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悬吊米粮

第一百五十三章 悬吊米粮

    一个个明军,虽然饿的塌腔瘪肚,走起路来三摇两晃,但是在这个时候,却使出了超常力气,飞快拽动吊篮拉上城头。

    成群辅兵在浓雾中冲出,跑到城下扔掉粮袋后转身便跑,却被董飞虎率领夜不收拦住。

    他抽出长刀,声色俱厉的指向众人。

    “都回到城下去,直到粮袋放上吊篮,或系在绳子上,才能列队返回,谁敢不奉命令,当场格杀!”

    此时大凌河城上的明军,放下来的绳子越来越多,城下辅兵心中一急,便将两个粮袋用腰带系到一起,栓在一根绳头上,也不管城上的人是否能够拉得起来,转身就跑到旁边列队,等待凑够两百人后一同离开。

    事实证明,城头上的明军,不但能拉起两袋粮食,有的绳头上拴着三袋粮食,也被拉了上去。

    城上城下呼喊声骤起,呈现出一片喧嚣热闹的景像。

    崔二狗和李大嘴抢到一根绳头,他们俩也没有互相谦让。

    崔二狗动作稍快,一把抓住绳子,兜住粮袋中间,便系了一个死结。

    旁边的李大嘴心中着急,看到崔二狗转身跑去站队,掂着脚气的破口大骂。

    他发现栓好的粮袋并没有被拉起,仰头向城上望去,不知道上面哪个士兵,吐出一口唾沫,正好砸在他的脸上。

    李大嘴正要寻人大骂一顿,城上士兵,满脸怨气的对他喊道:“你这个笨蛋,还不快解下腰带,将粮袋栓在绳头上。

    时间紧迫,李大嘴没有心情计较刚才的事情,飞快解开裤子,把腰带一头,在粮袋中间系了一个死结,将裤带另一头胡乱系死在绳子上。

    李大嘴还是个比较负责任的人,傻愣的站在那里仰着头,观看粮袋向上拉升。

    旁边一个辅兵,看到他愣在原地,上去就是一脚,笑骂:“呆瓜,还不快走,想在这里过年呐?”

    李大嘴被踹的缓过神来,这时他感觉到下身冰凉,才发现裤子早已经掉到地上,他两手拉起裤子,飞快跑向辅兵队伍。

    找到位置,轻轻嘘了一口气,然后向四周察看,李大嘴发现很多人和自己一样,都是两手拎着裤子,紧张的左顾右盼。

    有些士兵感觉拎着裤子,跑的太慢,所性光着屁股跑回来集合,站在队伍中后,在其它人注视下,才感到有点害羞,扭捏着身体,不住将衣襟向下拉扯。

    一名心大的士兵,指着几个没有裤子的同伴笑道:“你们这十两银子,赚的还真不容易,不脱裤子还跑不回来呢!”

    “哈哈哈哈”

    不到一刻钟,三百袋粮食被吊上城头,虽然城上吊粮速度很快,但敌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正白旗固山额真“喀克笃礼”已经开始集结兵力,准备时机一到,便马上开始进攻。

    火炮发射时,营寨中有浓雾遮挡,炮击大营并不准确,但随着雾气渐薄,火炮打的也越来越准。

    两白旗营地中,实心炮弹呼啸而过,在帐篷上留下大小不一的孔洞,偶尔还有被打的着起火来。

    喀克笃礼命令士兵携带马匹躲进壕沟之中,但却没有下令攻击,他在等待多尔衮的命令,或者说是等待多尔衮的大旗,出现在战场上。

    多尔滚昨天参加皇太极召开的会议,了解到孙承宗已经抵达锦州。

    根据各处探报带回来的消息,明军开始集结调动,正在作战前准备。

    贝勒们都清楚关宁军主力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中,辽镇所能集结起来的解围部队,不会超过两万人,所以他们对孙承宗到来,也并不感到有什么威胁。

    皇太极收到这个消息,显得非常谨慎,在会议上开始抽调各旗部队,做阻击准备,并嘱咐众贝勒不可掉以轻心。

    昨晚阿济格传回大股明军出城的消息,皇太极没敢怠慢,半夜率领部队,前往小凌河一线阻击。

    皇太极离开后,余下人等各自回营,多尔衮与岳托同行了一段路程。

    在路上,多尔衮说出了心中的困惑。

    “区区两万辽镇士兵,不可能打破十万之众的围城部队,估计他们连小凌河都过不来。”

    岳托闻言笑了笑:“我们与孙承宗打过多年交道,此人并不简单,他一手建立的关宁锦防线,够我们啃上一段时间的。”

    “兵者诡道也,至于此役,孙承宗最后落子何处,暂时还无法猜测。”

    岳托诡秘一笑指向天空,明天早上可见分晓。

    多尔衮回来后再也没睡,他让护卫给固山额真喀克笃礼送信,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一定要小心从事。

