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晨雾渐起

第一百五十一章 晨雾渐起

    方楠一手揽过冯敬康肩膀,指向沙盘笑道:“上面哪里与实际不符,麻烦冯大哥指点一下。”

    冯敬康这才明白,督师传自己过来,是帮忙校正沙盘。

    紧张的心情随之放松,冯敬康围着沙盘走了几圈,并不时地抬头望向天空冥想一会儿。

    最后向方楠抱拳施礼:“小的在这里长大,对每一条沟沟坎坎都十分清楚,公子所布置的沙盘,与实际地形大体相符,只有一处地方略有出入。”

    冯敬康指向大凌河堡东门:此段河面在这个时节要略窄一些,而且再过月余寒冬时分,水面结冰船支难于航行,其它之处就再无出入了。

    方楠拱手道谢,嘱咐他不要将这里的事情透露出去。

    冯敬康走出园子,猜测起方楠是谁,搜肠刮肚之后,他也没有猜到方楠是干什么的,不由的在心里嘀咕,这个商客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军人。

    想到今天见到老督师,日后升一级的可能性大涨,冯敬康心里像打开了一扇门,跨上战马哼着小曲儿回营去了。

    “和光,该说下你的想法了吧?”

    在花园之中,孙承宗放下茶壶,轻摇折扇看向方楠。

    随手拎起一根树枝,方楠走到沙盘边缘,点指大凌河堡东门外的一个木牌。

    “此处由蒙古敖汉部驻守,但兵力不多,只有一营两千余人,南北各相临多尔滚兄弟的正白和镶白两旗。”

    “如果使用战船携六磅佛朗机二十门,分别轰击大凌河堡东北与东南两处大营,遣一支劲卒突击东门外的敖汉部,便可在短时间内撕开建奴包围。只需支撑半个时辰,送粮队便可往返一次,若建奴援军的动作迟缓,当可运送两次。”

    这时,孙承宗抬手止住方楠,坚定说道:“只有一次往返机会,两白旗虽与皇太极有隙,但还不敢放任粮食运进城中,时间一长定会以死相拼。”

    “两白旗因贻误战机,被皇太极拆分,其它诸贝勒也无话可说。”

    多尔衮虽然年纪与你相仿,但有极其敏锐的政治头脑,他在这种事情上,是不会犯错的。

    孙承宗说完伸出手臂,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方楠伸出树枝指向河岸:“此战重点在于坚守和时间,冯敬康说过这段河水较深,沿岸陡峭。根椐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打造一种小型拼接码头,只需事先造好木排,蹬岸前在河中拼接在一起。”

    “战役开始后,尖兵先行偷渡上岸,用绳索缚于岸边树上,使木排稳定在河边,然后在上面铺设木板。”

    “士兵在清晨发动进攻,乘雾气登岸,在河边完成集结和进攻准备。”

    “东门外的敖汉部营寨距河岸只有百步,这样使尖兵在行动前,更不容易被发现,增大了战役发动时的突然性。”

    “撤离时骑兵断后,河上火炮为其提供掩护。”

    “预计这次战役,从发起到结束需要大约一个时辰。”

    突袭,伏击是方楠的一惯打法,这种偷袭策略,自然就成为他的首选。

    方楠正色看向孙承宗和杨肇基,等待二人提出疑问。

    孙承宗听完战役谋划,转头看向杨肇基。

    “太初,你看若何?”

    杨肇基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觉华岛重建后,水军恢复很慢,只有苍山船可以携带火炮驶入大凌河。虽然由南直隶补进了一些战船,但船队还是远不如觉华岛被毁前的规模,十支苍山船估计会有,但二十门六磅佛郎机却不容易凑齐。”

    “不过嘛!”

    杨肇基看了一眼满脸失望的方楠笑道。

    “抚宁军车营,新近购得二十门三磅佛郎机,到可以临时装备上船。河中心距大凌河堡两里,三磅佛郎机虽然只能打一里半,但还是可以凑合着用的。而且抚宁军,还有六门六磅佛郎机,也可以安装到船上,对一些特殊区域,进行重点照顾。”

    方楠眉头舒展,笑了笑:“差点忘了,抚宁军已经抵达宁远,不过在觉华岛将火炮运上战船,会不会走漏消息?”

    孙承宗用折扇点指了一下笔架山。

    “这个不是问题,火炮可在那里上船,但此次战役的部队规模,受到地势所限只能投入两千人,你们俩看看该怎么部署?”

    方楠看向杨肇基:“这次来辽镇只带来了四百夜不收,可以作为尖兵和骑兵使用,剩余缺额就得靠抚宁军了。”

    杨肇基轻轻挥手。

    “这个不难,抚宁军出八百长矛手和八百刀盾兵,在撕开包围后向两冀攻击,保护送粮和撤退的通道。

    “这就完了吗?”

