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三世莲之缘 » 第十三章 窗间过马,日月如梭

第十三章 窗间过马,日月如梭

    这边,法戒几乎是飞奔着把我送回了余晖院。

    谭嬷嬷看看我,又看了看计时的漏沙。

    我从她的脸上看出了疑惑,也不等她问我,就简洁明了的把高僧的安排给说了。

    “这个老……”谭嬷嬷皱了下眉头,张口想骂人,但看我睁着大大的眼睛,仰望着她的脸,连忙收住要出口的话,拉着我进屋,继续张罗起我的午食。

    下午,那个法戒和尚领着几个和尚,送来了书案和笔墨纸砚。福慧就混在送东西的人里,等他师兄都走了,他又折返回了余晖院。

    “小莲,我都听法戒师兄说了,以后你只要三日去一次师傅那授课。虽然现在每月去的次数少,但你的课业千万不可马虎。福元师兄就是因为偷懒,被师傅罚了很多次。但如果你真觉得课业多,也可以直接和师傅说,他会通融处理。你也不用着急课业难做的事,放心,以后每日未时,我都过来教导你临帖和诵经。”

    我看着进屋后就吧唧吧唧说个不停的福慧,倒了杯水推到他面前,然后气定神闲的说:“福慧,你才九岁,别像个老人似的一样碎碎念。放心啦,我的课业不多,而且谭嬷嬷也能教导我。”

    “谭嬷嬷?我以为她只负责照顾你饮食起居。”

    福慧疑惑的看着在次间忙碌布置书案的谭嬷嬷。

    “嗯,你师傅说谭嬷嬷可以教我,而且我觉得他们应该是认识多年的熟人。”

    我压低声音开始和福慧讨论起困惑我一早上的八卦。

    “是吗?我也觉得呢,之前谭嬷嬷说起我师傅总是一脸不屑的语气,我猜他们早年一定是有什么爱恨情仇。”福慧压低声音回我。

    然后,我们双方都对这个八卦的发现兴奋不已,偷偷的捂嘴暗笑,连谭嬷嬷走到跟前也没有发现。

    “你们俩干嘛呢,是背着我干了什么坏事吗?”谭嬷嬷板着脸说道。

    “没有,没有,我们就是在说福元师兄又偷吃糕点的事情。嬷嬷,你弄好书案了吗?我要开始临贴了嘛?”我连忙转移话题。

    “嗯,弄好了,买的是慈善斋的笔墨纸砚,虽然不是顶好,但适合刚开始练字的你,现在用好的反而糟蹋了。”谭嬷嬷脸上挂着满意的表情。

    我兴奋的跑到新书案前,摸摸这个摸摸那个。

    福慧也走了过来,略带担忧的在边上问我:“小莲,今日师傅给你诵的是哪段经文,你还记的多少?没事,说个一两句,我就能知道是哪篇了”。

    “嗯,我记得呢,今日高僧背诵的是: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我毫不费力的背诵完了这篇经文,就好似以前做过无数遍这样的事情。

    一旁的福慧和谭嬷嬷震惊了,福慧颤微微的开口:“小莲,今日师傅给你诵读了几遍啊?”

    “一遍,然后高僧就让我回来了。”我拿起一支笔,试着重量。

    “一遍,当真就一遍?”谭嬷嬷急急开口问道。

    “嗯,是啊,高僧可没耐心呢。”我又摊开一张宣纸,抬头看着还在震惊中的两人,内心吐了个槽,继续说道:“我可是很认真和用心去听的,然后那些句子就记在脑子里了。可我只会背诵,一个字都不认识,也不知是什么意思。”

    福慧和谭嬷嬷双双舒了口气,心里同时浮起一个声音:还好,还好,不算太妖孽。

    福慧拍拍胸口,开口道:“有些孩童是会比常人聪慧一些,没事。这段出自莲花经,大致意思我们要以欢喜的心来学习每一位菩萨,来启发我们修行的智慧,再把每一个菩萨就当成是自己去修行,懂了以后再去讲经说法,度化众生……”

    说罢,他走到书案前,把佛经翻开,找到那段,又纠正了我的握笔姿势,然后让我按照他指尖指的字,在纸上描写。

    我端着陌生的握笔姿势,有点赶鸭子上架一般,按着那字在纸上生疏的描着。就这样福慧点一个,我学虎画猫的描一个。

    整整写满一张纸,福慧才让我停下来。他拿起我写的大小不一,有的还有墨点糊成一团的字,认真仔细的看着,最后满意的说道:“小莲,不错呢,你第一次写字,领悟力很好。就是这些字有些难度,明日我带本我儿时练习的字帖给你,以后你每日要至少要练习五张大字。”

