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二十四章 花雨之楼

第二百二十四章 花雨之楼

    一名女子此时站在舞台上唱道。

    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

    为何你,还来拨动我心跳。

    爱你怎么能了?

    今夜的你应该明了,

    缘难了,情难了。

    方楠停下脚步,并非是因为女子唱的是“新不了情”,而让他惊诧的是,舞台上那个女子,虽然脸上未脱稚气,看起来只有十几岁,但身材却出落的窈窕有致。

    粉嘟嘟的瓜子脸上,长长的睫毛,应和着忽闪灵动的桃花眼,一频一笑,都透着一股纤柔娇媚之色。

    女孩子唱曲时,眼波流转,眼角眉稍间,带出一丝成熟韵味,面颊上还浅浅的镶嵌了一对儿小酒窝儿,透着调皮可爱。

    方楠相信这个女孩子几年后,定会成为一个迷倒众生的名妓。

    一股柔软的触觉袭上了手臂。

    他这时才发现那名貌美的女知客已经贴了上来。

    能够上到二楼来的客人,无不是富商官宦,方楠上来之后,知客女便感受到一股雄健气息,心跳便立刻加速了。

    “公子,这个寇家的小女子刚刚出道,没有万把银子是赎不出来的。”

    “如小女子这般,五百两足已。”

    “真直白”

    方楠看到知客女略微扭捏的样子,在心中感叹了一句。

    “她叫什么名子?”

    知客女见方楠并没有关注她,心中忿恨顿起。

    但她经历了多年训练,很好控制住情绪,只是委屈的答道:“寇湄儿”

    这时,方楠想到了有关“寇白门”的记载,十八岁嫁给朱国弼后,她就没过几年好日子。

    “后金击败南明,朱国弼被囚禁,欲卖寇湄儿筹钱为自己解困。”

    寇白门对朱国弼说,“若卖妾所得不过数百金,若使妾南归,一月之间当得万金以报公,朱国弼思考一番应允。”

    寇白门回金陵后,连夜找到旧院姊妹,在她们帮助下,筹集两万银子将朱国弼赎了出来。

    朱国弼甚是感动,很想和寇白门重圆好梦,但却遭到寇白门的拒绝,“当年你用银子赎我脱籍,如今我也用银子将你赎回,当可了结。”

    寇白门婚姻结束了,她重返烟花柳巷流落乐籍,没过多久便在情感的孤寂中,结束了没有亲情,没有爱情的一生。

    寇湄的遭遇虽谈不上曲折,却也引人唏嘘。

    她刚唱完一曲,便在老鸨带领下进入了一个包间。

    方楠看了一眼楼梯,女知客心领神会的带他走了过去。

    “啊~!”

    就在此时,大厅角落传出一阵轻呼声。

    几个年轻书生,在窗口旁围成一圈,全神惯注看着一个身才秀美的小姑娘,正在舞文弄墨。

    一个书生随口念道:

    “钱塘曾作帝王州,

    武穆遗坟在此丘。

    游月旌旗伤豹尾,

    重湖风雨隔髦头。

    当年宫馆连胡骑,

    此夜苍茫接戍楼。

    海内如今传战斗,

    田横墓下益堪愁。”

    “好”

    方楠听完忍不住也叫了一声好。

    “好……”

    一片叫好声随后响起。

    方楠向知客女挥动了一下折扇,背负双手走向窗口。

    “这是小女子游岳武穆祠时所作,今日忽闻江上炮声,这才有感而发。”

    “小女子才疏学浅,请各位品评郢正。”

    清脆如鹂的声音,听得众人甚是舒服。

    一名书生向小姑娘拱手笑道:“柳姑娘可否唱上一曲,应和这首诗让大家尽兴。”

    方楠听闻小姑娘姓柳,心中猜想会不会是柳如是呀,看年龄十五六岁还很符合,娥眉如黛杏眼流彩,面孔生得清丽脱俗,一头如云缎般的秀发格外显眼。

    应该差不了,方楠心中暗暗断定。

    看着柳如是的言谈身姿,方楠心中不禁为她幼年时,多揣的命运而感叹,一生都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十四岁沦入章台,她的经历不可不谓之悲凄。

    但她却化泥重生,掌控了自己人生的灵魂和气节,这使方楠对她十分欣赏。

    忽闻柳如是开口说道:只有方一曲的“一条大河”能与这首诗相谐。

    她向众人抱歉一笑:“但是此曲雄浑高亢,小女子现在还无法献唱。”

    此话一出,引得不少仕子摇头感叹。

    方楠走到临河窗前,在桌案上取下笔,凝视着窗外秦淮河上的风景。

    女知客已经去迎送其它顾客,青采快速将纸铺好,好奇的看着方楠沉思。

    几名仕子走到窗边,流览秦淮河上的风景,看到方楠执笔驻立若有所思,缓步围靠过来。

    他遥望秦淮河北岸十几名骑兵,纵马扬旗向北行去,不由的心中一动,想到大凌河战场上硝烟笼罩下的漫卷战旗,和几万埋骨它乡的忠魂,一首歌曲随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好好好”

