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九十一章 野蛮冲锋

第九十一章 野蛮冲锋

    由于事发突然准备不足,加之不少士兵,没有上过战场,慌乱中出现了大量伤亡。

    鞑子兵趁羽箭急袭,架上数十部云梯,只用片刻功夫便攻上城墙,然后继续向关内发射羽箭,掩护后续部众蹬城。

    增援而来的明军士兵,被如蝗箭雨射杀,压制在关门之内。

    一部分鞑子兵趁机打开关门,使关外部众迅速涌入。

    杨肇基率兵拼命将鞑子阻挡在关门之下,却不慎被几只羽箭射中。

    杨国柱这时带兵赶到,正好顶上去,才掩护他退了下来。

    杨肇基见方楠过来,告知箭头被盔甲阻挡,入肉并不深,已经取出,让他无须担心。

    “现在鞑子兵攻占了两侧城墙,千余人用弓箭掩护。”

    “冲进来六个小方阵鞑子,正与杨参将厮杀,战情甚危啊!”

    发现方楠到来,杨肇基轻叹了一句,显然眼前这个局面已经失控了。

    “前面三个小方阵鞑子,全部身披铁甲,在后面三个弓箭手方阵掩护下很难阻挡。”

    杨肇基嘴角轻轻抽搐几下,显然是说话太急,牵动了伤口。

    他用力甩开站在旁边搀扶的士卒,急切吩咐传令兵。

    “让杨国柱先退后五十步,退到弓箭手射程之外,将城下鞑子挡在城门口百步之内。”

    “方老弟,要不是杨国柱刚才阻挡一下,使鞑子后续部队无法进关,我们现在连反击的机会也没有了。”

    “若是僵持下去,大安口必然不保,现在我们只能拼死把鞑子打出去。”

    熊熊火光,将大安口内映照的如同白昼,杨肇基调匀呼吸,目光炯炯盯着战场,调遣部队分头进攻,掩护杨国柱两翼。

    虽然战斗十分激烈,每一个呼吸瞬间,都会有士卒阵亡,但方楠却看到这员老将的镇定从容。

    城门处,六个鞑子方阵,被明军士兵阻挡,双方锋线撕杀成团,兵器交击闪动火花,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不看便知,战斗非常激烈。

    城上城下流矢乱飞,一箱箱一窝蜂,这时也被抬了出来,向城墙上发射,一时间,把上面的弓手打得鸡飞狗跳。

    只是片刻之后,他们又开始向城内抛射,随后蹬上边墙的鞑子,爬上城墙后看也不看,立刻开弓射箭,使城墙下明军,接连不断被流矢射中。

    杨国柱挡在关门正面,率军与鞑子浴血拼杀,虽然双方互有伤亡,却将战斗拖入相持局面。

    城门处几个弓箭手方阵,不停地向杨国柱率领的卫所兵后方抛射,使支援部队遭到羽箭覆盖,造成不少士兵伤亡。

    不到半个时辰,明军在关门前几十丈范围内,就伤亡了一千多人。

    杨国柱担心士兵怯战,命令家丁一同大喊:“前进者赏银十两,后退者,杀无赦!”

    但鞑子弓箭手,持续不断给明军造成伤亡,使他率领的阻击部队,随时都有被击溃的可能。

    接到杨肇基命令,杨国柱指挥部众,缓缓边打边退。

    杨肇基调来几门小型佛朗基,架到杨国柱身后不远处,在他率领部队撤到指定位置后,小型佛郎机在阵列中露出。

    佛郎机连续发射霰弹,几十名鞑子被铅子打中,倾刻间躺倒一片。

    但好景不长,如同飞蝗般的箭矢,落入刚刚站稳脚根的队列中,几门火炮同时也被箭雨所覆盖。

    炮手与附近士兵,同时被射中,近百人在这几轮箭雨中阵亡。

    城门两侧稍远处各有一部明军,挡住关内鞑子兵两翼,但人数不多只能零零散散进行一下牵制。

    此时城上,城下,关口等处,火把羽箭上下乱飞,杨国柱手下士兵已经损失过半。

    陆续支援而来的士兵,被杨肇基按压住原地待令,此时他看集结了三千余人,才对方楠说道。

    “方老弟,一会派人通知杨国柱,让他集中力量由左侧进攻,本将亲率家丁士卒,由右侧进攻。”

    “趁机一鼓作气,沿城墙甬道攻上城头,剩余中路正面鞑子,就依仗方老弟了。”

    “我们同时发动反击,鞑子势必收缩防御,老弟无须担心。”

    “虽然在刚才的战斗中损失了两千多人,但是我们还占据兵力优势。只要能坚持住反击势头,与鞑子打消耗战,他们也不敢坚持下去。”

    “鞑子下马作战,战损和伤亡比例与我们相差不多,满珠习礼必然不敢硬耗。”

    方楠很钦佩杨肇基对战斗态势的分析,和掌控战斗节奏的能力。

    心想若是自己,在这种纷乱的战斗中,是无法如他那样镇定从容调整应对。

    杨肇基布置完毕,方楠也变得从容很多,亲自率领部队,挡在关门正面六个蒙古兵方阵之前。

    “浒山哥,让兄弟们都做好准备!”