    谭嬷嬷从福慧手里抽走那张写的一塌糊涂的字,小心的折好,放进袖子里。

    “好了,公主已很厉害了,福慧你别揠苗助长,公主现在才三岁呢!你们到院子里玩会吧,我出去办点事。”说罢,谭嬷嬷急急到出了门。

    我看着谭嬷嬷渐渐走远的背影,转头问福慧:“福慧,你会觉得我是妖孽吗?”

    福慧伸手摸摸我的头,说道:“不会,你只是比一般孩童聪慧些。放心,这世间的神童很多,只是他们大多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可以安全长大。但你不会,你有我,谭嬷嬷,我们都会护着你。”

    我眨巴眼看着一脸真诚的福慧,说道:“福慧,你教我识字吧。”

    “好啊,那我们就从这篇经书开始认起,我念一个,你跟一个,你现在不用急着知道每个字的意思,经书比一般的书更晦涩,我也是口口相传了好几位佛学高深的师兄,才理解了一小部分。”

    福慧拿起经书,对着刚才让我描写的那篇,逐字逐句的教着我。就这样,我们一个教的认真,一个学的认真。

    谭嬷嬷回来后,就看到两个小童专注的念着经文,她微微一笑,也没打断我们,转身出去忙碌自己的事了。

    次日,我在一阵阵“吱咿、哐当、咣当、咣咔”的四重奏里醒过来。我揉着迷糊的睡眼,问道:“嬷嬷,这是谁家在拆房子啊,这么吵,都吵到寺庙来了?”

    谭嬷嬷正坐在床边给我理衣物,见我被吵醒,笑笑:“公主且忍耐半日,外面在搭建书房呢。”

    “书房?”我惊讶的什么睡意都没有了。

    “嗯,是啊,我们公主马上就要有个书房了。”谭嬷嬷开心的微笑着。

    我眨眨眼,起身抱住谭嬷嬷,把头靠在她肩上,轻声说了句:“嬷嬷,我让你费心了”。

    谭嬷嬷愣了愣,忽地眼含光,摸摸我的头:“公主从小就乖巧,现在大了还会疼人了。”

    就在我俩美好相互偎依着时,房门被“哐”的一声推开了,福慧冲了进来。

    “小莲,小莲,师傅让我每日下午过来陪你读书,福元师兄可羡慕我了,说我不用干活还日日有点心吃呢。”福慧声音里透着欢喜。

    “啪唧”,谭嬷嬷抬手给了他一脑壳,“怎么这么毛毛躁躁,陪公主读书可是天大的好事,以后规矩起来,要行礼!”

    福慧摸摸被壳的头,背对着谭嬷嬷,朝我吐吐舌头。

    我捂着嘴哈哈哈大笑。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活。

    谭嬷嬷在书房里设了整面的书墙,福慧开心的说每天活在文山书海里,她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很有效率的学习规则,我们每日在书房里习字,诵读着古今的书籍,研析佛经。

    窗间过马,日月如梭,一转眼又是三年过去,我已是六岁女童,福慧已是十二岁的少年。

    这日,福慧如往常一般过来,可脸上挂着一抹哀伤。我放下手里的书,疑惑的问道:“福慧,你怎么了?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小莲,我,我,我祖母过世了。”

    梗咽地说完这句,福慧哇的一声哭了,豆大的泪水从眼眶中流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掉下来。

    我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但这种至情之人离世的心情,不知为何我能真切的感同身受。

    我站上椅子,张开双臂抱住他,轻拍着他的背。

    我轻轻的在他耳边说着:“所有的悲伤终会停止,世间一切终会有完结,我们要学会舍弃,这是我们成长要付出的隐忍代价。哭吧,哭吧,只是哭完这场,不要再哭了。”

    福慧在我肩上点点头,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很快,我能感觉到我的肩膀已经湿润一片。

    过了一会儿,耳边传来福慧哑哑的声音:“小莲,我要回去送我祖母最后一程,这段时间,你自己一个人好好练字,好好吃饭,不要让我担心你。”

    我点点头:“嗯,你也打起精神,你祖母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佛祖说好人离世都是去了那极乐世界,那里很好。”

