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八十章 难分伯仲

第一百八十章 难分伯仲

    “呵呵呵呵”

    “”朕几日前派出奴隶跟役,佯攻退回小凌河边的明军,不过是想引诱出隐藏伏兵,算他们聪明没有中计。”

    皇太极看了一眼佟养性:“这次进攻长山大营,将红夷大炮都带上,如果伏兵乘机解围,他们会收到一份大大的惊喜。”

    “明军屯住在锦州城中,我们还无法将其全歼,现在都跑出来了,真是天赐良机。”

    “哈哈哈哈”

    “两红旗,镶蓝旗,随两黄旗一同出击小凌河,两白旗与正蓝旗继续围困大凌河城。”

    皇太极深深的看了一眼多尔衮:“这次坚守营地,万不可同上次一样被明军偷袭,再让他们向城中运送粮食了。”

    多尔衮神色淡然,马上明白他的意思,如果两白旗再出现失误,那么皇太极可要对他们兄弟几人动些手脚了。

    现在,明军意图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多尔衮也不敢确定,战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皇太极垂涎两白旗已久,有些时候还要防备他一手,必须将两白旗分开,降低被暗算的风险。

    想到此处,多尔衮单膝跪拜:“镶白旗上次败于翠衫骑兵,这次臣弟愿与大汗一同前往以血前耻。

    皇太极看向多尔衮面无表情,神色阴沉并没有应诺。

    大贝勒代善,这时躬身一礼:“镶白旗战力强悍,当遣其为先锋。”

    皇太极闻言双目微闭略一沉吟,他认为隐藏的那股明军,未必能够打破大凌河城包围,但战力肯定不弱。

    即便他们侥幸解救出祖大寿部,自己也有时间返回截杀,另外还为分拆两白旗,落下了借口。

    在皇太极心里,还是把全歼明军关外机动兵力,做为战役重心,但也掺杂了对两白旗的算计。

    多尔衮确很谨慎,为防止战情变化给皇太极抓住一些口实,竟提出率镶白旗出战。

    皇太极考虑到镶白旗战力强悍,有多尔衮跟随,确实能提高进攻力度,如果不同意,反而显得自己对两白旗有所图谋,于是面色一缓,轻轻说道:“大贝勒言之有理。”

    “如此,镶蓝旗就留下吧!随同正白旗和蒙古诸部一同围城。”

    代善心思,他还是明白的,只是现在依重于两红旗,怎么也要给些面子,同时让众人安心作战。

    午后,在一阵悠长号角声中,皇太极率领两黄旗,两红旗和镶白旗兵马,及二十门红夷大炮,向小凌河方向进发。

    “皇太极终于动了!”

    方楠接到消息,兴奋的一拳砸向墙面。

    为了等待这个时机,他心中患得患失倍受煎熬,此时大战再即,反而一身轻松。

    “派人通知船队起锚,即刻开往接应地点,全营士兵卸甲休息整军备战。”

    为平复情绪,方楠然找来宋桥,取出宣纸,铺在简易桌子上,一笔一画的练习起楷书。

    他前世一手钢笔字,写的还可以,书写时字体间架结构工整,自己感觉比较满意。

    谁知惨遭刘荣嗣鄙视,称其如同柴房中码放的柴禾,没有生机,毫无韵味,留下两本“柳公权”的字贴让他练习。

    方楠古诗词记的不多,只好书写“自创”的几首歌词,让宋桥在一旁品评。

    “呵呵呵呵”

    “当家的,你现在越来越有大将风度了!”

    方楠挥手苦笑:“皇太极虽然带走五旗,但围城建奴和蒙古诸部,一共还有五万多人,依托几个月来修筑的壕沟和营寨防御,至少能够聚集三万人同时进攻千里营。

    “我们隐蔽在树林之中,只要一动就会暴露,无法发动偷袭,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

    方楠笔锋流转力透纸张,一口气将“为了谁”写完。

    “当家的,这副字一气呵成,字字骨力隐显,已经略有柳体韵味,只是锋芒锐利,隐藏杀机,若被刘总督见到……”

    宋桥脸上露出戏谑似的微笑。

    方楠正听得高兴,宋桥却只说了一半,却让他心思飘回德州,忽然想到刘荣嗣,估计他正在责骂自己。

    “哈哈哈哈”

    “刘总督会祝福我们的。”

    方楠闻言不禁摇头一笑。

    “咚咚咚咚咚……”

    第二天清晨,方楠被小凌河隆隆炮声惊醒,老兄弟们早早都来到指挥掩体。

    炮击一直持续到中午才渐渐停止,翠衫骑兵回来禀报:“皇太极于今日清晨抵达小凌河边,并未休整,立刻展开对渡口营寨炮击,并且在渡口上游五里处搭建浮桥。

    当时,杨肇基指挥火炮马上予以还击,但只有八门三寸重炮能对建奴红夷大炮造成威胁。

    红夷大炮安放的很分散,所以冯敬康炮击一个时辰,也只是打掉了几门。

    “由此可见,建奴强渡小凌河意图十分明显,依靠兵力上的优势,使杨肇基无法防御,退守长山大营事在毕行。”

    方楠略一沉思,然后对众人说道:“皇太极自信的很,他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啊!”

