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有谋划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各有谋划

    一名翠衫骑兵进入掩体,传回了最新战情。

    上午,杨肇基派出“千里营”为前锋,向建奴镶红旗发起进攻。

    在火炮掩护下,岳托被“千里营”火铳打的接连后撤,损失虽不大,但至傍晚时已经退了十余里,远离渡口营寨。

    翠衫骑兵口述战情,同时取出杨肇基的亲笔信。

    方楠看完之后,又递给了黄浒山,他走向舆图,左臂环抱在胸前,右手支着下巴,凝神分析战情变化。

    黄浒山看完之后哈哈笑道:杨将军对临时组建的“千里营”赞不绝口,这下看皇太极还能不能坐的住。

    虽然时间紧迫,杨肇基仍然挑选火铳手,凑出五百个能骑上战马的阵容,跟随在五十个“旗卫大队”士兵之后,在骑兵掩护之下,大部分都在马上完成了射击。

    岳托知道两白旗在千里营面前吃过亏,因此有所准备,但还是被临时组建的“千里营”,火炮打完骑兵冲,打的不住溃退。

    说到这里,黄浒山不禁莞尔一笑。

    “看来这个临时组建的千里营,实力还是蛮强的嘛。”

    吴石头在旁边脖子一梗,小脸一扬,背负双手摆出副牛气哄哄的模样。

    “过几天让皇太极见识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千里营!”

    “还是有马骑的人牛气呀。”

    丁成接下话茬,漫不经心阴阳怪气的说了一句。

    “哈哈哈哈”

    方楠看向舆图面色凝重,轻轻挥动手臂,止住众人的笑声,掩体中立刻安静下来。

    “看样子这个偷梁换柱的计策算是成功了,现在就看皇太极有没有胆量挥军迎战。”

    “小楠说的不错,战役进入到决定性时刻,建奴能否被调动起来,就在此一举,所以杨将军马上调回假扮的千里营,没敢让他们继续追击,担心再打一轮火铳,阵列就会乱套,让岳托看出马脚。”

    他命令部队稳住队形,只派出炮营在王之敬骑营掩护下,又追了几里。

    杨肇基见好就收,下达快速撤退的命令,车营和步卒乘天色将暮,撤向小凌河西岸渡口大营。

    黄浒山叙述完战情,方楠转过身示意众人坐下:“皇太极率领建奴主力,追击杨大哥渡过小凌河后,围城部队也不会少于四万兵马,而我们现在一共不到五千人,算上城内两万多饥饿的军民,与建奴战力对比仍很悬殊。”

    “更为不利的情况,是我们也只拥有四个时辰进攻时间,想要打穿城外营垒和几十门红夷大炮防御,这场仗最后会打成什么样结果还未可知。”

    “建奴动了!建奴动了!”

    吴彪匆匆钻进窝棚,看到方楠和众兄弟有些兴奋的说道。

    黄浒山立刻把他按到椅子上。

    “不要急!慢慢说!皇太极带走了多少人马?”

    吴彪平复了一下情绪,看向众人。

    “皇太极共抽调八旗五万人马和十门红衣大炮,已经赶往小凌河方向。”

    方楠转身看向舆图,沉吟半晌。

    “浒山哥多加派些人手沿途跟踪,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立刻回来禀报。”

    他做了最坏的准备,如果皇太极中途返回,这次营救必然失败,那时只能将千里营安全带回。

    方楠背负双手面向众兄弟。

    “战斗开始后只进不退,四个时辰一到,坚决撤离。”

    “现在大家都回去准备吧,今天夜里一定要好好休息。”

    众人齐声唱“诺”,然后一同离开。

    方楠拿出一些炒米和肉干,就着柳河春酒与吴彪吃了起来。

    吴彪猛惯了口酒,舒爽的哈了一声。

    “这几年建奴四处争战,不但实力壮大很快,而且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当家的如此谨慎,也是理所应当。”

    他站起身,抓起一瓶柳河春塞入怀中。

    “我带几个人再去窥探一下,争取抓个俘虏回来审问。”

    方楠点了点头,转身取来一件白色裘皮为他披上。

    “皇太极真会中计吗?”

    “杨肇基反复率军挑衅,调虎离山的目的非常明显,皇太极又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来?”

    “明军诱饵很香,正中建奴味口,但那皇太极也不是易于之辈,必然抱着吞饵吐钩的打算。”

    想到这里,方楠头上冒出一层冷汗,不住暗暗提醒自己,慎之,重之。

    “当家的,放心吧!”

    “派出的士兵,先后回来禀报皇太极行进位置,估计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抵达小凌河岸边。”

    方楠一夜未睡,天亮之后才眯了一会,在半梦半醒之时,吴彪快步钻进掩体,被他带入的冷气吹了一下,立刻清醒过来。

    “天亮之后发现汗帐附近,仍然有葛布什贤哈超营的侍卫,便立刻抓了一名汉人跟役,在他口中得知,皇太极还在大营之中。”

    吴彪一口气将话说完,然后拎起水壶,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

    方楠心中一惊,这个情况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皇太极还在营中,那昨晚又是谁率领部队主力,去追击杨肇基呢?”

