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福船下水

第一百三十九章 福船下水

    新式二号福船,虽然仍是木制硬帆,但在设计上,船身内部预留了安装蒸汽机的空间,只是暂时用骡马畜力驱动小型螺旋桨替代,加之便于安放火炮,首尾甲板降低与侧舷齐,这就使全船甲板通平,显得与老式二号福船略有差异。

    为了减少水流阻力,舰艏也设计的更为圆润,不似老款方头方脑的模样,因为蒸汽机吨位较小,所以仍旧保留三桅硬帆的设置。

    所以外观上,与传统福船差异很大,让人一看到像是飞剪船,只是船体显得更宽。

    长六十八米,宽二十五米的福船,在众人关注中缓缓驶向大海深处,经过一个时辰平稳航行,甲板上爆发出了热列的欢呼。

    感触最深的当属何伯,自从上次沉船之后,他心里压力很大,出海之前就已经暗自决定,如果这艘船再发生什么意外,老头子就跳海自尽。

    方楠看到何伯眼角上的泪水,呵呵一笑,当众宣布:奖励他千两白银。

    何伯突闻重赏,惊喜的双眼一番,竟然昏了过去,这倒把方楠吓了一跳。

    老头子醒来之后,如同年轻了二十岁,默然不语忙上忙下,检查桅杆和船舱内各个部分,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方楠也下到船仓,逐一查看每层甲板实际布局,而且还在机械舱站了一会。

    这艘船只设计了一层火炮甲板,两侧共有二十个炮位,加上顶层甲板的十六个炮位,共计可以安装三十六门火炮,如果是按照西方盖仑战船的火炮配置,还可以改造出一层火炮甲板,那样还能加装十余门重炮,使整船火炮达到五十多门。

    只是方楠考虑到,新式二号福船各项性能还需要测式,为了安全起见先用于运载货物,所以货仓空间大一些。

    即便如此,三十六门火炮配置,在大明战船之中,也属于非常强悍。

    只是张大山的舰炮设计还未定型,所有炮位现在还是空置。

    无奈之下,只好把部队中,仅有的六门三磅佛郎机,搬到船上摆个样子用于测试。

    看着空空如野的火炮甲板,方楠琢磨,现在不只海船缺炮,部队在战斗中缺少重火力配合,回去后该催促一下张大山加快进度了。

    傍晚,他乘坐着蒸汽漕船,返回德州。

    第二天吃过早饭,方楠在书房中看着邸报,考虑部队是否还要招募,张大山却在这个时候,连门都没敲,直接就一脸兴奋蹦了进来。

    他拉着方楠的胳膊向外就走,而且还大笑着说道:当家的,能打六里了,能打六里了!

    方楠听的一愣,转瞬间他就猜到,张大山说的是火炮射程。

    靶场上并排放置了两门火炮,虽然在整体结构上,与当初设计时的图纸,并没有多大差别,但多数部件的大小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犹其是炮管尺寸变化最大,根据宋桥介绍,这两门火炮的身管长是八尺,要比六磅青铜炮长出一尺半,可以提高近两里射程。

    火炮口径略小,只有两寸半(75毫米)。类似二战时的步兵炮。

    “嗳”

    “呵呵呵呵”

    “炮管翘起来的挺高啊!”

    “啧啧”

    “这个造形很别致!”

    方楠看到呈五十度角扬起的炮口,竟然联想到了高射炮,感觉有有些怪异,不禁笑了起来。

    “那个啥?”

