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九十章 迷雾深处

第二百九十章 迷雾深处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止而众窍皆虚。”

    吴石头手中的令旗忽尔烈烈作响,忽尔翻卷飞扬,静止时则轻舒摆动蓄势待起。

    “放……”

    吴石头突然举臂旗扬向前挥指,四个总旗官齐声厉吼,爆炸似的破音,刹那间掩盖过战场上的一切声响。

    “叭叭叭……”

    铳口轻颤,点点火光密如霓虹闪烁,于硝烟之间连绵若星龙隐显,纵惯于线列锋面之前,一束束淡淡的战争迷雾,瞬间喷涌出铳口,汇聚交溶成一道白色屏障,随气流激荡翻滚,在一阵厉风中渐渐散去。

    流贼骑兵,形团似楔,并拥冲锋,面对横长火铳线列,处于扇形合击之中,弹丸由正前左右三个方向集火扫来,人马数中者,几近参半。

    五十步距离,每颗弹子均可洞穿肉体,之后在人群之中余势不减,透杀数人可谓是常态。

    千余骑兵冲势立止,人仰马翻此起彼伏,队列之中红雾乍起,热血飘洒,在空中激射飞荡,似赤雨倾袭,漫漫袅袅似纱若烟,渐渐蕴纳整支部队之间。

    人尸,马骸,遍布于野。嚎者,哀者,翻滚于地。狂者,癫者,踉跄倾倒。殷殷之血,晕染尘埃枯草饱饮,溢盈于隙壑之间,润一方之地尽赤。

    “雷霆之犁,修罗之刃,逾千之众,几欲尽矣!”

    接连数战,急危险厄之时,许鼎臣都未曾动容,但此时此刻,他不禁为旗卫大队,瞬间爆发出的杀气而连声感叹。

    “战者虽以谋定,但此军火器之利,令人不敢望其锋芒。”

    “许巡府所言及是,铳炮犀利远胜刀矛,但造价颇巨,若府尊有意于此,范某愿赴江南,在那红毛海商手中采办万军之资。”

    范永斗眼角微眯,带出一丝轻松笑意,显然他乐得于此,而且还不费吹灰之力。

    范永斗暗中推举一些官员,图谋晋地各处官职已久,巴不得许鼎臣点头首肯,乘机安插几个心腑。

    俗话说的好,商无官依而自危,这几年范家商号货通南北,远及天山之外,包揽建奴和蒙古诸部半数所需,可以说是日近斗金,以范家为首的众多商号,更是岁入数百万之巨。

    他们相互暗通款曲,不仅控制口外商货价格,为求自保,在内挥金如土,广交权贵盘扎根基,适逢动荡之际,安于现状同时,依稀看到更大的施展舞台,钱权易变之心便由此而生,虽无朝堂纵横之念,却也有驾御时世之望。

    “呵呵呵呵”

    “范东主好大的手笔,万军之资虽巨,但我等晋地乡绅颇有余银,当下还不足为虑,况且盈野之贼不堪一战,多损无益于治下之民,还是罢了吧!”

    许鼎臣抚须长笑,毫不为军械物资所动,这到不是他清风傲骨,而是山陕等地商贾众多,同样涉及盐粮商货,虽不及范家店埠商帮规模,但也均是富甲一方。

    山陕商贾操事盐业百年之久,在江南多置办盐场,落户扬淮之地,至今扬州一些园林遗迹中,多有西北文化烙印,由此便可以看出,明末清初这个时代,有大批陕晋巨商会居于此。

    十五世纪之后,大航海时代开启,西方诸国进行海外殖民,世界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也是促成明朝手工业发展,资本经济在民间规模化的重要因素。

    大航海时代,又称地理大发现,指在15世纪-17世纪,西方各地,尤其是欧洲发起的跨洋活动与地理学上的重大突破。这些远洋活动,促进了各大洲之间沟通,并随之形成众多新的贸易路线。伴随新航路开辟,东西方之间文化、贸易交流增多,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开始抬头。并于明朝中后期形成高潮。

    如番茄,土豆,玉米等外来农作物,皆是由明末时期传入中国,同时促使丝绸,瓷器等物品走入西方世界,足见在这个时代,晋商,徽商,盐商,海商并起,绝不是突发因素,而是应世界巨变而生。

    西方不仅发现新大陆,丰富了地理认知,而促使欧洲海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环节之一。工业体系开始萌芽,工商手工业快速发展,促使社会形态进行重大变革,奠定了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

    这个时代,也是中国发展滞后于世界的开启,与之相比,所谓什么康乾盛世,岂不是一种狭隘认知。

    清王朝统治者,本就是卑居边戎,在社会文化和自身体量上无法驾御汉民,所以提出满蒙一家,招抚汉臣,借以培植统治基础,同时扭曲社会文化意识,使万千黎民百姓生存观念,合乎其统治架构。

