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九十二章 暗夜反击

第九十二章 暗夜反击

    大川推倒一个小方阵战兵,之后他并未停留,横向冲击另外一个战兵方阵。

    “剑锋大队”在蒙古兵中横冲直撞,扯出一大片空当,后排三个弓箭手方阵,已经暴露出来两个。

    方楠挥剑前指,所有火铳手,在各自总旗指挥下,向三个弓箭方阵开火。

    没用上一盏茶时间,战场上又多了几百具尸体。

    “剑锋大队”在冲散横向最后一个方阵后,已经把冲到城中的鞑子兵,压制到距城门几十步位置,在陆续冲进城援兵支撑下,才没有被推倒碾压,聚拢成一团,才堪堪扛住冲击。

    “剑锋大队”阵列整齐,配合默契,加之身穿厚重铁甲,面对阵大多数使用弯刀的鞑子兵,防护力是绰绰有余。

    丁成也抽出钢剑,带领插上铳剑的士兵冲了上来。

    依仗夹铁绵甲外面加套了一件锁子甲,操着并不熟练的刺杀技巧,反复使用几手刚开始练习的招式,与鞑子杀的热火朝天。

    杨国柱这时率领本部卫所兵,全部转移到左翼,开始向城门左侧城墙发起冲锋。

    他感觉到战场上发生的变化,转头向中间一看,发现六个小方阵的蒙古兵死伤一地。

    七十个大狗熊般的家丁,在一个总旗火铳手掩护下,抵近了城门。

    “怎么都死了呢?这也有点太快了吧!”

    杨国柱心中虽然纳闷,但战事吃紧,他无暇多想,忙转回头指挥战斗。

    大川率队刚刚冲到关门之前,城墙上射下的羽箭,立刻覆盖过来。

    箭雨密集精准,不到一盏茶时间,几个家丁中箭就被架了回来。

    家丁们都戴着八瓣盔,披了两层甲,所以都是肢体轻伤,没有危急到生命。

    但持续下去,必然会有死伤,想到这里,方楠向丁成和宋桥示意了一下。

    宋桥抬头望向城墙,计算弓手密集程度,和需要掩护的宽度。

    然后挥舞三角旗枪,命令部队列成四排横阵。

    他手持大方盾,站在第一排正中间。右手高高举起三角旗枪,指向斜上方,火铳方阵迈着整齐步伐,跟随旗枪移动。

    宋桥走到距离城墙八十步,旗枪向上竖直,然后向下一顿,方阵“咔”的一声,士兵全部止住步伐立正。

    他左右晃动旗枪,方阵中的士兵,立刻成战斗队形散开。

    这些操作,士兵早已在日常练的纯熟,现在行动毫不拖泥带水。

    宋桥将竹哨含在口中,然后挥动旗枪向右前方一指。

    第一排火铳手,沿旗枪指向举起火铳,瞄准城墙上偏右侧的鞑子弓箭手。

    “嘟~嘟~”

