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军再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整军再战

    此时,东暖阁中灯火通明,大小太监不时进进出出显得异常忙碌。

    “皇爷不必太过担心,永平车营和千里营都已经押上去了,这两根硬骨头可不是好啃的,够他皇太极喝一壶了。

    “是啊!”

    “王伴伴说的也没错,永平车营,可是朕耗费巨资打造的部队,铳炮精良训练有素,若非战事紧迫,还真不舍得让他们出关。”

    “加上方小子四千来人,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皇爷说的是,方小子部队,也不是善与之辈,现在总算扩编到四千人了,还真不容易。”

    “哈哈哈哈”

    “这小子以前总是磨磨蹭蹭,现在还变得抠抠缩缩,给他八千定额,明目张胆给朕吃了一半儿的空饷。”

    “唉!”

    “真是块儿烂木头呀!”

    “虽然方小子兵少,但战力并不弱,几日前战报都说了,他手下四百夜不收,在大凌河城东门外,先是袭杀了台吉索诺木杜棱和所属兵马,而后护卫辅兵,向城中运进了十万斤粮食。”

    “并且还在阵战中,又斩杀了百余个摆牙喇和两百马甲,因此在大凌河战场上一战成名,被冠以翠衫骑兵的称号。”

    “嗯!”

    “若论打仗,这小子是有两把刷子,而且还不按常理出牌,经常会玩儿出一些野路子。”

    “对了!”

    “兵部议功是不是结束了?

    “回皇爷,今早已经送出去了,考虑到战役还没有结束,只是提了一阶,方小子现在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还行,就先这样吧!等仗打完了再议。”

    崇祯看向舆图,心情又沉了下去。

    如今在大凌河战场上,有手下最为精锐的两支部队,不由得他不在意。

    方楠的千里营,在京城外面晃悠了大半年,他可是非常了解,那是一支连白杆兵都打趴下的部队,而且野战能力强,有时还神出鬼没,打起仗来非常油滑,到是让人非常放心。

    再看张春率领的永平车营,打仗一板一眼,走的是钢直路术,反而让人有些放心不下。

    崇祯命小太监加了两盏灯,又吩咐王承恩,去兵部提调最新战情。

    两天之后,杨肇基率领溃兵,由笔架山港登陆,返回到长山大营。

    方楠随孙承宗一同到营外迎接,当他看到杨肇基时,被吓了一跳。

    杨肇基躺在一辆用人拉拽的马车上,右手被斩断,伤口处裹着布条儿,已经被鲜血浸透,变得干硬结痂,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山纹甲上也多有破损,甲裙还有两处明显被弓箭射穿的孔洞。

    杨肇基灰白的头发已经散开,几天没有梳洗,一缕缕干结在一起,胡须凌乱东撅西翘,狡黠的双眸,此时变得黯淡无光,正呆滞的望向天空。

    方楠忙吩咐小豆子回营招呼郎中。

    孙承宗走到车前,轻轻为他拢了拢头发。

    杨肇基头颈缓缓转动,看向两人。

    暗淡的目光中,逐渐出现少许神彩,他牙齿紧咬,左臂努力支撑车板想要坐起。

    孙承宗急忙按住杨肇基:“开平,先不要说话,抚宁军的情况,老夫都已经知道了,你现在要好好休息。”

    杨肇基嘴角抽动了几下,想要开口,却被孙承宗阻止。

    他仰倒在车上,泪水顺着眼角流出,缓缓在脸颊上滑落。

    孙承宗长叹一声,向推车士兵挥了挥手,大车“嘎吱吱”驶入大营。

    此战抚宁军同样是损失过半,不仅装备全部遗落,副将和满库双双战死。”

    孙承宗一顿手中木杖,摇头重重叹息。

    这么大战损,即在他意料之中,却又让他难以接受。

    长山大营不断有士兵重伤而亡,被抬到后山掩埋。

    虽然铁甲郎中对伤兵进行急救,但是仍有三百多人重伤不治,回到大营便断了气息,五百多人肢体残疾。

    在长山中军大帐之内,一众将领肃然而立,孙承宗当众宣读战役奏折,见众人并无疑议,让信使乘快马送往京城。

    众将劫后余生的兴奋情绪逐渐散去,取而代之是对未来担忧。

    这场战役失败后,大凌河城中,仍有祖大寿部近万人被困,下一步朝中会做出怎样布署,辽西战场上还会发生什么变化,皇上是否还会调派部队出关,如何处理溃逃回来的将领,等一系列关于个人前途的决议,萦绕在所有人心头,这使帐内一时间显得格外沉闷。

    在方楠营帐中,杨华征,王之敬,用酒水冲刷着心中阴霾,迷醉的双眼中,透出了深深忧虑。

    “策马急奔,任我来往!长刀向天,生死何患!”

    王之敬淡然笑唱了几句,悍勇之色溢于言表,比起杨华征愁眉苦脸的模样,要洒脱了许多。

    杨华征脸上,两支眉毛正在交错拧动。

    他喝下一碗酒后,看向王之敬:“昨日吴襄带上了一些财物赶往京城,老弟还是要早做打算,如果我们救出祖大寿部关宁军,皇上到也不会说些什么。”

    但现在张监军战死,而我们大败而归,不知道皇上将会如何论处,说道这里,杨华征又是一声重重的叹息。

    方楠心知永平营是崇祯布署在山海关内的战略部队,倾注了重金和心血,此战失利折损三分之二,这事不会轻易揭过去的。

    他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营帐中只剩下杯盘相碰的声音。

    “砰”

    一只茶碗被扫落在地。

    “皇爷!”

