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五十四章 长城长歌

第五十四章 长城长歌

    吴石头一向是任劳任怨,带着人忙活一下午,在关口外搭起三十个木屋。

    还别说,士兵中竟有不少能工巧匠,就地取材搭建起木屋,那是得心应手。

    他们把树干去皮,然后修整成方形,竟还用上了铆合结构。

    成排房舍不仅宽敞坚固,而且以方楠那间为中心,排列井然有序,俨然已经成了一座军营。

    天色渐黑,大安口外空地上燃起了十几处篝火。

    吴彪带人打到几头鹿,处理完后架在火上。

    浒山一边转动木叉,一边把粗盐搓成粉沫状,均匀洒在肉上。

    丁成给方楠送来一个兔腿,又和他喝了两口高梁酒。

    闻到浓郁酒味,方楠就知道丁成已经喝了不少。

    暗哨都已经派出去,所以他也没有禁止喝酒。

    鹿肉烤的是外焦里嫩,香味越来越浓郁,浒山抽出小刀,割下一小块肉,仰头扔入了口中大口咀嚼,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解下酒囊咕咚就喝了起来。

    明末高梁酒度数低,方楠喝的也不怎么顺口,而且还感觉到其中杂质太多。

    估计是一次蒸馏后,不但没有进行过滤,而且酒头和酒尾都掺在了一起。

    丁成和吴石头喝的有点多了,他俩拎着酒囊,用匕首插上一块烤肉,围绕篝火嘻嘻哈哈唱着小调,十分开心。

    出关二十多天,方楠自己都感觉到有些压抑,所以举着酒囊,向周围士兵和老兄弟们示意,让大家放开了喝,尽情的唱。

    浒山劈下一块鹿腿递给方楠,看到空地上唱着南腔北调,摇摇晃晃的士兵叹了口气。

    “让兄弟们放松一下也好,今晚我带人盯着。”

    说完轻拍方楠肩膀,拎起腰刀带着几个人,走进不远处树林。

    方楠用小刀削下一块鹿肉,塞入口中,顿时溢满了肉香,看到马江和刘胜光着膀子,在空地上面对面拉开了架式。

    大川发出一声口令之后,他俩如斗牛般撞在一处。

    别看马江练过相仆,但在刘胜这个玩过胸口碎大石的壮汉面前,并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最后他俩耗尽力气,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不知觉间,方楠就喝了两斤高梁酒,晃晃悠悠站起来,割下一大块鹿肉,向大安口上士兵比划了一下。

    他早就发现这些客衣烂衫的士兵,扒着垛口在那看了半天。

    “多谢兄弟了!”

    一根绳子飞快在城门楼上丢下来,同时滴落了几滴类似口水的液体。

    回到关门前空地上,方楠接过丁成递来的高梁酒喝了一口。

    看到吴石头提着酒囊,在众人面前又唱又跳,不禁莞尔一笑。

    “当家的,唱一段。

    丁成嘻笑着叫喊起来。

    “对!”

    “唱一段!”

    “当家的唱一段!”

    看到兄弟们这么高兴,方楠也没有拒绝,再说唱歌对于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难度,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不过要做到应时应景,可并不是那么容易。

    方楠喝了一大口酒,拎起根虎枪矗立在场中。

    回首环顾,他看到拔地而起巍峨的漫漫雄关,饱经岁月沧桑。斑驳的墙面上,布满刀伤箭孔。

    毫无疑问,坑洼的墙体,记载着一段段狼烟翻卷的战争,似在述说一个民族为保卫家园,与异族不屈的抗争历史。

    经过无数次战火淬炼的长城边墙,延着两侧山岭,向远方蜿蜒伸展,埋葬了无数华夏儿女不朽忠骨,竖起了民族顽强抗争的脊梁。

    情至深处,一曲旋律悠然在方楠的胸中荡起。

    “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

    你知道长城有多长?”

    唱到此处,方楠挥动虎枪遥指天空。

    “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

    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

    锵!锵!锵锵!锵锵!

    四周士兵,先后抽出铁剑,用力敲击盾牌,为方楠击节伴奏。

    “都说长城内外百花香,

    你知道几经风雪霜?”

    “凝聚了千万英雄志士的血肉,

    博出万里山河一轮红太阳。”

    好~

    谁也不曾想到,喝彩声最高的,竟是城墙上那群士兵。

    他们有老有少,穿着被战火烧燎过的鸳鸯战祅,手拄长矛依偎在一起。

    虽然矗立在寒风之中,但眼神涌动炽热。在他们的目光中,流露出家园被毁,失去亲人的伤感,和抵御外族入侵的坚定战意。

    “太阳照长城长,

    长城他雄风万古扬。”

    方楠仰头灌了一口酒,手握枪尾挥舞四顾。

    他那削瘦的身影,在火光映照下,投射到城墙上,显得异常伟岸。

    飒爽英姿,又迎来了兄弟们阵阵叫好声。

    “太阳照长城长,

    长城他雄风万古扬。”

    “你要问长城在哪里?