    “当家的,这次造出的样炮,增加发射药用量,所以身管角度小了,炮身震动过大,会影响到命中率。这才通过加强炮车结构,增大发射角度,使开炮时震动,更多作用于地面,减少了前后晃动幅度。”

    张大山这么一说,方楠也大概明白了,他这是借鉴了臼炮的一些优点,这才把火炮弄得有点不伦不类。

    这种发射方式改变,仍然没有脱离榴弹炮的范筹。而且从外观上看,新式火炮还有点类似于二战时的博福斯七五口径山炮。

    置退钢筒修改成了一个,加装到炮管上方,看起来顺眼多了。

    让人感觉不可思意的是,直径五尺的巨大车轮,高度已经接近扬起的炮口。

    方楠一看,就知道这是为了火炮通过性而设计,毕竟明朝道路状况比不了后世,遇到个沟沟坎坎,车轮小了还真不容易推过去。

    差异最大的是炮弹外观和重量,六磅青铜炮使用圆形实心弹,是五斤多重,而新式火炮的炮弹重达八斤,类似于后世的圆柱锥形,弹体长约两尺。内装爆炸药是掷弹兵投雷的四倍,这种变化完全归功于炮管采用钢材打制,增加了耐压强度。

    宋桥对于操炮很在行,炮队也是他一手组建的,所以测试他也在场,向方楠一一介绍火炮的特点。

    刚才宋桥光着膀子,正带领炮手练习装填发射,方楠看到他不但黑了,而且还瘦了。

    但神情却变得愈发威严,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种刚毅气质,与当初在运河边上,看到的那个衣不遮体的宋桥,已经形同两人。

    看到形似现代的柱形锥体开花弹,方楠忙揉了揉眼睛,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在他想来,这个时代的开花弹仍是球形,需要炮手根据目标远近剪掉多余引线,才能适机爆炸。

    哪曾想到,张大山竟然弄出柱形炮弹,这样问题可就来了,炮管内壁没有膛线,这种炮弹出膛后难道不会翻滚吗?

    “嘿嘿嘿”

    “当家的,工坊用钢打制炮管,耐压强度大大提高,不增加发射药,打出更重的炮弹,那岂不是浪费资源,所以我就合计弄出个这样的炮弹,爆炸药的份量翻了一倍,威力要比圆形开花弹强太多了。

    发现方楠盯着炮弹发呆,张大山笑呵呵出来解释一番。

    “炮弹打出去不会翻滚吗?”

    炮管没有膛线,就能发射这种外形炮弹,方楠感觉十分不解。

    “当然会,最初测试的时候,炮弹只能打出二里地,而且与目标偏差极大,毫无稳定性可言。”

    张大山随手捧起一颗炮弹交给方楠。

    “当家的,你掂一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份量还不轻。”

    “哎!”

    “原来是头重尾轻,难怪炮弹会这么长。”

    方楠一上手,就明白为什么炮弹长有两尺。

    原来炮弹只有前三分之一填装了火药,后三分之二的部分全是中空。

    方楠马上明白了,这分明就是一个会爆炸的飞标啊!

    “六里射程可能吗?”

    方楠不由的心生怀疑。

    “呵呵呵呵”

    “当家的,让宋大哥演示一遍,你就相信了。”

    宋桥接过八斤重的炮弹,几步就迈到火炮之后,这时操炮士兵立刻拉开楔式炮栓。

    “炮栓?”

    “那是炮栓?”

    “等等”

    方楠立刻来到火炮旁边仔细查看,自己可没有设计过这个结构,现在居然被他们琢磨出来,真是太匪夷所思了。

    楔式炮闩,其闩体为楔形,垂直于炮膛轴线,作上下开合直线运动,以进行闭锁、开锁等动作。闩体水平运动的叫横楔,垂直运动的叫立楔。

    现在方楠看到的就属于立楔炮栓,只不过结构非常简单。火炮身管尾部,嵌入长方形栓体总承之中,炮栓是一块五寸厚钢板,中间是炮弹口径大小的圆洞,通过开栓手柄,控制炮栓上下切动,完成装弹,装药,锁闭栓体这些操作。

