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五十七章 血火城下

第五十七章 血火城下

    “张宗衡”字石林,山东临清州人。

    明代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三名。

    历官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辑有《放翁诗选》。

    方楠在历史资料中,见过个名字。

    只是在崇祯时期,闻名天下的人物众多,导致他对张宗衡这个人没有观注。

    听黑云龙这么一说,方楠才知道此人做过大同巡府,如今已是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势力遍及北方各地,在当下来说,是响铛铛的角色。

    论其实力,与钱龙锡,秦基命这些东林势力不相伯仲,也是个能在朝堂上,兴风布雨的人物。

    “对了!”

    “明日兄弟把人马带到遵化城南的龙山即可,老哥率领部下前突五里,在柏山脚下接应李国桢。”

    “皇太极已经撤回辽东,现在三屯营兵力也并不多,估计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事会顺风顺水吗?”

    方楠却不认为,他可是知道,赵率教就是战死在这条路上。

    自己逃出流贼部队后,与建奴打了好几次,深知论单兵战力和战斗经验,建奴甲兵并不好打,几次战斗也是靠伏击取胜。

    “这事挺悬呐!”

    方楠暗自分析,抬眼发现黑云龙心气挺足,也不好多说什么打击他的信心。

    龙山,地处遵化城南五里,山领巍峨,是南门外一处置高点。

    天一亮,方楠便率领部队赶到,为了防止意外,他派吴彪带领几十个士兵,在龙山附近又搜寻了一遍,察看是否有建奴暗哨。

    方楠偷袭埋伏的事情干多了,警惕性也分外提高,每到一个新环境,他都会非常注意周围的情况。

    辰时,大约四万明军,在遵化城西两里外一字排开。

    方楠站在山腰抽出千里镜,看到李守锜指挥士兵推出二十余门大小不一的火炮。

    在火炮轰鸣声中,城墙砖石被打的四溅横飞,每一颗炮弹落到城墙上,都会引发一波明军叫好。

    几轮炮击后,李守锜挥动小旗,明军开始结阵,架着云梯前进。

    推进到遵化城前一里时,方楠站在山腰上,发现千余建奴,由其他三门支援过来。

    另有五百骑兵偷偷由南门出城,沿着城墙向西奔去。

    “看情形,这是要突袭明军右翼。”

    方楠此时,就是去通知李守锜也来不及了,所以犹豫了一下,考虑是否要率领部队随后掩杀过去。

    “轰!”

    就在这时,东侧几里外官道上,突然传出来一阵爆炸声。

    方楠忙调转千里镜向炸点观望,但是那个地方树木茂密,他一时间也看不到其中的情况。

    五百建奴,已经停在南城墙和西城墙夹角后待命,方楠决定再等待一会,看看情况在说。

    近万人在明军阵列中脱颖而出,他们以总旗为单位,架着云梯冲向三丈高的城墙。

    阿敏站在城门楼上,用马鞭指向攻城部队哈哈大笑。

    “只有千把个拿着烂弓的弓箭手,这就想要攻城?”

    “哈哈哈哈”

    “真是不自量力。”

    硕托也是淡淡一笑。

    “他们穿的都是普通胖袄,并非夹铁棉甲,如此进攻与箭靶无异。”

    阿敏双目微眯,盯着正在冲锋的明军,嘴角上挂着一丝冷笑。

    “先射弓手!”

    两名牛录额真,几声呼喊便将命令传达下去。

    只见他俩将令旗一挥,城墙上的马甲,步甲,旗丁,同时拉开步弓,身体在垛口上向外微探。

    他们只拉开三分之二,略一瞄准便射向明军弓手。

    一箭射完,马上再搭一箭快速射出。

    若是箭箭满弦发射,普通建奴使用步弓,只能连续射出十余箭,臂力便会出现暂时性衰竭。

    如现在这般,只拉开三分之二弓弦,他们连续射出二十箭仍有余力。

    城下冲锋的明军,都是由各地卫所军户临时组成,他们常与农具为伍,近期才进行短暂军事训练,对军武战斗之事所知甚少。

    弓手使用操持用于捕猎的自制弓箭,在与建奴对射时,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很少有人能将羽箭射上城头。

    如此一来,后金兵在对射时毫无压力,射出的羽箭变得更加精准。

    顶着城上射下来的箭雨,明军士卒,如禾苗遭遇冰雹般,不断被羽箭射倒,短短百步距离,地上竟然倒下两千具尸体,还有千余个肢体中箭,正在地上翻滚嚎叫。

    如此残酷的景象,看得李守锜目瞪口呆,呼吸不畅。

    卫所兵都是头一次上战场,对死亡没有什么概念,看到同伴突然战死,反应都有些呆滞。

    稀里糊涂随着人群冲到城下时,他们才反应过来,便立刻瘫软在地。

    任小旗如何呼喊鞭打,都无动于衷,不肯挪动半步。

    不只是卫所兵初临战场,面对残酷战争场景,内心承受不住压力,变得举止失常。

    就连一些小旗和总旗,也有胡乱叫喊屎尿具下,神情失常的现像出现,有些部队因此瞬间崩溃。

    总算还有士兵神经大条,虽然看到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但在总旗和把总呼喝声中,心有余悸架起云梯搭上城墙。