    围观的几名仕子,纷纷轻声赞叹。

    平时经常会有一些名仕,在这里赋诗题辞,佳句美段也层出不穷,能够被人围观称赞是一种肯定和推崇。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几名仕子感受到歌词中的忧伤,不禁扼腕叹息。

    听闻叫好声,越来越多的人围了过来。

    方楠仍是心无旁骛,一边感受着歌词意境,一边挥笔书写。

    柳如是弹完一曲,见窗边有人在赋写诗词,立刻莲步款款走了过去。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明要让四方,

    来贺。

    几名仕子向柳如是拱手施礼,闪开空隙让她站到书案旁,轻声提示道:边塞词。

    柳如是闻言精神一振,唇齿轻动默读起来。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方楠轻吁了一口气,重新又看了遍刚刚写完的歌词,顺手接过素白丝帕,轻擦手上的汗渍。

    “好”

    “好一个长刀所向!”

    “字体也很不错,如巨流澎湃回转,隐纳着一股磅礴之气。”

    一名仕子在身旁轻声品评。

    这句话使方楠非常受用,字体始终是他的硬肋。

    欣喜之余,方楠又看了一遍歌词。

    自从他不拘泥于柳公权字体后,感觉书写时更加流畅,似乎有一股气息,在歌词字里行间中流淌。

    “公子”

    一声悦耳的轻呼在方楠耳边响起。

    他寻声望去,才发现柳如是不知何时站到了身边。

    方楠微笑着向她拱了拱手。

    柳如是微微一福:“小女子柳如是见过公子。”

    这时,方楠见她面色微红,长长的睫毛不住在快速颤动。

    “公子可否将这首词赠予小女子。”

    柳如是说完之后,用一种娇羞,一种渴望,还有一种敬慕的目光看着方楠。

    “还未请教公子称呼,如是太唐突了。”

    方楠笑看了一眼这个喜欢跳河的女孩子,然后望向笔架。

    一双纤纤玉手,将毛笔捧了过来,方楠施礼接过毛笔,开始在歌词上加注音律,近段时间有萧思音的帮助,他在乐理上进步很多。

    片刻后略一停顿,他不知落款该怎么写了,方楠没有“号”也没有笔名,一时间也想不出来,所幸直接写上“和光赠如是”。

    柳如是轻声复念,但是提款上“和光”这个名字,让她脑袋里顿时出现一堆问号。

    柳如是努力在记忆中搜寻“和光”是谁,为什么从未听闻过?

    “和光老弟,为何在此逗留,快随为兄上楼。”

    原来是闵昌宗走了过来,现在他正拱手与周围熟识的人打着招呼,几个富商这时也走出雅间,与他拱手寒喧。

    “让昌宗兄久等了。”

    方楠向闵昌宗拱了拱手。

    “和光”

    柳如是捧着歌词望着方楠在楼梯上的背影,口中轻喃。

    三楼布局与二楼差别很大,这一层只有四个雅厅,均是由丈高的夹纱屏风围成,上面描绘着水墨山川,花卉鸟鱼,看起来十分精美,显得赏心悦目轻舒雅致。

    另有绫罗由梁上幔垂而下,可将雅厅罩入其中。

    四间雅厅如扇面般布局,与一个半圆形舞台遥遥相对,每间雅厅四周,均站立着数名容貌俏丽的女侍。

    “谁让你心动,谁让你心痛,谁会让你偶尔想要,拥他在怀中。”

    一个十八九岁容貌娇媚的女子,身披轻纱在舞台上摇曳歌唱,六名身裹薄纱肌肤隐现的舞姬,在舞台与雅厅间地毯上翩翩起舞。

    见此情景,青采面色顿时如煮红的大虾,方楠轻拍一下他的肩膀,让他去二楼玩会。

    “哈哈哈哈”

    “这位便是和光兄吧!”

    一个二十多岁的书生迎了过来,抱拳拱手向方楠打着招呼。

    方楠观此人身上流露出来的气质,并不似一个文人,更像是一个商人。

    闵昌宗向前一指,这位便是山西亢家大公子“亢嗣鼎”,方楠笑着拱了拱手。

    周围的美侍拥上前来,搀扶几人向一个垂着牡丹纱幔的雅厅走去。

    “呵呵”

    “艾先生,今天请来的这个歌姬不错吧?”

    “哦”

    “还不错!果然是媚色诱人。”

    语音生涩,怎么听起来这么像建奴?

    方楠好奇心起,向路过的云海厅看去。

    此时,云海厅纱幔高悬,屏风也未合拢,让他一下看得通透。

    厅中只有三个男人,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座在圆桌旁,在几个美貌女子包围中轻声交谈。

    另一个男人身材魁梧,光头上带着一顶六瓣帽,侍立在两人身旁。

    看到方楠望来,那名护卫有所警觉,马上怒目瞪向几人。

    “建奴”

    方楠轻声说道。

    一旁的闵昌宗也停下脚步,看向云海厅。

    亢嗣鼎面色一沉:“和光老弟说的不错,是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