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攻击伊始

第一百八十一章 攻击伊始

    千里营阵列在行进中展开,三营步兵齐头并进,全部列成四排线列阵形。

    丁成营居中,黄浒山营和吴彪营,为左右两翼,分别列成四个小方阵。

    掷弹兵大队,列成两行横队跟在丁成营之后。

    董飞虎率领的一千名手持刀盾的辽兵,列成五个刀盾手方阵,站在方楠马前几十步外。

    拖在最后的是旗卫大队和剑锋大队,分别随行在两侧。

    方楠抽出金刀斜指向前,军阵缓缓移动。

    “哗哗哗哗”

    整齐的脚步声响起,千里营士兵,右手托着铳托,将火铳斜靠在右肩上,如林般的刺刀斜指向天空,前行五十步后队列依然整齐。

    火枪战术,以队列变化为基础,在这一点上,方楠早有认知,所以千里营操训方法中,加强士兵步伐方面训练,此时看起来线列平直阵角整齐,显得蔚为壮观。

    想想你的背影,

    我感受了坚韧,

    抚摸你的双手,

    我摸到了艰辛,

    董飞虎右手握着一杆三尺长的旗枪,在辽兵队列前高唱起“父亲”这首歌曲。

    歌声唱响,如同火星引燃了干枯柴禾,辽兵轰然随唱,嘹亮的歌声响彻了天空。

    歌声中充满了对团聚的期待,充满了解救父兄于危难的渴望,充满了义无反顾舍身忘死的决心。

    这首歌曲,方楠唱过无数次,而今天听闻,却感觉像是决死一战的誓言,现在他所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最能触动灵魂的声音。

    歌曲未半,士兵们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

    震天歌声,早已经传到大凌河城中,祖大寿与何可纲登上城头,手打凉棚遮掩初生的阳光。

    翘首所及是森森刺刀,如片片光鳞,反射朝阳射出的霞光,整齐阵列如山丘一般向前移动。

    “哎,不是翠衫骑兵!”

    一名参将略有点失望的说道。

    在城中将士心里,翠衫骑兵才是他们获救的希望。

    “他们,是翠衫骑兵!”

    祖大寿平静的说道。

    几名参将闻言,疑惑的向他看去。

    虽然祖大寿并没有用千里镜观看,但他却能嗅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员统兵大将经历硝烟所生出来的嗅觉。

    何可纲指向千里营,对众人说道:“已经行进了五十步,这支部队仍然能整齐前进。”

    祖大寿轻叹:我们步卒行进二十步就需整队一次,听说抚宁军和永平两营,已经达到三十步,才需要驻足列齐行伍。

    “呵呵呵呵”

    何可纲右手用力拍击城垛:“试问天下哪支强军,能如此训练有素?”

    “唉!”

    “只是人数不多。”

    他略带惋惜的说道。

    祖大寿看向千里营:“这支部队应该是老督师最后一张底牌了,大家下去准备时,告诉士兵和百姓们,过了今天再也不会有突围的机会了。

    轰隆隆的马蹄声震响大地,大凌河城西侧,上万蒙古马队铺天盖地涌来,将这场战役带入决战时刻。

    多铎,莽古尔泰,济尔哈郎三人齐聚哨塔,观察“千里营”的攻击军阵。

    “阵列很整齐,还不错!”

    济尔哈朗放下手中的千里镜,虽然语气平淡,脸色却异常凝重。

    多铎手持千里镜仍在观望:“奥巴已经带人出来了,只要他能缠住明军左翼,这支伏兵算是白来了。”

    “马上通知喀克笃礼,率领本部准备进攻!”

    “喳”

    旁边的护卫,应声跑下哨楼。

    “等等”

    莽古尔泰这时眉毛紧皱,向多铎挥手说道:“先不要出击,这场仗还没有开打,看下再说。”

    多铎轻轻的点了点头,顺手在桌上端起茶碗,一边吹着漂浮的碎叶,一边注视战场上变化。

    莽古尔泰虽然骄狂,但他也不是傻子,知道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就抗衡不了皇太极算计,于是和多尔衮兄弟走的很近。

    千里营军阵,并未在蒙古骑兵出现后止步,仍是继续高歌勇进。

    科尔沁土谢图汗“奥巴”率领漠南蒙古诸部,在“千里营”左翼三里之外结阵。

    乌克善、满珠习礼、布达齐、洪果尔、喇嘛什希、栋果尔等小台吉分列在“奥巴”两侧。

    奥巴嘴角敝动,脸上的肥肉向下垂颤,用马鞭指向“千里营”,面带不屑之色。

    “天聪汗,有些过于谨慎了,明军步卒居多,虽然训练有素,但怎能抵御蒙古铁骑的践踏。”

    这句话非常提气,让人想到蒙元时期那支纵横四海的蒙古骑兵。

    所有台吉想到祖宗的丰功伟绩,腰板也为之一挺,饱经塞外风霜的老脸上,露出骄傲神态。

    满珠习礼在千里镜中,看到身披重甲的“剑锋大队”,他曾经与“千里营”打过两次,还吃了不小的亏,可以说是记忆深刻。

    这时,他在一旁轻轻说道:这支明军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大汗还是小心为好。

    奥巴双目圆睁,看向满珠习礼高声喝道:“科尔沁的雄鹰是不会畏惧饿狼的。”

