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四十六章 落地生根

第四十六章 落地生根

    庄园距离运河只有几百米,内廷刚建成不过两年,占地一万多平。

    前后三进,加上侧院共有六十间房舍,全部都是砖石结构。

    虽说不上雕梁画栋,但规格布局,都是仿宫廷风格。

    方石为基巨木为柱,举架高阔琉璃为瓦,脊如山峦飞檐如龙。

    院中皆是以青石铺地,庭院间有拱门相通。

    虽然其中果树显得格格不入,但整体散发出汉唐之风,显得典雅气派。

    中院和后院,各栽种了十几种花草,让人感觉到一种宁静幽致。

    两个侧院二十间房屋,都是农庄储存粮食和生产物资的仓库。

    而前院和中院,则用于办理农庄事物。

    后面一进,才是值事居所。

    方楠走完一圈撇了撇嘴,心说这些个宫里出来的太监,到还很会享受。

    几户铁匠住在前院,房子非常宽绰,连老带小三十口人都没有住满厢房。

    牛秀才,方宝,大川住在中院,而方楠则独自住在后院。

    有了新家,住上了前世做梦都不敢想的大庄园,方楠心情还是挺不错的。

    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盔甲厂远了一点,有五十多里路程。

    虽说京城附近道路修的比较好,但骑马跑一次单程,最快也需要一个时辰,而且在马背上颠簸还非常辛苦。

    现在方楠是有田有地,只是战事刚过人手不足。

    牛秀才提出一个比较好的建议。

    那就是招募一些青壮家丁,开家镖局,农忙时一同干活,闲时走走镖,而且还可以守护田庄,一举数得。

    话说运河南北来往的商家,总会有一些人缘不太好的,这时就需要镖局帮助了,所以临近通州,守着大运河,也不愁没有活干。

    方楠觉得牛秀才这个主意还不错,农忙时也不会缺少人手。

    当他看到大川和方宝在开心偷笑时,就感觉这个事情没那么简单。

    方楠将面孔一板。

    “打劫平民商客的事,咱们可不能干。”

    他深知这几个同乡打了几仗之后,心都变野了。

    方楠在盔甲厂中,发现近期送达的邸报。

    其中白话很少,他读起来相当费劲,一张邸报就看了半天。

    最重要的消息,是建奴回程路线被阻截后,皇太极再次攻破永平城。

    方楠暗忖:“看样子皇太极马上就要出关了?”

    “大山!大山!”

    “一会去街市上买些酒肉。”

    “人呢?”

    方楠喊了半天,也没有看到张大山的影子。

    张大山只比方楠大一岁,小时候就很聪明,从八岁开始,他就每天趴在私塾墙头偷看旁听。

    私塾先生开始并未在意,但一个月后,张大山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先生也是穷苦出身,所以并未驱赶他。

    三个月后,先生便搬到院中授课,如此持续了四年,直至离开。

    张大山因此获益非浅,在私塾先生帮助下考上了童生。

    打那以后,他就喜欢上这种爬墙头,偷师不花钱的学习方法。

    在方楠理解中,张大山也是个“贼”,只是说好听点,叫“书贼”罢了。

    方楠知他勤奋好学,便带到盔甲厂,阅读一些图书图册。

    这小子有时钻到仓库中,自己鼓捣东西,连吃午饭都须要方楠去叫。

    在这个时代,平民百姓每日只吃两餐,但方楠这段时间安逸下来,又恢复了解一下后世的饮食规律。

    张大山抱着一个破碎成几块们混天仪,一头灰尘在仓库里跑了出来。

    “当家的,你猜这是什么?

    “混天仪,对吧!”

    方楠制作过几个大小不一的模型,所以他一眼就认了出来。

    张大山兴奋笑道:“当家的真厉害,仓库那边有一个匠作间,外面放着不少希奇古怪的东西。”

    那是徐光启的制造间。

    方楠也去溜达过几次,但这段时间皇太极兵困京城,他也没有见徐光启来过,因此只是在外面走马观花看了一眼。

    崇祯二年,徐光启擢升礼部左侍郎,因钦天监推算日食失准,崇祯皇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

