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医扪心录 » 第45章 热闹是你们的

第45章 热闹是你们的

    陈瑾见哥哥跑了,也没办法。只是心里不由得冒出一个疑惑来——给哥哥治这头痛,不是纵容他继续出去喝酒嘛?究竟是对还是不对,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啊?

    不过很快她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上了楼,回到房间,就将注意力转移到看书学习上面去了。跨越了三千多公里将那几本书带回来,总不能没看完又还回去吧……

    接下来的十多天陈瑾还是老样子,每天在市场上帮忙。摊位上的货物也比平时多了些,除了现宰的鸡鸭,还增加了一些肉丸、鱼丸、牛百叶、鱿鱼之类。每天都有不少从外地返乡的人,市场上也越来越热闹,陈瑜也不得不出来帮忙,陈瑾有时候下午也还在摊位上忙碌着卖货收钱。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八和除夕这两天,是这一年中最忙的两天了,尤其是二十八,是最累的一天。虽然二十九才是除夕,但除夕只有半天的集,过了中午,差不多就散了。

    这两天,尽管陈瑾三兄妹全部都出动了,到了除夕中午,一家人还是累得不行。集快散了的时候,陈琦先走了,随后陈瑾和陈瑜带着各种菜先回家,父母两人留下收摊。

    才一点多,四面八方就已经陆续响起了鞭炮声。

    陈瑾的家乡有过年祭祖的习俗,除夕午时过后,各家各户就可以开始到祠堂祭祖,祭祖后再回到家,在门口祭天神地神,在家祭龙神,接着迎灶君。大年初一再次祭祖,祭天神地神龙神和灶君……

    回到家后,陈瑜回房间去了,陈瑾就帮忙准备祭祀用的东西,先将一整只小母鸡和一块猪肉、三个鸡蛋煮熟,然后挑出来一个品相极好柚子,几个漂亮的苹果和橘子摆盘,清洗祭祀专用的酒壶和酒杯,准备好香烛、纸钱、鞭炮等……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就等着父母回来主持祭祀。

    祭祀结束后才开始做饭吃饭。除夕家家户户都是吃的早晚饭,一般都是在天黑之前吃完,之后就该忙的忙,该玩的玩,到别家串门拜年也行,到外面逛街也行,在家看春晚守岁也行,如今已经没有太多讲究了。唯一不变的是四周的鞭炮声从过了午时开始,到晚上子夜跨年之前,此起彼伏,是不会断的。

    吃过饭后,陈琦还是老样子,早早就溜出去找朋友玩了。父亲抓了一大把瓜子,一边走一边嗑瓜子,到亲戚邻居家串门去了。陈瑜也拉着姐姐,想要一起出去逛街。陈瑾实在是累了,没体力也没心情出去,何况她本来也不喜欢热闹,觉得出去玩还不如洗个热水澡后好好睡上一觉来的舒适痛快。所以不管陈瑜如何软磨硬泡,她就是不答应。陈瑜没有办法,只好去找叔叔家的堂妹了。

    有道是“年年有余”,除夕夜的剩饭剩菜多些没关系,但碗筷总不能隔年再洗吧!看着母亲累得又是腰酸背痛又是胳膊酸软无力,陈瑾只好挽起袖子动手收拾……

    陈瑾将碗筷清洗干净放好,才收拾衣服洗浴。七点多就把该忙的忙完了,母亲却一直一个人坐在沙发上,一会儿捶捶背捶捶腰,一会儿捏捏肩膀捏捏手臂。陈瑾就走过去,学着许承跃给她推拿的样子,给母亲松了松肩膀和手臂。

    “妈,摆摊那么辛苦,要不,明年不干这个了吧……”陈瑾心疼地说道。

    “虽然辛苦些,但是挣的钱还行,总比种地强啊。不干这个,怎么挣学费供你们姐妹上大学啊?”母亲语气平和地说道。似乎这个问题她已经考虑过多次了,确实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何况一年里也就这几天累点,也就这几天挣的钱多点。过了十五生意就淡了,一个月也比不上这四五天的收入。”

    陈瑾说:“那过了十五就休息吧。”

    母亲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不成啊,客人少也不能不摆摊啊,一些老客户习惯了来你这儿买,你要是今天不在,明天不在,几次之后他就换一家了。所以不管生意多不好,也得坚持摆摊,要不然客人都跑没了。”

    陈瑾便不再多说了,看着还不到五十头上就生了不少白发的母亲,又是心疼又是无奈。

    其实她想让父母换一个其他的活干,不仅是因为在市场上摆摊累,更重要的是她不喜欢父母从事屠宰业,每天干着杀鸡宰鸭的事情。一想到她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等都是通过屠宰生命换来的,她的心里就不好受。

    大一下学期的那门必修课《医古文》里有一篇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除此以外,文中有一段话,尤其触动了陈瑾的心——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

    孙真人不喜欢用动物药给人治病,非用不可时,也是到集市上买已经死了的,不肯为治病救人而杀生。至于像鸡蛋这样的混沌之物,他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隐忍而用之”。

    “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为了生存或拯救生命而杀生,只会离“生”更远,离医道更远……

    想到家里是依靠“杀生”才能维持生计,想到自己上学的所有费用都是用无数鸡鸭的生命换来的,陈瑾的心里就很难受。

    可是,不这样,还能怎样……

    “要不然我办助学贷款吧,反正也不要利息,等毕业工作后慢慢还……”过了许久,陈瑾忽然说道。

    母亲摇了摇头,说:“一毕业就欠一身债,压力太大了,还是不要贷款了。摆摊做生意其实挺好的,要不然哪能住上楼房?十几年前和咱们家差不多的那些人,有几个住楼房了?”

    陈瑾想了想,确实是那么回事,想得到回报,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她说道:“那……等我大学毕业后,你们就不摆摊了吧。整天碰水,你的风湿也好不了。”

    母亲笑了笑说:“还有陈瑜呢,她肯定也是要上大学的。你们两个说不定还要考研究生呢……何况,不摆摊还能干什么?总不能又回到以前一样种地吧?我可不愿意再种地了。”

    身材矮小瘦弱的母亲从小就帮家里种地,嫁给父亲之后又种了十几年的地,辛苦了几十年,也只是勉强糊口而已,并没能提高生活水平。陈瑾的母亲心里难以接受再次回到种地的生活。

    陈瑾也从小跟着父母下田下地干农活,但她从来不觉得种地是如此讨人厌的事情。也许是还太小,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只把种地当乐趣了。她对于种地的感受,对于土地的情感,和母亲的自然是不同的。

    她在心里琢磨着,总有一天,她会想办法让父母重新回到种地的生活,而且是用另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去种地,不再是为了养家糊口,是一种乐在其中的心态。

    大概给母亲按摩了半个小时,陈瑾上楼取了一根艾条下来,在母亲的大椎穴上做了半个小时的温和灸,希望能给她补补阳气,缓解疲劳。

    八点多,陈瑾回到房间,发现手机上有十几条祝福的短信,还有两个未接电话,其中一个是许承跃的,一个是郑瀛的。她给许承跃回了电话,互道了新年快乐,许承跃听出了她的疲惫,说了些思念的话后,嘱咐她早点歇息,就挂了电话。

    陈瑾又给郑瀛回了电话,也是简单地说了些祝福的话。之后就回复短信,忙完后手机静音,不管外面鞭炮声声震动天地,也不管烟花漫天绽放奇光异彩,她只拉上窗帘,两眼一闭,关灯睡觉。

    热闹是你们的,我更喜欢安宁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