    “皇爷息怒!”

    崇祯背负双手,在巨大的舆图上急速踱步,小太监神色慌恐捡破碎瓷片,双手被割破了几处,鲜血不住滴落在地毯上。

    “没用的东西。”,

    崇祯抬腿踹倒小太监。

    王承恩一个眼色过去,小太监爬起来,迅速捡起剩余瓷片,猫着腰退了下去。

    “皇爷是不是让方小子率领溃兵,回到昌黎先休整一下,永平车营虽然伤亡过半,但千里营可是损伤不大。”

    曹化淳正在批阅奏折,沉思片刻向崇祯建议。

    “张春真是老糊涂了,朕只是派永平车营去和皇太极缠斗,而他却胃口太大,竟还玩起火来。”

    “在功利二字上,他可就不如方小子了。”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那根朽木,也不是什么好东西,遇到事情,总是义气用事,只会用刀子解决问题!”

    “皇爷!”

    “咱们只是败了一阵而矣,即便是丢了大凌河城又能如何,只要有实力,肯定会夺回来的。”

    崇祯挥手点指书案,王承恩立刻提笔蘸墨,做好书写姿态。

    “孙老太傅亲临锦州,朕心甚慰,虽战局不利,乃张春好大喜功之过也。”

    “大凌河城乃王师被动之因由,事关大局当弃则弃,望老太傅以大局为先,力保关外防御。”

    “皇上,经此一战我军新败,山海关一线兵力欠缺,依老奴之见,应该立即调动兵马支援。”

    “曹卿所言极是,山海关安全是重中之重不能有失。”

    “命:杨国柱延庆部,白杆兵秦翼明部,即刻启程进驻永平,关外诸部确保锦州宁远防御。”

    “仗打到这个局面,也只能如此了。”

    初冬第一场大雪,扬扬撒撒铺满了原野,天地之间似是一片银装素裹。

    可是在长山大营,却无人欣赏这绒花漱落的雪景,每天夜里,方楠陪同孙承宗巡视大营时,常会听到士兵因挂念大凌河城中的亲人,而悲怆哭泣。

    躁动情绪终于爆发,几百名士兵跪在帅帐之前,恳求孙承宗再次派出部队,解救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中的亲人。

    中军大帐之前,不断有士兵前来请愿,仅半个时辰,就汇聚了五千多人。

    这些士兵大部分来自于金国奇,宋纬,吴襄,等部。他们父兄,都被围困在大凌河城中。

    孙承宗身披一件白色皮裘,在老仆役搀扶下,出来看望劝慰这些军士。

    呜咽之声逐渐蔓延开,一个个壮汉涕泪横流,悲伤情绪,感染着蓟镇和山海关的将士,他们也纷纷抬起衣袖,抹拭眼角泪水。

    一名个子不高,身材瘦削的夜不收,猛然在人群中站起,抽出长刀举向空中,大声嚎叫:杀回去!救父兄!

    “对,杀回去,救父兄!”

    跪在地上的士兵,接二连三站起,振臂高举武器。

    “杀回去!救父兄!杀回去!救父兄!”

    怒吼声震憾着大营,在天空中阵阵回荡。

    王之敬这时走到孙承宗身前抱拳跪拜。

    “末将愿率军一战!”

    铿锵的话语中,透出决死之意。

    方楠也被场景所触动,紧握双拳,情绪变得有些亢奋。

    小豆子感同身受,已经是热泪盈眶了。

    辽镇众将见永平骑营都上前请愿,自然也紧随其后。

    孙承宗拄着拐杖,仰面望向天空,眼角已经溢满泪水,他长长呼出一口气,在空气中凝成大团白雾,然后牙关紧叩,右手微微颤抖将拐杖斜指向天空。

    “战……”

    这声嘶吼,在老迈而又嘶哑的嗓音中,振颤着迸发出来。

    “战!战!战!

    连绵吼声,山呼海啸般响彻大营上空,扬扬洒洒漫天飘舞的雪花,在震撼中为之一滞。

    方楠站在孙承宗身后,能够清晰感觉到,老督师抉择的艰难。

    若是再战,对于明军来说最好结果也是两败俱伤。

    如果再次战败,则关,宁,锦防线上的兵力会被打空,辽西尽失可能性会非常大,这不是一步险棋,很有可能是一步死棋。

    “老督师深谋远虑,难道他看不明白?”

    “不,他看的非常透,这场战役,打的不是一时胜负,考虑的不是输赢二字。”

    “此时大明缺什么?”

    “是铮骨,是气节,是一个民族不屈的文化精髓,是一种民族千百年的香火传承,他要将这种精神激发出来,继续描绘汉民族千年之风骨。”

    方楠在孙承宗震颤的声音中,听到老子那句名言“国家昏乱,有忠臣。”

    众将再次聚集在帅帐,杨肇基也在护卫搀扶下,坐在了一旁。

    冯敬康带领几名夜不收,在帐中布置沙盘,只用了片刻工夫,便摆设完成。

    孙承宗欠了欠身,对众将说道:“虽然士兵们气势高涨,有死战之志,但长山大营只有两万多人,这是当下能够使用的所有部队。”

    “兵力与建奴相差悬殊,阵战,强攻都难以取胜,诸位若有什么计策,尽可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