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整军待发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整军待发

    皇太极端起茶碗,说完低头轻嘬了一口,看似并未太过再意。

    与军队相比,他更关注明朝内部政局,相信没有政治支撑,再强悍的部队,也无法打赢对手。

    这时,济尔哈郎在衣袖中抽出一张书柬,翻来复去看了两遍,脸上露出狐疑之色。

    “济尔哈郎你这是怎么了?捡主要的说说就行。”

    皇太极有些不耐,轻轻将茶碗顿放在几案上。

    “呵呵呵……”

    “大汗,这个人的作为有些匪夷所思。”

    济尔哈郎笑着抖了抖手中的书柬,见皇太极面色不善,立刻双手撑开照本宣科。

    “千里营主将方楠,年约甘十二,出生地不详,曾经系太行山中一介土匪。”

    此话一出,一众贝勒皆为之哗然。

    “哼”

    “原来是一个剪径毛贼,怪不得喜欢穿山入林,干那些偷鸡摸狗的构当。”

    代善此时仍是余怒未消,贬斥了一句,心中到是舒服了不少。

    “呵呵呵呵”

    “此人出身虽低,打仗却是非常勇悍。”

    济尔哈郎继续说道:“加入明军之前,他曾在卢沟桥附近,指挥腾骧右卫一部士兵,迎战我八旗精锐。”

    “嗯,咳咳!”

    说到这里,济尔哈郎突然听到皇太极身边的图赖,轻咳了一声。

    他与皇太极过从甚密,所以鏊拜重伤的事也有所耳闻。

    济尔哈郎心思通透,立即把下面的话咽到肚子里,眼珠一转心里就有了计较。

    “接下来不能说的太详细了,谁知道哪段就把在座这些个旗主得罪了。”

    “咳咳”

    济尔哈郎清了清嗓子,音调又拔高了几分。

    “纵观此人,殿斩总兵麻登云,炮轰运河抄关,实是胆大妄为。”

    “但其指挥作战,却异常狡猾,善于偷袭,伏击和长途奔袭,常有出人意料之举。”

    每当他出现之后,往往都会对战局形成影响。”

    “按理说,只有将门出身的青年,在他这个年纪,才会具备阅读战役的能力,而方楠这么一个土匪出身的将领,在战争中,目光之毒,下手之准,实在是让人费解。”

    “方楠也正是凭借这点少有败绩,成为崇祯手中的一名悍将。”

    济尔哈郎手持纸请柬,是一脸的疑惑之色。

    “此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一员统兵大将,将来必是我八旗兵马的心腑大患。”

    多尔衮说出这句话,更多的是想遮掩一下,未能成功阻止明军运粮。

    皇太极阴沉着脸,先是看了一眼多尔衮。

    心说这个小子长大了,论心机之深,远超他的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今后再也不能拿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了。

    收回目光,皇太极发现众贝勒面色凝重,立刻哈哈大笑。

    “那个方楠,不过是一介匹夫尔,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当务之急,是迅速攻破大凌河城,反手再消灭锦州援军,这才是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

    “大汗所言极是,我八旗兵马身经百战,哪是他这个土匪能比的。”

    “不过日后若是交手,还应该谨慎为先,此人家中工匠心灵手巧,可不只是打造马铳这一种武器。”

    多尔衮向皇太极躬身一礼:“大汗再看看钢弩吧,做工也非常精良。”

    “虽然没有拾获弩箭,但营中铁匠根据钢弩结构成功仿制了几支,现在诸位兄长也可以去帐外试射感受一下。”

    钢弩的使用方法,皇太极一看便懂,他发射了一支弩箭,是赞不绝口。

    代善,莽古尔泰,阿巴泰,济尔哈郎等贝勒,纷纷拿起马铳和钢弩拿在手中观摩。

    “唉!”

