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三百零五章 亦幻亦真

第三百零五章 亦幻亦真

    虽然无法断言渊墟氏作为,但事情本身诡异之处,却昭昭而示,不禁让人会生出更多猜想。

    二战之前,日本海军空前发展,傻子都能看出他们的战略重心指向海洋,即东南亚为必占之地,但那里是法,英,美,等国殖民地。

    1928年二次北阀结束,张作霖意向加入国民政府,6月因皇姑屯事件而亡。12月张学良通电全国改旗易帜,中国自满清覆灭,北洋政府之后,结束了历时15年的军阀混战。由此进入到新军阀组政时期。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于皇姑屯事件三年之后,这就说明,当时日本没有侵华准备,而且在这几年间,张学良仍与日本保持合作。反推就可以说明皇姑屯事件,只与国家结束混战有关。而此时,中国军备与日本相差巨大,且海军几乎为零。不存在根本矛盾。所差的是如何解决半殖民地的问是。(中华之悲哀)

    1929年,也就是皇姑屯事件一年之后,7月,张学良欲取消苏联在东北的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在中东铁路的特权。(可见东北早已被西方各国渗入,局势复杂,张作霖还说不上死在谁的手里,不是日本,也未必是苏联。因为这都是能看得到的事件)。

    再看1929年底,也就是九一八事件前一年,中国暴发了中原大战。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新军阀,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让人意外的是,李宗仁这个广西军阀也掺杂其中。)(这是一场混战,虽然只持续半年,便宣告结束,但其所乱,影响中国百年之变。)

    由此观之,外在势力是真不希望中国安定。皇姑屯事件,未必出自于日本人之手。而是外在势力,作用于东北的一场阴谋。

    中原大战张学良倾蒋,获利甚丰,由此也达到人生顶点,但这时东北军内部也被渗透,这并不只是张学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东北此时,以被外在势力影响下更乱了。

    (九一八事变,苏联反应冷淡,这就说明当时,不只有日本,苏联,在东北搅合,还有其它势力主导了一些变化,可能就是谋害皇姑屯事件的原凶。)

    (国家民族走到今天,是一路荆棘非常不易。)

    在纷杂局势下,日本力图稳定朝鲜,开发东北资源,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入侵东北是必然的。另外,此时二战并未开启,日本还至力于提高国力。他们有入侵东南亚之心,但还没有发动的胆量,必竟一旦开战,日本等同于单挑西方诸国。

    入侵中国东北,可满足矿产资源所需,他还会讲什么仁义道德呢?不过此时,日本仍没有忘记战略重心。

    1932年日本策划的伪满洲国成立,从此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和掠夺。抗战胜利后,每年的9月18日都被中国人视为国耻日。(满人又回来了,日本这轮表演,背后还带点别的意思。)至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都在全面侵华上面举卒不定,因为他一直都在向西看。”

    从日本陆军,在侵华过程中不断扩编就能看出来,他们想趁中华国内纷乱,窥取一些利益,却没有全面入侵的准备。(中国历史上,又是一次起于东北的侵掠)。

    五年之后。

    1936年3月7日——德军违反凡尔赛条约进驻莱茵兰。

    5月5日——意大利军队攻占埃塞俄比亚首都。

    7月26日——轴心国决定干预西班牙内战。

    10月24日——德国和意大利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11月25日——日德两国在柏林签署日德防共协定。

    二战阴云开始升腾。

    1937年,日本西望之后,决定继续打,因入侵中国可以先一步解决全面抗战的威胁,同时还可让西方,忽视自己对东南亚的窥伺。至于打到什么程度,他们并未确定,所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先有卢沟桥,后有淞沪,年底是山东。到是应了“重点进攻”这句话。

    淞沪会战,起因颇据戏剧性,打的非常惨烈,着实起到了给日本放血意图,但自身损失和民众伤亡,却是敌人数倍。

    “南京守了一半,国军竟诡异的撤退了,其中原因让人难知,导致军心焕散乱。难不成也有其的算计?”

    国民党中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素以战斗标柄著称。所安不过是东南一隅,工商业远不如将介石所把持的淞沪杭等富庶之地。但其军队,却装备法式勒贝尔武器和施耐德大炮。由此可见他背后的那只手。(在此之前,他们使用日式武器。)

    纵观日本侵华,与其说分成若干阶段,到不如说是打打停停。这种现像说明,他们在战争开启之前,并没有全面侵华的战略布署,而是大力发展海军,把目标放在东南亚地区。这由日本海军和陆军装备上就能看出来。日本海军在二战时,研制建造航空母舰,超级战列舰,舰载机,这都是世界上顶级配置。

    反观陆军,薄皮坦克,三八步枪插刺刀,与德国相差几个档次,说明日本对陆军上投入非常少,以确保海军有足够能力攻占东南亚,同时拥有应变美国海军介入战争的能力。

    尝到甜头的日本政府,将军费向陆军倾斜,不断扩编陆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使亿万华夏子孙,以血肉之躯,去消耗日本的战争资源。尽半数国土沦为战场,在战火中揉搓碾压,满目疮痍,使日本一条腿陷于泥谭。可以说中华民族,在二战中的付出是巨大的,远远超过美国在战争中的消耗。那两颗蛋蛋所产生的作用,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只是某些势力如此操作,仍旧未能阻止日军对东南亚的进攻。

    先有血战昆仑关,国民党主力阻击日军,再有戴安澜死于野人山,十万青年入印整编,足见西方对东南亚的重视。出兵东南亚,若是好事,印度怎么不出人呢?可见西方之间也有分歧。结果又是税警总队,又是黄浦嫡系,趁日本颓势打赢几仗,而国内还是一片狼藉。

    1940年,蒋介石某黄埔弟子,进驻云南这偏离战场之地,其人与胡宗南齐名,与陈诚有隙。所率部队身经百战,不在五大主力之下。但是此人,却逐渐走出蒋介石谪系之列,在败退台湾时,旅居香港。这就说明,其人在率军驻守云南之后,受到了外在势力影响。

    之所提及此人此事,皆因他三十载戎马生涯,两次北阀,中原大战。古北,冷口,山西,台儿庄,武汉,长沙。抗日战争,是其高光时期,内外争锋,身经百战,未尝一败。杜聿名,王耀武,张灵甫等人战迹,皆位列此人之后。34岁出任集团军司令。是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位当上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将领。其人深谙谋略,勇猛善战,若忠心华夏,必赞当世第一猛将。

    可叹,其毕生光华,毁于充当西方之护猎,后被某方势力,如弃履所遗,终于香港,荣耀尽失,两手空空。(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在国民党内部,没有追随蒋入台官员将领,大多与它国势力有染。此人前半生战功柄,当时无人出其左右,是众多流亡者中,所失最多的那个。

    二战对很多国家造成重击,西方自身实力,也大大削弱,无力阻击日本入侵东南亚,直到日本攻占印度尼西亚。

    “玄壑一族善于借尸还魂,操控政治战争,以上种种都有他的影子吗?

    方楠思絮沿展,眼神空洞宛如进入到历史长河的镜像之中,在各色事件中寻找孔洞,将之串连在一起。

    “轰!”

    就在方楠神游之际,突然被砖石瓦砾塌落声惊醒,抬眼发现厅堂门侧,地面上已然塌现出一个地洞,而那玄壑,此时已不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