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七十章 酒香四溢

第七十章 酒香四溢

    牛秀才见四周没人,这才说道:“当家的嘱咐张大山,在酿酒的时候掐头去尾。他回来后,便在通州找一个酿酒师傅帮忙发酵粮食,同时也学习使用酒曲。”

    “还别说,经过掐头去尾之后,酒水中杂味少了很多,口感也变得甘醇。后来张大山,又将酒头收集起来,掺杂到酒醅中再次发窑,这次蒸出的酒,味道变得醇香浓郁。”

    石头家以前是酿酒的,几天前他受伤提前回村,听闻张大山在酿酒,便一头扎到蒸坊里。

    “这两天我听他俩念叨着什么,头锅酒头加酒醅重新发酵。”

    “咱也不会酿酒,只听了一知半解,也说不明白。”

    方楠大概听懂了牛秀才的描述。

    吴石头和张大山是用头锅的酒头掺入酒醅,重新发酵后再蒸一次,这样能够酿造出香醇度最好的高粮酒。

    牛秀才手捋短须似是陶醉,又似在回味那种甘醇。

    “其实现在蒸出来的酒,已经很好喝了,要比外面卖的高粱酒强上百倍,我看就用不着再试了,直接出售就可以。”

    “卖?”

    方楠惊讶的看向牛秀才,发出一声疑问。

    “是啊!”

    “当家的让张大山回来实验蒸酒,难道不是为了要卖吗?”

    牛秀才神情惊讶,他没想到方楠酿酒只是要自己喝。

    “呵呵呵呵”

    “能好卖吗?不会亏本吧?”

    方楠问了个很小白的问题。

    牛秀才向他翻了一个白眼。

    “这种酒如果不好卖,还有什么酒好卖?”

    “口感这么好,十五文一斤都算卖便宜了。”

    牛秀才瞪圆了眼睛,说话时是一脸自信。

    “你没看到外面卖的那些杂味儿酒,都是十三文一斤。”

    “前几天算过一次,除去粮食,杂项和人工,一斤酒至少能挣五文钱。”

    方楠算看出来了,牛秀才天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材料。

    俩个人边走边聊,来到厢房门口,一股冲鼻酒香就迎面扑来,方楠轻轻地拉开房门,看到中间灶台上,架着一口水缸大小全钢制的蒸酒锅。

    牛秀才叹道:“张大山这个败家小子,让方宝做个木制的就可以了,用全钢打制,单是材料钱就得多花五两银子。

    方楠进到屋中,一眼就看见地上躺着的张大山和吴石头。

    两个人此时面色红润,鼾声正浓。

    而一旁矮桌上,则是杯盘狼藉,散落着花生,蚕豆和半只熟鸡。

    看到他俩狗爬一样的睡姿,方楠忍不住大笑两声。

    “你看人家的小日子过得多滋润呐!”

    方楠笑着走到蒸酒器旁,在接酒的木桶中,打出半碗白酒,喝了一大口。

    “嗬~嗬~”

    方楠端着酒碗,猛哈了两口气。龇牙咧嘴停顿了片刻,看向牛秀才大笑。

    “哈哈哈哈”

    “够劲!够香!够醇!好酒啊!”

    这个酒味,使方楠想起了曾经喝过的一款窖酒,味道醇厚还略带一丝甘甜,比他在关外喝的土烧酒可强太多了。

    牛秀才天天在这里蹭酒喝,早已经熟知酒水味道。他感觉还没有好到方楠表显的那么夸张。

    将信将疑也打了一勺,微眯双眼轻轻嘬了一小口。

    酒水下肚,牛秀才也轻“哈”了一口气,神情凝滞片刻,又喝了一小口。

    这次他含着酒水,眼珠子转来转去,片刻后才慢慢咽下。

    “当家的,这酒味与前几天喝的不一样啊!”

    “味道变得更加醇香,少了辛辣口感,这酒~这酒~真不错啊!”

    牛秀才眼珠转动似是陶醉,又似在回味酒水中的香醇。

    方楠又打出一勺酒,注视了片刻。

    “家丁们征战两个多,虽然阵亡几个人,但大部分都回来了,今天晚上,咱们多准备些酒肉,让他们和家人都好好欢聚一下,连同村民都喊上一起吃顿饭。”

    方楠话音刚落,牛秀才立刻闪身回到前院,鸡飞狗跳的杂乱声,又增加一个倍数,猪嘶鸭叫乱成一团。

    整整一个下午,庄院前前后后,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喧闹声,但却透出了一种欢悦气氛。

    入夜后,大院门前空场被清理干净。

    村民和家丁把桌椅都搬了出来,围绕点燃的篝火连成了一片,场面极其热闹。

    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其间奔跑嬉闹,如同过年一样开心,一盘盘鸡鸭鱼肉,接连摆上餐桌。