    炮栓装制的出现,使火炮生产由整体铸造,转变成分部加工,制造效率与质量合格率大幅提升。

    15世纪到16世纪期间,欧洲几乎所有野战火炮都是后膛装填的,这包括弗朗机等子母铳火炮,以及标准的炮尾装填的后膛炮。这种早期的后膛炮使用楔子炮尾组件,来封闭炮膛,但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火药气体的外泄问题难以解决。于是欧洲军队开始发展炮口装填的前膛滑膛炮,淘汰了后膛炮。

    直到19世纪末,冶金技术和材料技术的发展,发明了膛线,弹药筒,以及圆柱形爆破弹的应用,快速炮闩技术也开始完善,出现了阿姆斯特朗快炮为代表的后膛装填火炮,。闭气性能更好、射程更远更精确的后膛炮才再次淘汰了前膛炮,直到现在。

    看士兵开栓时还很吃力,方楠估计开闭锁结构上,连弹簧都没安装。

    不过能研究出后装火炮,这还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事情。而且火炮采用炮闩结构,在制造工艺上更加简单,远超湿蜡法铸造的青铜火炮,那个方法身管报费率并不低。

    看到方楠惊讶的表情,宋桥开口解释道:“工坊钢材质地优良,用于制造后膛火炮,整体重量更轻,打制过程,较青铜火炮铸造更为简单。之所以普便使用青铜炮,原因有二,一是青铜炮延展性更好,采用炮栓结构反而影响气密性,所以只能整体铸造,就只能采用前膛装弹一种方式。二是炼钢技术还不成熟,很少有炼炉能达到温度,所以钢的造价,较青铜要高很多,别人用不起。”

    其实他们不知道,在西方后膛火炮出现,要早于前膛炮。

    方楠这才想到,后世后膛火炮大量出现,是伴随着大规模炼钢技术完善,才应孕而生的。

    看着黑黝黝的炮膛,方楠突然想到膛线问题,拉住张大山就讲起了膛线的做用。

    张大山研究了这么长时间火炮,可以说是一点就透,马上想到了双层身管结构。

    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在于内层炮管可以进行更换,大大延长了身管使用寿命。

    唯一的难点,在于膛线刻划,这让几个人一时间想不到好的办法。

    想到研制蒸汽机时,铁匠老高头在部件材料上的帮助,张大山一溜烟就把老高头给架了过来。

    看到图纸,老高头微微一笑,就只说了一个字“铸”。

    据方楠所知,后世加工火炮膛线,都是使用高精度大型设备。

    而老高头的办法却很简单,用钢水直接把膛线和内层炮管都一次性铸成。

    “能行吗?是不是太粗糙了?”

    方楠听到老高头的办法,不由在心里暗自嘀咕。

    “这是个好办法,而且效率还高。”

    方楠没想到张大山竟然出声附合,突然感觉这事真的可行。

    “即然大山明白了,就让他和大家说吧!”

    老高头赖得开口,直接就推给了张大山。

    “当家的,你也知道,咱们火炮的身管,并非如青铜炮那般是铸出来的。”

    “两寸厚的管壁,是用三层钢板卷制焊接,其中内侧两层身管,还采用多条暗箍加强,为的就是减轻重量,提升炮身强度,所以没有采用铸造方法。”

    “新增的火炮内管,不需要担负承压功能,所以厚度只有半寸,主要是用于刻划膛线,隔绝火药对主炮管腐蚀,所以采用耐磨的铸钢最佳。”

    “而且铸造完毕后,精细打磨膛线时也很容易。”

    方楠细心琢磨,工坊制造的火炮,采用颗粒火药作为发射药,论其燃爆威力,要比后世的合成火药小很多,估计现在这种炮管结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通过这件事,方楠发现原本不重要的高铁匠,竟然具备研究材料的潜质。随即告知众人,工坊单独划出几亩地,用于改进冶炼研究,同时吩咐下去,收集各种矿石,由老高头负责,进行钢质改造。材料科学,在后世也是一门高端研究学科,方楠知道以工坊现在的理论水平,难有重大突破。但是只要建立研究团队,他相信即使瞎猫也能碰到死耗子,增加合成冶炼尝试频率,总会有所收获。