    福慧把我抱下椅子,用衣袖擦干泪痕,又摸摸我的额头,认真的说道:“那我回去了,过几日便回来。”说罢,他便转身走了。

    我看着他离去的孤独背影,略略有些担心,抬头对站在边上的谭嬷嬷说道:“嬷嬷,你能找人看顾下福慧吗?我有些担心他一个人回去。”

    “公主且宽心,他师傅早已安排了福元陪他一起回去了。”谭嬷嬷悠悠的开口。

    “嗯,那就好。佛曰: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但愿福慧能顺利的过了这一道关。”我平静的说完,开始今日的佛经修行。

    望着独自诵读佛经的我,一旁的谭嬷嬷眉头紧皱,眼神透着担忧,但却沉默不语。

    两周之后,福元师兄独自回了万佛寺,而福慧却没有再回来。

    余晖院里,福元师兄递给我一封福慧写的信。

    福元师兄坐在圆桌前,手里拿着谭嬷嬷新做的糕点,略带惆怅的说道:“公主,福慧的信里说啥了?”

    “他说他父亲年久无子嗣,所以他祖母临终前希望他能还俗,让他父亲开祠堂把他记为嫡出长房长孙,已避免沈家后继无人。”信很短,我一目十行看完。

    “什么长房长孙,这种名号要来何用,百年后谁记得你是谁的子孙后代?”

    福元师兄郁闷的吃着糕点,感觉今日的糕点一点都不香了。

    “福元师兄,你在沈府这几日,觉得沈府如何?”我淡淡的开口。

    福元师兄放下糕点,叹了一口气:“是个人心复杂之地,有长辈在后面捅刀子,有亲戚在后面说坏话,有亲人相互利用,这就是人心险恶的世俗。”

    “这个世间丑陋,其实也只是人心险恶;这个世界阴暗,其实只是人心狡诈。所以,心是菩提,亦是魔障。一切皆由心生,一切皆随心动,一切皆附心往。眼不见心不烦。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我倒了杯茶递给他。

    福元师兄接过茶,一脸惊讶的道:“公主,你现在佛理修习的比我还好了,是因为师傅单独授课,开小灶的缘故?”

    我内心对着这个脑子不着边际的福元师兄翻了个白眼,默默的喝茶不予理会。

    福元师兄见我无意再多聊,便喝完茶放下杯子,准备离开。起身走时他说了段话:“其实我回来之前又问了福慧,到底是什么原因迫使他想要留下?他说他心里起来贪念,已无法一心修佛。”

    “贪念?”我自言自语的琢磨着这两字,直到日落夜起,谭嬷嬷进来盏灯,也没有想明白福慧这个贪念,贪的是什么?

    谭嬷嬷看着纠结不语的我,说道:“公主莫要深思了,有些想不通的事,等到了时间自然会想通的。”

    我听完,抬头对谭嬷嬷笑了笑:“嬷嬷一语点醒我,是我迷障了。我和福慧从小一起长大,几乎日日都在一起。我以为自己足够了解福慧,却不知道他内心居然有贪念,而且这个贪念我居然不知道是什么。”

    “公主,时间在变,人也在变,福慧已是少年郎了,当然会有……”谭嬷嬷忽地卡住,没有往下说。

    我没有在意谭嬷嬷犹豫不决却欲言又止的表情,直直的扯下腰间的玉环,递给谭嬷嬷,说道:“嬷嬷找人把这个带给福慧,不管他想要什么或做什么,我都帮不上。但这么多年的情谊,我也不能看他身处危险之地,不以援手。这个玉环在我身上也就是个摆件,对他可能还有点用处。”。

    “公主,这可是你去年生辰时,皇帝陛下给你的生辰礼啊,不行,这个太贵重了。”谭嬷嬷严肃的摆摆手,表示拒绝。

    我内心吐槽,什么生辰礼。不过是那天我觉得这玉环好看,从便宜老爹身上扯下,拿手里把玩,然后便宜老爹就很随意的给了我。

    我坚定的看着谭嬷嬷:“就是因为这个玉环贵重,其背后含义深远,我才要给福慧。那你说我还有啥能送给他的?”

    谭嬷嬷轻叹一声,接过玉环,小心的放到袖袋里,“这玉环太贵重了,老生亲自去一趟,让福慧好好保管,不可磕破了。”说罢,就出门去了。

    我透过窗户看着院子里的那颗柿子树,月光下斑驳的树影,风一扫,树影被拉的长长的,心叹道:以后秋时就只我一个人吃柿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