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二十九章 金蝉脱壳

第一百二十九章 金蝉脱壳

    杜鞍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留在了方楠身边,帮他介绍各地匪情和山川地势。

    椐杜鞍讲述,方楠才知道李青山是鲁地最大响马,他前几年在兖州混得风声水起,手下有两千多人马,纵横河间,青州,归德,济南和兖州五府,与闻香教井水不犯河水,对部众中的教民也是一视同仁。

    刘泽清曾经暗中请他出马,演绎一场佯攻邹城的戏码,并且开出了万担漕粮作为报酬。

    李青山素闻刘泽清品行,当时并未同意。

    几个月后,营寨便被闻香教卧底暗中打开。

    刘泽清率部偷袭,李青山虽然将大部分响马家属安全转移,但也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手,被迫撤到济南府的莲花山中。

    由于被官军给盯住了,几支小商队损失颇大,现在日子过的也是相当艰苦。

    刘泽清凭借此战,由参将荣升为山东副总兵,现在屯兵济宁,将闻香教和土匪,阻拦在运河以西的金乡和鱼台。

    通过杜鞍介绍,方楠基本上了解清楚兖州府的情况。

    李青山走后,在徐州府济宁府又出现两支土匪,各有一千多人。

    夏仲进盘聚在夹山,以偷抢漕运船支,劫掠农庄为主。

    候五实力很强,在徐州府砀山一带占据了一个村子,杀人越货,他什么都干,而且又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曾多次击溃官军围剿,周边府县闻其名皆是色变。

    两个人都是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袭扰孔府农庄的土匪大概就是这两伙人。

    刘泽清几次出击,都未能有所斩获,而且还敲诈了孔府两万两银子。

    孔府急了,这才催促孔贞远在朝中活动,催发救兵。

    方楠琢磨了一下,感觉正大光明去剿灭,弄不好就得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只有发动突然袭击,才能快刀斩乱麻干掉两股人马,不然的话,“漕巡营”会被他们东一下,西一下,折腾的晕头转向。

    对于这场剿匪战役,方楠不敢掉以轻心,他分析两股土匪在运河沿岸,流窜劫掠多年,对三府交界区域的地势地貌了如指掌。

    一不小心,“漕巡营”偷袭行动,便会被他们发现,那就前功尽弃了。

    董飞虎和吴彪,各带领十几名夜不收化妆成难民,在杜鞍配合下,开始对两股土匪侦查。

    同时,方楠还让浒山去府近州府衙门,调查候五和夏仲进的根底。

    自己则是带领队伍,继续一日二十里慢慢行进。

    接连两天接到刘荣嗣书信,催促他兵发兖州,但方楠却保持沉默,也没有让送信的人带话回去,从此之后刘荣嗣再也没有传信过来。

    方楠想到“漕巡营”一路南行,在运河边闹出了不少事情,他担心有人借题发挥,便将剿抚并用,以抚为主的剿匪策略,与私自扣下漕粮,发放给土匪,使其度过春荒的举措,写成折子直报崇祯。

    其中隐匿了“邱祖德”对剿灭匪患的看法和建议,担心他因此事遭人诟病。

    方楠离开德州一个月后,工坊来信,张大山已经对第一门样炮进行试射,火炮在平射时,炮弹延迟爆炸的效果还可以。

    但是在抛射中,却很难在命中目标后爆炸,为此两人也是伤透了脑筋。

    经过测试后,样炮结构数据,须要进行大幅度调整,第二门火炮样品已经开始制造,大约半个月后就可以完成。

    信中还提到了宋长庚,在老高头软磨硬泡之下,制造出能装一千斤水的蒸汽机,安装在轧钢机上,这可把老铁匠给乐坏了。

    只是时间仓促,这部蒸汽机部件,在设计上存在一些瑕疵,因此宋长庚每天都要去修几次,一来二去,煅造坊的人都称他为“宋三修”。

    方楠看完信后非常高兴,嘱咐送信人转告宋长庚,向方宝要人要钱,抓紧时间制造第二部大型蒸汽机。

    新兵训练了两个多月,阵列,军姿,纪律性,都接近了老家丁的水平。

    喝酒的时候,浒山和吴彪对这批新兵的耐力和韧性,都赞不绝口。

    并且告知方楠,他们在训练中,已经将老家丁以命相搏的传统战技,也继承了下来。

    犹其是吴石头率领的“方”字营,士兵们在训练中极为刻苦,每天都会有人因此受伤。

    这个营中还有一种“自罚”的风气,他们将训练标准提升,无须它人监督,一个人出了问题全伍加练。

    为此方楠还特意去“方”字营,与士兵们同食同寝,而且还一同训练。

    在这些士兵心目中,方楠走下了恩情的神坛,沁入每个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的亲人和兄弟。

