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九十九章 悲情歌声

第一百九十九章 悲情歌声

    辰时笔架山码头。

    千里营士兵列队整齐等待蹬船,虽然大半都身挂绷带,却依然精神抖擞。

    孙承宗见此情景,不禁为之动容。

    “三分之一辽镇精锐能够保存下来,全赖和光千里营浴血救援,老夫在此谢过了。”

    说完正襟向方楠拱手一礼。

    “这怎么使的,老督师折煞晚辈了。”

    孙承宗心悬大明百姓,方楠常为之敬仰,慌忙伸手搀扶。

    “大凌河之战,明军伤亡四万余,朝中定会大肆调整蓟辽各部,老夫已经上奏辞程,所以也不再留和光在辽镇了。”

    “哈哈哈哈”

    孙承宗开怀大笑,却透出莫名感伤,他轻拂方楠肩膀:“千里营此战之后必将声名雀起,回德州勿忘韬光养晦以防屑小。”

    “多谢老督师提示。”

    方楠双手抱拳,向孙承宗深深一躬,在他心里,面前这位耄耋老人,不仅对自己颇为关爱,而且还是人生的一盏明灯。

    孙承宗微微一笑:“和光,已经到了婚配年纪,若无婚约老夫到是可以略尽棉力。”

    孙承宗也是心感千里营鼎力相助,想在方楠生活和未来仕途上作一些补尝。

    方楠扭捏一笑:“多谢老督师关心,到时一定请督师作主。”

    “呜呜呜……”

    混动福船汽笛声长鸣,方楠站在甲板上,向孙承宗和金国奇抱拳昔别。

    当福船消失在众人视线中后,所有人都感觉到刚才发生了一件怪异现像,却又想不起来是什么事情。

    “皇爷捷报!大凌河捷报!”

    阵败建奴这种消息,可是八百年也难遇一回。

    王承恩满面春风,撩起下摆,以风一般的速度冲进东暖阁。

    崇祯正凝神察看铺在地上的舆图,听着曹化淳分析西北匪情,见王承恩呼哧气喘闯了进来,面带不悦之色,用眼角轻轻一撇。

    当听到大凌河捷报时,他眉头轻轻抖动两下,转念间便想到,可能是锦州那边伏击了小队建奴巡哨,王承恩借此来哄自己开心。

    “皇爷,方小子不但回来了,而且还解救出八千关宁军和两万百姓,现在全部由海路返回宁远。”

    “只是方小子受伤颇重,肋骨断了两根,右腿腓骨也折了,不过并无性命之忧!”

    崇祯盯着王承恩,心想这会是真的吗?料想他可不敢对自己这种玩笑,便相信了七分。

    “围困大凌河的建奴可是近十万之众呐,千里营不过五千余人,这怎么可能呢?”

    “皇爷,此事千真万确,卢九德在宁远见过方小子了,传回来的消息作不得假。”

    “呵呵呵呵”

    “皇尚,王公公信誓旦旦,把胸脯拍的啪啪直响,定是做不了假。”

    曹化淳虽然不懂军事,但他研究过方楠的作战特点,那就是算得准,方式奇,打的狠,所以对战报毫不怀疑。

    “砰!”

    “哈哈哈哈!”

    崇祯将茶盏向地上一甩,背负双手仰面大笑

    “好好好”

    “看这次还会有谁笑朕。”

    崇祯咬牙切齿,情绪非常激奋,脸上透出一股扫尽阴霾的愉悦。

    王承恩缓身鞠躬,表情十分谄媚。

    “如此一来,皇太极便失去先手,也该撤回去了,双方互有损伤,大凌河之战就算是打个平局。”

    “不不不,应该算皇爷略胜一筹才是!”

    崇祯挥了挥手,“永平车营损失很重,想要恢复原有战力花费过多,暂时就先放一放,让杨华争和王之敬先在宁远休整。”

    “这次方小子为朕找回了面子,曹卿也帮朕想下,该怎么封赏他。”

    崇祯此时心情大慰,毫不吝惜赏赐,他还想借此大肆宣扬一番自己的文圣武德,毕竟张春败的太惨,在群臣面前大失威仪。

    “皇爷,若论年纪来说,方小子军职和封衔可都不低了,如果晋升过高,恐怕会影响不好。”

    曹化淳这时放下朱笔,轻抚光秃的下巴,神色凝重轻轻说道:“最多也只能加受龙虎将军。”

    “曹卿,这样的封赏薄了些,再赐他斗牛服吧,让兵部议出个章程,千里营将校再加升一级,王伴伴明天挑选十车上好药材,一同送过去。”

    (斗牛服补子乃蟒首牛角,头上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一般为立有功劳,方才得天子赐服,也有讲官赐斗牛服的例子,但属于破格,并不轻易授予。)

    方楠斜靠在甲板上的官帽椅中,看着太阳西落,飞鸟在福船四周飞翔,心中变得空旷很多。

    几日来,他常自醒这场战役中的得失。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修道而保法”

    “哎……”

    方楠低声吟诵,不由长叹一声。

    “攻城之战,有谋而无道,途耗军力,自己还是失算了。”

