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遇黛汐

第二百一十六章 再遇黛汐

    熊文灿这时放下茶碗,拧开折扇缓缓说:“我等虽远离边塞,但也不能忘记国事。”

    “几日前,听闻淮安府张家,数支北运漕船去向不明,甚是令人担优啊!”

    熊文灿轻捋短冉,笑眯眯看向方楠,心说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来,这些事情是谁做的。

    谁不知道你暗地里掌控运河两岸,大大小小数万匪众,虽然改弦易辙,但实力仍是那在摆着,若与西北流贼对比,稳稳能排进前三。

    王自用,也就是紫金梁,在王家胤死后,被三十六营义军推为盟主,号为三十六营,众二十余万,看似人多势众,但他本部嫡系只有几万罢了。

    谈论这种事情,大家心照不宣。

    方楠淡淡一笑:“熊大人多虑了,明日千里营便会多加盘查,使匪寇得不到一粒盐粮。”

    近些天来,他了解到淮安府张家淮扬商号,不仅财力雄厚,而且还是两淮第一大盐商,同时也是复社忠实的拥护者。

    “天启六年三月十五日,锦衣卫千户张应龙,率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首领周顺昌,在苏州的山西绛州大商人张国纪等“倡诸贾,欲缗贿缇骑。”

    由此便可看出,张国纪原是东林死忠,只是现在又与复社加强了联系。

    近日淮扬商号与陕西曹家起了些许争执。

    熊文灿曾传书与他,可加大对复社相关商号的拦截力度,温体仁将会参奏他们结党欺行霸市。

    “好好好”

    得到方楠支持,熊文灿连声称赞,他现在只是兵部右侍郎,却也把手脚搭上朝廷中枢,不遗余力四处奔波,稳定刚刚掌握的局面。

    方楠清楚崇祯这几年扶植阉宦一系,联合山陕等北方势力,打压东林,并且逐渐平衡了朝中各方势力稳固帝位,对朝政大权操控力也越来越强。

    只是在内外军事战争中,表现的极其难堪,这也与他不断调整朝局,加剧各系矛盾不无关系。

    正是印证了那句话,“得之东偶失之桑榆”,一饮一啄自有运道。

    方楠并不想参入政事,特别是温体仁一系与复社的纠革之中,只是张溥欺辱周家,这个仇怨他不可能置之不理。

    闵昌宗轻叹了一声:“久闻方兄的千里营异常勇悍,大凌河一战名动关外,只是无缘亲见,真乃一件憾事。”

    “哈哈哈哈”

    熊文灿抚须大笑,看向闵昌宗满脸轻松之色,像是在说毫无问题。

    “这有何难?近日运河南段,常有匪贼滋扰,只要和光老弟一声令下,千里营便可直抵扬州清除匪患。”

    方楠暗忖:这怎么还要调“千里营”到扬州了!

    熊文灿见他面露疑惑,继续说道:“扬州附近的卫所兵,不堪使用,唯老弟的千里营才能镇慑肖小。”

    方楠闻言有些错愕,但转念间便想通了其中关节,温体仁想要震慑东林遗将和复社,但两淮地区的卫所军,与江南仕绅关系密切,所以才想让“千里营”突进到扬州城下,让复社背后的支持者们看清形式。

    “熊文灿和闵昌宗一唱一和,他们想单凭这两句话,就调动部队兵抵扬州,自己也有点太亏了。

    想到这里,方楠哈哈笑道:“清剿运河匪患,乃是千里营份内之事,只是……”

    熊文灿看到方楠话音一顿,眉头皱起,他放下茶碗轻摇了两下折扇,殷切一笑:“和光老弟有什么难处,尽可说出来嘛!”

    老夫与闵贤侄在此,定能助老弟解决。

    不愧都是大户人家,懂得规矩,看样子是早有腹案了。

    方楠眉头皱起,用折扇轻击手掌,在书房中转了两圈,看似像遇到一件极为棘手的事情。

    看到方楠这副作派,闵昌宗心思剔透,明白他如此作做意什么,展颜笑道:“方兄有何难处尽可言出,我和熊大人也能帮助参详一二。”

    “哎~”

    方楠轻叹一声,面色尴尬向二人拱了拱手,“济南知府邱祖德,乃是方某挚友,当下孔有德为祸登莱,千里营中大部兵马,都在助他看护粮道,若将军卒南调,恐误了他今年的政绩,影响升迁啊。”

    “真会见缝插针啊!这是摆明了一点亏都不想吃。”

    闵昌宗心中暗揣,不过他也能理解,方楠作为一镇统帅,心中必然有自己的局面,这种送上门的买卖,他肯定要敲上一杠。

    闵昌宗轻轻啜一口茶水,在心中飞快盘算,“今后双方仍要继续合作,如果这次让他满意,将来也好利用运河,拿捏一些不听话的商户。”

    放下了茶碗,闵昌宗笑道:方兄所言甚是,邱祖德勤于政事理当晋升才能一展所学。

    “这个闵昌宗还是很上道的嘛!”