    皇太极索然无味轻叹了一声。

    “这些武器,我们工匠即使能够造出,但耗费必然会很高。”

    佟养性向皇太极抱拳说道:“天聪汗说的没错,翠衫骑兵这几件武器,全部是用精铁制成,如果由我们工匠制造,马铳大概需要三十两,钢弩造价也低不了二十两。”

    “而且仿制出来的武器,肯定会较明军制造粗劣,使用效果也会相差很多。”

    多尔衮手持马铳反复查看,听到佟养性所言,不由的点了点头。

    “由此可以看出,翠衫骑兵根本不可能是明军招募来的江湖草莽,更不是什么边镇部队。”

    多尔衮背负双手环视一遍众贝勒:“索诺木杜棱”的两千部众,全部被明军偷袭斩杀在账内,阵亡士兵身上的致命伤口,都是出自几种相同手法招式。”

    “由此可以看出,这场偷袭伏杀,必是出自翠衫骑兵之手。”

    众贝勒闻言纷纷点头称是,代善向皇太极抱拳说道:“这个突然冒出的千里营战力强悍,今后作战不可不防。”

    代善与两白旗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没什么交情,他早已看出了多尔衮今天的目地,但是为了平衡内部势力,所以才出言配合。

    皇太极斜瞄了一眼多尔衮,心中了然,他今日为何拿出翠衫骑兵遗落的装备展示。

    皇太极上位时,得到两红旗全力支持,所以看到代善出来附合,并没有再说什么。

    多尔衮见目地达成,向皇太极和众贝勒淡淡一笑:“翠衫骑兵的武器装备,即使由明朝工匠打制,造价也会很高。”

    “因此,明军部队肯定无法大量装备,估计只是单独供应给翠衫骑兵这几百人使用。”

    况且他们只是一支轻骑兵,在与摆牙喇的对抗中,并没有占据绝对上风。

    “不过是由于伊尔登自大,造成临战指挥失误,才导致了当日惨败。”

    “如今大汗造出了红衣大炮,威力惊人,炮击明军如摧枯拉朽,翠衫骑兵战力虽强,终究是血肉之躯,难以抵御钢铁。”

    多尔衮顺便拍了一下皇太极的马屁,这样一来,前些日子阻击运粮失利的事情,算是顺利揭过去了。

    皇太极见事以至此,轻叹一声,转身步入汗帐。

    待众贝勒落座,皇太极指向帐内挂起的一副舆图。

    明军援兵在锦州集结了四万之众,分守在锦州和城南二十里的长山。

    “几日前,与吴襄和宋纬两支援兵接战,虽然将他们击溃,但在追击中,被长山明军阻击,使吴襄和宋纬得以逃脱。”

    “长山明军靠山结寨,易守难攻,并且有锦州方面援军侧应,如今战局僵持,寒冬将至,形势上对我们很不利,今天召集大家前来讨论一下今后的谋划。”

    众贝勒相互小声谈论各自看法,大约一柱香工夫,岳托在代善身旁站起身来,向皇太极和众贝勒抱拳拱手。

    然后走到舆图旁边,用手中马鞭,指向小凌河两岸的平原地带。

    “明军援兵集结于锦州,只为解大凌河城之围,战役主动权仍在我们手中。”

    “呵呵呵呵”

    “说的好!”

    “不愧为一旗之主。”

    岳托这番分析,正合皇太极心思,但这并不是他出言赞誉的目的。

    皇太极能够登上汗位,完全得自代善爷俩的支持。

    如今多尔衮三兄弟已经成长起来,他更加需要两红旗辅助。

    岳托微微一笑,他非常清楚皇太极的意思,立刻抱拳回致一礼。

    然后继续说道:“大凌河城中明军饥寒交迫,即使大汗停止攻城,他们也难以坚持多久,锦州援兵既然集结完毕,估计几日之后必会前来解围。”

    “张春所部战车居多,只能出锦州南门,绕过乳峰山,通过小凌河两岸区域攻击前进。”

    “大凌河城南,小凌河两岸多平原丘陵地势,便于我大金部队野外浪战,若战情发展顺利,可以在这里歼灭明廷援军。”

    “若战局艰难,八旗兵马还可以依托大凌河城南的寨垒,和二十门红衣大炮,摧毁明朝援军车营,在小凌河以东这片区域,将其包围歼灭。”

    多尔衮看出岳托提出的作战方案,非常适合当下战局,为了回报刚才代善帮助,率先起身赞同岳托主张,众贝勒也随后起身附议。

    此时,在锦州城内总兵府中,张春手持一根细木尺,点指沙盘中的地势,和代表双方部队黑白两色小旗,正在进行战前最后一次战役讲解。

    各个总兵站在沙盘四周,对照上面标注,认真倾听张春的战役布置。

    一种沙哑干瘪的嗓音,在张春口中发出。

    “这几日与众位将军,一同进行了车营,与步卒和骑军的战术配合。”