    因此他在盔甲厂,划出一片区域加工些测算设备。

    张大山抱回来的这件废弃混天仪,是徐光启误差失准的样品,像这样制造失败的器械还有很多。

    张大山是个老实人,并没有进入制造间,平时在外面堆放废弃物的仓库里翻翻拣拣,所以方楠也没有去制止他。

    张大山将破损的混天仪放在桌案上,从怀中掏出一本书册,与一些零件进行比对。

    方楠看到一个梅花状小部件造形奇特,顺手拿起来仔细观看。

    “那是个转摆轴承,由五个钢轮组成,中间用一个转轮相接,这种构造很精巧,过几天改造复制两个,给当家的马车换上,能让挽马省不少力气。”

    张大山头也没抬,就说的清清楚楚。

    方楠没想到,古代工匠机械制造水平,比他想像要高出很多。

    张大山低着头,一边比对零件,一边说道:“真希望当家的在这里久一些,不过才几天功夫,大山就在这儿里长了不少见识。”

    “以前制造难度最大的器械,不过是,磨房,水龙车,还有一些火炮和鸟铳,哪有这里的物件精巧。”

    “你们不都是铁匠吗?”

    “怎么还会打制铳炮?”

    方楠好奇的问了一句。

    “当家的可能忘了,我们家中老一辈,可都是由军器监裁撤下来的。”

    方楠恍然“哦”了一声。

    建奴撤退之后,京城渐渐恢复了繁华,他在盔甲厂闲着没事,便在城中四处闲逛。

    品尝些小吃,听听评书小曲,有时还泡一下堂子,过得好不惬意,体重又增长了十几斤,干瘦的模样也改变不少。

    吃过午饭,两人骑马返回柳河村。

    方楠这次在京城呆了五天,每天往返于京城和柳河村,他也跑不起。

    刚刚出城,张大山就凑到方楠身边,指向通惠河上的漕船。

    “当家的,咱们以后坐船上工吧!”

    “呵呵呵”

    “是不是刚学会骑马,大腿磨坏了?”

    “不是”

    这两个字,张大山说的是非常坚定。

    “真的吗?”

    方楠笑看着张大山,发现他双眼中满含笑意。

    “哈哈哈哈”

    “当家的你笑什么?”

    “怎么有的时候,看当家的像似三十许人?”

    张大山歪着头,好奇的看向方楠。

    “瞎说!”

    “方某还五十许人呢!”

    “哈哈哈哈”

    方楠策马扬鞭开始狂奔。

    “当家的慢点!”

    “等等我!”

    张大山立刻催马急追。

    半个月来,方楠一直骑马来回跑,他发现马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有时他也会趴在马耳边说上几句,偶尔也能得到战马“驴唇不对马嘴”的回应。

    因此也感受到了不少乐趣,他这才懂得吴石头,为何对马那样痴迷。

    今天,若不是张大山提醒,方楠仍然沉醉在骑乘的痛与快乐之中。

    别看他说张大山腿磨破时那样轻松,其实他的大腿内侧,也是刚刚结痂。

    方楠突然停住战马,看着通惠河上的船支若有所思。

    张大山追赶上来,发现他正在宁神思考,便停到一旁,没有去打扰。

    大约过了一盏茶功夫,方楠大笑两声,然后快马加鞭,赶回柳河村。

    张大山龇牙咧嘴,忍着腿上疼痛紧紧追赶。

    运河上的漕船,让方楠想到后世亲手制作过的模型。

    心想弄出一个小艇代步,也是个不错的方式。

    在他的记忆中,那些船模外观尺寸和内部结构,都是按实物比例制作。

    只是时间稍长,记得有些模糊,而且以这个时代工业水平,能够制作出来的并不多。

    他又筛选了一翻,最后选定公园水上游乐场中,一款七米长,三米宽的脚踏动力游艇。

    方楠在脑海中,仔细回想每个部位尺寸和结构,以及制做过程,直到在心中制造出一艘游艇。

    方楠回到书房,急忙将脑海中游艇的型制尺寸,和各部分机械结构规格,快速誊绘出来。

    张大山在厨房拿了一个馒头,站在一旁边啃边看方楠绘图,不时还好奇问上两句。

    用了两个时辰,方楠才将游艇船体和传动装置绘完。

    吃晚饭时,方楠感觉气氛不对,他看到大川和牛秀才今天并未坐在一起,而是隔着方宝。

    “秀才哥,出什么事了?”

    方楠喝了一口粥,漫不经心的问道。

    “败家啊!败家!”

    牛秀才腾的一下站起来,挥手指向大川,脸色涨红大声吼叫,如同火山突然爆发,吓得方楠伸出去挟菜的筷子,都掉在了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