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四十四章 混动福船

第一百四十四章 混动福船

    杨国柱的欠款,由工坊打制五百套骑兵盔甲和武器装备对抵,刘荣嗣那里则用香皂和白酒尝还。

    崇祯为方楠定了八千兵额,所以漕运总督府,每个月拨发给千里营响银是一万二千两,在刘荣嗣过问下并未克扣一分,从这点上说,他的处境就要比其它边镇强多了。

    杨国柱的延庆镇,六千士卒两个月才给一万两响银,如果没有方楠商货支撑,部队连长矛都装备不上。

    这几个月白酒皂品他都没少卖,不过为了打造装备,这些银子,全又流回到工坊。

    方楠见何伯挪动身体准备起身发言,连忙离开坐位,走到他身边笑道:“何伯年纪大,可以随意一些。”

    指向吴石头几人,“无须和那几个军汉一样。”

    说完又引得众人一阵大笑。

    何伯加入工坊一年多了,他发现这些人有“三大”。

    一是方楠花钱大,为制造战船,银子都是上万两向水里投,不像他以前见过的官老爷,都是扣扣缩缩的。

    二是工坊中的规矩大,无论士兵还是护卫,见到上级都是立正说话,有时连方宝和管事都是如此。

    护卫巡逻时都是成行成列,连迈腿甩臂都一致,何伯在船坞第一次上工时,一队护卫向他立正问好,当时何伯手足无措,也想学着护卫一样立正回礼,结果腰板使劲一挺,闪了一下,后来才学张大山那样挥手回礼。

    今天同桌的都是营级统领,何伯又有些手足无措了,看到方楠是真心关照自己,才放松下来,开口说道:“明天测试动力,运转正常的话,福船航速将会大幅提高。”

    张大山在一旁补充说道:“福船上共有三十六个炮位,但工坊现在每个月只能打造出六门火炮,远远满足不了装备需求。”

    “火炮甲板中的二十个炮位,当家的可以考虑外购六磅青铜炮安放。”

    “工坊生产的火炮重量轻,可以安装到顶层甲板上的十六个炮位。”

    虽然六磅青铜炮装填慢,但口径和工坊自产的火炮相同,可以使用开花弹,作战效果也不会太差。

    “呵呵呵呵”

    “当家的要有心里准备,舰炮版图纸,已经绘制出来了,何伯参考泰西盖仑船火炮布局,增加一层火炮甲板,新式战船共计五十六个炮位。”

    “呵呵呵呵”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真想看一下,宝哥知道后会有什么反应。”

    “呵呵呵呵”

    “那你可以亲自去告诉他!”

    “还是算了吧!”

    “过几天要研制船载火炮,银子还没有着落呢!”

    “现在要给宝哥填堵,他还不得让我自己去熔炼炮管啊!”

    “哈哈哈哈”

    张大山的几句调侃,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何伯这时双手扶案缓缓站起,向方楠躬身作揖。

    “小老儿有个想法,不知道该不该说?”

    方楠伸手请他坐下。

    “这里没有外人,何伯但说无妨!”

    “小老儿年轻时,曾在大江船场做工,看到每次建造福船,均是两艘同时开造,有时甚至是三艘或四艘同时开工,这样造船可以减少成本,提高建造效率。”

    方楠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埕口镇同时开挖两个船坞,只是工坊资金不足,而且又是制造新式战舰,并未两艘同时开造。

    一时间,室内一片寂静,方楠背负着双手望向窗外。

    战船造价很高,但并不是一次性进行投入,所以建造一艘并未影响到工坊资金运转,如果是两只战舰同时开工,同期消耗虽然增加了六成,却减少四成总体建造成本,但是工坊资金会因此变得紧张。”

    “造”

    看到日暮西垂,他转过身在牙关中,坚定挤出了这个字。

    工坊正在不断扩展,银子基本上是左手来右手去,方楠决定如此艰难,心里已经做好背负外债的准备,他看的清楚,只要自身实力提升,才守得住银子和产业。

    第二天清晨,方楠站立船头欣赏着日初海景,身后的老水手正在调整硬帆,配合蒸汽机推动螺旋桨提高航速,一个六丈高的烟囱,树立在舰体中间,正冒着滚滚浓烟,惊得海鸟们不敢降落。

    几十个操帆的老船工,虽然对福船很熟悉,但却从未见过蒸汽机和大烟囱。在福船开出船坞时,被汽笛声吓得抱头鼠窜。

    虽然适应了一段时间,但是对这艘怪异福船,船工们还是心存恐惧。

    清晨,海面上风浪平静,福船驶入大海后,张大山和宋长庚开始进行各种测试和记录。

    两个时辰过去了,福船上蒸汽机运转正常,张大山走出机仓来到甲板,向方楠汇报。

    “经过两个时辰航速测试,得到结果是。”

    “福船在顺风满帆时,每个时辰能够航行九十里。(约十三节)

    “福船逆风降帆,只靠锅炉机推动行驶,每个时辰能够航行二十里。”(约四节)

