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八十二章 线列步兵

第八十二章 线列步兵

    方楠验看了靶子,正如宋桥所言,铳弹在六十步外击穿双层甲,可见新铳打制的还不错。

    于是当场敲定,让张大山再制造几台设备,增加人手先打造八百把火铳。

    “当家的,之前设计的九毫米口径,装药后推力不够,所以才改成现在这种十二毫米口径铳管。

    发现宋桥脸色显尴尬。

    方楠摇手呵呵一笑。

    “我只是大概画了一下,具体设计制造,还是由你们说的算。”

    “我就说过,当家的不会介意。”

    张大山笑呵呵取出一柄两尺长的手铳,在方楠眼前晃了晃。

    “手铳,铳管短,二十步内准头还可以,再远就需要练习一段时间了。”

    “虽然在五十步内都有准头,但并不容易做到,而且再远就打不穿双层铁甲了,所以就打制一柄样铳。”

    看张大山描述,显然他已经测试过,并且多次修设\\计。

    方楠看到二尺半长的大手铳也是无奈了。

    指着一尺半长的铳管笑道:留一半,然后又指向后翘的手柄比划了一下弯弧的角度。

    张大山在旁边歪脑袋思考,一时半会也没明白方楠的意思。

    “这个玩意三十步内有精度和穿透力就成,铳管长了也没用是不是?”

    宋桥又琢磨了一会,才看向方楠点了点头,然后取出把两尺长的短剑。

    “按照当家的构想,我们俩才打制出这柄钢制铳剑。

    宋桥挥手展示了一下,脸上露出得意之色。

    “此剑采用全钢打制,两寸宽半寸厚,呈等腰三角形,锋刃尖锐犀利可破铁甲。”

    说着,他就将铳剑插入铳口下面半尺长的铁套中,摆出一个自己感觉很帅的造形,看得方楠和大山呵呵直笑。

    明时火铳上没有铳剑这个设计,士兵则是另配一柄雁翎刀,在近身肉搏时使用。

    宋桥和张大山研究过方楠这种设计,两个人比划了几次也不得要领,感觉士兵操持,只能使用短矛的招式。

    晚上,吴彪带着新家丁也由山里回来,老兄弟们又聚在一起喝酒。

    吴石头管理酒坊这段时间,伤已经痊愈了,只是眼神中满是幽怨,吓得方楠都不敢看他。

    牛秀才拿出算盘敲打一阵,然后喝了一口酒,看向方楠。

    “当家的,上个月船坊共卖出五艘游艇,净赚了两千五百两,三艘漕船净赚七百两。”

    牛秀才又拔打了几下算盘,眉毛也跟着跳动了两下。

    抬起头,面带兴奋的捋了两下短须。

    “游艇价高,不是一般人能够养得起的,所以今后销量不会太大。”

    “但漕船可不同,那是粮商吃饭的工具,前来了解铁壳漕船性能的人越来越多。”

    “这个月已经有四张定单,单艘利润虽少,但市场体量庞大,前景不是一般的好。”

    “工坊又修建两个船台,招募十个铁匠,现在可以同时开造三艘。前几天方宝回来一趟,说那边建造了五个二十丈的船台,准备全部用于制造漕船。”

    “他在回来之前,有一个海商拿出二号福船图纸。”

    牛秀才这时神经兮兮压低了嗓音,直愣愣看向方楠,咬牙切齿用力张开五指晃动。

    “那个海商开口就是三万两!”

    “三万两啊!”

    “那是多大一堆银子啊!”

    “当时听方宝说出这个价格,我的小心肝就是一颤!”

    牛秀才喝了口酒,又轻抚了一下胸口,像是在平复情绪。

    方楠看到他这副神态,口中酒水差点喷出来。

    “后来呢!”