    “杨国柱部分士兵,马上就会转移到左侧,咱们去接管正面战斗。”

    “一会先和吴彪把队伍展开,站稳脚跟后向关口打。”

    “宋桥,丁成,你们各领一队掷弹兵,由两肋向前推进,重点是城墙上的弓箭手,一定要把他们压住。”

    “大川,立刻组织家丁给我向前推,替下杨国柱的士兵,都是一群新兵蛋子,这仗他们打的太吃亏了。”

    方楠命令一下,各总士兵有序在街道暗影中冲出,寒芒闪烁如涌动的河流,迅速在战场上展开。

    “他娘的,这是支什么部队,全都披甲,乖乖的。”

    杨国柱认为自己见过世面,但方楠手下这些兵,不只盔甲齐备,列队时闪耀着金属光泽,晃得他直流口水。

    “呵呵呵呵”

    “这个方小将军,可真是舍得花钱,就看他们这身装备,今晚把满珠习礼打出去,也并非是什么难事,只是不知道战力如何。”

    “观他打劫正蓝旗商队,估计差不了。”

    方楠行军时,士兵轻装上阵,这时才顶盔灌甲,所以杨肇基也是刚刚知道他的装备情况。

    杨肇基清楚方楠在白马川缴获颇丰,却没想到他这么有钱。

    其实两千多个士兵,人人身穿铁甲,对方楠来说,并不是容易办到的,这次他也搬空了历次战斗缴获的家底。

    其中只有五百副是用铁较多的环臂铁甲,多数士兵身着的是锁子甲,另外还有李国桢配给的少量扎甲。

    方楠调动部队的声势可不小,他这一亮像,不分敌我,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无不猜测这支部队的来历。

    这次支援大安口,因宋桥最近负责操训火铳手,所以方楠也带他一同来。

    宋桥虽感意外,但却因为正式进入家丁队伍,变得非常兴奋。

    方楠给他发了一套环臂铁甲,宋桥又亲自打制包铁大方盾,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他现在右手持着一支,挂着三角旗的旗枪,左手举起一面齐胸高的大方盾,站在掷弹兵队列前方。

    方楠目视战场,看到杨国柱所部卫所兵,开始向左侧移动。

    他向大川挥手,七十个身才高壮的家丁,在大川率领下,奔向逐渐暴露出来的鞑子方阵。

    一阵箭雨忽然落下,七十名家丁只是微微低头,防止箭矢射中面部。

    但脚步却并没有停顿,任由羽箭落在大檐的八瓣帽儿盔和胸甲上。

    鞑子使用的箭矢,铁头较小重量很轻,打在“剑锋大队”家丁的盔甲上,如同搔痒一般纷纷弹落,所以看起来声势很大,实则家丁们毫发无损。

    大川这段时间没少背书学习,打仗时变得小心很多,冲到鞑子阵前十步时,略微控制一下冲锋速度,使阵形紧密了一些。

    “杀”!

    在他的怒吼声中,“剑锋大队”如一堵石墙,拍在最右侧鞑子兵方阵上。

    身披铁甲的鞑子,看到一群身高体壮的明军冲来,先是一愣。

    他们没有见过成群如狗熊般的明军,感到很新奇,似乎忘了敌人正在向自己冲击。

    可能是刚才已经适应了与明军战斗的节奏和力量,所以他们看到“剑锋大队”冲锋时,也只是稍微调整了一下身体姿态,使出与卫所兵搏杀的力量迎击。

    大川看到鞑子战兵摆出的架式,嘴角一裂,脸上露出难看的微笑。

    他握了握手中的钢盾,把钢剑举向空中。

    “冲!”

    大高喊一声,然后脚下猛蹬几步,身体微弓与鞑子战兵撞在一起。

    蒙古鞑子低估了大川的力量,脚下用力不足,结果被撞得双脚离地,身体仰靠在身后同伴身上。

    大川轻松撞飞正面战兵,他懒的出剑刺杀,脚步未停,顶住战兵身体继续向前推。

    “剑锋大队”像推土机一样蛮横向前进攻,家丁之间每一次触碰,都能获得队友助力,动作也在相互依靠中协条统一,盾牌每次推顶,都能顺畅迸发出九成力量。”

    如大川,马江,刘胜力量突出的壮汉,交锋初时接连撞飞了几个敌人。

    鞑子兵被推的东歪西倒,身体稍弱的,直接被盾牌撞的如纸鸢般腾空而起,更多的人在失去重心情况下,被成片挤倒在地上。

    “剑锋大队”壮汉在他们身上踏过,骨折“咔”“咔”声响成了一片。

    鞑子战兵哀嚎声四起,但却短促而无力,显然是倾刻间便已毙命。

    这次冲击,在外人看起来,“剑锋大队”只是一走一过,就轻松将一百多名蒙古战兵推倒碾压。

    但方楠却知道,眼前战果,取决于家丁们日常刻苦操练,才能够发挥出百众如一的配合。

    “他娘的,这群大汉真够生猛,连刀都没出,硬是把百十个鞑子兵连推带踩都给按死了。”

    “真是太残暴了”

    “哈哈哈哈”

    “我很喜欢”

    作为一名将领,杨国柱始终在观察战场整体动态。

    “剑锋大队”冲锋全过程,他都看在眼里,对这种蛮横打法是暗暗咋舌。

    不只杨国柱在关注“剑锋大队”,杨肇基统揽全局,也把“剑锋大队”惊艳的冲锋看在眼里。

    此时他双目圆睁,嘴巴微张,下巴一点点下坠,忘记了指挥战斗。

    轻呼了一口气,杨肇基斜眼看向正在指挥战斗的方楠。

    心中暗忖,这小子真是个异类,竟弄出一支这么强悍的部队。

    老子打了一辈子仗,今天还是第一次看到,“仗”还有这样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