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客来访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有客来访

    方楠走进书房,看到何伯正在绘制分解图纸,于是坐在旁边的官帽椅上,翘起了二郎腿,拿出《吴子兵法》,轻轻的翻阅。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了进来,张大山和宋长庚带领四个家丁,抬进院中啰里啰嗦一大堆不知名的机械。

    经过两个人一番整理之后,方楠发现这些机械和零件,也并不杂乱,显然是一台蒸汽机。

    蒸汽机主要由汽缸、底座、活塞、曲柄连杆机构、滑阀配汽机构、调速机构和飞轮等部分组成。

    蒸汽锅炉通过燃烧过程,使水沸腾为蒸汽。通过管道蒸汽被送到汽缸。阀门控制蒸汽到达汽缸的时间,经主汽阀和节流阀进入滑阀室,受滑阀控制交替地进入汽缸的左侧或右侧,推动活塞运动。蒸汽在汽缸内推动活塞做功,冷却的蒸汽通过管道被引入冷凝器重新凝结为水。这个过程在蒸汽机运动时不断重复。

    眼前这部蒸汽机,整体结构与后世几乎相同,只是部件造型略有差异,加工稍有粗糙。

    开始组装后,方楠看出了一点端倪,各种零件首先被放置在一个钢制结构架上,然后两个人才开始进行连接和拼装。

    锅炉并不大,是个长一米直径六十公分的圆柱筒形密封容器,上面打满铆钉,显然是用钢板打制,而且还用鱼油麻布密封间隙,被横置到半米长的煤炉之上。

    活塞缸是注入蒸气,推动活塞作功的重要组件,关系到动能输出,而眼前这个活塞缸,采用与锅炉同样的工艺,让方楠感觉承压能力很难达到要求。

    两个人一边组装,一边向用于运转的部件上擦抹猪油。

    在连接完汽缸,活塞、曲柄连杆机构后、形似农田边脚踏抽水机的蒸汽机,便基本组装完成了,让方楠感到欣喜的是,这套蒸汽机,竟有三个活塞缸。

    方楠围绕设备转了一圈,发现活塞缸上后滑阀配汽机构、但整套蒸汽机因为没有连接外部动力设备,所以缺少了调速机构和飞轮。

    这套蒸汽机,与抽水机相比,因为多出了一组力臂,所以并没有使用圆盘式的传动结构,而是采用了与后世发动机类似的曲轴传动,因此还节省了不少的空间。

    蒸汽机设计成这个样式,并没有让方楠感到意外,毕竟他们曾制造出了抽水机,说明在传动节构设计上,已经非常成熟了。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蒸汽转化设备是否能够运转正常。

    蒸气机组装完毕,宋长庚和张大山,开始忙忙叨叨的为锅炉加水,然后又向火炉中放置柴禾和大块儿煤炭。

    片刻后,一缕缕黑烟在跨院中升腾起来,正在绘图的何伯也好奇跑了出来,站到方楠身边。

    笑呵呵看着宋长庚和张大山,在那里捂着鼻子,流着眼泪煽风点火。

    片刻后,煤碳完全燃烧起来,黑烟也渐渐散去,锅炉中水温也逐渐地升高,一个细小阀门发出轻微哨声。

    宋长庚相继打开主气阀门,和节流阀,使蒸汽进入到滑阀室,活塞缸中蒸汽压力渐大,三个传动臂,开始带动起曲轴转动。

    随着主气阀开大,气缸压力增加,活塞运转速度也快了起来,而且还变得逾发有力。

    何伯揉了揉眼睛,喃喃地说道:奇巧啊!奇巧!

    老船匠造了一辈子船,对于机械也懂得一点,但这种非人畜驱动的设备却是平生仅见。

    方楠凑到旁边,围绕着蒸汽机不住上下打量,认真查看每个部件运转。

    他还没有转上一圈儿,就被宋长庚拉开,随之一缕缕蒸汽在气缸与活塞间激射出来。

    把刚来看热闹的高铁匠吓得惊声倒退。

    现在老高头掌管着熔炼坊和轧钢,他儿子高钎带领一帮工匠打造军械,可以说老高家爷俩,现在都属于高管了。

    所以但凡与铁有关的事情,老高头都要问上一问。

    此时,蒸汽机活塞扔在带动曲轴旋转,但却能感觉到动力渐渐衰弱。

    宋长庚面色尴尬,摊开双看向方楠。

    “这部机器只能正常运转一盏茶时间,之后便会漏气,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解决,甚至连铜制活塞都用了上去。”

    方楠托着下巴,正在旁边仔细观察。

    漏气的主要原因,是活塞缸体受热承压变形,造成缸体接缝漏气。这也使活塞与气缸间隙变大,导致功率大幅下降。

    老高头来了有一会,这时在旁看出门道,点指张大山笑道:“你小子要是安心的学习打铁,也不会出现这种事情。”

    “这个,这个……”

    老高头捡起一根树枝,敲点活塞气缸和上面的滑气阀。

    “使用模具铸成最为耐磨,受热后也不容易变形。”

    “对,高师傅说的没错,今后活塞缸用铸铁范制。”

