸上表情波澜不惊,像是在倾听城头吹过的风声。

    他跟随崇祯时间比王承恩还要长,早就猜到崇祯是放不下城外那十万两银子的,所以三缄其口默不作声,忠心为主那也是要讲究方式,曹化淳可不是那种死谰之人,他更看重的是顺其自然。

    “报!”

    传令士兵还没有走下城墙,又一个夜不收跑到城下。

    “几十个百姓组成圆阵,已被建奴击破,武骧营损失近半!”

    “完了!完……了!”

    崇祯听到这个战报并没有激动,情绪反而平静下来。

    方楠等人的生死,他到是没放在心上,可押运士兵受到重创,让崇祯此时也感觉到救援希望渺茫。

    “哎……”

    崇祯叹了口气,轻轻拍击垛口上的城砖,神色间透出疲惫之态。

    曹化淳深知他这几年并不容易,做信王的时候可以说是毫无势力,获得东林全力支持那也是有条件的,通过对朝中小股派系扶植,加上赦免了一些魏忠贤余党,这才渐渐掌控朝局。

    可就在情势转好的时候,建奴却破边墙而入,将局势又搅得一片混乱。

    “皇上还是以朝事为重。”

    想到这里,曹化淳躬身稽首轻声劝慰。

    崇祯闻言点了点头,脸上也渐渐恢复了一些神彩。

    曹化淳说的没错,经过皇太极这么一闹腾,袁崇焕殆兵不战贻误战机,已经暴露他的野心,现在被下了诏狱,虽然建奴还未退走,但那只是时间问题。

    蓟辽等地经此一劫,权利变成真空,将来必然会在朝中进行一番搏奕,这才是当下重中之重。

    “曹卿所言甚是,我们再观望片刻就回宫吧!”

    即然想通这场战斗无关大局,崇祯情绪恢复如常,一扫刚才颓唐之态。

    论起察言观色的能力,王承恩可要比曹化淳更为精深。

    看到崇祯变化,他低声吩咐几句,让小太监去召回传令士兵。

    “曹卿你看那群百姓是何许人也?”

    方楠出现的很突兀,崇祯毕竟是个年轻人,此时心无挂碍,便对这伙“百姓”的来历,生出好奇之心。

    “呵呵呵”

    曹化淳见崇祯能识大体,感觉自己没有看错人,心中非常快慰,便轻笑了几声。

    “皇上英明!”

    他还没忘先恭维崇祯一句。

    “现在京畿附近早已十室九空,普通百姓无不投亲靠友远遁它乡,散兵游勇和商旅乡绅消息灵通,自是伏而不出。”

    “如此说来,他们身份来历到是不好猜测喽?”

    崇祯心态轻松,说话时也变得没有多少拘束,与曹化淳有问有答,到像是在讨论一件趣事。

    “在这个时候还敢四处游荡,无非只有一种人?”

    “是哪种人?”

    “曹公公可急死杂家了!”

    王承恩可不是甘受冷落的人。

    见曹化淳与崇祯言谈甚欢,于是也插上一嘴。

    他心里想的事情,可不像表面那样简单。

    在崇祯面前这么说话,不是每个太监都可以,王承恩这句话其实是说给周围人听的。

    他是想让别人都知道,曹化淳虽受皇上看重,我王承恩也不比他差,同样也是皇上心腑。

    曹化淳心思通透,哪会看不出王承恩作派,只是双目微张轻轻扫了一眼。

    平日他与王承恩井水不犯河水,偶尔还会受些小照顾,此时就更不会驳了人家的面子。

    看到崇祯投来探寻目光,于是淡淡一笑,抽出折扇摇指房山。

    “匪贼是也!”

    “哈哈哈哈”

    “曹卿所言不错,他们就是一群匪贼,而且还是胆大包天的那种。”

    “皇爷洪福齐天,现在连匪贼都来相助,想那皇太极也叫嚣不了几天了!”

    王承恩倔着屁股,向崇祯不停作楫恭贺,眼睛滚珠溜圆透着一股子喜色。

    “这些人的首领,也并非是简单角色啊,只要他还有命在,将来朕定是要见上一见!”