    张大山和吴石头,抬出新酿造的高梁酒,让大家敞开了喝。

    方楠和老兄弟们将几张大桌拼在一块儿,围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对新酿赞不绝口。

    吴石头几碗下肚,小脸儿又变得红扑扑的。

    方楠告诉他,喝酒会影响伤势愈合,吓得吴石头连忙放下了酒碗,把方宝拉到身边坐下,替他与丁成拼酒。

    牛秀才和方宝,虽然没有参加遵化战役,但他俩与老兄弟们一样,都是在流贼中突围出来,在一块也打了不少仗,几个月未见也并不生份。

    村中男女老幼大快朵颐,大口酒大口肉吃的酣畅淋漓。

    老人和家丁们,举着酒碗来到方楠这一桌,频频向他和老兄弟们敬酒。

    方楠看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笑容。

    乙巳之变,让他们颠沛流离,现在不但有了安身之处,家人也都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家丁和老村民们,都感受到方楠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方楠突然感觉好像少了一些人,便寻问浒山,有谁还在军营没有回来。

    十几碗酒下肚,浒山已经有点儿喝晕了。

    听到方楠问话,他想了半天才一拍脑袋。

    “这次出关缴获了几百匹战马,留在军营太过显眼,所以吴彪就亲自过去带回来。”

    “以后我们怎么也要组建一队骑兵,现在战马价格可不低,正好这里地方宽绰,可以时常让士兵练习骑乘。”

    说曹操,曹操就到。

    村口响起几声呼哨,吴彪带回两百多匹战马。重新又添了一些菜肴,吴彪大马金刀坐在方楠身边,笑嘻嘻专找那些喝多了的兄弟拼酒。

    片刻后,酒桌上又爆发出了一阵阵欢笑声。

    牛秀才心里挂着卖酒的事情,便把张大山和吴石头叫到方楠身边,一块讨论如何酿酒建造酒坊。

    方楠这才知道,并不是每一锅酒都是这么好喝。

    每批酒醅能够收存的酒头并不多,所以现在喝的这种复蒸酒产量,只有正常产量的十分之一。

    张大山又打来只经过掐头去尾,正常酿制的白酒。

    方楠尝了一下,果然在香醇上,要比刚才喝的复蒸高粱酒差了不少。

    即便如此,也比那些土窖高粱酒好很多,而且没有任何杂味儿。

    最后,方楠给普通酿制的高粱酒取名为柳河酿。

    而产出少,用酒头复醅的二锅酒,则取名为“柳河春”,并且定价百文一斤。

    明末战乱四起,山陕穷苦百缺衣少粮三餐难继,而江南等地并未受到波及,商业繁荣工坊林立,大量丝绸织物陶瓷器皿远销欧洲。

    因此,仕绅地主富商巨贾众多。

    方楠熟知历史自然是知道这个情况,所以他才敢这么定价。

    “百文一斤!”

    一众兄弟听到这个价格十分惊讶,同时看向方楠。

    “当家的,是不是太贵了,南方上好的黄酒才七十文一斤,能有人买吗?”

    牛秀才喝了两碗酒,眼球已经布满了血丝,听到方楠把酒价定到百文,吃惊的表情中还带着一股专注。

    在他想来,“柳河酿”三十文能卖出去,那就是烧高香了。

    “呵呵呵”

    方楠笑着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天下好饮者多已,如今虽然时局动荡,但北有陕晋富商,南有徽商海客,地主仕绅多如牛毛,区区百文之数,他们还并未放在眼里。”

    牛秀才双目微闭,回想起自己走南闯北的经历,正印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不由得暗暗点头,十分赞同方楠的分析。

    酒过数巡,方楠一拍脑袋,在怀中掏出一张地契交给牛秀才。

    翻来覆去对着火光检查两遍,牛秀才这才确定地契不假,震惊之余心中非常疑惑。

    现在坐拥五百亩土地,对他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这半年来,牛秀才亲眼目睹方楠死而复生,几经拼杀,由一个小流民兑变成了一个京营守备。

    此时,在篝火摇曳中,他似乎看不清楚这个小兄弟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成就。

    清晨醒来,方楠坐在床沿上晃了一下脑袋。

    虽然昨天喝了不少酒,但身体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适。

    暗赞张大山和吴石头酿造的高梁酒确实不错。

    想到现在即有船场又能酿酒,以后各方面支出有了着落,心中好似推开一块大石,顿感轻松了许多。

    穿戴整齐后走出大院儿,方楠来到运河边的船台上。

    今天是铁壳漕船下水交付的日子,这里已经聚集了几百人,其中不仅有自家工匠,还有些往来商客,正在岸边围观新式铁壳漕船。

    随着一阵鞭炮轰鸣,十丈长的漕船,缓缓地在木制轨道上滑入水中。

    船主带着十余名艄公和几个粮商跳到船上,东摸摸西拍拍赞不绝口。

    升起硬帆,螺旋桨在船尾泛起滚滚水花,铁壳漕船缓缓开动。

    方楠站在岸边,能够明显看出,用蹬踏机取代篙橹后,漕船变得非常轻盈,即使加装货物之后,航速也要比普通木制漕船快近一倍。

    这种变化,对于官办漕船来说可有可无,但对于粮商来说,差别可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