    士兵们在总旗信誓旦旦重赏下,才磨磨蹭蹭慢慢吞吞,小心翼翼的开始爬上云梯。

    还没有爬到一半,便被城上丢下滚木砸了下去。

    经过片刻组织后,一些总旗在千户威逼和重赏下,咬牙切齿脱掉衣服,举起盾牌率领士兵,疯狂呼喊着爬上云梯。

    李守锜看到战斗场景,轻声一叹。

    他非常清楚,这些来自内地的卫所兵,都是一群刚放下锄头,未经训练的农民,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再次组织攻城实属不易。

    他们能够爬上云梯,已经算是一场胜利了。

    李守锜除了吩咐鼓手猛敲战鼓之外,也尽不到什么力量了。

    无奈之下,他悄悄地吩咐身边一名游击,组织部队严守营寨,在撤退道路上架设拒马。

    李守锜对今天的攻城战,毫无信心,所以也没打算搭上所有部队。

    如果把人都打光了,只剩下他这个光杆司令,那就没有什么脸面再回京城,何况今天攻城战,只不过是为了配合儿子伏击,虚张声势而已。

    几十架云梯上爬满明军士兵,在疯狂呐喊声中,挥舞刀枪攀爬冲锋。

    建奴羽箭,如同一条条索命毒蛇,将明军士兵在云梯上射了下去。

    但仍有一些刀盾手,凭借盾牌掩护,慢慢接近城头。

    这时,城墙上的建奴停止射箭,而是将一桶桶火油,向城下倾倒,并且用滚木和石块砸向刀盾兵。

    数十支火把同时丢下城墙,立刻引燃倾倒下来的火油。

    滚木与火油一同燃起,城墙之下,瞬间形成一片火海。

    火焰缠身的士兵,不停地在其中翻滚奔跑,发出一声声惨烈嚎叫。

    阵阵令人作呕的焦胡气味,随着烟尘扩散,弥漫了整个战场。

    云梯被熊熊烈火燃起,上面的士兵,手脚快的迅速跳落到地面。

    另一些人,只有拼命向上攀爬,躲避脚下熊熊烈火。

    在毫无生路的情况下,几十名士兵爬上城头,口中发出怪异嘶吼,抱着杀一个赚一个的想法,面目狰狞一刀刀挥出,几个呼吸之间,与建奴拥抱着同归于尽。

    李守锜看到火炮拉回营寨,吩咐部队开始有序撤退,同时敲锣收兵。

    卫所兵在撤退过程中,又经历了一阵箭雨洗礼,万余人只剩下四千多撤出战斗。

    方楠所在的位置,看不到西门城墙下明军,但几十个士兵爬上城墙与建奴同归于尽的场景,他却在千里镜中看的十分清楚。

    战斗惨烈,看得方楠心血澎湃,他立正站直面向西门,深深地鞠了一躬。

    就在这时,在城角下待命已久的五百建奴骑兵,似乎是接到了命令,打马扬鞭冲向正在撤退的明军。

    方楠见此情景,放下千里镜,正要下令向骑兵身后袭杀。

    “黑总兵救命!”

    就在此时,一个瘦削青年,骑马由官道东面跑来。

    他一边挥鞭狂奔,一边脱掉衣衫抛弃在地,惊慌失措向树林大喊。

    在他身后,十几骑建奴紧紧追赶,不时在马上弯弓搭箭,射向尾随在后的百余名黑云龙家丁。

    方楠一看便明白了,这个被建奴追赶的瘦弱青年,应该就是李国桢。

    看样子,他还没有走到预定设伏地点,便被建奴伏击了。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黑云龙竟然漏掉了十几骑,让这个贵介公子逃的是相当狼狈。

    浒山率领家丁,冲出树林当道而立。

    李国桢非常机灵,一拨马头就靠向官道左侧,顺势绕到家丁身后。

    他发现路边隐藏着几百个端着弩箭的士兵,这才长长吁了一口气。

    浒山放过李国桢,高举右臂向下一挥。

    顿时,弩箭破空声和弓弦声响成一片,几百支弩箭如飞蝗般的射向十几名建奴。

    在战马嘶鸣声中,建奴骑兵连人带马,如同箭靶一样,身上插满了弩箭倒在官道上。

    方楠这时才骑马在树林走出,当即大吼一声,“全体上马”。

    同时把身上的锁子甲和绵甲脱下来,扔给了李国桢。

    “速派俩人去通知黑大哥,马上由南门进攻遵化城,剩下的人都跟我走。”

    方楠光着膀子抽出铁剑,向百余名黑云龙家丁大喊,然后头也没回,策马冲向遵化城南门。

    家丁和剑盾兵跨上战马,紧随方楠而去。

    李国桢捧着铁甲,呆愣了一下,看向通往明军大营的官道,又看了眼冲向遵化的方楠。

    想到独自回营,路上未必安全,便一咬牙追赶方楠马队。

    一个队长模样的家丁,派人去通禀黑云龙后,带领百余人紧随方楠之后,向遵化南门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