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五十二章 百户入晋

第二百五十二章 百户入晋

    清晨,德州“千里营”。

    “一二一,一二一,稍息立正。”

    各种号角金鼓声在军营中响起,一队队士兵高喊口号,迈着整齐步伐跑出营门,脚掌踏击地面发出阵阵隆隆声响,路面震颤,地上细碎石子四处翻滚,尘烟升腾飞扬,伴随军队涌向码头。

    四百多支漕船早已汇聚在德州城外运河边,前后延绵十余里占据了大半水道。

    巨矛般的桅杆密布如云,在河面上形成座狭长丛林,初升的太阳在其缝隙间闪烁,缕缕霞光投射在波浪中,印画出无数金色的刀剑。

    近万“千里营”正兵和辅兵,按照各自归属排列出整齐军阵,在总旗指挥下携带装备,由几个码头同时蹬船,白帆一面接一面在河面上升起,漕船缓缓开动驶向北方。

    考虑到去山西作百户,方楠并没有留下剑锋大队和炮营,让他们随同三部正营一同北迁。

    “嘿哟!嘿哟!”

    十几个士兵喊着号子,推动一门九磅重炮在跳板上缓缓碾过,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

    由于装备过于笨拙沉重,所以最后蹬船的是炮营,冯敬康已经升为参将,此时身披山纹甲正在码头上装运火炮。

    当了几个月主将,冯敬康对炮营训练还真没少下功夫。

    号令所指,士兵操做有绪,不见一丝紊乱。

    如今炮营拥有十六门九磅炮和二十四门六磅炮,若是同时炮击,足可以覆盖一个密集的千人方阵。

    由研究制造,到发展成单独建制的炮营,方楠可是投入不少。

    银子总算没有白花,现在炮营已经成为“千里营”摧城拔寨的利刃,让老兄弟们常以此为傲。

    吴彪就像看护宝贝一样,天天去炮营转上两圈,搞的冯敬康如同他的副手。

    不过吴彪并没有只是去督促训练,他发现炮营守卫力量薄弱,和牛聚明商量权衡了几次,又给冯敬康增加了一个总旗骑兵和两个总旗步兵。

    加上两个总旗炮队和两个总旗的辅兵,炮营人数达到了一千五百余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营级部队。

    天近正午,杨国柱和金国奇站在方楠两侧,看到“千里营”各部陆续出发,帆影在运河上如一串珠线,随风曲折飘向北方,蜿蜒回转几十里首尾难以相望。

    两人面色肃穆,同时用力捋着胡须,互看一眼都将手臂搭在了方楠的肩上。

    无奈的声音这时响起“要炮没有,要命有一条!”

    “哈哈哈哈”

    方楠对这两位软磨硬泡的劲头,算是彻底服气了。

    “千里营”开拔后,德州工坊开始陆续搬迁,牛聚明陪同以刘宗周为首的“参观团”,去郢口镇参观船坞,和两艘正在建造的二级战舰。

    方宝也启程去金陵筹办江南总柜的事宜,方楠准备了几天,见一切进行景然有序,便率领旗卫大队和新配属的五百辅兵,连同八百翠衫骑兵,近三千人赶往山西去做“百户”。

    平定所位于径井关西面一百里,处在阳泉与平定州之间,隶属于太原右卫,原有军户几十家,但多年不经战事,在方楠到来之前,早已转变成一个屯田村子。

    这里土地虽然由军户耕种,但他们只是挂个虚名而已,生活连普通村庄的百姓都不如,穷的连一把雁翎刀都没有。

    方楠由“正定府”(今石家庄)进入山西,两天之后就接到翠衫骑兵传回的资料,他一边察看舆图,一边琢磨起崇祯的用意。

    由平定所位置上看,它紧临径井关,西行一百多里就是太原,处于东出山西,通向真定的要道之上,与以险要著称的“娘子关”只相距七十里。

    由平定所向北过寿洲,可直扺忻州,与太原到大同的官道相汇。

    向南过辽州府(今左权)和潞州府抵达晋城。

    方楠坐在马车上,凝视地图轻轻敲击着桌面,心道:晋中少有流贼袭扰,崇祯将自己放到这里,难道是要当“交警”吗?

    “肯定不是”

    “做为一个武将,自己对朝中时事动态了解还是太少了。”

    地图上山川河流纵横,各处地名应衬其间,注视良久,方楠心中生出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山陕流贼虽然逐渐势大,但其规模还远没有达到几年后席卷天下的程度。”

    “洪承畴在陕西撵的他们狼奔矢突,已经有不少股流蹿到山西。”

    “难到将会有大仗要打?”