    孙承宗笑呵呵看向二人。

    杨肇基和方楠被问的一愣,又连忙查看沙盘皱眉思索。

    “呵呵呵呵”

    孙成宗抚须轻笑。

    “战役当天,吴襄和宋纬将会由锦州出兵,绕过乳峰山向大凌河堡攻击前进,配合这次送粮。”

    “老督师纵观全局洞若观火,我等才疏学浅拍马不及。”

    杨肇基和方楠,齐向孙承宗躬身一楫。

    二十四日夜,锦州总兵府帅厅内,辽镇诸将齐聚,孙承宗高坐在帅案之后,方楠仍是化妆一番站在旁边。

    孙承宗神态威严:“复宇”(祖大寿的字)被困大凌河堡二十多天,粮食早已不继,虽然援军短时间内无法集结,但不能坐视我大明军民困死于城中。”

    “明日丑时,吴襄,宋纬率本部兵马由乳峰山南侧,向小凌河方向攻击,若一切顺利,则沿小凌河扎营,如果建奴势大不敌,可退回锦州坚守。”

    “金国奇率松山堡守军,在长山北侧构建简易营寨坚守,保护吴襄和宋纬所部后路。”

    “李卑率杏山堡部分守军,会同抚宁军骑兵,驻守乳峰山西侧官道待命。”

    方楠站在舆图旁边,手持木尺,伴随孙承宗说出的地点,在地图上指出各部行军线路。

    众将皆是仔细倾听,认真记下战斗布署。

    这时,在吴襄身后,走出一个十八九岁的青年游击。

    他向孙承宗躬身施礼:“老督师此种布置,进可攻,退可守,败可走,但未何不派出一只骑兵部队,隐藏于长山以南,当建奴渡过小凌河后,切断其退路,便可以形成合围之势?”

    孙承宗笑着对一旁的吴襄说道:“三桂长大了,此役目地是攻击建奴在大凌河城的守军,皇太极定不会任其部队陷入包围之中,增援部队陆续而至,所以只能发动阶段性战役,诱其围城部队出击,争取为“复宇”创造突围机会,并不是与建奴进行歼灭性的决战。”

    不只吴家父子二人,感觉到作战布署有些怪异,很多将领也有此同感,但众将又找不到其中存在着什么问题。

    孙承宗轻咳一声,辽镇诸将止住议论。

    “二十六日凌晨开始攻击,各部都回去准备吧!”

    “见孙承宗战意坚定,众将起身轰然而诺。”

    回到后堂,孙承宗寻问方楠和杨肇基,战斗准备情况。

    方楠回道:“十艘苍山船已经装备上了火炮。”

    “沙船,马船各准备了五艘,装载一千名身强体壮的辅兵。”

    “粮船准备了两艘,装载了十万斤粮食。”

    孙承宗点了点头:“此次送粮异常危险如火中取栗,你们二人定要小心,若不可为须及时速退。”

    子时,方楠和杨肇基在笔架山蹬船,悄然离港。

    二十五日中午,船队行至大凌河入海口外二十里的一处海湾。

    前两天,方楠已经派出夜不收侦查过这里,十几支渔船迅速由船队中驶出,分散到五里外警戒。

    董飞虎率领一个小旗夜不收,乘坐两艘小船慢慢靠近海岸,飞快跑进一片树林。

    一个时辰后,董飞虎向方楠发出信号,告知建奴巡逻队离开了这片区域。

    杨肇基一声令下,船队起锚驶入了大凌河。

    入夜,船上灯火尽数熄灭,每艘战船尾台上,各站有一名抱着铜镜的士兵,借助微弱的月光向后船晃动,以此为船队导航。

    此时,冯敬康站在头船的前甲板上,借助岸边夜不收反射回的模糊光点,指挥头船带领船队前行。

    丑时一过河岸变窄,冯敬康告知方楠,此时距大凌河城只有五里了。

    遥遥望去,方楠看到城外建奴营寨中,还在燃烧的篝火,随即下达命令,士兵们开始作战斗准备。

    沿河又行驶几里,这时东方天际泛白,河上和岸边的雾气渐起。

    寅时三刻,船队行至预定蹬陆地点,此时晨雾笼罩大凌河沿岸,而且越发浓厚,能见度只有十几步。

    几十名夜不收,站在木筏上脱光,将衣服塞入了羊皮囊中,然后吹气直到皮囊鼓起,才用一根细绳将口扎紧。

    这时一群辅兵,拾起木筏上的绳头系在他们腰间。

    夜不收轻手轻脚滑入水中,一手扶着皮囊,另一只手在水下配合双腿划动,辅兵则是站在木筏上缓缓释放绳子。

    不到一刻钟,夜不收抵达岸边,迅速穿上衣服,套上迷彩长袍。

    几个士兵前行十丈隐藏警戒,其它人将皮囊扔到一边,两人一组,用力拉动绳索,慢慢将木筏拖拽到岸边。

    辅兵跳下木筏,将几枚两尺长拴着绳子的铁钉,打入岸边松软的泥土中。

    木筏虽然被铁钉栓住,贴靠在岸边,但水上部分并不平稳。

    辅兵又拿起四寸见方一丈长的粗木方,卡入木筏上面的榫槽中。

    木筏制造时,选用同一规格的方形木料拼接,表面光滑平整并凿出了榫槽。

    片刻后,两个十丈宽,五丈长的浮动码头,便在河面上拼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