    经过一个时辰讨论,火炮身管结构草图也画了出来。

    如此一来,眼下的火炮试射,需要重点观注机械上的运转情况。

    宋桥见方楠指示继续,立刻把炮弹塞入炮膛,然后接过一个三斤重的发射药包,也塞了进去。

    士兵见机拉动闭锁手柄,五寸厚的楔形栓体,立刻下滑封严炮尾完成闭锁。

    宋桥最后又取出一根装满引药的鹅毛管,插入栓体中心的一个小孔,算是完成了火炮的装填工作。

    全部过程用了不到一分钟,这个速度可比填装青铜火炮快多了。

    张大山抚摸着闭锁手柄,长长叹了口气。

    “当家的,其实你不知道,现在工坊打制炮管虽然耗费时间,但那却是成熟工艺,没有什么难度可言。”

    “火炮研制缓慢,完全归结于,炮弹和闭锁结构测试。”

    “犹其是楔形炮栓,虽然改变了火炮装填方式,但却更加便于炮手清理炮膛,提高发射频率。”

    “发现这一点,我和长庚大哥,才下了决心用一个月时间,把它修改测试完善。”

    “来吧!”

    “宋大哥,让当家的看看效果,光说不练那是嘴把式。”

    “呵呵呵呵”

    宋桥并未立刻指挥士兵开火,而是跑到一辆特制的木车旁边,开始操作上面的仪器。

    方楠走到近前,看到木车上装有一个小铁架,下层是一个带有刻度的司南,上层两端各有两个圆形铁盘。

    不同的是一个铁盘中间刻有一条浅浅的竖线,另一个铁盘中则刻的是横线,每个盘中还各有一颗滚圆的钢珠转来转去。

    宋桥正在转动两只摇柄,调节铁架前后和左右的高低,使两个小钢珠,顺着刻线的方向滚动,最后都稳定在铁盘中间点上。

    两个铁盘之间,纵置安放着一根,一寸见方,两尺长,中间有凹槽,刻满等匀刻度的钢条。

    在其尾部的凹槽中,装入了一个可以前后滑动,寸许高的圆柱形望山。

    宋桥先是看向三里以外的一面红旗,然后凑到望山之后,用手指不断推动调整,进行瞄准校正。

    片刻后,宋桥测定完毕,看了一眼滑动望山,所在位置的刻度,随后大喊:“四里二十丈,一号炮试射。”

    改进后的火炮,有属于自己的炮座,只是与炮车嵌合在一起。

    炮座上加装了一组手摇式升降机,使炮管拥有上下四十五度的调整仰角,旁边还装有扇形的刻度表盘和指针。

    炮管右侧,装有一个直瞄望山,发射时只要对准目标,再按照宋桥提供的数据,士兵升降炮管儿即可。

    只听“咚,咚”两声。

    两门火炮几乎是同时发射,炮管在制退器钢管中猛的一缩,然后又伸出复位,虽然威势不小,但炮车只是出现了轻微颤动,并没有发生左摇右晃,位置偏离的现象。

    炮弹出膛,在空中发出极为尖锐的声响。

    这种声音不似划破空气产生,极为粗犷像是一种呼啸,似乎能让人感觉到空气震动时的频率。

    方楠非常疑惑,打出去的炮弹,怎么在飞行中发出这么大动静。

    心想过会,一定要看看炮弹结构找出原因。

    “轰~轰~”

    两颗炮弹先后在靶旗附近炸响,卷起地上碎石杂草,同时升腾起几丈高的伞状黑烟,观其杀伤半径,虽然没达到十米,但也相距不远了。

    爆炸威力确实不小,但没有一颗炮弹落在靶标旁边,最近的一玫,仍相距靶旗二十多米,显然这两炮都脱靶了。

    方楠看到射击效果,不由啧了嘖嘴,心说这个精准度,着实不怎么样,用来打步兵方阵到还可以凑合着用,如果再增加几门,效果还能更好。

    反观张大山,他到是对这个效果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哪里不妥。

    方楠这时突然想到,两颗炮弹是落地即炸,难道说张大山研究出了雷汞?

