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一百九十八章 骠骑将军

第一百九十八章 骠骑将军

    “什么?”

    “孙太傅遣军再攻大凌河城?”

    崇祯闻言起身,挥手把茶碗重重顿在书案上。

    “他老糊涂了吗?”

    “难到看不出来,皇太极包围大凌河城,就是为了调出关外剩余部队,想要一举歼灭?”

    “咱们本钱薄了,就不能再和建奴硬拼,要依靠城池和寨堡优势,先稳定住关外战局。”

    “他活了那么大的年纪,这么简单的应变,都看不明白了吗?”

    崇祯情绪奋然,一边吼叫,一边背负双手来回踱步,吓得周围小太监噤若寒蝉。

    “铺开舆图!”

    卢九德与几个小太监闻言,慌慌张张打开两丈见方的地图,铺在地面上。

    崇祯在舆图上走了几步,斜了一眼躬身在侧的卢九德。

    “说!”

    “这场战役,孙承宗是怎么布置的?”

    “回皇爷”

    卢九德哆哆嗦嗦跪在地图上,一边述说,一边用手划出进攻路线。

    “砰!”

    茶碗重重在地面上摔了个粉碎。

    “真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啊!”

    “区区五千之众,竟然攻击重兵围困的大凌河城。”

    “这种打法,他孙承宗竟然也能想得出来。”

    “皇爷息怒!”

    “方将军的千里营,装备优良勇猛善战,定当能…………”

    “去你娘的!”

    崇祯怒发冲冠,不等卢九德讲完,跆腿就是一脚,把他踹得在地上滚出了一丈多远。

    “方小子再能打,也不是铜浇铁铸的,袁崇焕那厮也不曾与建奴这样硬拼。”

    “哎”

    “方小子这次可能回不来了~”

    崇祯轻叹一声,低头盯着大凌河城,喃喃自语。

    王承恩快步走进东暖阁,看了一眼匍匐在地的卢九德,又看到崇祯余怒未消的样子,心道:关外战事肯定又出问题了。

    他连忙小心翼翼躬身说道:“皇爷,登莱营出事了!”

    “说!”

    崇祯双眼微眯看向火烛,似是对这件事并不意外。

    “孔有德奉命率军支援辽东,行至吴桥时与乡绅冲突,进而率领三千士卒兵变,连破山东陵县、临邑、商河、青城、新城等地。”

    “哼!”

    崇祯脸色阴沉,面显狠厉之色,锉牙低吼:“孙元化这时才派出兵马支援辽西战场。他这是要去大凌河收尸吗?”

    “兵变就兵变吧!”

    “正好让山东巡府余大成,去收拾这个乱摊子,如果处理的不好,顺势就把他撤了,东林在地方上的势力,便又减少了一分。”

    “不过……”

    崇祯话语一顿,“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让骆养性去查一下,看看兵变之事,是谁在背后推动的?”

    “正值关外战势不利,孔有德离山海关远点,到也是件好事!”

    登莱营一系人马,自孙元化统率以来,就带着满满的东林气味,这两年周延如又上下其手,崇祯也弄不清楚他们唱什么调子,但其并非心向自己,却是明摆着的。

    崇祯环抱着双臂,在地面上踱了几圈,扬首看向窗外夜空,语气异常深沉。

    “令,杨国柱部即刻赶往永平,秦翼明部白杆兵马上进驻山海关,值此关外鏖战之际,薊镇等处关口不能出什么岔子。”

    “方小子还能回来吗?”

    崇祯望向东北目光空洞,此时无法猜到这个答案,只是感觉方楠凶多吉少。

    “京营中那个与方小子交好的游击,叫周什么来着?”

    “回皇爷,是叫周遇吉。”

    “名子还不错,只是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应景,让李守锜提他为参将,加派五百骑兵,由卢九德督军去趟锦州,看看有没有机会把方小子救出来。”

    “只要他还活着,立刻加封彪骑将军,无论千里营损失多大,朕都不会怪他。”

    “这就是场打不赢的仗,他敢于应战,朕心甚慰。”

    崇祯挥拳砸向桌面,语出畅然又带着一丝欣赏。

    敢以区区五千之众,攻击数万建奴,单是这份胆色,崇祯就感觉十分提气。

    “若是方小子没了,就让周遇吉退守山海关吧!”

    “哎……十数万军士,忠心于朕,敢于用命的太少了!”

    “皇爷安心吧,周遇吉若是去了,方小子定会安然无恙。”

    崇祯索然无味的挥了挥手,王承恩和卢九德悄然退下,他盘坐在舆图上,目光由关外移向西北山陕。

    宁远城。

    房门打开,金国奇走了进来。

    “呵呵呵呵”

    “和光老弟今天怎么样了?”

    方楠淡淡一笑。

    “伤势无碍,这几天有劳金大哥了。”

    说完身体动了动,想要在床上坐起。

    吴彪忙用旁边的被子,帮他垫在身后,使身体能够倾斜靠在床上。

    金国奇连忙摆手,拉过一把椅子坐到床边。

    “督师可好?”

    方楠急切的问道。

    金国奇轻拍了一下他的手臂:“和光老弟放心吧,督师现在一切安好。”

    “皇太极得知大凌河城外出现明军后,他便加大攻击长山大营力度,二十门红夷大炮轰塌几处寨墙,激战一个白天,双方就有几千人伤亡。”

    “入夜后,王之敬率两千骑兵虚张声势去偷营,而老督师则率领部队,由后山小路撤出长山营寨退回锦州。”

    “估计他老人家正赶来宁远,后日便可相见了!”

