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歌汉骨 » 第三百零六章再启军议

第三百零六章再启军议

    玄壑借地渠而逃,众人怒喝聚拢四周,却被许鼎臣所阻,未派兵卒下去追赶。

    “玄壑必是早有预谋,特来此观我等军力,未料被邵仙师所扰,才功亏于溃。此乃积水暗渠,高五尺宽仅一尺,秽气冲天曲折难行。必然是其早预退路。善入恐有不测,众将当多派骑卫去城外巡视,或许能有所获。”

    许鼎臣说到这里,拱手向邵守善恭身一辑以示感谢。

    “无量寿经,巡府过喻了!”

    邵守善挥动拂尘,手打道敬恭身还礼,“我等修道之人,本不该介入尘世,但此玄壑实乃邪逆之流,其心诡妖,以祸世为生。有违玄天所旨,累族终会遭神怒之極,必毁于始发之乱。于此之前,吾乘重阳之继,长春真人之传,当以卫道驱身,无须谢尔。”

    “当下军马齐备,山西之贼举日可剿,还望诸位不负圣恩,用命行事。皇上身侧无应答妥贴之人,定会有所不便,杂家这就回返,以侍周全。待平定之日,为众将捉笔述功。”

    王承恩作个圈辑,之后快步走出官厅,策马飞驰而去。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个王承恩行径当得是怪异!”

    许鼎臣抚须望其背影,不禁暗自嘀咕,隐隐中有个猜测,却被他挥手撒去。摆在眼前,莫大于城外十万流贼之事。张宗衡离去带走宣大兵马,现在自己手里的筹码可不多了,还要仔细计算应对。”

    方楠心思系手玄壑身上,本没有在意王承恩的行径,看到许鼎臣的举动,这才想到王承恩怎么说走就走了,心中犹然生出许多疑问,片刻后有所猜测,左眼皮猛然一跳,暗说自己又要发财了不成。

    团长走了,这个阉,道,儒的组合,只剩下邵守善和刘宗周,两人跟随王承恩同来,此时被王承恩放了鸽子略显尴尬。

    许鼎臣心思通透,马上看出二人不适,忙举手向厅中相让。

    “小道身为出家之人,不谙军武之事,此行已然多有讨扰,当得归山修道,许巡府,诸位将军就此别过。”

    邵守善向众施礼拜别,飘然走出府衙。

    刘宗周文人本性,喜欢掺合政事,但此时他知道府衙即将进行军议,自己并不适合留下,于是与众人道别,乘着方楠的轿舆,悠哉悠哉出城而去。

    范永斗躬身作辑高悬于头顶,显然是负罪之态。众人回到堂中,见他这个模样,在其身侧绕开。

    “罪人范永斗,识人不明,结交异族,误入其途,引其入城,罪责难逃。”

    范永斗见众人落座,遥向许鼎臣再拜。

    此时,厅堂之中一片寂静,都在心里猜测许鼎臣会如何论处。

    范永斗以商货起家,此时富贯满盈,与多位阁部皆有连系,背景颇为复杂。当下摆出一副认罪的模样,足见他深知官心,放下身段要给许鼎臣一个面子,和缓化解刚才之事。

    “呵呵呵呵”

    “范东主忠君爱民,常捐资助饷,助我等剿贼平乱,实为良善之人,过往之事,不过一时误交匪类,所性无大过失,还是快快请起吧!”

    果不其然,许鼎臣放下茶盏,起身走到范永斗之前,伸手虚扶,轻描淡写化事于无形。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方楠不是主事者,所以也不关心两人心中所想,他此时斜眼瞄向孙传庭,暗自猜测这明末最后一个三边总督,会拿出什么剿匪布署。

    虽然孙传庭此时明声不显,但在后世,他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

    “汝之所罪,有资敌之嫌,以商贾之身,出入军议之所,实乃造次之为。”

    “……该杀!”

    孙传庭侧身怒视范永斗,出口皆是杀气,这听得方楠一阵舒爽,心说此人还有些铮骨。

    这时他才记起,孙传庭虽于七年再入朝堂,但他背景关系都不是很深,犹其是在十年之后,政局更为混乱,他于其中多与人争峙,才导至囚狱三年。

    由此可见,他即能看透朝局僻隐于乡间,又还心怀仕途之情。为官凭心行事,不在乎他人心迹,性情略显孤傲。而且自心还略有点小矛盾。

    也正是因为这些,孙传庭成就了明末救火队长这个称呼。

    谁知许鼎臣和范永斗听闻此言,皆是向他一笑,好似在说孙传庭书生意气,我们不和年轻人计较。

    这让孙传庭如拳击空处毫不受力,是怒也不是,说也不是,只好把头一侧,用力坐回锦凳。

    “大军住扎,粮草用度颇大,明日范某调运一万石谷米,供巡府麾下所用。”

    听闻范永斗所言,方楠心思一动,“果然是大商贾,开口就上万石的捐赠,要知道此时一石粮等同于后世一百五十斤,一万石等于六百百吨。范永斗这是包了许鼎臣手下三万人,两个月的口粮。”

    “久闻方将军手下行军迅捷,多倚骡马所助。明日即有万石豆料送予营寨,还望莫闲物鄙。”

    “嚯~”

    “手笔不小啊!”