    就看那一身身一身身红戎装。”

    杀!

    歌曲将尽,方楠枪指北方厉喝。

    回声连绵不绝,在关门前回荡,像是引动无数英魂回应。

    杀!杀!杀!

    队伍中的士兵,大多是京城附近和蓟镇青壮。在战火中,他们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此刻战意高昂,举起剑盾发出一声声复仇怒吼。

    清晨,一缕缕阳光透过门窗间缝隙,洒在方楠脸上。

    阵阵跑步声,和一,二,三,四口号声,随之传入他的耳中。

    方楠伸了一个懒腰翻身坐起,脑袋中顿时响起一阵轰鸣。

    他轻抚额头,心说:这土窖酿造的高梁酒真不能再喝了。

    酒尾掺在其中容易上头,以后回柳河村,还是自己酿酒喝吧。

    正寻思间,木门嗄吱吱被推开。吴彪捧着一摞邸报,笑呵呵走进来。

    “知道当家的想看,今儿早上特意向关上把总要的。”

    说着话,吴彪将邸报放在木几上,拎起一张抖了抖。

    “皇太极五日前,率领主力由山海关撤到迁西三屯营一线。”

    咱们前段日子在关外闹腾,看来是起到作用,估计皇太极是准备退兵了。

    方楠披上衣服,望向窗外若有所思。

    “没那么简单。”

    接过吴彪递过来的邸报,方楠走到舆图前,标注出皇太极布署和双方态势。

    注视良久,方楠又在屋内踱了几圈。

    “皇太极兵临山海关月余,先后打过抚宁和昌黎,但攻击的力度并不大,至今为止,也没有什么斩获。”

    “这不全老督师布置得当,守关将士准备充足。”

    “以建奴的实力,夺取严整正以待的山海关,可能性并不大。”

    “但要攻陷周围小城,却并非是什么难事。”

    “因此,就可以看出皇太极是在玩一套围点打援的把戏。”

    “估计老督师已经看透他的谋算,坚守山海关不为所动。”

    “平泉,宽城都驻守着建奴的部队。”

    “我们这个规模的小股人马,对交通线只能构成战术上袭扰,却没有将其切断的实力。”

    “因此,对皇太极攻打山海关的战略意图,并不会造成影响,至多是对运输带去一些干扰。”

    “可以说,皇太极这次在三屯营重新布置,定是另有它图,而不是真的退走。”

    吴彪看向舆图,听到方楠分析不住点头。

    “如当家的所言,皇太极这次布置,仍然是针对老督师坚守的山海关了?”

    方楠笑着点了点头,走到舆图旁边。

    “老督师在辽东经营多年,看着皇太极继成父业,怎么会轻易上当呢?”

    “如此说来,皇太极一时间也不会撤退了?”

    吴彪伸出手指,按在三屯营上,恶狠狠的说。

    “看来这场战役仍要继续一段时间,还有硬仗要打了?”

    “呵呵呵”

    方楠挥手一笑。

    “也不尽然!”

    他沉思片刻,又在屋中踱了一圈,看了看屋子外边的天气。

    “当下春耕即将到来,涉及一年农事,皇太极也未必能安然在这里耗下去。”

    “他离开辽东日子也不算短了,每年在这个时节,皇太极都会有一大堆事物要筹办。”

    “现在他在这里迟迟不退,实在是山海关的诱惑太大了。”

    “再过一些日子,如果老督师仍然是按兵不动,皇太极可能真的会撤退了。”

    “不过,老督师也未必会马上有所行动,估计他要等到皇太极率领主力,过了平泉才会组织兵马开始反攻。”

    吴彪用疑惑的眼神看向方楠。

    “当家的,咱们是同时开始背的兵书,你怎么会想到那么多?”

    方楠呵呵一笑,谦虚的挥了挥手。

    回想起在历史记载中,建奴此次破边墙而入,并未攻下山海关,而且在不久之后,永平四城也会尽被收回。

    这样的话,方楠当然不能与吴彪说。

    所以他并未回答,走到木桌前,捡起一张邸报,仔细阅读,将吴彪的问题遮掩了过去。

    翻阅了几张,方楠突然看到“兵部右侍郎,刘之纶战殒娘娘山的标题”。

    日期就是他离开大安口出关的第二天。

    刘之纶刚由大安口回到娘娘山,正在准备转移,驻守在三屯营的万余骑兵,突然出现在遵化城外。

    刘之纶指挥部队,以逸待劳先发制人。

    乘敌军立足未稳时,首先用投车掷出一波轰天雷,杀死后金百余骑兵。

    但在随后的战斗中,一颗轰天雷却突然爆炸,结果殉爆弹药,造成军营各处火起。

    后金军队趁乱攻上娘娘山,刘之纶担心部队溃散,坚守阵地寸步不退。

    组织部下列阵反击,终因挂不敌众,身中数箭后陨落在娘娘山上。

    第二天,两万建奴奔袭石门,一举攻下营寨。

    加上娘娘山溃败的士卒,此役只有千余明军逃回了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