    “那个东西,自己也是只闻其名,连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

    怀着一探究竟的心思,方楠再次拿起炮弹查看,发现顶部弹壳上竟有几个小孔,四周还有一圈细小缝隙。

    张大山取出一把锋利的匕首,轻轻插入缝隙然后一捌,椭圆形的顶盖便被掀开,露出一个类似风车的设备。

    张大山笑着用手指拨动了一下,使小风车飞快地转动起来。

    “当家的,设计延迟引信的时候,曾经测试了几种药引结构,但误差都非常大,炮弹不是在空中爆炸,再就是落地半天也没有动静。

    他这个举动,可把宋桥吓了一跳,急忙伸出手止住小风车转动。

    张大山看到宋桥紧张的模样呵呵一笑。

    随后点指小风车说道,“我有个习惯,就是脚上打了水泡,就会把缝衣针烤红逐个挑破。

    “所以才想到了用风车,带起钢针高速转动,通过与一块小砧板摩擦,使针尖发热。”

    “在受到撞击后,钢针就会刺破药包,引燃其中火药。”

    “今后炮管有了膛线,就要除去弹壳中的空心部分,同时还可以增加些爆炸药,那样的话,弹体长度改成一尺半,估计重量也达到十斤了。

    张大山说话间,便在草纸上记下改动数据。

    方楠观看完炮击全过程,心中十分感慨。

    “终于弄出榴弹炮了,虽然准确性差了一点,但还不耽误使用,同时也暗赞张大山心灵手巧,并不比现代人差。”

    他又指了一下炮瞄车:“这是谁制作的?”

    张大山在一旁笑道:“火炮定型后,我们发现射击的准确性很差,便想到制造出一种可以瞄准的设备。因此,就把长庚大哥也拉过来,研究数天才做出望山车。”

    由于望山车的出现,火炮整体上再次进行重新设计,所以前后一共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定型。

    虽说炮管需要重新打造,但整体设计远远超出方楠的预期,

    “造!”

    “先造它十二门。”

    方楠心情不错,便随口说道。

    话音刚落,宋桥看向张大山,轻抹一下鼻子,笑呵呵的说:“造这两门炮的银子,还是他磨了方宝十来天才弄到手的,即便现在技术成熟了,十二门火炮也要五千多两,估计方宝知道后会疯掉的。”

    张大山闻言低头迟疑片刻,轻声嘀咕,炮弹价格也不便宜,现在一个基数十玫成本,就高达五两银子。

    一说到银子,方楠就怀念起“老刀片”了。

    白马川处在各方势力的缓冲区域,他利用地理位置和建奴支持,大肆贩运盐铁,着实赚了不少银子,变成一只大肥羊。

    而运河边的土匪,却穷的掉渣,还在接受自己救济。

    方楠在心中感叹:再多几个“老刀片”就好了!

    “火炮是战争利器,明天开始造吧,会有人送材料来的。”

    方楠看了一眼炮瞄车,心中叹道:“可惜不会造玻璃,不然就可以制作出望远镜了,现在虽然可以买到千里镜,但价格不是一般的高,而且倍数还低。

    刚刚回到书房,方宝就将沈宝山带了进来。

    看到方宝面上的喜色,方楠就知道沈宝山今天肯定没少采购。

    出乎意料的是,沈宝山手中,却拿着几张二号福船图纸,开口就要定购两艘。

    沈宝山笑道:“方老弟大才啊!船厂不但越开越大,造船水平也越来越高。”

    “刚才听小兄弟说,现在船厂已经能够造出二号福船,老哥这就来锦上添花,再定制两艘,要能装备火炮的那种。”

    说着话,沈宝山也不客气,坐下来端起茶碗就喝了一口。

    “现在南洋这条海路不好走啦,如果不添置些火炮,那就变成了一块肥肉!”

