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二百九十五章 五子入京

第二百九十五章 五子入京

    “传国玉玺”,是秦相李斯奉秦始皇之命,使用和氏璧所镌刻,后来为中国历代皇帝相传之印玺。并平时非常用六玺之一,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自有明已来,朱家历代皇帝始终未获得传国玉玺,虽然没有放弃追察,却没有找到重要线索,如果杨国柱能够寻到蛛丝马迹,相信皇上可能另会委以重任,宣镇总兵必然唾手可得。”

    “这样吧,直接告诉杨国柱,传国玉玺就在林丹汗手中。”

    在方楠记忆里,建奴是在与林丹汗的战争中,获得传国玉玺,所以他才敢这么安排。

    “即然牵扯到玉玺下落,这就不是个小事了。”

    牛聚明手掐短须,目光凝重,飞快在心中计算利弊,“杨国柱如果把这个消息报给皇上,若是其中有误,那可就是欺君之罪!”

    “呵呵呵呵”

    “这点勿庸担心,传国玉玺这等贵重物品,怎么会在战乱中遗失,更不会掌握在平民百姓手中,其踪迹必然有脉络可寻。太祖鼎定天下,残元退至塞外,几百年间大明无法掌控草原,传国玉玺之事便逐渐被世人淡忘,但这并不等于遗落丢失无迹可查。”

    方楠所言条理清楚,一众兄弟不住点头,纷纷小声议论,竟都生出一观传国玉玺的心思。

    “秀才哥,此举不仅使张宗衡受挫,而且还帮助杨国柱再进一步,看似是个一举两得之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由此之后,我们在朝廷诸臣眼中,演化成一系势力,必将会遇到未知诘难。”

    “我方某人虽然不惧,但是长此已往,必然难以自如率军征战沙场了。”

    明末多方势力较逐,方楠在外统率兵马,于内组建工坊经营生产,时刻关注局势发展,深感自身实力单薄,所以没有盲目确定今后道路,只是见情顺势而矣,如果现在与政臣争斗,显出结党之态,他还真没有这个心里准备,更是缺少相应的策略手段。

    “呵呵呵,小楠不必为此多虑,千里营现在一分为二,名义上你不在是军队统帅了,今后正好在时局变化上面多用些心思。而且你也并非是孤家寡人,不仅有我等兄弟追随,身后还有运河上多处工坊,以及沿河村庄,数万流民百姓。”

    牛聚明摇动折扇,言谈之间神色诡异,方楠估计他早已对现在这个局面有所预料,心中突然似有所悟。

    “量变促成质变。”

    “看来千里营发展到这个规模,必然会遇到类似情况。”

    “当家的,现在的千里营,还是曾经那支,刚走出大山的流民团伙吗?”

    牛聚明说话间放下折扇,目光览视众人,眼神中透出熠熠神彩,足见他此时心气正胜,胸怀所谋以待施展。

    “呵呵呵呵”

    “这怎么能相题并论呢?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差别太大了!”

    吴彪轻抚短须,凝神似再追忆,片刻后想到当下境遇,淡然一笑。

    “哈哈哈”

    “彪子说的对,是没有可比性,秀才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吧!别像打哑谜似的,让兄弟们猜来猜去。”

    谁也没有料到牛聚明会问出这个问题,想起曾经过往,众人唏嘘之余,不禁相互对视晒然而笑。

    “唰”

    见一众兄弟不解风情,牛聚明打开折扇轻摇两下,缓步走到舆图旁边。

    “这几年,我们新识顾交遍布天下,先不说商业上面的朋友,单是在军伍之中,同气连枝的部队,就有宣镇延庆军总兵杨国柱,辽西宁远总兵金国奇。”

    “另外还有当家的挚交好友,济南巡府邱祖德,江西布政使刘为可。”

    “但那也是明面上,兄弟们不要忘了,平阳府在家休养的孙承宗,那是当家的半个老师,说起这位,曾两任蓟辽督师,门生故旧遍布天下,虽然眼前没有帮助我们,但这不能说明,将来不会对小楠产生影响。”

    “怎么把老督师给忘了,入晋之前就该去拜访一下,孙承宗在大凌河战役时,对自己可以说顶力支持,犹胜长辈般关爱,更似薪火相传的师生之情。等山西局势平定之后,必须要去探望才行。”

    想到孙承宗,方楠一时失神,心念回转,发现老兄弟们正看向自己。

    “还有一个人,说起来当家的想必也非常熟悉。”

    “呵呵呵”

    “刘荣嗣虽然已经致仕,但他交际广泛,旧交故友中老臣居多,潜在力量不可忽视。”

