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一十一章 众妙之门

第二百一十一章 众妙之门

    翠枝碧潭鸟语花香。

    方楠身临其境,感受其中舒适畅意,呼吸都能随风和韵,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

    注视着萧思音缓缓站起,在她眼中看到自己的身影,方楠双臂慢慢伸出,柔软的身体缠绵在怀中,溶入了他的世界。

    两只蝴蝶此时翩翩飞舞,轻轻落在俩人头上。

    竹亭中茶香四溢,萧思音一边为刘宗周和汪福光父女斟茶,一边看着方楠伏案疾书。

    汪桃儿趴在方楠身旁,用手臂拄着下巴,歪着脑袋,朱唇随着每个字的出现而诵读。

    “亲爱的,你慢慢飞”

    “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咯咯咯……”

    汪桃儿手掩朱唇,眼睛笑弯成了一对月牙儿。

    “亲爱的,你张张嘴。”

    “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

    “亲爱的你跟我飞”

    “咯咯咯……”

    “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

    “亲爱的来跳个舞”

    “爱的春天不会有天黑。”

    “哈哈哈……”

    刘宗周畅快的开怀大笑。

    “不愧被人称之为方一曲。”

    汪福光愣愣的看着方楠,他实在是无法将一镇的总兵,与名动京城的“方一曲”联系在一起。

    汪桃儿似乎并不感到意外,仍是在一旁咯咯地笑着。

    “好久没有这样开怀的笑过了。”

    “快,快取铜镜来,老夫要看一下头上的白发减少了几根。”

    “哈哈……”

    “咯咯咯!哈哈!”

    众人也被刘宗周的诙谐,逗得哈哈大笑。

    “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飞越这红尘永相随”

    方楠用茶匙敲击着杯沿,清唱起来。

    “追逐你一生爱恋我千回”

    “不辜负你的柔情你的美”

    “好好”

    这次是汪福光手掌相击,叫起好来。

    汪桃儿使剜了她爹一眼。

    “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

    “我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

    方楠可是清楚,这首歌当初有多么的火。

    所以他对众人的反应,并没有感到一丝的意外。

    汪桃儿还是下手慢了,歌词已经被萧思音捧在胸口。

    汪桃儿的小手仍落在桌案中间,手指仍在无奈敲击着桌面。

    萧思音红着脸看向方楠,见他看了过来,努力地做出一副凶狠状:以后不许再唱这首歌曲。

    “哈哈哈哈……”

    众人被萧思音的表情,逗得大笑起来。

    “亲爱的你慢慢飞”

    汪桃儿翻着眼睛,挑衅的看着萧思音。

    “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

    “咯咯咯……”

    汪桃儿笑得花枝乱颤伏在了桌案上。

    萧思音将手伸进了汪桃儿的腋窝儿:“以后也不许你唱。”

    “咯咯,不唱了。”

    “咯咯,不唱。”

    欢声笑语在竹亭中韵散开,感染了周围的花花草草,几只嫩嫩的花蕾,在欢笑声中悄悄地绽开。

    一阵嘻闹过后,萧思音正襟跪坐,为刘宗周将茶水斟满。

    放下茶壶,她拱手于胸前,轻轻向刘宗周一拜:“徒儿多日未听教诲,师傅今日心情大好,可否筵经释道,增益小徒心智。”

    方楠一年未见萧思音,这时才发现她变了许多,身上的风尘之气,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如今显出了一种纯真的柔美之态。

    刘宗周看向方楠,面上露出了淡淡微笑,汪福光急忙拱手施礼:“学生也从未聆听过刘大人教诲。”

    方楠知道刘宗周是“蕺山学派”的开创者,黄宗羲、陈确、张履祥都是他的传人,称刘宗周为一代宗师也并不为过,刚才萧思音是在请他指点自己。

    方楠马上拱手向刘宗周施礼,这时汪桃儿也收起嘻嘻哈哈的神态,肃穆跪坐在旁边。

    刘宗周环视一下众人,抚须微笑,右手拾起桌面上的折扇,缓缓敲击在左掌上,片刻后他略微仰首看向天空。

    庄子曰: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方楠虽然知道这段是庄子开篇,前世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咏诵出来,但他清楚这段文字的内在,决不是如字面上含意那样简单。

    “天地间,万物生焉。变化万千,其道一也。蜕其形,寻其真,宗代不及也!乾坤变化,言不可论其形,语不可善其状,乃为慎独不足矣!”

    经曰:拈花一笑,可常持否?知其意,晓其理,处于万物之境,视不能止,心不善安,笑谈而矣。唯阅万千于心,通达其情,方可渐知矣!

    刘宗周将视线收回,在众人间掠过,最后停在方楠身上。

    “善其善人者,恶其恶人者,亦是道矣!”