    方楠心中暗自惊叹。

    范永斗早有结纳方楠之意,何况千里营军马众多,此时更不会厚此薄彼。

    一匹马的食量,相当于五个士兵一天口粮。犹其是战马,对于精料需求量更大,因此方楠只为翠衫骑兵配置了战马。如旗卫大队那些骑马步兵,所乘马匹皆是强壮驮马,只在战时增加豆麸和一些精料。

    剑锋大队,无论人还是马,妥妥都是吃货。单是他们一个月的供给,就已经超过三千人的消耗。自从被崇祯扣下之后,方楠忽感身上少了一座小山,节省下来不少银子。

    所以他现在是一丝讨要回剑锋大队的想法都没有,这几天正琢磨着,把哪支家丁再卖给崇祯呢!

    “大战在即,于国尽力,就收了范永斗的捐助!”

    方楠本不想与范永斗扯上什么关系,但考虑眼下筹调粮草耗费过重,是以欣然而受。

    “多谢范东主捐助,吾等千里营众将,必将剿灭顽匪,护百姓安危,以报圣恩。”

    方楠言出慷慨激昂,话里话外,接受捐助是为国效力,非私自收留。

    这时却见孙传庭歪头扫了他一眼,观其眉目戏谑,嘴角敝动的模样,显然是在说,“你这个武将相当虚伪”。

    散出大把钱粮,范永斗算是平定了风波。现在他哪还会逗留下去,向众将作辑之后,匆匆离开巡府衙门。

    孙传庭见厅堂之中又恢复平静,这才移步到摆放舆图的几案之前。

    轻轻翻动片刻,孙传庭抬手吩咐卫兵,将一张尽绘中原诸省的舆,挂于屏风之上。

    此时厅中一片寂静,所有人聚精会神看向舆图,暗自猜测孙传庭会如何布署。

    方楠只看了一眼,心中就大概猜到孙传庭的意图,显然他的谋划,并不止于眼前击溃城外流贼,而是要肃清晋地,着眼于更大规模的战役。

    “若是普通谋臣,顶多挂一张山西舆图就够用了,这个孙传庭,果然与众不同。”

    晋地卫所边军齐备,另有宣大陕西兵马配合,方楠自惴没有主导战役的优势。所以并未作战略上构想,只根据自身火器众多,对后勤较为依赖,制定出以城镇和官道周边,为适战区域的行动框架。所以孙传庭即将进行的战略规划,他非常关注。

    这张舆图,囊获河南,陕西,大同,北直隶,涉及范围极广,就连方楠这时,也猜不到孙传庭将会作何种布置。

    “孙某乃一介布衣,得尔铉兄抬爱,今日摇扇妄语,还望诸位将军指证。”

    孙传庭举扇向四周辑首,见无异议,这才站到舆图右侧。

    “条山,(中条山)其山中狭,而延袤甚远。西北临吕梁,东北接大行,此为关中之门户也。”

    “南渡而入豫,东流而下则入直隶,实为诸地之关窍也。”

    孙传庭开篇所指,便点出舆图之中,晋陕豫三地之关键所在,足见他虽隐于乡野之间,却未忘天下之事。

    条山,今作中条山,屏蔽洛阳、潼关和中原大地,拱卫西安和大西北,瞰视着晋南和豫北,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抗战时期,中条山战役,就是发生在这片区域。

    方楠见他能看到这个点,就知道孙传庭已然有了全盘谋划。

    见孙传庭折扇北移,止于沁水城,方楠不禁会心一笑,心说历史竟然如此巧合。

    沁水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中条山东北,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西临汾河,东出即是晋阳,再向东南可抵焦作,若流贼走到这,等同于出山西,北行几百里就进入北直隶了。

    不过有卢像升驻守新乡一代,方楠估计流贼很难过去。

    “此时流贼无力北上,若一旦溃败,必会占据沁水之地,向西过汾河入吕梁,向南沿条山入关中,亦或是渡河蹿入河南。”

    讲到这里,孙传庭看向左良玉微微一笑,不在言语。

    “末将左良玉,本有协防豫地兵马之令,愿往条山一代巡防。”

    左良玉向孙传庭抱拳施礼,忽感不妥,侧身对许鼎臣再拜。

    “和光意下如何?”

    许鼎臣这时侧身看向方楠,似是征询议见,其实他不想对左良玉这支外兵有所指派。还有一个原因,即然摆明与千里营合兵,总不能自己乾纲独断。作为一省巡府,许鼎臣更看重战事结果。

    “呵呵呵呵”

    “不忙!不忙!”

    方楠笑而露齿,显得又些奸滑。这让左良玉心里为之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