    铸铁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韧性,还具有耐热、耐腐蚀、耐磨等特殊性能。

    方楠此时突然想到,后世汽车发动机很多都采用铸铁加工,整体成形,明显在受热承压上面非常稳定,所以立刻拍板决定,让张大山和宋长庚不必再做其它无谓的尝试。

    为了不影响何伯绘图,张大山和宋长庚拉着老高头爷俩,继续研究蒸汽机部件材质。

    有老高头协助,方楠突然感觉蒸汽机研制成功,很可能用不了多久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日上三杆,昨天的经历,让方楠感觉到现在这个生活环境,与他带着老兄弟们在山里出来时变化太多了。

    早上洗脸时,方楠琢磨着,晚上请周茂兰过来聊聊,如果没有什么好的见议,他就趁着朝廷上也没有什么大事,出去游玩几天。

    方楠穿上衣服,拿起周茂兰整理的朝廷阺报,刚看了两眼,“噔噔噔”的脚步声,便在院中响起。

    马江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书房禀报。

    “一个叫沈宝安的商人说与当家的相识,正在村口等候。”

    自从工坊建成之后,牛秀才就派人守住了村口,不允许外人进村。

    为了临时招待来访商客,牛秀才在村口,用圆木建造一个两百平米的茶棚,内部装修如城中酒楼一般并不简陋,摆设了十套桌椅,交给一名阵亡家丁的大哥管理,基本月响是五两银子,平日为访客无偿提供的糕点和茶水,全部都予报销。

    方楠缓步进入茶棚,看到一个身才微胖,面白如玉的中年人正在饮茶。

    发现方楠走进,那人连忙站起身,双手握住折扇躬身一礼:“学生沈宝安见过方将军。”

    方楠回礼请沈宝安一同坐下。

    茶棚老板见方楠到来,忙又新泡一壶茶水,摆上瓜子花生,站在不远处侍立。

    方楠见老板有些拘谨,便让他自行离去,不用在这里等候吩咐。

    在香醉楼时,方楠曾见过沈宝安,所以还有些印象。

    沈宝安见方楠态度谦和,心中稍安,开口说道:学生家中经营的“苏沈商行”,前些天购进的一万斤“柳河酿”销售的非常好,据说贵商号还有口味更佳的柳河春酒。

    今日冒昧造访,失礼之处方将军莫要见怪。

    方楠谦虚的挥了挥手:“沈公子严重了。”

    沈宝安笑道:“贵酒坊出产的白酒和船厂建造的铁壳漕船,在大明都是精品,家中长辈这次让学生前来,是要准备大宗交易,走海路运到江南售卖。”

    方楠听他说话有些发酸,便拱手笑道:我与宪之以兄弟相称,沈兄说话无需太过客气。

    沈宝安听闻哈哈一笑:“方老弟果然是爽快人,那我便不客气了。”

    “学生这次前来,准备今后每个月都购买十万斤白酒和两条漕船,方老弟意下如何?”

    沈宝安很清楚,方楠身为京营游击,开设大型酒坊和船厂,根本就没有工夫与他谈斤斤两两的事情。

    今天只要与方楠达成协议,白酒和漕船的价格,便在一个区间确定下来了,鸡毛零碎讨价还价的事情,自有双方掌柜去商量。

    “在大安口时,宪知兄经常提起沈兄和卢参政,小弟早有耳闻,商货之事不足挂齿。”

    “苏沈商号”在江南主营粮盐和布匹,商号遍布全国,虽不及张家势大,但家资上百万,也是一方豪商,在朝中也有一些人脉。

    若不是他与史可法和卢象升交情莫逆,方楠肯定不会与带有东林背景的商客进行大宗交易。

    而且他还感觉沈宝安此行,并不只为了长期供货而来。

    方楠虽然在名义上只是神机营下属的一支部队,但经过处斩袁崇焕后,所有人都已经将他划到,白杆兵和永平车营的序列之中,公认为崇祯的嫡系部队。

    因此,他现在也开始注意交往的对像了。

    沈宝安哈哈大笑:“即然方老弟是爽快人,为兄也不好拖踏,咱们就这么定了。”

    “此次为兄前来,还有一件事情与方老弟商量,前些天在京城,看到老弟率领的部属衣甲精良,所以受人委托,想要订购五百领夹铁绵甲,希望老弟莫要推辞。”

    方楠心道:“这才是沈宝安来此的真正目的!”

    估计他是在史可法那里得知自己开设船厂,招募不少工匠,武器装备都能自制,加之在大安口,又缴获了五百领建奴的锁子甲,这才闻着了味道,摸上门来。

    方楠笑着拱了拱手,“工坊匠人并不会打制盔甲,恐怕让沈大哥失望了。”

    武器装备,可不是白酒漕船,方楠岂能轻易售卖。

    “方老弟与宪之是莫逆之交,相信你也能猜出,这批盔甲是为谁购买的?”

    方楠暗自琢磨:“史可法个性独特,朋友很少,能指点他来找自己,估计是熟人,难道是卢象升吗?”

    沈宝安见方楠沉吟不语,笑道:“方老弟旦请安心,老哥绝不是为了流贼和建奴前来购买。”

    说罢站起身向方楠拱手说道:“老哥在这里代“建斗”兄先谢过方老弟了。”

    “原来是帮助卢象升购买盔甲。”

    这到让方楠有点为难了,不过想到对方求购的镶铁棉甲,并不算是稀有军备,于是点头应承下来。

    沈宝安此行,不但帮助卢象升解决了盔甲问题,而且订购了大宗货物,还与方楠建立起连系,算是完成朋友所托和家族安排的任务。

    临行时,他热情邀请方楠以后去杨州,一定要到沈宅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