    吴克善一抬手,止住满珠习礼继续说下去。

    “在大安口外,莽古尔泰的五十名摆牙喇,便是被这支明军的悍卒斩杀,当时他们只用了一个冲锋而已。”

    满珠习礼在吴克善身边轻声低语。

    “那是一场勇气与力量的对抗,那是群猛虎一样的敌人,他们依靠强壮身体和超出常人的力量,赢得了那场胜利。”

    “在我所知道的劲旅中,没有一支同等数量部队,能够抵御他们强悍的冲击力。”

    “即便是天聪汗的葛布什贤哈超营,也不是对手。(巴牙喇前哨兵,则是在巴牙喇兵中挑选出的精锐。天聪八年,皇太极把各旗巴牙喇兵,和巴牙喇前哨兵集中成营,分别称为巴牙喇营和噶布什贤超哈(即前锋军之意)。可以说,明末清初时期,噶布什贤超哈,是后金军队精锐中的精锐)

    吴克善笑着看向满珠习礼这个弟弟:“阿杜(弟弟),你现在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还是让他们去碰个头破血流吧!”

    方楠心中有些奇怪,为什么只有蒙古各部人马,出现在千里营左翼,却看不到建奴骑兵出战。

    “这说明他们必有应对之策,如此一来,战斗将曲折难测,破袭难度升级了。”

    此时,他无暇多想,聚精会神观察战场上的风吹草动。

    千里营已经走到建奴大营外三里处,宋桥也在土丘之后,将火炮一字排开,架设起隐蔽的指挥哨位。

    一刻钟时间过去,建奴大营还是毫无动静。

    方楠不禁皱起了眉头,这种情况在推演中设想过,但却是他最不想遇到的。

    虽然红衣大炮,全部被皇太极带走,但围城几万建奴,还是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

    黄浒山和吴彪策马来到方楠身旁,吴彪一脸英气的说道:“我去前边亲自指挥。”

    “吴大哥先别急,若是建奴不出营阵战,再攻也不迟,按推演步骤,先突破营寨和第一道围壕。”

    现在蒙古骑兵在你那侧,攻击任务就交给丁成营。

    “等炮营多打几轮,尽量为进攻部队扫清障碍,然后再帮助你和浒山哥协防。”

    “只要两翼安全,我们才能有进攻和撤退的回旋余地。”

    “彪子,小心蒙古马队,他们冲击力很强。”

    黄浒山又嘱咐了一句。

    方楠看向右翼:“浒山哥,建奴必然有骑兵隐藏,伏而不出,我们千万不要大意,你先派出两个总旗,向右侧展开,一但突现敌骑,能够提高第一轮阻击强度。

    方楠看了一眼左侧蒙古诸部,缓缓说道:“能看到的敌人,并不是最危险的!”

    黄浒山轻抚唇下短须,微微点头表示认同。

    看向火炮隐藏的位置,方楠心想:如果有热气球的话,观测效果就更好了。

    “轰隆隆!轰隆隆!”

    炮营在宋桥指挥下,开始炮击建奴寨墙,炮弹炸开,掀飞一块块混和着积雪的泥土。

    两轮步炮打击过后,建奴夯土而成的寨墙被炸塌两处,但豁口很小,仍然看不清里面情况。

    丁成居中左手持盾,右手握着一杆五尺长旗枪,率领四个总旗,展开线列队形,迈着整齐步伐前进。

    步兵炮仍然在发射,炮弹呼啸着在丁成营士兵头上飞过,但士兵心神并未受到干扰,齐声歌唱“为了谁”端着步铳,昂首阔步前进。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回”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激荡起士兵们的胸中热血。

    何可纲站在城头,神情有些激动:“应该没有错,翠衫骑兵就是隶属于这支部队,太初,这是老督师最后的底牌。”

    祖大寿脸上,仍然带着忧虑之色,目光伸向远处天际:“希望今天能突破包围,撤出大凌河城。”

    自从张春兵败之后,祖大寿心中便诞出一丝绝忘,即便援军出现在城外,他现在仍是缺少突破包围的信心。

    “前……进……”

    这时,方楠举刀高喝,长长的尾音尖锐高亢,似压伏住大自然中的一切声响,在战场上空划过,咄咄之气,散发出舍命一搏坚定的决心。

    小豆子挥动大旗向前斜指,掷弹大队在丁成营身后半里,列成两行线列阵形,策马齐头并进。

    董飞虎举起钢剑,四个总旗一千名辽兵,列成四个方阵在掷弹大队之后跟随,但他们没有接触过齐步走训练,步伐显得有些凌乱。

    左翼吴彪营,原地向西展开线列队形,前行百步后持铳防御,右侧的黄浒山营,也展开队列,保持戒备状态。

    方楠和小豆子策马前行,与旗卫大队,剑锋大队构成中军。

    千里营攻击军阵,推进到建奴营寨前一里时,方楠挥手止住部队前行。

    丁成营快速冲至建奴寨墙百步外,等待攻击命领。

    火炮完成十轮发射,开始冷却备弹。此时战场上陷入一片寂静,只能听到寒风不断变化音调,在大地上忽鸣而过。

    普通青铜炮,发射五轮之后,必须要冷却一刻钟时间,而千里营的火炮,是钢板卷制并非铸造,虽然工艺复杂,制造周期长,但承压和耐高温能力强,因此打十轮才进行冷却,在这个时代来说,生产工艺算是先进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