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七十五章 战役间隙

第一百七十五章 战役间隙

    王之敬虽然勇悍,但他并不鲁莽,看向沙盘对众人说道:“建奴兵力集中在大凌河城四周,并且拥有红衣大炮协助防守,再次强攻,我军断无获胜可能。”

    说到此处,他停顿了一下,抱拳看向孙承宗:“若能将大部建奴调离,遣一旅精锐突袭,或许还有解围希望,只是经过一次送粮战役,建奴肯定强化了河面监控,想要再次复制,也不可能具备突然性,必然是一场血战。”

    “若渡过小凌河攻击前进,以我们现在的兵力和装备,是不可能打败建奴的。”

    孙承宗抚须点头:“王将军所言极是,我们只有在建奴主力,离开大凌河城时,才能有一拼之力。”

    他转头看向杨肇基:“太初,可有什么好计策吗?”

    经过几日治疗,杨肇基精神和身体都恢复了一些,但手上,腿上的伤势仍然很重,行走时还需要搀扶。

    在护卫帮助下,他走到沙盘旁边,用沙哑的嗓音说道:“当下建奴有三个劣势。”

    “其一,大雪之后天气转冷,他们会生出疲惰之心。”

    “其二,建奴补给线,需要经常派遣部队巡视,而且皇太极出兵日久,劫掠物资并不多,他现在也急于结束这场战役。”

    “其三,皇太极着手于草原上的战事,对大凌河战役也非常小心,想要使他分兵并不容易。”

    杨肇基拿起木尺,指向小凌河边的一片空地:“明日派遣部队在河边扎营,铺设浮桥,组织夜不收过河搔扰。”

    说完他放下手中木尺,看了一眼孙承宗:“我们只能先进行这些布置,然后看看建奴有什么反应,再做下一步打算。”

    帐内众位将领,也是点头称是,谁都清楚眼下局势,建奴在大凌河城周围抱成一团,他们一边全力攻城,一边等待明军援兵送上门去。

    战役主动权,仍掌握在皇太极手中,明军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这个布置虽然简单,却能试探出皇太极的胃口大小,是不是想要一举歼灭关外所有明军。

    如果他们是这个图谋,调虎离山或许可行。

    商议结束之后,方楠和杨肇基并没有离开,与孙承宗一同围在沙盘旁边。

    杨肇基点指大凌河城南十里处的一片树林。

    “派遣一支精锐,迂回到此处隐藏,只要皇太极率领八旗主力渡过小凌河,伏兵就可以攻击城外的建奴营寨。”

    他又点向树林旁的一片河滩:“解围成功之后,掩护城中撤出的祖大寿部军民,在上次抚宁军撤退地点登船返回。”

    杨肇基抚摸了一下断腕:“大凌河城战斗一旦打响,皇太极只须五个时辰便可回援,留给解围部队的时间,只有四个时辰。”

    “如果不能在这段时间内,攻破大凌河城外围,就必须按计划撤退,在河滩登船返回,否则就会被建奴回援部队夹击。”

    杨肇基看向方楠:“这次解围部队人数不能太多,会影响到隐蔽效果,而且还会使长山大营空虚。”