    “八旗主力是否还在营中?”

    “难道说皇太极在虚张声势?”

    “若是如此,不就说明他已洞悉了自己的谋划吗?”

    方楠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察看舆图。

    “哎……”

    “那名跟役所知有限,吴彪轻叹了一声。”

    “即然皇太极还在,派出的五万人马,必然不是建奴主力。”

    “马上让翠衫骑兵绕道通知杨将军,小凌河边的建奴,很有可能不是八旗主力。”

    “看来这场戏还有的演,即便皇太极猜出咱们的意图,但他现在仍然无法察出部队隐藏位置。”

    方楠站在舆图前,凝视着上面标注的两军态势,对吴彪说道:“现在杨大哥是主角了,能否调动出建奴主力,告诉兄弟们还要等一等。”

    每隔半个时辰,便会有一名翠衫骑兵回报消息。

    方楠陆续得知,杨肇基屯兵于小凌河西岸渡口营地,并未退入长山大营。

    清晨,建奴对渡口大营展开进攻,战斗开始后,双方在小凌河两岸,还进行了激烈的炮战。

    建奴红衣大炮,被冯敬康的青铜炮群和八门重炮,在半个时辰内打坏了半数,剩余被跟役和奴隶冒死拽回。

    几轮炮击之后,假冒的“八旗劲旅”,便被打露馅了,乱哄哄四处奔逃。

    王之敬率领骑兵,乘势杀出跟随炮弹落点,轻松追杀了十余里。

    溃兵分散成数十支小股部队,逃回了建奴大营。

    杨肇基将建奴“跟役”击溃,马上率领部队渡过小凌河,向大凌河城方向赶来,只是这次渡河的只有骑兵和冯敬康的八门火炮,行动更为迅速。

    火炮再次在大凌河城南打响,这次冯敬康没有发现建奴火炮阵地,集中火力轰击南门外的营寨。

    数座仓库被爆炸引起的大火付之一炬,四条壕沟之间的大片木墙被炸毁,皇太极汗帐,被迫转移到了西门。

    虽然刚刚经历了小凌河边的失败,眼下还被明军炮击,但皇太极并没有表显出愤怒和急燥情绪,反而面带平静之色。

    他环视众贝勒,轻咳一声开口说道:“明军依仗火炮之利,反复袭击南门外营地,让我们一时间也没有好的办法应对。”

    “明军半个月前惨败,现在已经不具备实力与我们决战。

    “如此反复进行骚扰,其根本目的,是为祖大寿部创造突围机会,具体有什么后手,暂时还无法洞悉。”

    “孙承宗现在倚靠火炮建立起一种战术上的优势,给我们攻打大凌河城带来制肘,如果不消灭这部明军,大凌河城一时半会还打不下来,而且我们伤亡会增加很多。”

    “形势所迫,现在必须要歼灭明军在辽镇剩的余力量。”

    皇太极目光灼灼,挥手拍击桌案,显然他已经深思熟虑,此时才下定决心。

    这时范文程走了出来,向众贝勒施礼后,站到舆图旁边,举起木尺,点在长山大营的位置。

    “此次进攻目标是这里。”

    他笑了笑:“只需将长山大营攻下,便切断了小凌河战场上,明军退向锦州和宁远的退路,山海关外剩余部队,将会被包围在小凌河两岸,至大凌河之间,东北西南长七十里,宽四十里的平原丘陵地带。”

    范文程用木尺在大凌河城周围,画了一个方圆五十里的大圈。

    “近几天来,明军残部不断袭扰围城部队,规模由小股夜不收,增加到了上万人。”

    “如此便可以看出,他们的目地,是想调动我八旗主力远离大凌河城,估计孙承宗准备故技重施,只是这次并非向城内运粮,而是解救被围的明军。”

    “若是执行这个计划,他们只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一是沿河而上发动突袭,巡哨现在对河面进行严密监控,所以明军无法复制出上次战斗。”

    “所以他们只剩下一个方案,那就是潜入大凌河城周围二十里内,在我们主力出兵小凌河后,攻击留守部队,配合祖大寿突围。”

    “虽然至今为止,哨探并未发现敌兵,但不能说明他们没有来。

    范文程双手持握木尺,向众贝勒轻松一笑:“这股明军能够隐藏下来,说明他们的规模并不会很大。”

    而我们一但攻破长山大营……。

    范文程停止讲述,木尺在长山上敲了两下,而后又以大凌河城为中心,画了一个巨大的圆圈,才继续说道:“关外全部明军,连同暗处伏兵,都会被围歼。

    “即使祖大寿部,在伏兵接应下突逃出大凌河城,他们仍是在我军的包围之中。”

    范文程说完向众贝勒躬身施礼,然后站到皇太极身侧。

    若是方楠在此,必然会震惊于范文程的分析,他不会想到自己的谋划,早已被建奴洞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