    未战而无庙算,作战思维一直都沉浸于偷袭逻辑,才导致千里营出现重大伤亡,若不是运气使然,恐怕已经马革裹尸,埋骨大凌河边,真是太险了。

    方楠此时重新审视大凌河之战,深深陷入沉思之中。

    送粮战役时,自己所处,不过是大凌河战场上一支偏师,并不是主力,利用术谋攻其不备,所以才大获全胜。

    但援救破营之战,千里营成为决胜力量,却以攻城之法应战,已经算是下谋了,虽然调虎离山成功,但战役方向错误,即便计策达成,也难以回避事倍功半的结果。

    若是重来,当先败锦州城北之敌,再延大凌河而下,岸滩虽险但不过十里之程,当以徐徐图之,背依锦州辎重畅通,伐艰克险步步为营,多则月余,少则数日,依仗火器之利,后援不息,定可胜矣。

    反观建奴,无法迂回侧击,只能负隅顽抗,时日久长,物资不继,士卒劳顿,钝兵挫锐,战力减半,顺势击之,事半功倍,此为策而非谋术矣。

    方楠这几天,在脑海中不断推演大凌河战役始末,最终认为宋伟建议的战略方向,更加适合千里营,之所以当时被否决,是张春犯了和自己同样的错误,只考虑自身所长,并没有看出建奴在天时,地势,补给放面的战略弱点。

    而皇太极却谋定后动,先陈重兵于锦州城北,看似监视牵制城中明军,实则掐断了张春最优的战略方向,兴高采烈率领车营在丘陵地带展开决战。

    由此可见,建奴之所以迅速强大,靠的可不是什么渔猎体魄和骁勇彪悍,而是人家在谋略上确有过人之处。

    反观张春和自己的应对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他阵前纵火遭受反噬,而千里营则是非常幸运,刘荣嗣涉水来援,用八万两银子,上万虎奔箭保全军安然撤离,即便如此,黄浒山,丁成,吴石头,半数将官重伤,近五千士兵战损三分之一。

    “当家的不必自责,大凌河之战涉及双方十余万兵马角逐,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规模如此宏大的战役,打到这种程度已经算是一鸣惊人了,由此之后,天下之战,无论何时何地,千里营尽可去得。”

    吴彪下巴高扬,炯炯目光直视天际,挺胸昂头满了自信。

    “是啊,由此之后,天下之战,无论何时何地,千里营尽可去得。”

    方楠又轻声重复一遍,手握扶手渐渐用力,木椅发出嘎嘎的声响。

    此时,他想到几年后建奴数次破关,流贼席卷中原,在明末纷乱局势中,将要面对更多战争。

    两日后,船队抵达埕口镇,方楠在港口外,依淅能看到船坞中正在建造的两只艨艟战舰。

    这两艘是名副其实的战列舰,方楠看过修改过的图纸,船舱内共有两层火炮甲板,这要比他现在乘坐的测试舰多出一层,虽说底层甲板只有十六个炮位,但都是预留安放三千斤重炮,加上中层火炮甲板二十个炮位,和顶层甲板十六个炮位,全船共计五十二个炮位,这种火力配属,即便放在欧洲,也能称其为主力战舰,加之采用后膛舰炮,射击频率提升,火力堪比西方一级战列舰。

    此时,几百个细小身影在上面忙碌,混动福船渐渐靠上码头,已经能够看清,工人正在将厚重的甲板,吊装上船台铆合拼装。

    视线穿过几块儿裸露的船体和龙骨,看到船身内部,有些工人正在铺装第三层甲板。

    虽然只过去了几个月,但两艘战船建造速度非常快。

    方楠并没有感觉惊呀,这个时代的战舰,在结构上和内装设备上,都比较粗糙简单。

    座船渐渐靠上码头,方楠没有过多关注船场,经历大凌河战役,他对朝堂纷争边镇形态,有了更深的认识,犹其是对于战争,领悟的越来越加深刻。

    换乘平底沙船驶入鬲津河,他在船舱中倾听张大山对火炮和战舰的建造情况。

    张大山发现方楠身受重伤,显得非常紧张,仔细察看了一下伤情,最后知道并无性命之忧,才长吁了一口气。

    没用片刻工夫,张大山脑袋一歪,竟然在宽大柔软的座椅上睡着了。

    沙船渐渐开动,张大山并没有下船,而是随方楠一同返回工坊,察看舰炮制造情况。

    第二天中午,周茂兰,方宝,和管理工坊的老兄弟们,站在码头上翘首摇望。

    此时码头周围,汇聚了几千工坊家属,他们扶老携幼注视河面,脸上满是期待之色。

    沙船缓缓靠上鬲津河边的码头,几百箱礼花被同时点燃,天空中绽放开朵朵烟花,层层叠叠交错在一起,形成片片彩云,场景十分壮观。

    方楠担心自己的伤情,会引起众人不安,在小豆子帮助下穿带整齐,被护卫搀扶着慢慢走下沙船。

    刚刚踏上码头,工坊中的老兄弟们同时围了上来,满脸关切上下察看他的伤势。

    方楠笑着打起照呼,告诉众人伤势并无大碍。

    牛聚明眼睛刁钻,发现方楠半边身体一直都贴靠在小豆子身上,他立刻站到方楠身旁,向众人面色一寒:“当家的刚刚下船,一路上颠簸劳顿,大家有话过两天再说,先让当家的休息一下。”

    听他这么说,众人才靠在一边,看到方楠安全返回,兴高采烈不时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