    方楠看到福船的航行数据,在心中换算了一下,福船顺风时大概十三节航速,逆风全靠锅炉机时,大概是四节。

    这个航速已经超过西方盖伦战船三成,而且机动性更强。

    一旁的老船工凑上前来说道:“老爷,这支福船,速度是普通福船一倍,如果遇到海匪,他们只能望尘莫及。”

    直到现在,船工们还不知道方楠的真实身份,都还以为他是个大海客,招募自己来驾使福船去跑南洋。

    “呵呵呵呵”

    方楠笑了笑:“过段时间,你们还能驾使速度更快的海船。”

    宋长庚正在夜以继日研究十吨蒸汽机,方楠相信很快就会试制成功,那时战船航速还会提升两成。

    宋应星在历史上著有《天工开物》,对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深入研究,方楠不知道把他留下造蒸汽机是对是错,看眼前的成就,感觉自己作法还是正确的。

    出海测试时,水仓煤仓已经加满,因此福船在海里测试了三天,船工们也都逐渐清楚,蒸汽机是怎么回事,闲时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论,不住啧啧称奇。

    方楠初蹬福船时心情忐忑,现在是一身轻松,与船工们聊天儿时,笑声都变得十分爽朗。

    宋长庚,张大山,何伯,可没有方楠那般轻松,蹲在机仓中不时关注机械运转,在一起研究船体仓位布局中的优缺点,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在这两天中,经常会遇到往来商船和渔船,他们一见到冒着滚滚浓烟,发出尖锐汽笛声的福船,都吓得急忙奔逃。

    方楠站在甲板上,每当看到这个情景都会莞尔一笑。

    两天后他返回船坞,看到董飞虎正在码头上指挥工人,向几支千料的马船上装酒。

    他走到方楠的身边,开心指向马船:“当家的,只用一万斤酒就换到的,真是赚大发了。”

    那伙人还能弄到上好的山参,五百年以上的不好搞,百年以上的却是很容易换到。

    方楠听到董飞虎讲到人参,背着手在甲板上踱了几步,他心里想的是伤兵救治的问题。

    以前士兵们在战场上负伤,都是自己和同伴胡乱包扎止血,伤口容易感染,很多重伤士兵并没有立刻阵亡,只是缺少有效的救护措施,才无力挽救。

    方楠停住脚步,转头看向董飞虎。

    “听说五百年以上的人参,可以吊住重伤之人的性命?”

    董飞虎闻言一愣,但随即又认真的点了点头。

    “这次去辽东加带五万斤柳河春,但是不卖,只换百年以上的人参,年头差的不要。”

    “诺”

    董飞虎立刻应了一声,心中十分佩服方楠的魄力,他可是知道,在边镇之中,士兵负伤用百年老人参都是笑谈,更别说是五百年的老山参。

    “豆子,马上派人通知方宝,招募略通医术会止血包扎,董得使用人参的青年郎中,只要被录用,每月响银十两,全家可搬入工坊,家人可在工坊作工,记住只要壮年郎中,医术差点没有关系,懂得医理就行。”

    小豆子领命而去,方楠刚转过身,就看到董飞虎匍匐在地上,正双手合什,一头磕了下去,额头上已经是血迹斑斑,看来不只是磕了一下头了。

    方楠被董飞虎这个作派吓了一跳,急忙喊道:飞虎你这是干什么?

    董飞虎双手合十扔跪在地上:“我这是在为兄弟们感谢老爷。”

    “老爷是活菩萨,小的从未听说有哪家将军,为士兵购买五百年以上的人参使用,如果老爷不是菩萨,人世间则无真佛。”

    方楠托住董飞虎双臂急道:“快起来,不要说的这样夸张。”

    董飞虎站起身来看向方楠:“老爷曾经目睹过我们的惨状,应该知道这是飞虎肺腑之言。”

    方楠笑道:“即然你和佛祖混过,就把头剃光吧。”

    方楠不过说了一句戏言,所以并没有往心里去。

    没想到第二天,他就看到夜不收营所有士兵剃光脑壳,而且连胡子也刮的一干二净,只是手艺差了些,一个个秃头上布满了血痕。

    夜不收营的新造形,被旗卫大队士兵调侃了两句,董飞虎却回答他们。

    “我们是老爷的怒目金刚。”

    他的话传到了吴石头耳中。

    你们是“怒目金刚”,那老子的旗卫大队是不是该没用了。

    不就是换个头型嘛?

    一声令下,“旗卫大队”所有官兵也全部变成了光头,而且两部士兵均以此为荣。

    第二天,工匠们上工,被正在晨跑的一大片光头吓了一跳。

    张大山笑呵呵找到方楠。

    “当家的这是要出家吗?等我收拾一下行李,咱们一块去!”

    方楠踢了他一脚,笑道:他们自己要剃的,你去问他们。

    张大山掻了一下脑袋,其实光头也不错,不但凉快,而且还方便打理,不用梳洗,我也去剃光,说话间自言自语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