    方楠暗忖。

    “只是山东府正遇孔有德之乱,那位邱兄若是想要动一下,只能等到兵乱之后才能运作。”

    方楠心知这是实情,合上折扇拱手向闵昌宗轻轻一拜:“方某代邱祖德先行谢过闵兄了。”

    闵昌宗连忙拱手回礼,心中暗忖:“他如此着重邱祖德,自己还得认真对待。”

    方楠见事情都以经谈妥,又陪两人乘画舫在园中游览了一番,最后相约几日后在南京相见。

    第二天清晨,他起床在园中散步,刚刚走上回廊,小豆子笑呵呵跑了过来:“哥,外面可热闹了,你也过去看看。”

    小豆子这个模样,就说明不会有什么大事。

    来到正门,小豆子指向墙上的梯子,方楠轻轻爬了上去,脑袋刚露出,便听到一阵嗡嗡声响。

    他向墙外看去,只见几十顶小轿,停在门前路边,上百个轿夫正在低声窃窃私语。

    数十个书生模样的青年,围在大门两侧,不住在询问思音姑娘何时出来相见?

    方楠十分惊叹这群书生的执着,心想:此地不能久留了,看样子今天就得去南京。

    正思考间,突然一匹快马停在门前。

    马上之人,是个漕运总督府的差役,他对门前庄丁抱拳说道:“刘大人召方总兵去刘园一见。”

    方楠慢慢爬下梯子,轻拍脑袋,“这几天在运河边闹了这么大动静,刘荣嗣怎么会不知道呢?”

    “估计此去刘园,挨顿训斥是免不了的。”

    方楠心中揣揣,一想到刘黛汐,立刻变得有些英雄气短,虽说千里追踪萧思音,这事少有人知,但心中感觉有负于人家。

    不对,自己被儿女情长牵绊了,虽说现在与刘黛汐还没有媒聘之约,但也相距不远,此去定然不是言及私情。

    大凌河战役后,朝中局势变幻莫测,刘荣嗣这次必然有事要说。

    方楠还是吩咐小豆子准备轿子。

    为了防止门外的仕子们骚扰,他乘坐画舫出了方园。

    “刘园”并不是很大,一名老仆人引领着方楠,穿过两个小院在一处月亮门前停了下来。

    刘荣嗣正侧卧在竹亭中看书,方楠便蹑手蹑脚的走了进去。

    还没有走到竹亭,他忽然感到后背一痛,吓得立刻向前蹦了一步。

    回头看去,见刘黛汐正掩嘴口轻笑,两人一年多未见,此时再会夕日丽人,方楠见她已经完全褪去青涩,身形变得柔润,体线曲张而又纤美,出落的窈窕靓丽。

    明眸酷齿,一颦一笑如同花朵绽开,使人忍不住想要去掐摘。

    方楠每次想到她时,内心中泛起的不仅是亲与爱,而是一种亲切和熟识,像是亲手栽种的花草,经常会惦记一下。

    他走了过去,笑着把手掌轻轻搭在刘黛汐肩背上。

    方楠并没去想,她会不会躲闪,而是感觉就应该如此。

    刘黛汐对于方楠的举动并不感到意外,不但没有躲避,而且任由他的手掌停留下来。

    她仔细端详方楠,片刻后,脸上渐显出一丝红晕。

    刘黛汐轻轻垂下头低声道:“你长大了!”

    “你也是!”

    方楠右臂轻舒,手掌便扣住了刘黛汐的肩头,手臂缓缓收紧,两个人渐渐倚靠在一起,轻轻沿着小径漫步。

    方楠在腰间摘下一个装饰用的锦袋,托在刘黛汐眼前,她好奇的将锦袋打开,将里面的一个纸简取了出来。

    玉指轻轻翻动,打开纸简,一副猪八戒背媳妇儿的小画,呈现在两个人眼前。

    刘黛汐轻咬了一下嘴唇,脸上笑意渐浓,轻轻挥舞起粉拳,砸在方楠的胸口上。

    一只温热的手掌,不徐不急接住粉拳,并且含在掌心柔缓摩磋。

    方楠此时晃若如梦,与刘黛汐缓步在竹亭前的小径上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