    尖锐的哨声响起,前排三十支火铳同时打响,二十多个弓箭手,在错愕中被铳弹击倒。

    首次齐射,便将城墙上的人群,打出一个几丈宽的缺口。

    宋桥心中虽喜,却不露声色,旗枪略微向中间移动一些。

    停顿两个呼吸,随后竹哨声再次响起,第二排火铳手开始齐射。

    城墙上弓箭手,还没有来得急补充,旁边二十多个人又被火铳击毙。

    几个幸运的弓箭手,看着周围倒在地上的同伴傻立在当场。

    缺口左侧弓箭手,感觉到自己的位置不安全了,很有可能在火铳下一轮齐射后被打死,开始拥挤着向左侧移动。

    宋桥手中的旗枪,突然指向缺口左侧,第三排火铳手立刻打出一轮齐射,弓箭手在移动中接连又倒下了几十人。

    宋桥右臂一晃,改变旗枪指向。

    这次旗枪指向火铳手方阵的右侧。

    城墙上的弓箭手,好像有所明悟,纷纷向宋桥正面城墙上靠拢,即便他们反应讯速,依然被火铳手击毙了十几个人。

    这时,宋桥正面城墙上,已经拥挤了一百多个鞑子,看到火铳手对自己造成严重威胁,一同开弓放箭。

    短短几个呼吸,几百支羽箭射向火铳方阵,但大多数落到阵前十几丈外。

    但也有少部分羽箭,抛射到方阵之中,十几名火铳手中箭,被快速拖下包扎。由于身着环臂铁甲,所以并没有重伤和阵亡的情况。

    蒙古兵使用的都是骑弓,抛射只有七十多步,而且箭杆比较轻,穿透力和杀伤效果较差。

    如果是建奴使用的步弓和锥头铁箭,在这个距离很可能会造成士兵伤亡。

    宋桥没有继续挥动旗枪,连续吹出三次短促哨声,停顿了五个呼吸的时间。

    他挥舞旗枪指向正前方,哨声响起,前三排火铳手交错站位同时齐射。

    铳口瞬间闪烁的火光,如点点星光同时亮起,铳弹带着渐弱红光,如密集闪过的流星,暴雨般洒向城墙。

    正面城墙上的一百多名弓箭手,犹如被狂风吹打的野草一样成片倒下。

    弹雨过后,只剩下几个人还站立在当场,经过片刻惊愕,转身跳下城墙逃跑。

    新式火铳在百步距离,是可以击射穿身着一层皮甲的科尔沁弓箭手,他们站位很密集,因此有些铅子,都是前后射杀两人。

    宋桥如法炮制,又打了两轮火铳,靠近关门城墙上的弓箭手,便已经所剩无几了。

    这时,宋桥指挥前两排火铳手向右侧自由射击,后两排火铳手向左侧自由射击,压制刚刚蹬城支援上来的弓箭手。

    只要有鞑子蹬上城头,马上就会被一支,或几支火铳击毙。

    丁成指挥另一队火铳手,也是采用同样打法,只是多夹杂了几波链弹投掷。

    不到一刻钟,大安口关门两侧城墙上的弓箭手,就被打掉了大半。

    剩余鞑子弓手,纷纷跳到城外,城门内的鞑子兵失去掩护,渐渐不支退向城门。

    城墙上虽然还有零星几组弓箭手在继续开弓射箭,但都相距关门很远,已经无法形成对明军的压制。

    杨肇基看到方楠两队火铳手,只用了几轮射击,便将关门口两侧城墙上的弓箭手击杀,并且压制住不断上城支援的鞑子兵。

    反击进程令他非常满意,枯黄的面孔上渐渐露出淡淡微笑。

    杨肇基目光中闪烁出异彩,心中暗想,一定告知孙太傅,将这只神机营队伍,换个帽子留在蓟镇。

    他不知道的是,方楠曾与宋桥研究了两天火铳的线列战术。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又先后加入小组口令,以及相对专业的科普知识,才搞出这么一套,火铳方阵指挥模式和战术。

    杨肇基目睹方楠火铳手的战力,吩咐护卫把两个卫所全部火铳手集合起来,交给方楠指挥。

    宋桥接收了这些卫所兵,发现他们手中操持的火铳,并不是鲁密铳,而且做工都很粗糙。

    所以并没有寄与厚望,更没有兴致组织他们列队。

    只是吩咐几句,让他们站到火铳方阵周围随便打。

    这些卫所来的火铳手,有方阵做依靠,胆子也大了起来,很多人都跑到方阵前方去射击。

    在家丁火铳方阵掩护下,卫所兵打的兴奋起来,射术也超水平发挥,比之平时打的准多了。

    这时杨国柱和杨肇基,各自率领部队,沿着甬道向城墙上发动进攻。

    大安口城门内,因为没有鞑子弓箭手阻击,十几个明军大摇大摆抬出五个大号轰天雷。

    大川带领马江和刘胜,将轰天雷扔进鞑子人群中。

    五声巨大爆炸之后,密集的鞑子兵被炸的血肉横飞,肢体破碎。

    遭受到连翻打击,很多蒙古兵都产生了退意,大川只用一个冲锋,便轻松将鞑子兵压缩在城门洞内。

    冲上两侧城墙上的明军士兵越来越多,并且开始逐段夺回失守城墙。

    杨肇基看到眼前战斗局面基本掌控,轻“吁”了口气,一屁股坐在胡凳上。

    这时天边已经渐亮,城墙上的明军,在火铳手掩护下,逐渐肃清了鞑子兵。

    轰天雷,猛火油,一窝蜂随同明军陆续被搬了上去

    蒙古鞑子从关门外向内支援的部队,被炸的四散奔逃,关内苦战的鞑子后力不济,剩下的百余人,被浒山率队一口气推出了关门。

    两侧城墙上的战斗,逐渐进入尾声,鞑子兵看到关门被明军夺回,纷纷逃下城墙,跨上战马向满珠习礼所在的位置集中。

    满珠习礼原本在城外指挥,见情势大好,命令奴隶在地上铺上毯子摆上小桌儿。

    他一手拿着在篝火上烤好的羊腿,一手拎着酒壶,惬意地喝着酒吃着羊肉。

    但好景不长,鞑子兵半天没能推进,虽然连续加派士兵,但都无法取得进展。

    看到身边可以派出的人,越来越少,他感觉情到况不对,连忙跳上战马,这才看到明军展开反攻,已经登上了城头。

    目眼前场景,满珠习礼背脊发凉,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中了明军计谋,立刻命令在城墙上战斗的鞑子兵快速撤回。

    天色渐渐大亮,关口内外和城墙上的战火已经熄灭,一缕缕硝烟滚滚升腾,在清风戏耍下,忽东忽西飘散,将初升阳光笼罩在烟雾之中。

    方楠站在城头,看到关门百丈范围之内,交叠倒匐了双方几千士兵的尸体。

    即便他连番征战,此时心中也升起了阵阵寒意。

    蓟镇卫所兵的家人,都居住在本地,所以在战斗中没有出现溃逃现像,为了身后亲人安危,他们都舍命拼杀,战斗才如此惨烈。

    微风徐徐吹过,方楠嗅到空气中,飘荡着尸体和皮革焦糊的味道。

    虽然在影视剧中看到过战争的残酷,但身临其境后,真切的感受,是戏剧所无法演绎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