    “虽然时间尚短,但军情紧急,也只能到此为止,明日各部休整三天,九月二十四日清晨,全军按推演布置,南出锦州城,在乳峰山与长山营寨之间列阵,出击大凌河城,解祖大寿之困。”

    他转头看了方楠一眼:“战役开始后“千里营”步卒进驻锦州,协同守军防守,骑兵进驻长山营寨,策应大军后路。”

    张春双手放在桌案上,挺直身体环视众将,神色肃穆厉声说道:“全军卯时结阵,三刻出发,向小凌河攻击前进,争取二十六日渡过小凌河,二十八日抵达大凌河城,向建奴围城部队发动总攻,将其一举击溃。”

    张春双手紧握木尺,面显亢奋之色。

    “此战!五万对十万,决死一战!

    “决死一战!”

    众将轰然应诺。

    翠衫骑兵的重伤员,都送回了德州,轻伤士兵经过十几天修养,基本已经痊愈,一共还留下来三百余人,每日在长山大营与其他士兵一同训练。

    董飞虎虽然伤势不轻,但却没有被送回德州,而是在长山大营中乱窜,找到不少原来的老乡。

    虽然大多不是同村,但曾经相距也不是很远。

    他这些天找到了一种回家的感觉,每天心情都不错,与金国凤是称兄道弟。

    金国凤非常喜欢翠山骑兵的装备,经过方楠同意,董飞虎送给他一套明光甲。

    是以,金国凤天天在“千里营”中,与翠衫骑兵一同训练,但无论是射击准度,还是使用投矛的水平,均还有一些差距。

    金国奇兄弟这才知道,翠衫骑兵并非浪得虚名,也不只是依靠优良装备,而是进行过长期艰苦的训练。

    战役马上就要展开,董飞虎伤势未愈,方楠吩咐原来的营副赵三郎,暂代董飞虎率领部队。

    虽然“千里营”负责守御后方营寨,但方楠并没有想过老老实实在营中驻守。

    不知情的人,以为千里营有一千多名骑兵,但他自己清楚,全营只有翠衫骑兵是轻骑兵,而其他家丁大队,只能算是骑马步兵。

    大川的“剑锋大队”虽然装备了战马,但他们仍是重甲步兵的底子。

    现在战马齐备,方楠还是想让更多家丁接受骑战训练。

    在长山营寨外,“掷弹兵大队”“旗卫大队”围绕寨墙进行繁复的队列变化训练。

    “掷弹兵大队”在行进中变成菱形队,经过一个九十度的转向后,队列就变成方形。”

    一声竹哨声响起,全队士兵急停战马,同时拉开队列间距,然后迅速取出一个铁雷,攥住上面一根四尺长绳索,在头上一圈圈旋动起来。

    铜哨再次吹响,四百颗铁雷脱手而出,落在前方百步之外。

    宋桥策马站在方阵左侧,一挥左手上短旗枪,士兵迅速举起步铳瞄准,在一声铜哨响过之后,身体前伏在马背上,抽出一柄狭长弯刀,由马颈旁侧向前伸出,同时加快马速冲锋。

    “掷弹兵大队”的训练结束后,立刻在方楠面前列队。

    宋桥对于训练很满意,脸上也露出了淡淡微笑。

    “嗒!嗒!嗒!”

    一串整齐的马蹄声传来。

    吴石头率领“旗卫大队”完成训练后,列队向方楠展示。

    “旗卫大队”的骑行方阵,不但队列整齐,而且每匹战马均是昂首翘尾,迈着一种细碎的小方步,“娇气”的在“掷弹兵大队”方阵前走过,兜了一个圈子,最后在正面停步。

    这时,方楠看到宋桥脸色,正在以可见的速度垮了下去。

    现在方楠与宋桥是一样的想法,认为吴石头率领的“旗卫大队”有点妖孽了。

    虽然知道吴石头带领士兵,经常在马棚中与战马同睡,但却没有想到,他们在训练过程中,与战马沟通,会这样轻松容易。

    甚至在有些时候,战马能够自行读懂“吴石头”的指令,无须驱策就能完成队列变化。

    这种操作,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方楠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用手擦抹,喃喃自语:石头真是成“精”了!

    “嗯,成妖精了!”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