    “长山大营距小凌河只有十余里,皇太极架桥渡河,今夜子时前便可抵达。”

    说道这里,方楠面色一正。

    “传我命令,明辰丑时,所有人员做战前准备,寅时向大凌河城外的建奴发动攻击。”

    老兄弟们神色肃穆齐声唱诺。

    翠衫骑兵带回的战情,如方楠所料,他在微缩沙盘上,又做了一遍推演。

    一阵凉风袭来,董飞虎吊着膀子蹿入掩体,马上标板溜直站立。

    方楠示意他随意一些。

    董飞虎伤势未愈,不能率领翠衫骑兵作战,一直跟在方楠身边。

    这次战役,有一千名辽兵精锐加入,但他们来自多个部队,没有进行过统一战术训练,所以方楠不打算让他们上阵撕杀,只是当作辅兵使用,都交给了董飞虎率领。

    “当家的,这些小子听说明日出战,他们列队在最后,心中非常不忿,叫嚷着只要一开打,就要冲到前面去。”

    方楠没有把辽兵编入战斗序列,闻言背负起双手,在掩体中转了两圈,思索如何在不伤害他们斗志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这时,黄浒山眉毛一拧大眼一瞪:“他们进行过整合训练吗?”

    “上阵撕杀也没有默契的战术配合,不能做为冲锋部队。”

    董飞虎眨巴了一下眼睛,笑呵呵看向方楠:“这几天和他们在一起,发现这些人单兵战力还是不错的,虽然与我们战术不同,但还是很有战斗力。

    “大当家的,让他们跟在宋大哥后面见识一下,你看这样行不行?”

    吴彪在一旁拍着董飞虎的肩膀,“这还不是同样进入到攻击序列了嘛?”

    方楠斜瞄了一眼董飞虎:“我看是你在后面呆不住了吧?”

    “这样,让他们列队在中军大旗之后随我一同进攻。”

    这次解围,方楠深感兵力对比悬殊,得知辽兵求战心切,也就同意让他们参予辅助性的战斗。

    “大当家的英明”

    董飞虎闻言乐的合不拢嘴,一溜烟蹿出掩体。

    明月高悬,皎洁月光映照着银装素裹的大地,阵阵寒风吹拂过树林,挂着少许残叶的干枯树枝,发出阵阵哗哗声响。

    在林中空地上,一个人影突然在地下钻出,四下张望了一番后,口中发出“咕咕”的鸟叫声。

    片刻后,接连又响起几声鸟鸣与之应和,一条条身影在地下钻出,向树林北面汇聚,如同蚁群密密麻麻由各个洞口涌出,在林中有序前进。

    方楠端坐在马上,观看林中涌出的士兵,毫无声息在空地上迅速列阵。

    宋桥轻喝一声,率领掷弹大队和几十个翠衫骑兵,作为全军进攻的尖兵首先前行。

    千里营各部悄然跟随,寂静大地上,只能听到积雪发出嘎嘎的声响。

    行进不到三里,宋桥便看到十几名建奴巡哨,手持火把由西北方向奔来。

    他指挥同行翠衫骑兵迎过去,在相距一百五十步时,止住战马右手一抬,身后士兵迅速列成两排横队,举起钢弩对准越来越近的建奴。

    听不明白的话语不断传来,宋桥虽然不懂建奴语言,但他由对方的语气上,听出来这些马甲们正在询问。

    宋桥可没有心情分析他们在说什么,只是在心中计算着双方距离。

    建奴巡哨走到相距六十步时,忽然停住了战马。

    宋桥隐约可以看到,他们避雷针一样的头盔上,插着一根蓝色盔缨。

    “放”

    宋桥没再犹豫,轻喝一声。

    几十支弩箭悄然无息飞出,建奴巡哨没有发出任何叫喊声,整齐由马背上摔落。

    火把掉在雪地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后,“噗嗤”熄灭了。

    千里营行进速度并不快,走了半个时辰,距离建奴围城营寨只剩下五里,这时天色已经渐亮。

    方楠很想复制上次突袭,但建奴巡哨遍布营外,而且活动非常频繁。

    此时大凌河城外建奴营地,号角声连绵不绝,几支规模百人的骑兵,由四面八方汇聚过来,监视着千里营动向。

    并且有两支骑兵,迂回到两翼,准备随时冲击阵列的薄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