    他将茶杯轻轻放在桌案上,然后微闭双目,众人立刻施礼拜谢。

    方楠来了,汪桃儿见萧思音不再与她嬉戏,撅着嘴像一个小拖油瓶似的跟在众人身后。

    筹建瓷窑的事情已经展开,下午方楠与汪福光,牛聚明和周素婵一同来到江边。

    方圆百亩的岸边荒滩上人头攒动,几千个民夫肩挑车推,正平整土地。

    周善毫挥着手,连跑带颠儿地跑了过来,郑重向方楠躬身施礼:“恩公,现在以经收笼了几百户的瓷匠。”

    周善毫挥手一指,“我们都搬过来了。”

    方楠用折扇遮住阳光,看到不远处的一片窝棚,心道:长期住这种地方可不行。

    “秀才哥,回去后重新规划一下,参考德州工匠住宅,先为工匠们建起砖木结构的居住区,然后连同仓库,码头一同建起来。”

    方楠看向几百亩滩头荒地,转身说道:“汪兄选的地方不错啊!”

    汪福光哈哈笑道:“老哥现在不但认为瓷窑不会亏钱,而且还对和光老弟更有信心了。”

    别看汪福光没有做过海贸,但他交际很广,早听人说过瓷器在西面很受欢迎,越是向西价格越高。

    他曾耳闻,一个五十文质地稍好的瓷盘,运到泰西之后能够卖到一两银子,这样的利润,早已经使他按奈不住了。

    汪福光虽然不是白手起家,但大河商号,确是在他的经营下发展起来的。

    因为宗族中没有官员可以倚靠,每年贩运的淮盐和粮食,须要在打通和维护关系上面,花费几万两之巨。

    犹其是近几年,晋商掌控了不少盐场,他的利润也越来越薄。

    方楠现在准备作海贸生意,一切还没有开始,此时若不加入,以后还真难寻得好的机会。

    汪福光在心中暗自决定,只要德州工坊造的海船,能与江边停靠那艘相仿,便值得冒险一试。

    周素婵没有想到,新建瓷窑竟然铺开这么大的规模,不禁为以后的经营担起心来。

    牛聚明看出了她的心思,在她耳边轻声说道:“放心吧,当家的眼光差不了!”

    “过几天和我们一同回工坊,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战船!江边的那艘福船,跟本就拿不上台面!”

    “真的?”

    周素婵眼睛亮了起来。

    “什么时候骗过你?”

    牛聚明呵呵一笑。

    “哼,要不是本小姐聪慧,早就被你那些小手段给骗了。”

    方楠看到牛聚明和周素婵眉来眼去,轻轻咳了一声,两人面色微红,尴尬的转身望向江边。

    汪福光呵呵一笑:“两位婚事何时操办,可别忘了老哥才是。”

    周素婵闻言,面色变得黯淡下来,这几日苏州来的信,都是催她回去,显然那边事情还没有头绪,仍然是悬而未决。

    方楠却在旁边笑道:“过几天去苏州解决完一些事情,就去周家看看,将婚事定下来。”

    汪福光心思玲珑剔透,感觉这件事情并不简单,内中颇有曲折。

    不远处,一群光着上身的半大孩子,挑着一担担残土,正在填平地面,方楠还在瓷器市场见过其中几个男孩,青采纤弱的身影,这时也出来在他的视线里。

    看到这些瘦削的身体,挑起超过他们体重的泥土蹒跚前行,方楠心中便涌起一股酸楚。

    他走上前去让少年们停下来,青采主动打起招呼,方楠笑着走到他的身边,抚摸了一下那红肿的肩头。

    青采轻轻抽动鼻子,口中发出“咝”的一声,看到方楠关切的目光,青采裂嘴笑道:“老爷没事的,过两天就结茧了。”

    方楠的鼻子一酸,向夏善毫挥手:“这个孩子我带走了!”

    “抓紧时间,先盖一所私塾,去城里聘请两个先生,让孩子们都去读书,不要再让他们来工地了。”

    夏善毫见方楠要带走青采,心中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为青采高兴。

    素婵把青采拉到一边,摘掉他头上几片草叶,吩咐旁边丫鬟带他去清洗一下,然后再敷上伤药。

    傍晚,方楠到汪宅向刘宗周告别,却没有想到他也要离开。

    “你们都走了,老夫在这里也没什么意思,明天就去白鹿洞看看那几个老友。”

    “我也陪师傅同去!”

    萧思音在旁边急忙说道。

    “嗯,多听听,多看看,增长些见识也是好事。”

    “方小相公回去也闲不着,过段时间你再过去。”

    “嗯”

    “也不差这几天。”

    刘宗周捉狭的一笑。

    萧思音面色一红,跺了一下脚,捧起琴走出了书房。

    “刘大人,明天随我们同船而行吧!”

    “好啊,正好见识一下。”

    刘宗周抚须呵呵笑道。

    清晨,一顶顶小轿陆续由九江城中抬出,汇聚到岸边码头。

    这次出行,不但有素婵姐妹,还有萧思音和汪桃儿,加上随行的丫鬟,十几个女人叽叽喳喳,嬉笑打闹着上了福船。

    士卒们目光斜视,传答口令的声音都软了许多,张大山头一次看到这么多华服粉彩的莺莺燕燕,嘴都笑的合不拢了。

    方楠在甲板上看得是一头黑线。

    心想该给这个大山哥娶一房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