    方楠笑着擦抹嘴角。

    “哎,牛秀才舒缓了一下气息,语气中略显失望。”

    “方宝当时就找来何伯验看图纸。”

    “何伯造了大半辈子船,只是看了一眼就不住摇头。”

    “按他说的,那不过是张普通二号福船图纸。铁壳漕船在船形和构造上,都与现在的木制漕船不同。图纸没有通用性。若是按照图纸建造铁壳福船,肯定会下水就沉,所以何伯当时便摇头回绝了。”

    “要不然人家能开出三万两高价嘛。”

    牛秀才脸上,露出了痛不欲生的表情。

    “呵呵呵呵”

    “那就先让何伯以漕船设计为蓝本,针对海上航行特点,重新设计一款十丈的铁壳模型,弄到海里试试。

    方楠觉得何伯考虑的对,用钢材建造福船,肯定要在船形和结构上进行大幅度调整,必须要建模研究才行。

    牛秀才闻言略显疑虑,喃喃说道:“十丈的模型可不小啊!这得浪费多少银子?”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方楠拍了他肩膀两下,哈哈大笑。

    牛秀才翻了一个白眼。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现在咱们手里,就剩两千五百两的流动银子,还有几百个家丁,加上村里四百多口人要养活,不算计着花能行吗?”

    “方宝在德州北厂开了一个酒铺,柳河春和柳河酿都卖的非常火爆,现在两天一万斤酒根本就不够卖,马上就要准备扩建酒坊规模,这些事情都得花钱。”

    “德州来往商客多,都是上千斤的买,这还只是卖了十几天,知道的人还不多。再过些日子,两种酒在市面上铺开之后,上万斤买的商客也是有的。”

    “我们俩分析了一下,黄河以南没有遭受兵灾,百姓生活不似西北那样饥苦,有些购买能力。”

    “而且仕绅众多需求量很大,所以又让他带两千两银子走了。”

    “这次建酒坊咱们就建个大的,初期先按五十口蒸锅的规模建,如果供不应求,就再上五十口蒸锅。”

    现在酒坊中的三十口蒸锅,可不是小家小户,那种蒸个百十来斤酒的小锅,每次出酒都有几百斤。

    虽然批量生产才半个月,但每天产量已经稳定在万斤左右,行销京城,津,蓟,北直隶等地,名声日胜,是北直隶最大的酒坊。

    屋中突然一下就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牛秀才。

    吴石头看了一眼众人表情,小脸一扬,“秀才哥说的是实情,现在这里三十口蒸锅,每天出的酒,都卖不到中午。”

    丁成故作惊讶,抓住一旁的大川。

    “一斤酒净剩七文钱,一个月就是两千两,这比打劫赚钱啊!”

    “就你那个臭水平,打劫一次都不够买二斤酒的。”

    大川笑嘻嘻轻扇丁成的后脑勺,引得一众老兄弟哈哈大笑。

    第二天,方楠回到军营,先考教了一下,老兄弟们这段时间书读的怎么样。结果是正在管理酒坊的吴石头名列第一。

    方楠无奈,只好把掷弹队交给宋桥代训。

    这样他就有两队共计三百五十人的家丁队伍,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普通参将家丁数量。

    而手下的一千八百个神机营士兵,则是按照正规编制,分别由浒山,吴彪,丁成统带。

    接下来的日子略显平谈,方楠每天都蹲在军营里指导训练。

    火铳大规模使用,意味着部队战法也要进行相应调整,更加依重队列变化,火力才能达到最大输出,这就使传统称谓的火铳手,加强队列转换训练,成为适应排队枪毙打法的线列步兵。

    线列士兵,故名思意是士兵排列成密集线性队形进行射击,在17世纪欧洲,多是两排或四排形态,便于士兵轮换,在战斗中可以列成纵队和横队进行运动。

    火铳陆续打造出来,除了每天骑马体能训练之外,方楠开始指导拼刺方面的单人技巧,以及线列队形集群冲锋,和各种队列变化。

    到了17世纪中叶,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的陆军中,已经有一半是线列步兵。在发明刺刀后,线列步兵能保护自己,对抗敌军骑兵。长矛兵在陆军中所占的比例大幅下降。在1689年,奥地利陆军废除了长矛兵。在1703年,法国陆军也效法前者,废除长矛兵。在1721至1769年间,彼得大帝几乎将所有俄国步兵转为线列步兵。线列步兵成为了欧洲陆军的主力步兵。

