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影江山 » 第17章 无尘之音,天人之路(2)

第17章 无尘之音,天人之路(2)

    “这种境界有什么特别之处吗?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热衷?”林凡越听越糊涂,继续问道.

    “一般说来,不外乎两个原因。一者,无论什么法门、何方修众,修行至一定程度都会遇到‘瓶颈’,形成桎梏,修为再难精进,且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很难继续突破,境界越高,这种桎梏越是明显。此种情况下,一些人可凭个人造化度过,一些人则靠高人指点,而剩下的那些人若无奇遇,则就只能等待机缘到来。但对任何修士而言,等待无异于等死。因为机缘是可遇不可求的,常常数百年也不见得能遇上一次。对凡人而言,数百年够长,但对那些处于众修界之顶端,以及半只脚已经迈入死亡的修士而言依旧太短,短到往往还没等到机缘降临便已身葬轮回。”

    “是以,有人希望能通过入定、坐忘或坐禅等方式进入天人之境,一窥天道,希望从中明悟自身修行方向,而无尘钟恰好能大大增加这样的机会。事实上,这种窥伺有些类似于卜筮,但不同的是,卜筮是一种完全靠自身强行进入天人之境窥伺天机的手段,卜筮之人也通常会付出相当代价,特别是泄露天机之人,其后果更甚,甚至会招引天罚。但若是利用无尘钟的话,则无此风险。”

    “其次,我也说了,天人之境还是一种修行境界。在万千修炼法门中,儒家与道家尽管有很大不同,但却也最为相似。儒家曰胎元,道家讲元神。无论是胎元境,还是元神境,溯源而上,其未来只有一途,就是天一境。只是想进入这种境界,何其难也。凭借外力固然可以一时进入,但终非长久之计。因此,便有人开始另辟蹊径,但终是不得法门,直至无尘钟的秘密被发现。

    “对众人而言,若能借助无尘钟进入天人之境,通过感悟天道运转找到天人之路,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虽然修众也知此事缥缈,不可强求,但若有无尘钟在畔,那这个方法成功的几率无疑会大很多,毕竟多一个契机,就等于多了一个希望。”

    “照此说来,那指点江山仅作为一个中等学府就拥有此等重宝,岂不是很招摇?”林凡感觉自己好像听明白了。

    “哈!你若这么想,那你也太小看这指点江山了。虽然在江湖中人看来,无尘钟根本就是天材异宝,难免遭人觊觎,但历史上此钟确实不曾失窃。尤其是这一千多年来,江湖实力颓势愈显,有本事在一个皇家学府成功盗窃者,放眼人间已是屈指可数。

    “再者,尽管无尘钟不凡,但修为境界不到的人,也并非唯此钟不可。至于那些已达顶峰的人,已有太久太久不曾见到。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还是这指点江山自身足够强大。指点江山虽然只是一个中等学府,但也绝不只是一个中等学府那么简单,作为十二个中等学府中唯一一个能与帝都心城江山比肩的存在,其底蕴是不容小觑的。也因此,无尘钟能安然度过千余年。”

    “啊!”林凡目瞪口呆,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是第一天才认识指点江山一样。

    诚如孟嬴所说,无尘钟确实不凡。但其不凡不只是本身过于玄妙,同时也是指对明煌的意义不凡。明煌四钟乃明皇在位时所打造,集明煌子民匠艺于一身,向来是明煌的对外代表,也因此甚少鸣钟。除非是举行重大仪式,或发生重大事件,否则不多响,故素有“三响昭仪,六响争鸣,九响而悲”之说。据《明煌通史》记载,历史上四钟九响也仅发生过两次而已。

    …

    为寻钟声,楼下之人几乎一下子全跑光了,即便热闹如昍阁,也安静下来,显得格外清冷、空荡。

    虽然众人都跑了出去,但孟嬴和林凡而人并未随行。这数日,每天早晚,他们总能听到钟声各响一次。最初,林凡还感到有些稀罕,但后来他也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凡儿,书部司那边我已经去过了,接下来的时间里,你就好好准备。”孟嬴搁下了筷子,开口道。

    “是,夫子,我知道了,谢谢。”虽然不知道孟嬴什么时候去的书部司,但这种被人照顾、什么都不用担心的感觉,还是让林凡感到很不错。

    又过了一天。

    这日,空气愈加得湿润,早食之后,双阳城便下起了毛毛雨。霏霏细雨笼罩整个双阳城,城内城外皆是一片雾蒙。

    “还有两天。”房间里,林凡在床上望向窗外,喃喃自语道,尽管手中还握着那本《史殇》,但他已没了心思。

    窗外,平静的悠江缓缓流淌,尽管细雨霏霏,可江面上还是浮起了一群凫鸭,一片生意盎然,“对了!我的衣服!”

    就在这时,楼下再起一阵大骚动。

    对此,尽管林凡已经见怪不怪,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对劲,因为这次他没有听到钟声,且这次的动静不小。

    “怎么了,请问?”林凡刚推开门就看到一个青年从他门前经过,正要下楼,他赶紧问道。

    “哦,看你样子,应该是来参加春闱的吧?等一会儿,指点江山一年一度的礼乐节就要开始了。据说,今年的开幕曲及弹奏者都不同以往,好像颇有看头的样子。”青年不急不缓地解释道。

    “你是说《九響》吗?”这些天,这件事已在双阳城传的沸沸扬扬,尽是各种猜测,期待。虽然林凡无意于此,但也多多少少听到了一些。

    “是的,你不去听听吗?年少时,还是应当多出去走走看看,多长一些见闻、见识才是。”青年建议道。

    “我就不去了..”林凡摇了摇头,他想起自己还有事要办。

    “哦,那挺可惜的。不过,按今年的情况来看,在城里应该也能听得清,毕竟大家都出城了,城里也就安静了,只是感觉上可能不如在西城外那么身临其境。不说了,要开始了,我得走了。”说完,青年也匆忙下楼。

    双阳城,西城外。

    此刻,西城外已经人山人海,就连通向经纬之别的谷道也都站满了身影,几乎全是江湖侠客。其中,还有不少是听到消息后,专门从襄璘,残都,聿玵三地连夜赶回的中原人士,就为这次曲宴——《九響》。

    远处,千万大山已悉数被氤氲笼罩,一片茫茫,隐隐约约,不知多少,就连前方雄伟的去天连峰也已在暗淡的天光下模糊不清,晦暗不明。

    细雨虽使众人视线不佳,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但这朦胧感也为即来的盛宴增色不少,所有人都在围绕着这次礼乐节的开幕曲及其演奏者而猜测、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