    崇祯挥手打断王承恩,语态轻缓竟透出些许赞赏。

    “皇上所言不差,匪贼首领敢在这时出山,足见他已洞察到战局变化,也是颇有学识之人。”

    虽说适逢其战可能多为巧合,但建奴两攻不下,就可以看出他们极其善战,那个首领也是个人才。”

    崇祯和王承恩都微微颔首,十分认同曹化淳的分析。

    同是太监,卢九德现在却暗叹自己命薄。

    方楠出现后,曾给他带来一线曙光,可现在却成了日暮一抹余辉。

    嗡嗡的号角声传出,岳勒开始组织部队进攻。

    建奴骑兵由左右两则,同时策马冲锋。

    意图显而易见,就是准备将车队拦腰斩断。

    几百个骑兵跑进百米之后便跳下战马,每前进五步便停下来拉开步弓射出几箭。

    一时间车队上空箭矢如雨,明军士兵慌忙爬到车上竖起木板,或是躲藏在车下。

    小旗和总旗举着盾牌前蹦后跳,收笼个自手下,准备迎击建奴。

    反应慢的士兵,来不及隐蔽纷纷中箭倒地,一时间明军车队中,呼喊和漫骂声不绝于耳嘈杂成一片。

    卢九德在几面圆盾保护下有惊无险,探头缩脑观察建奴距离。

    “把所有一窝蜂全打出去,一个都不要留,准备火铳等我命令。”

    卢九德嗓音尖细调门极高,所有明军士兵都听到了他的嘶喊。

    “开铳!开铳!”

    看到建奴骑兵冲到八十步,卢九德不顾雨箭在空中乱飞,由盾牌后面站出来,挥舞宝剑跳着跳高声大喊。

    “咳咳咳”

    由于过度亢奋激动,声音都走了调,叫喊过后呼吸失调,导致他不住剧烈咳嗽。

    在建奴冲到七十步时,点点火光在车队中亮起,倾刻间有几十多个建奴饮弹毙命。

    重伤未死的在地上不停翻滚嚎叫,观其状况便知十分痛苦。

    腾骧左卫毕竟是崇祯身边的近卫部队,不仅装备多样,而且还十分精良,单是卢九德率领的这千余人中,就配备了两百杆噜嘧铳。

    这可不是京营用的火铳,全部是由内监监制,无论是材料还是做工,那可都是极其标准。

    卢九德担心士兵临战怯敌,发挥不出训练水平,才把建奴放到六十步内射击,这已经接近噜嘧铳精确射程。

    一朵朵白色烟雾,在车上车下同时弥散开,随风飘扬在四周形成团团薄雾,像是为车队罩上一层薄纱。

    火铳精准度和射程,让岳勒心中一跳,他估计到明军会使用火器阻击,冲锋时大概要伤损些人手,所以把奴隶包衣放在前排,死伤的甲兵和旗丁并不多。

    可是做为试探性的进攻,披甲人和奴隶却伤亡颇多,这个战损还是超出了他的意料。

    岳勒这时也看出面前明军所使用的火铳,远比那些边军的更好,所以才造成了这么大的伤亡。

    这在他征战经历中是极其少有的,不由在心中感叹,在器械研究和制造上,明人还是要高出一筹。

    若是卢九德知道岳勒的感受,肯定会在心中大加鄙视。

    “塞外边戎”岂知我大明的繁盛,不就是由“土耳其”传来的“噜嘧铳”嘛!

    “赵士祯只是翻看了几眼便能打制出来,没什么可稀奇的。”

    尽管卢九德在指挥上考虑了很多。

    但在建奴环视之下,初上战场的明军,此时内心极度亢奋紧张,装填时双手不住颤抖,把火药都散了大半,造成临战水平大幅下降。

    岳勒接过大旗,高高举起用力挥指向明军,他现在看清了车队中火铳的数量和分布。

    此时尽遣百步外待命的马甲和步甲,发起全面进攻。

    战马风驰电掣冲向车队,只有少数士兵打出了第二轮火铳。

    而更多的人只能拎起刀枪,在小旗组织下,心怀惴惴准备迎击。

    卢九德此时才知道自己临战经验和指挥能力,实在与敌人相差太多了。

    卢九德急于逃蹿,所以车队仍是一字排的队形,并没有首尾相接布置成防御性的圆阵。

    这就导致双方很快就撕杀到一块,明军士兵依靠平时训练的鸳鸯阵,无法克制建奴骑兵,渐渐落了下风。

    建奴甲兵不仅能够骑马冲锋,步战也毫不逊色,而且组织有序分工合理。

    有的人在后面张弓掩护,有的战兵在前挥舞刀斧砍杀,相互之间配合十分默契。

    必竟他们是以渔猎为生,步战肉搏和射箭才是看家本领。

    小组进攻更是最拿手的战斗形态,那都是打小培养出来的。

    反观明军士兵,虽然还能聚在一起奋力抵抗,却在围攻中缺乏战术手段,显得狼狈不堪。

    只不过片刻功夫,已经损伤了大半。

    眼看着败局已定,卢九此时面如白纸毫无斗志,颤抖着提起宝剑用衣袖反复擦抹。

    心想这次出京办差为的就是那十万两银子,如今被建奴劫掠,自己也就不用回去见皇上了。

    离开皇宫,太监就个废人,即便逃跑也无处安身。

    卢九德紧握剑柄,指节处已经毫无血色,决死之意渐渐在心头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