    “几天前,经老督师举荐,为兄调至宁远,今后与和光老弟舟车便利,可要常来常往。”

    “哈哈哈哈”

    金国奇突然低声道:“最近一个朋友,在朝鲜李氏那边船厂收了一批上好的造船木材,能造十余艘二号福船。”

    “他跑了江南几家船场,但那边把价钱压得很低,所以没舍得卖掉,现在都砸在手里了。”

    方楠略一寻思,大航海时代开启不过百年,以后用船的时候多了去了。

    “一共多少银子?”

    “方大老板是有钱人,看着给就行。

    “哈哈哈哈”

    “看着给!”

    金国奇表显出一副“穷大方”的模样,装作毫不在意价钱,但眼中闪烁的小星星,却出卖了他囊中羞涩的真实境况。

    “三万两吧”

    “再加上十二门火炮和五百支火铳!”

    “和光,此话当真?”

    金国奇闻言,神色略显激动。

    “自是当真”

    方楠看着金国奇呵呵笑道。

    金国奇早已经对千里营炮队垂涎三尺,现在他搓着双手,两只眼睛笑成了一条细缝。

    祖大寿名气很大,但在历史上的评价却并不好,今后蓟辽不知道会有什么样变化,方楠不想看到吴襄父子掌控关宁一线,他才要扶植金国奇,把水搅混,以方便自己随时插手。

    三天眨眼即过,午后方楠依靠在床榻上,一边看着孟子,一边听宋桥讲读邸报。

    脚步声骤然响起,翠衫骑兵前来禀报:“皇太极昨日夜里由锦州撤兵了。”

    方楠长长呼出口浊气,扯动肋间伤口,又轻咝了一声,然后说道:“马上快十二月了,出来四个月,也不知道德州那边情况如何?”

    宋桥笑呵呵答道:“工坊规模一直在拓展,收入也是月月高升,当家的放心吧。”

    “牛秀才回去后,留在德州的兄弟们也都会安心了。”

    正在两人说话间,忽闻士兵禀报,卢九德和周大刀抵达宁远。

    几人再次相见,也是不胜唏嘘。

    见方楠虽然伤重,但性命无忧,卢九德亲自摆设香案,当众打开圣诣。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千里营参将方楠,果敢悍勇,力敌八旗建奴,挽狂澜于既倒,扶边塞之将倾,解关宁于危难,护百姓之周全,披坚执锐,勇破三军,赐封骠骑大将军,麾下众将皆升一级,钦此!”

    “呵呵呵呵”

    “想必用不了多久,小弟就该称大哥方帅了,战役刚刚落幕,最终封赏还需时日,待兵部堪合战功后,才会正式下达。”

    宣布完封赏之后,卢九德立刻凑到方楠身前拱手作揖,低声细语:“此战大哥力挽狂澜,皇尚连声赞许,一个实职总兵封赏是跑不了的。”

    “嘿嘿……”

    “小弟这就得去回禀,来日定要讨大哥喜酒喝喝。”

    自从认识方楠之后,卢九德由一名掌司,已经晋升为腾骧左卫提督太监,完全掌控了一支近卫部队。

    崇尚封建迷信思想,他现在把方楠看做自己的福星。

    “方老弟现在不但是骠骑将军,所率部队还被皇上亲封为千里营,真是羡煞老哥了。”

    周大刀说话时,脸上溢满了艳羡之色。

    同在流贼中生活过,周遇吉见方楠步步高升,欣喜之余,感觉好似有了倚助。

    “周大哥不必心急,以你的勇武,日后必会有出头之时。”

    方楠知道他几年后,在与流贼作战中崭露头角,是以笑吟吟的安慰两句。

    这个时候,小豆子匆忙跑进书房,由怀中捏出一封书信。

    “刚刚收到德州急信。”

    方楠快速抽出信纸,内容简明额要:“冬月二十七,孔有德部在吴桥发动叛乱,二十八,孔部意图接近德州工坊,但在五里外,被新造的二十门三寸舰炮驱离。”

    方楠狠狠拍了一下额头,暗恨自己疏忽大意,怎么把孔有德兵变这件事给忘了。

    孔有德叛乱前后持续一年之久,战火波及山东北部,给后金带去大批炮兵和舰船,对明清战争产生很大影响。

    “当家的,出了什么事情?”

    方楠的举动,让宋桥看得是一头雾水,连忙问道。

    方楠眉毛一拧,压抑住心中急燥:“登莱营孔有德和李九成,在吴桥发动兵变,即然皇太极已经退兵,我们也该回去了。”

    德州工坊武备充足,有众多庄丁支援,虽然受到骚扰,但他并不担心。

    方楠在意的是,这次叛乱对山东人事产生了重大影响,余大成遭贬谪,朱大典取而代之,其中过程扯动朝堂纷争,而他的根基就在运河周边,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宋桥听闻返回德州,面露欣喜之色。

    “我这就去通知兄弟们准备。”

    “等下”

    方楠抬手阻止,沉吟片刻,“先派人通知老督师,拿一张调令免得被人垢病,我们善自脱离战场。”

    “当家的思虑,是越来越稠密了。”

    方楠望着宋桥龙形虎步的背影,想到在运河边初见时,他那幅落破形像,心中感叹:“真是时势造英雄啊!”

    三日后,孙承宗风尘仆仆赶到宁远,虽然两人分开不到一个月,但方楠却看到他似乎又苍老了一些。

    方楠欲要见礼,孙承宗连忙把他按住,顺势坐在床边,轻叹一声,说出个让方楠十分震惊的消息。

    几日前,祖大寿与何可纲率军由宁远增援锦州,行至城南乳峰山下时,遭遇两白旗伏击,三千余人无一生还。

    这时,方楠看到老督师眼角的皱纹,似乎又深了几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