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下明珠之南北朝 » 033 孙恩投海了

033 孙恩投海了

    402年三月,春天来了,孙恩又来了。这一次的上岸地点是临海,位于台州市西北,孙恩真的是每况愈南了,之前选择的浃口、沪渎、临海都在北边,在孙恩的心里留下了一系列失败的阴影,所以这一次又往南走了几步,心想这一次不会再遇到刘裕了吧,你的下邳在淮南啊。

    这一次孙恩倒是蒙对了,确实没有遇到刘裕,但也没有占到便宜。临海的太守辛景很生猛,大破孙恩军,孙恩的队伍有很多是之前从三吴地区裹挟的男女,这一次基本都被辛太守杀掉了。让我们意外的是,孙恩居然因为担心被官军抓获,自己投海死掉了。

    一个以海为生的人,不怕挫折,屡败屡战,从小船板发展到了大楼船,公司规模从百十来号人发展到十万人,最后竟然选择了投海自杀,这位孙董事长的心里该有多么的崩溃!

    一般来说,一向不努力的同学是不会想不开的,想不开的往往是非常努力、已经拼尽全力的同学。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两种人投入的成本不一样。像孙恩这种人,投入的感情和精力太多了,付出的努力也太多了,结果遇上了刘裕,一败再败,连不应该败的也败了,之前打不过刘裕也就罢了,现在连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辛景太守也打不过了。经临海一役,孙恩已经全然没有了心气。

    孙恩投海的时候,跟随他的同党、小老婆、歌舞女有一百人左右,跟着他也一起投水自杀了,说是这样就成了神仙了,所以这些人被称为“水仙”。这时候,孙恩的队伍还剩下几千人,这些人就推举他的妹夫卢循当头领。

    同样是失败,为什么孙恩就感到绝望而自杀,卢循就觉得这事还能干而没有自杀呢?

    因为卢循对公司付出的还没有孙恩多嘛!付出得不多,损失的就少,损失的少,就没那么伤心。心还好,就还能继续。

    而孙恩在399年创业元年就有胜利在望的感觉,这种跟“成功”十分逼近然而又失之交臂,继而越来越远的事实极大地消耗了他的意志力,而一个人的意志力在一定时间内是有定数的,差别只在于是五号电池还是七号电池。

    对于朝廷来说,从401年11月刘裕把孙恩赶到海上开始,就已经缓过劲来了。缓过劲来的意思是可以腾出手来对付野心勃勃的桓玄了。

    但桓玄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觉得跟朝廷之间,最后在什么时间摊牌,应该是由他来决定的。

    401年12月,桓玄继续布局,推荐他的哥哥桓伟当江州刺史,镇守夏口,推荐手底下的一位叫刁畅的司马当辅国将军,负责八郡军事,镇守襄阳,这两项是需要朝廷走一下任职程序的。另外,他派皇甫敷、冯该驻防湓口。

    接下来两件事明显表现出了桓玄的野心,一是把沮水、漳水一带的两千户少数民族强制迁到长江南边,设了一个武宁郡,二是把流亡的难民拢起来,设立了绥安郡。行政区划的设立是所有中央政府非常在意的权力,桓玄的这个举动,说明他根本没把建康的朝廷放在眼里。

    司马元显用皇帝的名义下诏,叫广州刺史刁逵、豫章郡太守郭昶之回京,结果桓玄把这两个留住,不准他俩动身。打人不打脸,桓玄的这个举动这就有点过分了。

    但桓玄觉得这很正常,因为他控制的地区已经占到了全国疆土的三分之二,朝廷连个搞保健品起家的孙恩都摆不平,自己有点野心很自然。桓玄心情好的时候开始叫人献点祥瑞。所谓祥瑞这种东西,无非是让老百姓知道天道轮回、天命有归,今天要轮到和归到桓氏了。

    光让老百姓知道是不够的,桓玄觉得应该让朝廷那帮人也知道点时务。于是,他就给会稽王司马道子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前番贼军逼近京师郊外,因为风向的原因不能前进,因为下雨的原因不能放火,粮草吃完,因此离开,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不如政府军而屈服。从前,王国宝死了以后,王恭没有乘机以威势入朝统政,可见他心里对明公没有侮辱之意,而你却说他是不忠。现如今,位居要害枢纽的心腹亲信中,称得上名声和美德兼具的人有谁?恐怕不能说没有这种人吧?只是你不能信任他罢了!就这样日积月累,才造成了今天的祸端。在朝的君子们都畏惧惹祸上身而不敢说话,我好在供职的地方离得远,所以敢揭示事实。”

    信是写给司马道子的,话是说给司马元显的。司马元显看到这封信后,大为害怕。

    桓玄的意思很清楚,你们打不过孙恩,还冤杀忠臣,现在有个名望又高、品德又好、占据要津的杰出人才,就是我啦,能干点事情,你们又不信任,我上次要来帮你们,你们还不让来。现在大祸已经造成,京城当官的人敢怒不敢言,我离得远,你报复不着,所以有话就直接说了,这就是事实!

    这就让杰出青年才俊司马元显不得不认真考虑了。

    谋士张法顺对司马元显说:“桓玄继承了桓氏上几代人留下来的资望,本人又一向有豪迈之气,在吞并殷仲堪和杨佺期后,已经独霸荆楚之地。而阁下所控制的地区,仅仅是三吴而已。孙恩叛乱以来,东部土地荒芜,政府和百姓都陷于困顿,难以维系,桓玄必定会乘此机会,放纵他的奸诈凶恶,我对此非常的忧虑。”

    司马元显说:“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张法顺说:“桓玄刚刚得到荆州,人心还没有完全归附,他需要花时间笼络安抚,暂时顾不上打我们的主意。如果乘这个当口,派刘牢之当先锋,而阁下率领大军随后跟进,桓玄可以拿下。”司马元显同意。

    桓玄写信给司马道子的时候,显然并不希望出现被朝廷讨伐的结果,他实在是低估了司马元显的智囊团,也低估了自己这封信的副作用。

    司马元显想瞌睡,枕头就来,这说的是庾楷投诚。

    就在司马元显等人谋划这件事时,武昌太守庾楷认为,桓玄与朝廷对抗,恐怕事情失败以后,会祸及自己,于是秘密派人跟司马元显接触,说:“桓玄这个人在荆州大失人情,干部群众都不愿意服从他,如果朝廷派军讨伐他,我可以作为内应。”

    司马元显大喜,按计划派张法顺去京口游说刘牢之。刘牢之觉得讨伐桓玄这件事比较难。张法顺回到建康以后,跟司马元显说:“我观察刘牢之的言辞神色,这个人今后一定会背叛我们,不如把他召到建康杀了。不然的话,要坏大事。”司马元显不同意。要搞桓玄,杀了刘牢之找谁去办?在没有找到替代的人之前,是不能动手的。接下来,司马元显大力整治水军,征兵、训练、入舰一条龙,准备要讨伐桓玄了。

    一场好戏就要开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