    方楠突然想到一段记载,崇祯五年(1632)十二月朝廷又派贺人龙、李卑、艾万年三将进关中,助张宗衡、许鼎臣围剿农民军。兵至,张、许争三将兵为己部,而贺人龙等无所适从。农民军趁机入据磨盘山,分其众为三:阎正虎据交城,进逼太原;邢红娘、上天龙据吴城,进逼汾州;紫金梁、张献忠攻沁州、武乡,陷辽州。知州李呈章、乡官杨于楷、张友程、举人赵一亨、侯标并死之。

    “大规模流贼入晋,这只是表像上的动态,形成原因及幕后是否存在推手还未可知。”

    自从进入井径关以来,并没有山西仕绅前来慰问,显然人家也不代见自己这个百总,情况有些反常,说明这里局势并不简单。

    想到这些,方楠喊来董飞虎,命令所有翠衫骑兵以伍为单位,由南至北对李青山提供的山西地图进行全面复察,同时刺探入晋流贼的规模和动向。

    车厢帘掀起,吴石头摘下帽盔坐了进来。

    “当家的!”

    “刚才亢家来人禀报,卫所营垒修砌完工,并且蓄存了粮草,咱们抵达之后便可以直接入住了。”

    方楠为他轻捋了一下鬓角乱发,看到脖颈上的疤痕,关切问道:“伤势恢复的怎么样了?”

    “当家的放心把!”

    吴石头嘿嘿一笑,露出两行洁白白的牙齿,与沾上飞灰,黝黑脸色形成了鲜明反差。

    “身体现在恢复如初,随时可以率军出战,他说话时还将胸口敲击的咚咚直响。”

    方楠笑了笑,“我们现在进入山西境内,再有两天就能抵达平定所,这里不是德州,流贼土匪常有出没,一定要注意警戒。”

    “当家的放心,估计但任先锋的那个总旗,现在已经到了百户所,有他们在前面打草惊蛇,那些小毛贼应该都跑远了。”

    “哈哈哈哈”

    说到小毛贼,方楠想起曾经带领老兄弟们,小心翼翼北上京城时的心态。

    为了打发过往官军,丁成还付出了五两银子。

    平定所位于阳泉城南十里,临近通向平定州的官道,两侧是十几里宽谷地,地势平坦现在尽是绿油油的麦田。

    卫所原址破旧毁塌,被亢家重修,而且在四周用砖石砌成围长两里两,丈高的城墙,其中房舍众多,可以容纳五千余人驻守,旗卫大队加上辅兵才一千五百人,再加上千余匹战马,进驻后仍显得十分宽绰。

    自从与亢嗣鼎相识以来,他刻意结交的心思,方楠早看得清楚明白。

    只是有些想不通亢家为何如此,而且在他被贬之后依旧如故,这在当下文贵武贱的现实中,实在是违背常情。

    正如方楠分析,亢家父子之所以与他交善,并不是因为“千里营”战力强悍,也不是他背后站着崇祯。

    在明末这个时代,资本形态初步形成,随着战乱加剧和政局纷争,各大商号成为矛盾和战争的源动力,商人地位更多受到重视,他们也由附拥获利,参予到时世转变之中,同时也在社会上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

    尤其是在战乱地区,他们招募护卫家丁,拥有军事上的能力,对于朝中权贵,也不似前朝那样卑躬屈膝。

    亢家搭上闵洪学这条关系,近几年生意蒸蒸日上,但却并不涉及政事,多与晋地各大商号交好互通,稳定住在晋商中的地位。

    亢嗣鼎在父亲重病之后,挑起家中大梁,行事却没有偏离嘱咐,重心仍旧放在行商获利之上。

    他青睐方楠的主要原因,是看重工坊商业潜力和机械方面的优势。

    一晃几天过去,方楠生活像是静止下来,按常理他到达百户所后,本应有阳泉千户所官员接待,协同前去拜会千户。

    如今,他连一个吏员都没有看到,更不知道千户是高矮胖瘦姓甚名谁。

    方楠只好派吴石头去趟阳泉,在千户所顺利报备,而负责接待的吏员,不温不火按照程序录注,过程之中说了不到十个字,给人感觉平常之及。

    方楠换上土布汗衫,头上也用白毛巾一裹,打扮成平民模样,在丈高的围墙上放置了一把太师椅,每日坐在上面托着把黄泥小壶,悠哉悠哉看着官道上经过的商帮。

    而吴石头却带张煌言和几个热血书生,整理翠衫骑兵传回的堪察结果,对地势形态,大路小径重新标注,忙的是焦头烂额。

    方楠虽然没有布置什么,但吴石头心里明白,他们被调到晋东,绝对不是来这里渡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