    牛秀才如此一说,众人看向方楠皆是满脸含笑,似乎对他的婚事格外关注。

    碍于萧思音在侧,牛聚明话峰一转。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牛聚明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愕。

    “这说明我们在当朝有了根基,虽然规模不大,但也算小有势力。”

    吴石头神态庄重,立刻接口应答。

    他肯于读书,而且伴于方楠左右,常接触各种朝廷动态,较之别人更了解千里营现今的局面。

    “呵呵呵”

    “石头所言不差,但是大家的不要忘了,今年春帷延期至秋后,周茂兰平恤事毕,正好可以赶上,另外还有山东刘正衡,他号称北海三棵树,与小楠关系不错,对工坊多有帮助,今番会试与周兄同行,此时已到京城。”

    其弟刘正宗(1594~1661),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山东安丘城里人,崇祯元年进士,明末清初大臣,官至清朝礼部侍郎,光禄大夫世称“刘阁老”博览其弟刘正宗,崇祯元年进士,群书,最工诗律,尤精五言古诗。他爱好书法,笔法秀妙无伦,顺治凡得著名书画,经他鉴别评定后才归御府收藏。

    “呵呵呵呵”

    “秀才哥,不只有他们俩个人入京赶考吧?”

    方楠突然插话,让众人猜不出还有谁也去应试,久久不见下文,一同看向了牛聚明。

    但见他轻摇折扇,含笑在帐中踱了几步,半晌笑而不语,算是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

    “呵呵呵呵”

    “到也不是什么外人,素婵三叔周进,此番也参加会试,四叔周榜原本学业较差,经过劝说,放下家中事物,此时正在赶赴京城。”

    “如此一来,本次会试与我们关系密切者就多达四人了。”

    “小楠,你现在可不能只盯着山西战场,事关我们今后立足根基,还需要早做布局。”

    牛聚明看向方楠,语气中带着满满的兴奋。

    如果这次会试,四人之中有一半登科,对于年纪轻轻的方楠来说,将来十几年后,都将是他的助力。新晋之人虽然官微历浅,但工坊财货流通,加上几镇军伍的深厚根基,升职擢拔政途通畅。

    “等等”

    “秀才哥,你还是忘了一个人,小玄著立刻派人通知工坊,把宋应星由机械监拉出来,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哈哈哈”

    方楠抚额大笑,“这个宋大表哥真是个痴人,如此大事怎么还要别人提醒!”

    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与兄应升,赴府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便中举人并且在一万多名考生中位列三甲,但在年后会试中却名落孙山,其中多因门第之因,宋应星心灰意冷才四处游学。

    方楠在此之前,心思多是放在军伍战事之上,此时经牛聚明提醒,他才发现以自己为中心,已经汇聚如此多各种人事,心喜之余不胜感慨,暗想等山西战事平定,自己是不是去趟京城,背依崇祯,与王承恩,闵洪学,熊文灿这几方关系交好,至少也能让周茂兰进士及地。

    转念间,方楠想到眼前战事,和错宗复杂的局面,心中忽感沉重,不禁起身走出营帐,仰望天空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视线所至,见流云翻转分合,似有所悟,暗叹与张宗衡这场纷争,可能是自己外再形态上变化的开端。

    回到帐中,方楠刚刚安坐,却见一众兄弟皆是看向自己,心中不免有些错愕。

    “咳咳咳”

    牛聚明负手在帐中踱了几圈,“当家的现在身为百户,统领上万兵马,虽有圣旨加持,但面对张宗衡和许鼎臣仍显官威不足,所以我们不能以官身相示,思前想后,方一曲这个名号更加超尘脱俗,至少不会在才学上弱了势气。

    “呵呵呵”

    “当家的年轻英武,只要稍加装扮必然风流倜傥,介时定会另文官武将刮目相看,与张宗衡分庭抗礼,也更容易使人折服。”

    牛聚明目光闪动,轻挑折扇敲击掌心,边说边想,为方楠打造出一个什么形象。

    这也不怪他如此看重仪容装束,方楠现在督都同知这个官职是从一品,看似职位很高,但与文官相比,身份上却低了不少,而且曹文诏,贺人龙等人,都挂着督都佥事的虚职,大家官服补子都是虎豹,站在一处混同与类,毫无优势可言,显不出方楠超然于众将。

    “这些繁琐之事,那就有劳秀才哥了,但黑云龙请辞事大,关系全局关键,今晚定要与之商议稳妥。”

    “另外,得功大哥明日寅时率全军出阵,在流贼营前摆开攻击架式。”

    “记住,开花炮弹造价不低,尽量少用,此番意在展示军威而非攻营拔寨。”

    谋划已定,方楠开始推敲每个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