    清朝落没,绝非闭关锁国,片板不可下海所至,而是压制引导世绅士民众,回归封建农业社会,迫使亿万汉民,只能在土壤中寻找生活。单一的社会经济形态,加上满汉官僚和阶级种族剥削压榨,百姓只能无意识的进行艰辛劳作,成为皇权贵族和官僚满足欲望,挥刀割取的韭菜,终其一生碌碌裹腹,若遇天灾人祸,只能背景离乡,茫然悲凄一世。同时圈界民众获取认知空间,造成禁锢式人文社会体系,阉割了人类社会的自然进程。

    与之相比,明朝虽也重农抑商,但并未遏制社会文化发展,应运时代变化,尝试多种变革,繁生出诸多学派。朱家皇帝虽多有瑕疵,但身为汉民正统,拥有民族认同,胸怀中华万土,身存齐一之心。不忘家国天下,烟火血脉之念,至终留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铮铮沥血之豪言。

    所下文臣虽党流伐异,但志仕名臣层出不穷,多怀死谰之勇,面对廷杖朝柱舍身驱就,并以此为荣,慷慨激昂之仕不胜枚举。

    扬州三日,嘉定三屠,坚守之策虽有其时政背景,但气节之念,才是其行之根基。

    许鼎臣打开折扇轻轻摇动,在范永斗注视之下微笑不语,若是昨日他听到巨资援助,肯定要斟酌一番,必竟上万士兵装备,这不是个小数目,至少有十万两之巨。但在此刻,他却毫不在意。

    经过一番观察,许鼎臣发现旗卫大队马匹,火炮,火铳,盔甲,这些装备,就没有一样是省钱的,没有五万两根本就无法配齐,不禁为之暗暗啧舌,心说方楠真是个会搂钱的武人。

    他那里知道,工坊规模不断扩展,方楠虽然几年间赚下了若大个家业,但至今仍然入不敷出,还欠着别人二十多万两饥荒。

    范永斗此时的许诺,并未引起许鼎臣一点兴趣,在他目光中尽是方楠身影,心中思绪转动已经有了计较。

    许鼎臣熟读经史子集,眼力见识自然非同一般,在他看来,方楠此时已然脱去武人形像,有兵,有将,有钱,有依靠,身上具备这些特点的人,日后成就必然非同一般。

    “呵呵呵呵”

    “范东主今日援助守城,许某人感激倍致,怎可再有劳烦,呵呵呵呵。”

    许鼎臣竟然也打起了哈哈,这让范永斗顿时一愕。

    不过他也不是个愚钝之人,放眼战场上的硝烟,未及片刻,心中已然明了许鼎臣为何回绝自己,只是一时间还猜不出他的谋划。

    轻风微抚,硝烟在战场上渐渐晕散,激奋的冲杀声戛然而止,望向横七竖八,遍布于野的人尸马骸,追赶而来的流贼皆举步不前,惊愕惶恐之色溢于颜表,纷纷踌躇四顾,摇首张望左右,手持利刃不停倒退。忽闻贼头举刀喝骂,只好迈出半步,挪动一下身体,小心谨慎落脚,避免踩踏地上殷红的泥土。

    回望身后,就连左良玉都已经退出战场,吴石头这才挥动令旗,待全军后撤之后,调转马头轻蹄缓步,悠闲跑回方楠身边。

    “这位吴老弟,到哥哥营中玩几天吧!”

    “除了女人,哥哥营里什么都有。”

    马祥麟急不可耐,又补充了一句。

    方楠闻言,大脑突然生出死机的感觉。心说有这么拉人头抓壮丁的吗?

    他现在惊诧于马祥麟的表达方式,即想笑,又想哭,还想开口大骂,忽然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方式了,坐在马背上双眼圆瞪愣在那里。

    话说想挖自己墙角的人可不少,从不差钱的史可法,到老奸巨猾的杨肇基,就连穷馊馊的杨国柱,也都死皮赖脸试探过,但言语如此直白,讲话如此没有水平的,他至今只遇到马祥麟这么一个。

    “噗……”

    “哈哈哈哈”

    曹文诏见马祥麟这般粗鄙的作派,忍俊不禁失声大笑,伸出大姆指在方楠眼前晃了晃。

    “马老弟有所不知,这小子平时吝啬的很,像个老母鸡似的,手下兄弟还从未外借过!”

    “哈哈哈哈”

    方楠此时计穷,一时间想不到什么托辞拒绝,憋得猛眨眼睛。

    “咳咳……”

    “我说马大哥,你看……”

    “打住!”

    方楠刚刚想到个借口,话只说到一半,谁知却被马祥麟挥手打断。

    “嘿嘿嘿……”

    马祥麟双手搓了搓,凑到方楠近前,眉开眼笑露出一副奸佞的表情。

    “今天你若不同意,信不信,老哥回去就给皇上写封请调……”

    “呜呜呜呜……”

    说到这里,方楠哪还会不知下文,急忙伸手捂住马祥麟的嘴巴,硬是没让他把奏折两个字给说出来。

    若说别人拿这件事情威胁自己,方楠还真不在乎。但马祥麟可与众不同,白杆兵在崇祯心中的地位,犹胜御马监四卫勇士营,只要他一张口,崇祯八成就会点头应允,吴石头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

    虽然知道马祥麟不会真心挖自己的墙角,只是让吴石头帮忙操训几天骑兵,但若让崇祯知道此事,那可是件天大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