    在滑膛枪时代,冲锋并不都是齐头并进向前冲杀,多数部队线列,会以一种斜向前行的运动方式形成锋尖,对敌方线列一侧冲击,造成突破,类似于镰刀挥砍。

    这是一种集体动作,不仅需要队列训练,还要进行对抗反复寻找不足。

    毕竟方楠也是初次实践,他只能在变化多样的训练中进行完善。

    训练十几天,浒山和吴彪找到方楠商量,感觉如果不让新招募的家丁和士兵去打两仗,部队也不会很快成熟起来。

    “不如找一些土匪去练练手,顺便缴获点儿钱粮,满足部队日常的消耗。”

    方楠觉得吴彪提议很有道理,实战中出现的情况千变万化,很多都是训练中编排不出来的。

    部队被浒山和吴彪一分为二,一个去了蓟镇,一个去了宣府。

    人都撒出去后,方楠就变得清闲了,每天看看大川带领七十个“大狗熊”练习骑术。

    或是和李国桢张世泽一同乘着游艇在河叉里捞虾摸鱼,经常会被一些“文人雅士”用白眼鄙视一下。

    半个月过后,浒山和吴彪相继回来,都有一些小收获,皮裘,药材,布匹,丝绸,杂七杂八装了六架马车。

    老兄弟们嘻笑着交流一路上的见闻和“打家劫舍”的经验!

    吴彪却悄悄拽了一下方楠衣袖,进了书房。

    关上门吴彪转身笑道,“这次出去摸到了一条大鱼,却没有轻易下手。”

    “在回来之前抓了一个匪首,这小子还挺“横”,吵嚷着若是敢动他一根汗毛,他大哥定会带人报仇血恨。”

    “出去是为了找土匪玩,哪能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当时就把他放了,一直跟着出了边墙。”

    “结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在喜峰口以西,有一个叫白马川的地方,那里有一个颇具规模的集市。匪首老刀片,率领大约伍佰个土匪在那里盘聚。

    “老刀片,早年在关外贩运皮货,后来在大安关遭劫,折了本钱。他走头无路,才拉起一些人,在白马川立山寨吸纳流民,兼并几支小股土匪成了气候。”

    “他们在白马川经营二十多年,与关外建奴和蒙古部落多有联系。蓟镇和宣府都曾出兵围剿过,但大队官军出关后均遭遇到建奴伏兵,损失还不小。”

    “后来两镇官军又派出小股部队偷袭,结果兵力太少,没有攻下土匪修建的城寨。一来二去,老刀片变得警觉起来,为土匪们装备上了铁甲军弩,使平时搔扰白马川集市的小股官军吃了不小的亏。”

    白马川集市由此规模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商队到此与关外商客易货。

    “因此,建奴对白马川集市越发重视,经常会派出马甲护送来此交易的货物。”

    “所以这几年明军便不再派兵袭击白马川了,加之通关商客货物增多,在关卡上收取了不少税银,边军对白马川的存在也就不再理会。”

    “白马川这伙土匪也挺有意思,他们并不轻易打劫,更多的与商队做交易。”

    并且还组建了一个马帮,跑到关内收购物资,运回去转卖给建奴和蒙古人。”

    听一些往来商客说,这个“老刀片”身家可不少,保守估计能有十多万两家资。

    “白马川土匪前哨,经常在各处关口外转悠,有时候还收取一些陌生商队的过路费,只要商客们交钱,他们便不会打劫。”

    吴彪搓着手笑道:“我们几个在白马川驿站打尖休息时,听闻这个老刀片,生意做的还不小,所以顺便就探察了一下。”

    “老刀片山寨都是由青砖砌成,占地二十余亩,守卫也很严密,所以我们只能在外围观察,绘制了一副粗略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