    方楠心中很清楚,现在明军只有千里营,是建制完整的部队,而且还配有高机动性火炮,具有很强的攻坚能力。

    可以说,除了千里营之外,没有任何一支明军,能够担负起这次任务。

    方楠向孙承宗抱拳说道:“督师放心,和光定当竭尽全力,打破建奴对大凌河城包围,营救出被困百姓和祖大寿部。

    孙承宗手捻胡须略有所思:“大战至今,千里营已经出力甚多,这次出战,老夫对能否解围,不敢抱有太大希望,只要和光能够安然返回就好。

    他在蓟辽主政多年,深知双方战力对比,这次行兵用险,完全是人心世情所至,违背了自己统军作战的原则。

    大雪初晴,寒风凛冽,冯敬康却不畏寒冷,头上歪带着乌纱帽,脚蹬皮靴,身着熊罴补子五品官服,手持一把刀背有多处缺口的雁翎刀,站在小凌河西岸炮兵阵地上。

    此时,他正掂着脚,唾沫飞溅训斥十几名炮手,所言条理清楚,正讲述操炮的基本动作和流程。

    而宋桥则负手在一旁微笑的看着,不时还插上几句。

    方楠保举冯敬康做了一名游击,但朱文德营中无处安排,直接将他给送了回来。

    在千里营中,夜不收工作,已经在翠衫骑兵的职责之中。

    方楠只好让他组织几百名溃逃出来的炮手,编成一个炮营,经孙承宗同意,划到了千里营名下。

    同时将在战场上带回的二十门六磅和三磅青铜炮,也一同交给冯敬康组建的炮营。

    冯敬康干够了刀头舔血的夜不收工作,被方楠任命为独领一营的主将,乐得整整一天都没有合拢嘴。

    第二天,他便将家中老幼,连同兄弟家小,一共二十几口打发上路,搬去了德州。

    宋桥知道冯敬康什么都不懂,于是派了一个小旗官,专门协助他。

    谁知冯敬康竟然两天两夜没合眼,将炮兵操作规范,发射流程,注意事项,瞄准测距背的滚瓜烂熟。

    在他不眠,不休,不耻下问的学习劲头下,那名炮兵小旗,只坚持了一天一宿就崩溃了,逃到宋桥那里请求调离。

    宋桥却呵呵一笑,又派出两个小旗官,帮助冯敬康整合部队,进行操作训练。

    呜呜呜……

    一声悠长的海螺号声响起,炮手快速有序跑到各自炮位,等候下一步命令。

    冯敬康一挥刀,麻利跳上战马,停在阵地一角,向小凌河对岸张望。

    一队明军骑兵,打马扬鞭逃的是汗流浃背,玩命奔向渡口浮桥,他们身后几百步外,两百余镶红旗马甲,正在疯狂追赶。

    冯敬康抽出那把破刀,竖持在身前,双目一睁一闭,按照刀背上的缺口,测量出炮击距离和方位。

    片刻后,他长刀一挥,隆隆的火炮声响起,三十颗开花弹覆盖了夜不收身后一片区域。

    雪地下面的泥土,裹挟着烂草被炸了出来,卷飞向空中。

    建奴追击部队,首尾拉的很长,虽然突遭炮击,却只损失了二十几个人。

    领头的固山额真,举起右臂,止住马甲追击,调转马头退到火炮射程之外,远远观察浮桥和明军大营片刻,便率领队伍撤走了。

    这种应对,冯敬康每天都要进行几次,所以指挥起来轻车熟路,一点都不像新手。

    建奴撤走之后,他看到方楠巡视火炮阵地,于是策马扬鞭颠儿颠儿的迎了过去。

    方楠看到他不畏寒冷,头上歪斜着戴了一顶乌纱帽,身穿皱巴巴的五品官服,手中还拎着满是豁口的雁翎刀。

    这副形像,让他想起了电视剧“西游记”中,孙猴儿在天宫骑马的画面,差点没忍住笑喷出来。

    冯敬康跳下战马,抱拳跪拜:“欢迎大帅莅临巡视。”

    在他眼里,方楠能和督师在一起参谋军务,这种地位就不个普通总兵,而且还更有过之。

    方楠伸出双手将他扶起:冯大哥以后不要喊什么大帅了,小弟现在还是参将衔,千里营中也没有那些俗套,大家都是以兄弟相称。

    方楠顺手解下身上的银色皮裘斗篷,为冯敬康披上。

    “冯大哥,大冷天这么穿,很容易生病的。”

    冯敬康面色微红,连连抱拳称是,神态极为恭敬。

    这几天,他有时候会狠掐一下大腿,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游击啊!”

    “那可是将衔!”

    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军职,现在自己居然当上了。”

    他第一次穿上官服,路都有些不会走了,连睡觉都舍不得脱下。

    方楠拍了拍冯敬康的肩膀:以后在部队训练上,一定要多向宋桥大哥请教。

    冯敬康正色抱拳:“将军放心,炮营即今生吾命,定不负所托。”

    几天来,明军骑兵以总旗为单位,抵近袭扰建奴围城大营,引出大队马甲随后追击,但规模却不大,红衣大炮和建奴大部人马也并未跟随。

    为了加大骚扰力度,方楠派出所有翠衫骑兵,披上白色披风,驰骋在小凌河东岸广阔的平原丘陵地带,围绕着小片树林,伏击建奴巡逻部队,虽然斩获不少,但是还没有效果。

    德州工坊通过海路,运送来大批弹药辎重,牛秀才和张大山担心方楠安危,两人一合计,便拍板决定,将新造的八门三寸半舰炮,改制成由六匹挽马拉拽的野战火炮,连同炮弹一起运到锦州。

    孙承宗看到千里营运来的火炮辎重,担心方楠工坊损耗过大,拨付给他三万两银子,不但支付千里营的开拔费用和前期消耗,还预定两千发炮弹,总算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坊的财务压力。

    随物资一道送来的,还有大量家属书信,方楠也收到了几封,其中有两封是萧思音寄到工坊转送过来的。

    她在字里行间中,溢满了关切之情,并且讲到方楠为她写的几首歌曲,不但使“方一曲”的大名,在京城众所周知,而且随着流传范围扩大,很多江南仕子名家,只要来到京城,都会到访香音楼。

    因此她也结识了不少名仕,但萧思音不善经营,感到管理香音楼非常疲惫,准备等他凯旋之后,将所有事物推给王丰,去德州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