    在慢慢腾腾的行进中,方楠抵达汶上县,但他并没有进入这个不到万人的县城。

    只是派人去采购了一些补给,但却招来很多商贩,方楠无奈之下,在大营外划出一片区域,专门用来交易商货。

    十里八乡百姓,知道方楠收购价格合理,都挑着担子前来售卖,搞的大营门前如同集市一般。

    方楠指挥士兵,在大营四周挖掘两丈宽的濠沟,大有在此长期驻留的意思。

    “漕巡营”在这里呆了大半个月,连濠沟都即将完工了,吴彪和董飞虎才结束前后历时一个月的查探回到大营,详细汇报两股土匪的情况。

    夏仲进的老窝,建在一坐矮峰上,筑有丈高围墙,位于兖州府运河西面的真定山中,有土匪两千三百余人,其中有五百个骑兵,但都是骑乘挽马,驮马,骡子和驴,战马不过几十匹,而且都已经老迈。

    每个月逢十五,三十,夏仲进都会集中一次人马,将半个月来,在运河边偷盗抢劫来的物资运回山中。

    他们的武器多是破旧刀矛,拥有百十多弓箭手,围墙上还有十几门碗口铳,每天会有一百名“骑兵”,在附近十几里内区域巡视半天。

    候五的匪巢则简单多了,他直接占据一个叫“冯家庄”的偏僻小镇,其中百姓早已经逃跑或是被杀。

    镇外并没有高墙,四面都是平原,北侧有一条小河,岸边还建立了一个哨寨。

    这种地势,小镇无险可守,所以候五派出的巡哨和暗哨很多,分散在周围十里之内。

    砀山县曾组织过壮丁,联合徐州卫所兵,对这股土匪进行过清剿,但都被候五这个经年老匪,打的灰头土脸伤亡过半。

    吴彪神态从容,掸了一掸衣服上的灰尘,毫不在意的说道:“这些土匪就是没有遇到过咱们,不然的话,坟头上的野草都长的很高了。”

    说完他又扯平衣襟,挺了挺胸,摆出一副很有大将风度的姿态,笑着向两边看了看。

    方楠突然想到营中的一段趣闻,双目变得如月芽般弯曲,脸上立刻挂满笑意,“这回有咱们的吴相公出马,他们也蹦跶不了几天了。”

    浒山“噗”的一声,将还没有咽下的茶水喷了出来,忙用袖襟在脸上擦抹。

    吴彪这时已经满面通红,气得用手向门外的护卫比划了几下,然后“哼”了两声,拎起水壶“咕咚咚”喝了几口,以此来掩饰住内心的尴尬。

    方楠看到吴彪的神情,连忙举手示意:“吴大哥可别生气,这都是道听途说。”

    在柳河村时,吴彪没事就去高老头家喝酒,一来二去他就和高玉花,有点郎情妾意了。

    老高头知道吴彪人品率直,又是方楠心腹,也希望他与高玉花有一个好结果,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计较他和女儿眉来眼去。

    在离开德州前一天晚上,吴彪在老高头家喝完酒,高玉花送他出门时,担心吴彪被门槛拌倒,关心的提示了一句:“吴相公别急着走啊!”

    这句话不知道被谁听去了,传的全营皆知,现在老兄弟见到吴彪后,就喊他吴相公。

    浒山首先忍住笑意,对方楠说道:“在徐州卫得到的消息,夏仲进和候五,早年都曾在边镇混过,手下都是一帮经年老匪,我们这次长途奔袭,万万不可大意。”

    方楠收起笑容,正色点了点头。

    临行前,他吩咐杜鞍,在部队离开之后,每日要加大收购补给力度,而且还要组织近日来投降的土匪,在营中模仿平时训练中的口号。

    这些天,方楠并没有发现营地周围,有土匪和各方势力派来的探子,但他认为南下剿匪已经有两个多月,一路走到汶上县,声势也不小,外面肯定有很多细作存在。

    为了隐藏行踪,方楠才想到这个金蝉脱壳的办法。

    在汶上县休整将近一个月,方楠还琢磨出一种运兵马车,招募几十个木匠造了一百辆,用来加快行军速度。

    马车轮子很大,是普通马车轮的两倍,车身很短,只有四尺长,七尺宽,前排坐人后排站人,能行驶过路况较差的地带。

    马车由两匹挽马拖拽,在普通官道上,每个小时可以行驶二十到三十里,要比步行快了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