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女医扪心录 » 第57章 有药无方和有方无药

第57章 有药无方和有方无药

    两天后的傍晚,陈瑾的母亲喝完了药,就给陈瑾打了个电话,说喝了两付中药后,身体轻快了些,但是有点口干,还有些拉肚子,喝完药十多分钟后会有点肚子疼,这两天大便稀,不成型,而且以前一天一次,现在一天三四次。

    陈瑾仔细了解了母亲的情况后,说自己要好好想想,把药方调整一下,就挂了电话。

    陈瑾心想,母亲一向脾胃不好,一下子给她开这么多中药,其中可能还有些会刺激胃肠的,导致有些肚子疼和大便稀并不奇怪,是自己考虑不周了。但是要如何调整药方才能既有效果,又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呢?

    自己琢磨不过来,她就想到了问许承跃。晚上到了餐厅,她将母亲服药后的情况说了,许承跃说道:“出现大便稀的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身体对中药做出的正常反应,大便稀可以认为是排湿浊的一种途径;第二就是独活寄生汤中的辛味药刺激肠胃,引起的腹泻。”

    陈瑾说道:“我妈妈一向脾胃不好,她说服药十多分钟后会有点肚子疼,可能是辛味药刺激的吧?”

    许承跃也不能肯定,毕竟他没有接触过陈瑾的母亲,也没法给她把脉,不了解她的体质。他想了想后说道:“听你之前说,阿姨是上半身症状比较明显,湿邪比较重,寒邪不太重是吧?”

    陈瑾说道:“嗯,上身症状明显,肩背和手臂酸痛比较多,严重的时候才会出现腰腿酸重。会跑,应该也有风邪,至于寒邪的话,冬天她的手脚也是温暖的,也没有腰腿怕冷的症状,寒邪不明显。”

    许承跃说道:“寒邪不重,而且是上半身症状明显,可以把独活、细辛和桂枝这几个辛味的温热药去掉,这几个药刺激胃肠的可能性比较大。然后是四物汤,脾胃虚弱的人服用当归、白芍、生地可能会拉肚子。‘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可以用丹参替代四物汤。”

    “桂枝也要去掉吗?”陈瑾问道,“桂枝不仅可以温通血脉,还是可以引药到上肢的引经药,去掉它会不会影响效果?”

    许承跃说道:“可以改成桑枝,桑枝也是上肢常用的引经药,而且比较平和,不刺激胃,还有祛风湿、利关节的功效。然后加点陈皮和白术健脾躁湿,可以减少药物刺激引起的腹痛腹泻。”

    “那口干呢?需要再用点什么药?”陈瑾问道。

    许承跃说道:“去掉了这么多辛温燥性的药,口干的症状应该就不会出现了。”

    “情志方面呢,还用加香附、郁金吗?”

    “不用了,用点玫瑰花吧,既能活血化瘀,又能疏肝解郁。”

    陈瑾点头说道:“好,那我把药方重新组一下,你帮我看看。”她说完就在草稿纸上将重组的药方写了下来:

    桑寄生15克,杜仲12克,怀牛膝10克,防风10克,秦艽10克,丹参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桑枝10克,玫瑰花10克。

    虽然方剂老师分享的医案里各药用量比较大,但方剂课本里的参考用量比较小,陈瑾就中和了一下,根据母亲的情况改了改用量。

    许承跃看了看陈瑾写下的药方,说道:“行啊,先按这个喝两付试试吧。”

    陈瑾看着在许承跃的指导下从新组出来的药方,仍有些犹豫,说道:“可是方子改成这样,连独活都去掉了,还是独活寄生汤吗?”

    “是,也不是。”许承跃说道。他说得有些高深莫测,怕陈瑾理解不了,他又进一步解释:“从表面上药物组成来看,它肯定不是独活寄生汤了;但是从药物总体的功效性能上来看,它还是独活寄生汤,只是为了更加适应具体的病症而在外形上做出了改变。”

    陈瑾叹了口气,说道:“开个中药方子这么难啊!”

    许承跃笑着说道:“你是第一次开中药,而且一上来就是一个这么复杂的疾病,感到困难也是正常。何况你们才学到方剂,只是刚开始认识药方,还没学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化裁呢。等大三学了《中医内科学》之后,就知道治病没那么简单。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感冒也分外感和内伤,光外感的也要分风寒、风热、暑湿等好几种证型。即使是同一种证型的,也会因为患者的基础体质或兼证而对方子做出加减调整。这还只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真正面对患者,情况可能还要更复杂。”

    陈瑾眉头微皱,说道:“开中药这么难啊……感觉针灸要简单多了。”

    许承跃接着说道:“当然,只是开头比较难,比较慢,要是将这些理论上的东西都捋顺了,再增加临床经验,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陈瑾沉默地点了点头。她原以为自己常常跟着许承跃和孔利杰这些高年级的师兄们学习,得到他们的指导,进步已经不小了,她也会慢慢地缩小和许承跃之间的差距,跟上他的节奏,达到和他差不多的水平。但是依现在的情况看来,自己和他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很大,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甚至是思维上,都还远远跟不上他啊……

    不过,如果这么快就达到和他差不多的水平,那他比自己多上一年的大学不就白上了吗?

    陈瑾这么一想,又豁然开朗了。

    许承跃见她若有所思的样子,又说道:“现在很多中医以及一些开中药的西医,用中药治病效果不好,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药无方’,一种是‘有方无药’。”

    “有药无方……有方无药……”陈瑾重复着这两句话,显然不太理解。

    许承跃笑着解释道:“‘有药无方’指的是立方无法,就是一些人治病,只根据症状组合方子,没有基础方。还拿感冒来说,也不辩证,看到有鼻塞就开几种通鼻窍的药,有咽喉肿痛就开几种清热解毒利咽的药,有发烧就加几种清热凉血的药……这么一顿操作下来,十几二十几味中药开出来,什么方子也不像,药物也没有君臣佐使的主次之分,效果嘛,看运气。”

    “至于‘有方无药’,指的是执方治病,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变通。”许承跃接着解释,“就是可以辩证出疾病的证型,开出对应的药方,但是不会加减,只会按照固定的方子来治病。遇到比较单纯的疾病或者和书上描写的吻合度很高的情况效果还好,一旦遇到复杂的,就兼顾不过来了,疗效自然打折扣。”

    陈瑾默默地点了点头,忽然抬头问道:“那我给我妈妈开的独活寄生汤,不就是属于第二种‘有方无药’吗?”

    许承跃笑着伸手摸了摸她的头,说道:“刚开始都这样,照着课本开药,以后接触的病人多了,知道了疾病不是按照教科书上写的来长的,慢慢就会加减化裁了。如果你觉得很困难,也可以放弃这一块的,学针灸推拿的,很多都舍弃了方药这一块。”

    陈瑾使劲地摇了摇头,说道:“不行,《方剂学》学了一年,到了大三《中医内科学》也要学一年呢,以后还有妇科、儿科、外科,都学的怎么用中药治病,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学完了考完试就扔了,我可舍不得。”

    许承跃笑了笑,没再多说什么,低头看起书来。

    陈瑾就把这个在许承跃的引导下修改后的药方编成短信,发给了母亲,让她再喝两付试试。