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火骤起

第二百五十三章 战火骤起

    平定百户所位于官道南侧,城墙虽然低矮,却要比普通村庄护墙高大厚实,加之旗卫大队整天操练,为经过路人带来了不少安全感。

    往来商旅发现这些士兵待人有礼并不扰民,便在天黑之际,靠到卫所墙下扎起帐篷宿营。

    如今的“旗卫大队”,经过方楠亲手调整,服装又改回了红色。

    远远望去,军阵如浮动红云,像似蕴纳在朝霞之中。

    上衣由右衽改成了盘扣对襟,裤子也修改成类似马裤的样式,腰间系着一条两寸宽皮带,左侧悬挂了一柄手铳,腹前套挂着巴掌宽的牛皮弹药袋,正好护住脐部。

    头盔保留了前部短檐设计,正面仍旧使用钢板,帽徽上的白骨图案,让方楠设计成了两面交叉的红旗。

    虽然只是红旗替代了白骨,但士兵相遇时看到对方帽徽,心气变的活泼了,面容上也带出一种正色。

    他们身披的甲胄比马甲还短,只覆盖到脐部以上躯体,是前钢后皮款式,正面却并非是曾经穿着过的类似板甲,而是由三寸大小的钢片组成的鳞甲,胸口镶嵌了一面圆形明光护心镜,上面刻印着血口张开,露出寸长獠牙的虎头。

    鳞甲较之钢板甲更为舒适灵活,只是打制起来工序多较为耗时,当下才换装了一个总旗。

    士兵脚下穿着的是一双皮底皮帮的布面短靴,刚好塞入收窄的裤角。

    新式装束简单利落,士兵身恣显得挺拔精悍,军容也更为严整,方楠暗自决定,陆续为其它部队换装。

    这种军装款式,己经接近十八世纪西方陆军。

    “满腔热血!勇敢向前!”

    “青春无悔!华夏永存!”

    口号整齐高亢,一里之外便能闻其赴赴气势,吸引来往路人驻足观望。

    他们在这些士兵激昂的面孔上,感受到一股浩然之气在升腾,渐渐涤荡去心中因战乱而生出的阴霾。

    方楠轻呼了一口气,近月调整总算没有白费,将逐渐发展成为死卫的部队,改变成了拥有热血激情的正气之师。

    “当家的!当家的!”

    吴石头几声呼唤,惊醒了还在感慨的方楠。

    “刚刚接到三郎手下传回的战报,汾州府的“汾州城”(今汾阳),于四日前被由陕西蹿入的流贼围困,纵贯山西南北的官道被切断了,翠衫骑兵对流贼了解不多,传信回来前,仍未查明是哪个部分。”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平定所扼守井径要道,是阻止流贼东进北直隶的重要结点。只要此处不失,正定安矣,华北无忧。”

    “石头,今后我们不能只学兵书了,有时间还要研究下坻报,看懂大局变化。

    这几天,方楠反复揣度崇祯关注平定所的目的,现在一切都清楚了。

    “走!”

    “回官厅吧!”

    站起身轻抖汗衫,方楠又看了一眼正在操练的军阵,快步走下城墙。

    大厅之中摆放了一个尚未完成的沙盘,张煌言平端着一块小木板,上面夹住数张纸页,他一边翻看,一边吩咐几个士兵,按要求在上面制做地形地势,见方楠走来,他双脚并拢挺直腰板,钢劲有力的轻声喝到:“参见方帅!”

    方楠哑然一笑,在他肩膀上轻轻拍了拍,戏谑地说道:“还叫什么方帅啊?”

    “现在末将不过是一个百户。”

    “记住,以后要喊总爷!”

    “呵呵呵呵”

    “是!”

    “总爷!”

    张煌言打蛇随棍上,故作认真重复一遍,使厅中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忙前忙后的军士纷纷掩嘴轻笑。

    在他们意识中,年轻的方帅为人随和,从来就没有对士兵瞪过眼珠子,不像浒山和吴彪那样成天寒着脸,表显出一副随时准备教训人的模样。

    张煌言感觉旗卫大队服装简洁利落,所以也穿上了一套,显得身才笔挺英姿挺拔。

    方楠暗自赞叹,果然是一代名人,这种气质就不是普通军汉能效仿得了的。

    “说说这几天的汇总吧!”

    方楠收起笑容看向墙上地图。

    “诺!”

    张煌言走到山西地图右侧,手握木尺在上面划动,并不时翻看左手木板上的书页。

    山西又称为晋,共有七府十三卫,其中大同与太原两镇都属九边之一,隶属于宣大总督张宗衡节制。

    七府,由北向南依次是大同府,太原府,汾州府,辽州府,潞州府,平阳府和泽州府,山西巡府是许鼎臣,总兵王忠。

    山西兵马由都司掌管,有太原左卫、太原右卫、太原前卫、振武卫、平阳卫、镇西卫、潞州卫、蒲州千户所、广昌千户所、沁州千户所、宁化千户所、雁门千户所

    “行都司”也就是九边之一的大同,布署了大同左卫、大同右卫、大同前卫、蔚州卫和朔州卫。

    张煌言翻过两张记录,快速扫了两眼,然后将木尺点在太原下方汾州府。

    “汾州城”位于山西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东临吕梁山东麓,流贼在山林掩护下潜行,因此发动袭击时极为突然。