    可惜老式福船运送货物还行,但是炮位布局不紧凑,再说也装不上去几门。

    “哈哈哈哈”

    “老弟能争善战,造出来的福船肯定也会与众不同,刚才听完宝哥介绍,也没什么好犹豫的。”

    “说吧!”

    “什么时候能够交船?”

    “二号福船长达几十丈,单是船体建造,就需要近半年时间,再加上设备调试还要一个月。”

    “现在样船刚刚下水,看似问题不大,但也得在海里跑两个月,测试一下性能寻找不足。”

    “行,半年时间,老哥还等得起,一会就把定金给你。”

    “哈哈哈哈”

    “沈兄别急,我这里只能造船,上面搭载的三十门火炮,你得自己去买。”

    “不错,不错。”

    “老弟造的福船能放三十多门火炮,这在大明来说着实不少了,看来老弟也有去南洋跑海的打算吧?”

    沈宝山放下茶碗,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在他看来,方楠造出炮船,肯定也有做海商的打算。

    “沈兄也是知道的,做海客虽然利润丰厚,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风险,小弟暂时还不会考虑。”

    “嗯”

    “方老弟分析的不错,如今南洋不仅有泰西战船游弋,而且海贼也多如牛毛,确实很不安全。”

    “沈家海船也是与它人结伴同行,不敢单枪匹马独来独往。”

    说到这里,沈宝山眼睛一亮,似乎想到了什么。

    “改日贤弟得空,老哥带你去扬州游览一番,顺便也结交一些朋友,日后方便货物往来。”

    “好家伙,这就拉笼上了。”

    方楠暗自念叨了一句,心说谁不知道你沈兄是东林背景,老子现在过的挺好,可不想沾若派系之间的事事非非。

    再说,等船厂造出几艘蒸汽炮船,哥自己也能玩。

    沈宝安见方楠不为所动,知道他不会同意,聊了几句闲话便起身离去。

    方宝算是看出造船的利润,在沈宝安走后,立刻组织人员采买木料,准备给沈宝安建造二号福船。

    用他的话讲,两艘福船造价七万两,净利就是三万两,送上门的银子那要快点赚。

    “你看看吧!”

    “这是咱们福船的装备清单,一会也让人开始准备。”

    方宝接过目录,看到上面各种设施器材,吓得他站在书案旁倒吸冷气。

    “又是蒸汽机和火炮,哥!我快被他俩逼疯了!”

    “你不知道这有多费钱!”

    “按你这么说,咱们今后也别做海客了,只管造船,看着沈宝山他们赚银子就行了?或是使用简配版的福船,无须火炮和蒸汽机,和刚下水的样船一样,都是使用畜力辅助,让兄弟们玩跳帮战?”

    “哎~”

    “看样子火炮和蒸汽机还要往上装。”

    方宝无奈的又看了一遍清单。

    “这就是了,动辙几万两的银子往水里扔,那么高的投入,沈宝山连眼睛都不眨,你就知道跑南洋有多赚钱了吧。”

    “再说咱们自家用船,不是要更强一些吗?”

    “哥,五十门火炮,再加上两台蒸汽机,这还没算上船体,估计少了三万两是造不出来的。”

    “整支战船即便全部由自家工坊建造,成本也掉不下五万两!”

    方宝也不是没有眼界的人,他早就在市面上了解过海商的利润。只是投入太高,让他感觉压力山大。

    “装备器材,三万两够吗?”

    方楠小心翼翼的问道。

    “我再看看啊!好像差不多!”

    方宝盯着装备目录,咬牙切齿的在心中盘算。

    “你确定?”

    “嗯!差不多!”

    “哈哈哈哈”

    看着方宝离去的背影,方楠很庆幸,拥有这些执着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