    两白旗的老底子,原是老奴努尔哈赤的两黄旗,皇太极上位后,才将两黄旗改为两白旗。

    虽然经此变故,但两白旗实力,在八旗中仍是最强。

    这是多尔衮,阿济格,多铎,兄弟三人安身立命的资本,因此他不容两白旗,遭到无谓损失。

    直到天色微亮,河上炮声响起,发现明军由大凌河方向发动进攻,多尔衮才放下心来。

    东门外临河地势狭长,这就决定了祖大寿不可能由此突围。

    南门外二十门红夷大炮,一个时辰即可抵达河岸,祖大寿即使突破包围,在南北围城部队夹击下,能够率领四分之一部队蹬船都属幸运。

    上游几十里后河水变浅,如果由那里上岸,会遭到,德格类,阿济格所率二万部队追击,必然会全军覆灭。

    只要红衣大炮布置到位,便可对河中战船发动炮击,若祖大寿乘船向下游逃窜,只会葬身鱼腹。

    多尔衮相信,无论是孙承宗还是祖大寿,对这些情况都非常清楚,因此他认为东门即便会有战斗,规模也不会很大。

    此时,他心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念头,明军此番动作,难道不是解围,而是为了“送粮”吗?

    多尔衮手抚刀柄看向大凌河,心道:“那里也没有码头,一个时辰也送不进去多少粮食。”

    他情不自禁摇了摇头,莞尔一笑,想到孙承宗救人心切,很有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不过正白旗摆牙喇和马甲,瞬息之间便可切断三里宽的战场,即便他们真是送粮,也不可能成功。

    多尔衮看向身边护卫。

    “传令下去,所有部队集结完毕后,原地隐藏躲避炮击。”

    “通知吴讷格,伊尔登迅速集结部队于大凌河城东南角,由吴讷格派出轻骑,进行一下试探性的攻击。”

    太阳完全升起,晨雾消散很快,吴讷格已经能够看清楚,城上城下运粮的喧闹场景,同时他还发现,身套绿袍的夜不收,正列队守护在城下运粮区域。

    吴讷格发现绿袍骑兵,并未装备三眼铳,便猜出这些人并不是关宁铁骑,应该是由关内调来的部队。

    “据他所知,关内骑兵要比关宁铁骑差上一筹,所以觉得这些骑兵虽然着装怪异,估计力也强不到哪去。”

    吴讷格一挥手,两名百户各率骑兵缓缓加速,冲向董飞虎率领的夜不收。

    “四百打两百,这场战斗对董飞虎而言毫无压力。”

    “持铳!”

    他发现蒙古骑兵催动马匹,手举弯弓迂回而来,只是轻蔑的笑了一笑,然后将马铳举过头顶,大喊了一声。

    一阵哗哗声响起,夜不收们端起马铳开始瞄准。

    进入百步之后,蒙古骑兵纷纷搭箭上弦,开始向天空抛射。

    轻箭稀稀落落,并没有对夜不收构成什么危胁,不过董飞虎知道,这是草原骑兵虚张声势,观察自己的反应,稍后便会抵近展开攻击。

    蒙古游骑装备简单,来去如风,董飞虎才不会站在原地任凭他们羽箭乱射。

    何况马铳虽短,但有效射程达到了八十步。

    所以董飞虎立刻举刀,率领夜不收迎头而上,同时吹起竹哨命令开铳。

    一缕缕硝烟,由铳口中喷射而出,在夜不收马前散开,形成了一条淡淡的雾带。

    蒙古骑兵均是身着皮甲,有的连皮甲也没穿,只是斜肩露背,穿了一件皮袍子。

    铳弹轻易洞穿他们身体,在背部激射出一条条血箭。

    董飞虎的应变,显然超出了蒙古人预料,尤其是火铳射击,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不断有骑兵被铳弹洞穿身体后摔落马下。

    只是遭受一轮射击,还没有冲进六十步,蒙古骑兵已然不足百人,面对数倍于己的夜不收,他们无心再战,纷纷调转马头准备撤退。

    这时双管马铳,就体现出多一根铳管的优势。

    在两军即将短兵相接之际,又是一阵铳响,打得骑兵队形崩列,无法汇聚抵抗。

    董飞虎左腋夹住马铳长托,手臂轻抬,铳口对准一个骑兵,指尖勾动机括。

    火绳触燃子铳上的药捻,发出一股白烟,只听“砰”的一声,骑兵应声中弹,胸口鲜血激射,仰面摔落到地上。

    这种战斗过程,在战场上随处可见。

    当董飞虎抽出投枪准备近战的时候,蒙古骑兵已经所剩无几,催马扬鞭逃出到几十步外。

    吴讷格看到两支马队,被明军一个冲锋便给击杀殆尽,惊的是瞠目结舌。

    董飞虎这个打法,他在其它明军身上可从未见过,此时神情呆滞看着战场,在心里琢磨,是不是应该再派出游骑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