    “刚刚接到各处传回的消息,镇西卫在支援途中遭遇伏击损失过半,残兵千余已退向介休。”

    “与此同时,潞州卫已经集结三千之众的卫所兵,估计现在快到介休了。”

    “平阳卫的部队,应该刚刚出发,但陕地流贼东蹿,最**阳府多地遭到袭扰,这次也派不出多少人马。”

    “泽州府的情况也差不多,预计晋南三府援兵,会相继在介休集结。”

    张煌言轻笑,匪首紫金梁骁勇善战,手下部众过万,目前正在平阳和泽州府一带活动,但愿两卫援兵,在路上不会被流贼牵拌伏击。”

    方楠坐在藤椅上,盯着地图沉思,他轻轻叩击扶手,想到最近搜罗到关于紫金梁的一些信息。

    他是陕西绥德人,浑名王和尚,号紫金梁,崇祯元年与混天王等起义,为王嘉胤部属,四年,王嘉胤死,被三十六营义军推为盟主,号为三十六营,众二十余万,高迎祥,张献忠和罗汝才都是他的手下。

    后世人所众知的李自成,现今还在高迎祥的麾下,带领张宗敏,郝摇旗和田见秀当着小弟。

    “太原那边有什么动向?”

    方楠沉思过后,继续关注起当下战局。

    “太原镇兵马,已经集结完毕,却并没有急于救援,到是附近的卫所兵,只要凑够两千便立刻起程,赶往祁县和文水。”

    “另外”

    张煌言接过士兵刚刚递过来的纸条,急忙补充说道:“北面忻州赶来的三千边军,于昨日午后抵达太原,辽州的部队昨天中午就过了榆社,估计现在已经到了祁县。”

    “沁州与汾州相临,所以那里派出的解围部队今早便到了介休。”

    至目前为止,山西地方卫所部队,全都动了起来,分别向汾阳城南的介休,北面文水和西面祁县集结。”

    “根据翠衫骑兵传回的消息,到目前为止,已有两万余卫所兵抵达这三座城关,另外还有万余人正在增援的路上。”

    “这些部队在行进中,经常会遭遇流贼伏击,平阳府,泽州府,潞州府和沁州府,都发生了规模大小不一的战斗,可以说晋南四府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张煌言汇报完毕,退到地图左侧,把书板夹在腋下,立正身体面色肃穆,等待下一步指示。

    方楠双臂枕在头后,放松靠在藤椅上翘起了二郎腿,轻声一笑:“许鼎臣还很小心,不但防备流贼围点打援,而且还要遏制他们四处流窜,这是摆明了豁出汾阳城拖住流贼,看样子他是兵马不足,想要控制战火在山西蔓延。”

    “咦”

    “不对啊!”

    方楠突然间想到了什么,低声轻呼,随即眉头紧蹙,神情凝重走到地图前,双臂环抱仔细查看。

    片刻后缓缓问道:“大同府和陕西有什么消息吗?”

    张煌言紧绷着小脸,正色干练回答:“翠衫骑兵并未向这两个方向布置,所以没有任何消息。”

    “立刻通知飞虎,迅速派人去摸清边军的动向。”

    “诺”

    张煌言立刻走到门口,招唤士兵传递消息。

    这时,吴石头一屁股座在方楠身旁的藤椅上,他侧身拎起茶壶,为方楠的茶杯斟满,然后又为自己倒了一杯,嘴角扯动嘻笑道:“这个山西巡府也不是个简单角色,治下一半地方都乱了起来,他却没急着派兵解救汾阳城,而是逐渐集结兵马于关隘要地稳定局面,看样子这是有后手啊。”

    这几年吴石头没少看书,加之在战斗中不断印证,对战役形态也能看出个大概了。

    方楠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看着杯中浮叶,淡淡说道:“我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现在已经明确了,流贼能不能打到井径还未可知,但山西这场仗,恐怕一时半会打不完。”

    “今后变化还很难以预料,以眼前形势分析,用不了多久,山西便有大仗,那时恐怕我们也难以置身于室外。”

    “当家的是说,许鼎臣在等待大同和陕西边军,准备一举剿灭流贼。”

    “皇上计算的准啊!”

    “早早就把当家的调到这里看大门!”

    吴石头摇头轻叹,带出一丝被人当作棋子的不快。

    方楠在心里暗暗叹道:“崇祯毕竟是处于庙堂之上,所接触信息和相应谋划,要比自己更加全面。”

    他看了一眼心气不高的吴石头,“人算不如天算,党派分争暗流涌动,最后结果现在谁也无法预知,不过我们也该提前作些准备了。”

    “当家的,我们守在这里,不就是防止流贼东入直隶吗?”

    “流贼和山西的兵马混战起来,即便能打到晋中,余势也不会很大,他们想过井径关门都没有!”

    吴石头轻啜茶水,说话时显得漫不经心。

    方楠拍了拍他的肩膀,看向地图左手虚指:“你也不好好想一想,晋中晋南杀的天翻地覆,我们在这里坐山观虎斗,那不等于皇上对晋地兵马说,你们打吧,我只是在一边看看热闹。”

    “你觉得这种态度,会让山西仕绅怎么想,弄不好他们会帮助流贼东入直隶,或是引到这里,那时候皇上就不止是很尴尬了。”

    吴石头恍然笑道:“当家的是说,看情况我们必然要加入战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